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楚国和秦国交战,楚国屡战屡败,失地折兵,国力大大削弱了。
秦国为了及早吞并楚国,同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暗中勾结,玩弄了联姻的花招。秦昭王装出很客气的样子,写信给楚怀王,约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只要答应两国联姻,就可言归于好。
楚怀王接到信后,既怕秦国,又觉得秦人可亲,幻想秦楚亲善,他把以往破城失地的可怖可恨的印象忘却了,打算赴约。这时屈原只是一个三闾大夫,久已失去顾问朝政的地位,他见怀王要去秦国,不能不挺身而出,谏阻怀王,说:“秦国如虎狼一般,这次邀请大王,一定不怀好心,大王不宜前往。”
可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怕激怒秦人,失掉亲善的机会,竭力怂恿楚怀王答应秦人的要求。
楚怀王听信了子兰的话,离楚赴秦。当楚怀王一进武关,秦国伏兵立即封锁了关口,断了楚怀王归国的后路,把楚怀王作为人质,要求楚国割让土地。楚怀王到这时方知秦人确是虎狼,他拒绝秦的要求,又冒险逃走,但仍旧落入秦人手中,后病死在秦国。
公元前298年,楚怀王之子顷襄王即位,其弟子兰为令尹,后又娶秦王女,媚敌忘仇,完全屈从于秦国。屈原与蔽君误国的亲秦派保守贵族集团的斗争更加激烈了。亲秦派为了彻底扫除障碍,便多次在顷襄王面前诬告屈原,说他的坏话,顷襄王听了勃然大怒,把屈原革职流放出去。
屈原在流放的日子里,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佩一把闪亮的长剑,终日在洞庭湖滨徘徊吟咏。虽然他形神憔悴,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仍然炯炯有神,他忧虑着濒临灭亡的楚国,一边望着北方的国都——郢都,一边不断地吟咏出感情炽烈的诗句,歌颂祖国美好的河山与悠久的历史,揭露贵族统治集团的污浊与黑暗,担忧祖国的命运,倾吐心中的不平。
一天,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无目的地来到汨罗江畔,嘴唇蠕动着,悲怆地吟咏着诗句,用以抒发他忧国忧民之思。
屈原流放到这里,是家喻户晓的事了,不少人都认识他。
这时,江边有一个渔夫,见到屈原便说:“您不就是朝廷的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到这种地步呢?”
屈原愤愤不平地说:“因为举世都混浊,只有我才清白,大家都喝醉了酒,惟有我才清醒,我就被流放到这儿来了。”
渔夫不以为然地说:“既然举世都混浊,你为什么不顺着浊流而推波助澜呢?大家都喝醉了酒,那你何以独自清醒呢?世道既已如此,何必一人与众不同而致使自己被放逐呢?”
听到这里,屈原的脸色沉下来,他反对说:“我听说过,刚刚洗过头的人,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把衣服抖抖。我宁愿投入大江,葬身鱼腹,也绝不容忍那混浊的世道污染了自己。”
屈原说完,昂首而去。他回到自己的破屋里,写下他的绝命词《怀沙》。然后来到汨罗江边,抱着一块大石头,再一次地向郢都的方向凝望着,然后向激流中跳去。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这样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这天,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