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5008400000055

第55章

苏学士冷笑道:“本官破案自有道理,说出来要教众人心服。”随即对众僧说道:“当初本官勘察净妙庵现场,见李念奴亲手写下的血字。粗看似是‘凶人曾辟’,碰巧指的是曾虞候的姓,其实不然。仔细一看,那‘人’字两笔是写得上短下长,应当是个‘亻’字旁,与后面的‘曾’合为一个字,即‘僧’字。杀人者,为不知姓的凶僧也。这灵隐寺与净妙庵只有一山之隔,寺中僧人作案可能性最大。究竟是谁?且看后面的一个‘辟’字。此字乃念奴临死前力不足,写得欲了未了,模糊不清,细加推详‘辟’字。合起来为‘凶僧臂’三字,是李念奴临死前为本官留下破案线索指示凶僧臂上有标记也。于是本官将曾辟假定为罪犯,故意在庙堂审问,看穿了然嫁祸于人的伎俩,便设下赠衣之计,诱使脱衣露臂,果然淫词在臂。凶僧了然,你还能狡辩么?”一席话说得了然汗流浃背,只好低头认罪,众僧无不心服。

当下苏学士令衙役将了然和尚锁了,带回府升堂正式审问。公堂两边摆开执事,喝声如雷,了然和尚到了此时此地,不待用刑便一一招供了。

原来,这了然和尚虽然身在空门,其实却六根未净,偷猎女色。城中暗娼,将及淫遍,早把自家积蓄的一点钱财,弄得精光。却又异想天开,垂涎一郡花魁李念奴,只恨自己身为僧人,囊空如洗,哪里能够高攀嫖她一回?苦苦害的是单相思。后来听说李念奴脱籍为尼,就在灵隐寺后山的净妙庵中住持,自以为天赐良机,于是为了打动李念奴,便在臂上刺下那两行字,以示情痴,趁着月黑夜深翻墙进入净妙庵,用尖刀撬开李念奴卧室后窗,潜身入内。了然和尚开初并不想暗施强暴,先将灯点亮,摇醒李念奴,诉说自己长久相思之苦,并脱下僧衣露出臂上刺字,欲打动李念奴的芳心,怜他一片痴情。谁知李念奴素心已定,再三拒绝,见和尚死乞白赖地,便欲高声叫人。了然一怒之下摸出戒刀将她杀死,心中忌恨难消,又用刀将她的容貌割得残破。案发后,了然听说死者留下血字,开初有些紧张,后见知州大人疑惑曾辟,庙堂审案时便故意在签文上弄鬼,想将曾辟做个替死鬼,谁知知州大人睿目明察,终于将他囚于法网。

了然招供完毕,画了押,苏学士立即将曾辟从狱中提到公堂上,当堂释放,即令公人将了然和尚上了刑具,推往市里斩首。

弃婴和画画

这天,一休正在寺院门前扫地,突然从寺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一休忙放下扫帚,飞快地跑进寺院。

院里的大树下放着一个木盆,里面躺着一个婴儿正哇哇地哭个不停。一休急忙抱起孩子,摇晃着,不停地哄着:“噢,别哭!”

这时,听到哭声赶来的小叶子问一休:“一休哥,这是谁的孩子?”一休没有回答小叶子的问题,只是着急地哄着哭个不停的孩子。

西右卫门走来,见到一休那副一筹莫展的样子,不禁大笑起来,说:“怎么,你也有发愁的时候?”一休白了他一眼生气地说:“这是什么时候,你还在取笑?”

原来,这是被母亲扔掉的婴儿,后被一休拾来收留在木盆里。但是,到哪儿去找孩子的妈妈呢?一休望着婴儿心想:“这孩子的妈妈在哪儿呢?”为了不让孩子继续哭下去,一休只好把孩子交给小叶子,让她哄一会儿。他去找米汤。

当一休穿过钟楼,走过稻田时,看见一个衣衫破旧的年轻妇女正躲在破庙的台阶旁。一休从那妇女悲哀的神情上判断出,她就是那弃婴的母亲。因为她不放心孩子,才来到了这里。

一休从一个农民家那里讨回来米汤喂给婴儿,孩子马上不哭了。小叶子说:“这孩子应该待在他妈妈的怀里,可他的妈妈在哪儿呢?”

一休坐在地上静静地想了一阵,终于想出办法。他走出寺院,去找西右卫门。

为了帮助孩子找到妈妈,西右卫门同意了一休的请求。他化装成一副凶恶的样子,肩上背着一个大口袋,向那个年轻妇女走去。

西右卫门一边走一边吆喝着:“买孩子喽,谁卖孩子啊!刚生的婴儿多给钱哪!”

这时,装出不认识西右卫门的一休和小叶子跑来了。一休跑到西右卫门面前问:“老头,你要买孩子吗?”

西右卫门说:“是啊,我要买孩子。”一休又问:“您买孩子做什么啊?”西右卫门眼睛一瞪:“干什么?我要把新买的婴儿扔到大海里去,给龙王爷当下酒菜!”

一休气愤地说:“老头,你这样做,真是太残忍了!”西右卫门故意大笑着说:“我残忍?那想卖孩子的母亲比我更残忍呢!”然后,他又问一休:“你那里有扔掉的婴儿吗?”

一休回答说:“有哇,在安国寺的院子里就有一个被扔掉的婴儿哪。”西右卫门高兴地说:“那么,就领我去,把孩子卖给我吧!”说完,他转身向安国寺走去。

他们的对话都让那个年轻妇女听到了。她发疯似的向安国寺跑去。她一直跑到长老面前,哭着说:“是我不好,长老,我因为太穷,才把孩子扔在这里。你把孩子还给我吧!”

长老说:“行啊,只要你知道后悔就行了。”说完,就让那年轻妇女把孩子抱走了。

望着母子远去的背影,一休难过地倚在门旁发愣。西右卫门知道一休又在想自己的妈妈了。

一天,一休坐在楼道上,望着小布佛发呆,他又在想妈妈了。这时,西右卫门走了进来。

他见一休发呆的样子,就笑着说:“一休殿下,我知道你妈妈在哪儿了。你想见见她吗?”一休兴奋地说:“那太叫人高兴了!”

为了让一休能见到他的妈妈,西右卫门带着一休来到了平田端泉的画塾。

这天,在画师平田端泉的家里,一休的妈妈一菊刚刚画了幅画,上面是一棵枯树和两株含苞欲放的花。画师拿过画看了看说:“你学得不错,本事一天比一天大了。”说完,随手在画上改了一笔。

然后,他把画递给一菊,傲慢地说:“你看看,我改得这花朵跟真的一样,说不准明天就能开放呢?”说完,哈哈笑着扬长而去了。

一旁的女仆不满地说:“他说话也太傲气了。”一菊说:“人有点名声傲气点也是理所当然的。”原来,竹立一满怀疑一菊要聚众谋反,就让她到这里来学画。

画师见一休来了,拿起一幅画对一休说:“你看,在我这画上,那母亲脸上的情意多么深啊!尤其是母亲喂孩子时的诚挚的感情是多么逼真!”

一休看了一会儿画,直率地说:“你这幅画不真实,母亲喂孩子时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表情!”

平田画师见一休竟敢给自己的画提意见,就恼火地说:“住口,你这个小和尚懂得什么?你要会画,就请你在我面前画一张吧,让我也开开眼。”

一休不假思索地说:“那好吧,我就献丑了。”说完,他展开白纸,把画笔吸足墨汁在纸上胡乱地画着,涂着,不一会就画完了。

画师见了生气地问:“你画的是什么?漆黑一团?”一休回答说:“这是黑夜里,乌鸦在飞呢。”这么一说,弄得画师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一休的妈妈一直在门缝偷看,她高兴地乐了。她为一休的聪明机智而高兴。猛然,一休看见了妈妈,就不顾一切地跑了过去。

当一休跑到妈妈身旁时,他的妈妈却猛地转过身去。她之所以要回避一休,是因为她的言行已被人监视了。

一休喊了声:“妈妈!”她依然背着一休,痛苦地说:“你是哪儿的小和尚,大概认错人吧!”

一休只好说:“妈妈,不,伯母!”他的妈妈流着眼泪说:“一休哇,每当痛苦和悲伤的时候,你都要注意身体!”然后,她又突然向一休提出一个问题:“天狗的鼻子比人还高大,里面装了些什么?”

一休愣住了,坐在地上思考着。这时西右卫门对来监视一菊的方井说:“你都看见了吧,方井阁下。你回去该怎么样向将军报告啊?”

方井慌忙地擦擦眼睛,说:“在下什么也没听见,只陪着掉眼泪了。我什么也没看见。”

这时,一休想好了妈妈的提问,一下子站了起来,向着走远的妈妈边跑边喊道:“我明白了,妈妈!天狗的鼻子里装满了骄傲和自满,今后,我一定不骄傲!”

一休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暗暗告诫自己:“妈妈,你放心吧!我永远要记住您对我的教导,绝不自满,要永远谦虚上进!”大禹治水

帝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水灾,每当洪水泛滥的时候就要淹没农田庄稼,冲毁了房屋,甚至牲畜被冲走,有的人被洪水淹死。老百姓没有住处,只好往高处躲避,庄稼被淹,没有了粮食,有的被饿死,老百姓叫苦连天。洪水一泛滥,往往还有不少地方常出没毒蛇猛兽,它们有时咬伤牲畜,有时咬伤人,甚至把人吃掉,教人无法过安全的日子。

尧为了治理洪水灾害曾经召开多次部落联盟会议,征求部落首领的意见,研究派谁去负责治理洪水。当时首领们大多数推荐禹的父亲鲧去,但尧帝对鲧不太信任,但首领们都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可以让鲧先去试一试。在这种情况下,尧也只好同意了。

鲧去治水,前后花了9年的时间。因为他采取的方法就是水来土掩,修造堤坝把水堵住,不懂得疏通水道。结果是堤坝越修越高,水也越积越深,把低处的地都淹了。一旦堤坝被冲毁,洪水灾害反而更凶,所以虽然花了9年的时间,没有把洪水治理好。

舜接替了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洪水灾害现场观察,又亲自参加了治理水患的工作,他发现鲧的治理方法不对,办事也很不利,于是就把鲧治了罪杀了,并且让鲧的儿子禹继续负责治理水灾的工作。

禹总结了他父亲鲧治理水患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改变了作法,他一面修筑堤坝拦住洪水,一面开通河道排水,把洪水引入大海。他和老百姓一起吃住在工地上,亲自观察,亲自参加劳动,头戴草帽,手拿锹头,带头挖土挑土,听到老百姓有什么好的建议他也采纳。因为这样,他取得了经验,得到了治水民工的支持,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把河水引入了大海,免去了水患,通过筑堤拦水还开垦了许多良田,人们可以种庄稼了,出现了安居乐业的局面。

人们称禹为大禹,在治水中有许多传说。传说他为了治住水患前后花了13年时间,这13年他都吃住在工地上,没有回一次家。在治水工程中曾有三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看。尤其是有一次他经过家门口时,听到家里有婴儿在哭,原来是他的妻子涂氏正在生小孩,这个小孩就是后来建立夏王朝的启。禹在门口听到妻子生孩子,痛苦地叫,婴儿也啼哭,真想进去看一眼。可是他为了完成制伏洪水的任务终于没有进去。后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关于这些,史书有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神焦思居外13年,过家门不敢入。茫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域,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棒;……”足见大禹治水的艰苦。

大禹治水为了疏通河道,逢山开山,从不怕困难,传说,当时黄河中流有一座大山,名叫龙门山,在现在的山西河津县西北,山下河道很窄,这座山挡住了河水的通路,每当大雨之后河水下来,河水暴涨,把河水堵得老高,常常因此溢水堤外,淹没农田和村庄,造成了洪水灾害。禹到那里反复观察了地形,决心开山凿洞,他亲自设计勘察,参加劳动,终于带领民工把山凿了一个大口,河水涨水就从洞中流过去,从那以后这个地方就再也没有闹过水灾。当地的人都歌颂他治水有方。

由于禹治水的功绩伟大,后代的人都非常尊敬他,称之为“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公而忘私的典范。

舜帝那时候年纪已经大了,像尧一样同样要选举继承人。因为大禹治水有功,部落联盟的首领们一致推选禹作舜的继承人,舜死以后,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关于大禹继位史书有这样一段记载:“帝舜荐禹于天子,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上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日夏后,而另氏姓似氏。”

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已经是氏族公社的末期,父权制的转化,生产力的发展,除了生活所用之外有了剩余的物资,剩余的产品,成为私有的财产,使部落首领形成了贵族阶层。这时候各个部落为了争夺财富,部落间的战争频繁发生,他们在战争中抓来俘虏不再杀掉,而把俘虏作为奴隶供自己使用,这样就形成了奴隶和奴隶主,奴隶和奴隶主多了,就成为对立的阶级。原始公社时期的“大同”社会也就开始瓦解了。

传说在禹年老的时候,由于大禹治水的功绩,在部落联盟中的权威越来越大。大禹在去东方视察的时候,到了现在浙江绍兴一带的会稽,许多部落的首领前去朝见他,都带着玉帛等礼品,举行朝见仪式。有一个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去的最晚,禹认为对他怠慢,就下令把防风氏给杀了。可见当时原始公社时期的制度已经不存在,部落联盟首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王了。

姜太公助周灭商

商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周的始祖名彝,被尊“农神”,称为后稷。后稷三代传至公刘,公刘传几代到古。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南面一片叫做“周”的平原定居下来,“朝服”于商。与商通婚,吸收商的文化。

到了他的孙子姬昌即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其父季历与商通婚,征服了不少小国,被商杀死。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有一批有才能的人就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大起来,周文王成了一些小国和部落的共主,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会对商朝不利。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了起来。周部落赶快搜罗许多美女、快马和别的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即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这样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缺少一个真正有本领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去渭水北岸,说是去打猎,实际上是想顺便打听有能耐的人。

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吕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一定会有个了不起的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吕尚一起回宫。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吕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干脆叫他太公望;又因为他本来姓姜,后来民间传说中都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