书城幻情补足遗憾
5052700000013

第13章 孤寂中的人

孤寂中的人

想必城里人都有过等公车的苦恼,也着实让人欲急不得。每逢此时,总想这大街阔道上车水马龙,呼啸不歇,却没有我可搭乘的一辆。冷不丁想起这世上人也多得不可计数,而真正能坐下来面对面促膝而谈,倾听心声的,真没有几个。思及不日前的饭局,酒杯砰砰作响,席上你来我往称兄道弟好不亲密。待明天及后天,见面仿佛扭了脖,子,点头勉强的很。才明白,那些只是醉酒胡话,当不得真的。

于是,天注定是教人要彼此断了往来,直愣愣在孤寂中度日。只是这种孤寂漫长像太古见不到文明,浓厚如深黑的夜,找不到透进一丝曙光的破绽。即使再有涵养的智者隐士在这孤寂里少不了也要发牢骚,孤寂难耐啊,像韩愈,朱熹,“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只是这种牢骚多半徒发,好比是我们对往事的遗憾和懊悔。如此只好觅友了。觅友是件费神费力的苦差事,最敬业的人也苦于从事,最善交的人也难于成功。尤其是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得只好喝阴风的时代里,觅友觅知己谈何容易。大诗人李白如若活在现在,恐怕不会吟唱蜀道难而改吟“觅友难,难于上青天”。还留有前清习气的人是该向“高山流水”望而叹息了。有些人初见面忠厚老实,本分守己,以为觅友有望,料不到日子一长,便本相毕露,或说性情大变,变得尖锐刻薄,刁钻古怪。哪还做得成朋友,不反目成仇已是大吉,真正是应了古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日久见了人心,也更添了孤寂。从此对孤寂增添了几分苦恼,对摆脱孤寂减了几分信心,朋友也不敢再觅了。免得朋友没觅到,冤家倒挑出了几个,无端惹来多少是非麻烦,人世本已嘈杂。与其如此,倒不如自守孤寂,也落得个耳根清净,心气舒畅。对这种孤寂,由牢骚到了无奈,由无奈转而心安理得:就这样吧,千百年都过来了,再熬一熬,无非也就如此,再大也不过是青灯古佛而已。余秋雨先生说“文人总未免孤独……(这)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文化苦旅·庐山》)。其实,何止文人,任何行当的人众都免不了孤寂。当然不可否认,这种孤寂的确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知音少,弦断又有谁来听呢!……“假使恋爱是人生的必需,那末,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谈交友·钱锺书》)。遗憾的是本人尚未恋爱,而至于觅友,哪还敢有此心,可真谓是一种奢侈。在这孤寂之中,已没有新朋友可觅,只好思念旧朋友了。忽的记起来,已有多时不曾与这些老友联系了,不禁觉得实在是罪过,仿佛是忘记了国难日。“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谈交友·钱锺书》)。这才体会到白天聊赖的孤寂时能有几位老友可以回忆,可以思念的难得和幸福。

说来惭愧,我于孤寂之中苦思冥想,数来数去也数不出二三位老友来。不觉问自己,这友人的作用里是否有一条是排解孤寂。思索片刻,不禁打了个冷颤,这种友谊岂不是心存不良的工具。友谊来得自然,活的恬淡,怎么会是去除孤寂的工具呢。要赶走人生里的孤寂,该去找亲人,去找情人。可是仔细一想,包括爱人在内的亲人,你跟他们地位平等。在一起时的家庭聚会,更是人声鼎沸,不可开交。更有甚者,家事琐屑,引来无数口舌,随之而来的是伤神费心。确实不再孤寂,可与其得到这些聒噪,倒不如孤寂。聒噪不是我们的追求。在情人面前呢,你当然矮了半截,据说天使是少了半截的,你这时也成了个天使。他(她)高兴了,你得陪着闹;他(她)生气了,你得赔小心,赔不是;他(她)不高兴也不生气了,你还得陪笑,逗笑。你累不累啊!

孤寂更是指精神而言,因此天下第一的高手总因没有对手而孤寂。所以找个志同道合的人是如此重要。朋友,本是难求,并且并非志同道合而是意气风发。真正能排解人生孤寂的,只能是伴随自己一生的,风风雨雨都不肯离去的,比如齐眉举案相敬如宾的夫妻——我是男人,所以更能体会到前人在“红颜”后加“知己”二字高度智慧——又好比自己毕身的志向,理想或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真理。所以,真正的智者,免不了孤寂。

人是有理性有智慧富于创造的动物,所以……看来,人生注定孤寂。

作于2005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