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5008000000035

第35章 别有情趣的植物(4)

向日葵不仅老家在秘鲁,而且还是秘鲁的国花,这里面也有一段故事:传说印加族的起源是太阳神在的喀喀湖中的岛上,创造了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并让他们二人结成恩爱夫妻,婚后子孙满堂,繁衍成一个新种族。太阳神吩咐他们带着新种族,迁居到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定居下来,这个种族就称作“印加”,在印第安语中的含义是“太阳的子孙”。当时的印第安人称向日葵为太阳花,所以后来秘鲁人就奉向日葵为国花。

生长在树皮上的植物——槲蕨

寄生在树皮上,它的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的吸器伸入寄主体内只吸取寄主的水分和无机盐,不吸取寄主的有机营养,所以称这种植物为半寄生植物。能寄生在高高的大树上,是鸟儿帮了它的忙。小鸟喜欢吃槲的果实,但果肉富有黏性,有时粘在小鸟的嘴上,小鸟会在树皮裂缝间擦拭,这就无意间便给槲寄生在高高的大树皮上创造了繁殖后代的机会。

开花后就死的草——竹

竹子虽然长得很高,其实它只不过是一棵空心的“草”。因为它的茎中心是空的,没有木质部,应该属于草本植物,所以人们可以称它为最高的草。春雨过后,竹子生长特别快,一天可长高90厘米,初出地面就是竹笋。最高的竹子,能生长高达37米。

竹子不常开花,只有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时,经过多年的生长后才开花,以便在生命结束前结出种子。所以竹子开花后就意味着快要死亡了。

会变色的花——杏花、木芙蓉

植物王国中,有趣的是有些花,它们在开花的过程中。花朵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杏花在含苞待放的时候,花朵是红色。开放后就逐渐变淡,最后会完全变成白色。

木芙蓉的花更为奇特,初开为白色,第二天变成浅红色,后来又变成深红色,到落花之时,变成紫红色。这些花色的变化,看来似乎很神秘,其实是因为植物体内的色素随着温度、酸碱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会喷射“炸弹”的植物——凤仙花、喷瓜、含羞草

喷瓜、凤仙花、含羞草、齐菜、豌豆等植物的种子,它们成熟后,会自动从果实中喷射出来,落在不太远的地方,繁殖后代。

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果皮会自动裂开,把种子像枪弹似地喷射到2米远的地方去。在丰富多彩的植物界里,这种本领并非凤仙花所独有,有的植物本领比它还要大!

原产欧洲南部的喷瓜,它的果实像个大黄瓜。成熟后,生长着种子的多浆质的组织变成粘性液体,挤满果实内部,强烈地膨压着果皮。这时果实如果受到触动,就会“砰”的一声破裂,好像一个鼓足了气的皮球被刺破后的情景一样。喷瓜的这股气很猛,可把种子及粘液喷射出40~50尺远。因为它力气大得像放炮,所以人们又叫它“铁炮瓜”。还有比喷瓜果实更有力气的果实吗?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

它的种子不像我们常见的瓜那样埋在柔软的瓜瓤中,而是浸泡在粘稠的浆液里,浆液把瓜皮胀得鼓鼓的。当瓜成熟时稍一风吹草动,瓜柄就会自然与瓜脱开,瓜上出现一个小孔,紧绷绷的瓜皮把浆液连同种子从小孔里喷射出去,一直喷到几米远的地方,种子就这样传播出去了。

污水处理植物——凤眼莲

又叫水浮莲、水葫芦。是一种浮水草本植物。它的根能扎在泥中,也能随植株浮在水中。叶片倒卵形,基生成莲座状。为了飘在水上,叶柄在中部膨胀成囊状,就像个葫芦,在里面有气室。凤眼莲的花序穗状,由6~12朵花组成。花蓝紫色,像个裂开的漏斗。从根部生出的匍匐枝上萌生出新株。凤眼莲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或亦为野生。

凤眼莲富含蛋白质,是很好的青饲料。它还能迅速吸收金属元素,用来处理废水,净化环境。由于其资源丰富,生长迅速,收获容易,所以用它来造纸可以减少木材的消耗。将其切割,发酵,进入沼气池还是一种十分清洁的能源。

凤眼莲繁殖迅速。在营养丰富的温水中,8~10天种群成倍增长,一棵水中的凤眼莲可以繁殖出60000棵新的凤眼莲,当然,它也有负面影响,比如堵塞河道、水面,并造成其它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不能存活。滇池就是由于凤眼莲的过度繁殖而覆盖,后来人们不得不投入资金利用机械的、化学的等手段进行治理,才使情况得以改善。

会预报天气的花——风雨花

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能预报风雨的花,名叫“风雨花”(即红菖蒲莲)。每当风雨将至,它便精神抖擞,含苞欲放;风雨降临便迅速开放,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亭亭玉立;而风雨过后,则色彩绚丽,花红似霞,映红深山老林、悬崖峭壁。当地傣家人称它是迎着风风雨雨开放的花,傣语叫“糯蝶罕花”。

风雨花是一种“风雨指示植物”,卵球形鳞茎,叶片扁平修长,深绿色。花粉红色,苞片淡紫红色,花朵形状似水仙,有六条长着丁字形花药的雄蕊,当它盛开怒放时,就像一根根细长的点燃的蜡条熠熠发光。风雨花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种子繁殖,但习惯上把鳞茎分株移植。风雨花还可药用,全草入药,民间用以治疗疮毒、乳痛等。

会“旅行”的植物——风滚草

在五光十色、奥妙无穷的植物界,许多植物都有着适应环境的奇妙本领。比如会“旅行”的植物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当你在草原上漫步时,就可常常看到一个个草球在滚动,这便是被人们称为草原“流浪汉”的风滚草,它是草原上的“旅行家”。风滚草是草原上特有的一种植物类型,其中包括猪毛菜、矶松、刺藜、防风等十多种植物。每当秋季来临时,它们的枝条便向内卷曲,使整个植物体变为球形;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脆,经大风一吹或被动物一碰,靠近地面处的茎便被折断,植物体脱离根部而随风在草原上滚动。

那么,这些草原上的“流浪汉”为什么要到处滚动呢?植物学家经过观察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些“旅行家”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植物学家们发现,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使其又轻又多的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时,才能掉出几粒种子来。一棵风滚草就好比是一架天然的小播种机,经过滚动即可把种子撒播在广阔的草原上,从而保证了它们后代的繁衍。

真是无独有偶,在南美洲有一种蕨类植物叫卷柏,当天气干旱时,它的根就会自动折断,然后全身卷成一个小球,风吹来时,小球就随风滚动,到处流浪。当它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时,就停下来重新生根,展开球形,恢复原来的面目,在新的环境下定居下来。当遇到天气干旱水分不足时,则再次收拾“行装”,又开始新的“旅行”。卷柏无水就“走”,遇水而“居”,真是植物王国里的一个奇妙“旅行家”,故人们称它为“旅行植物”。

会发光的树——栾树

1983年,在中国湖南省南县沙港乡,人们发现了一棵能发光的杨树。这棵树的直径有23厘米。4月7日,这棵树被砍伐并剥掉树皮之后,竟然在晚上发起光来,就连树根和锯下的木屑也一样放光。一根1米长、5厘米粗的树枝,其亮度就相当于一支5瓦的日光灯,但随着树内水分的蒸发,亮度就一天一天地减弱。而树枝受潮以后,亮度又会增加。

在中国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原始森林里,曾新发现了5棵罕见的夜光树。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当地人会看到这样一幅奇景:在一棵大树的枝杈上,有成百上千个两寸多长的月牙儿正在闪着荧光。当微风吹过的时候,千百个小月牙儿轻轻地摇啊摇的,好看极了。原来那小月牙就是“夜光树”上会发光的叶子。

植物为什么会发光呢?这是因为这些植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发光物质——荧光素和荧光酶。生命活动过程中要进行生物氧化,荧光素在酶的作用下氧化,同时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生物光。生物光是一种冷光,它的发光效率很高,有95%的能转变成光,而且光色柔和、舒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

会跳舞的植物——跳舞草

在我国南方的山坡野地里,就有这种奇妙的“舞草”。在无风的天气,只要有阳光照射到它,它就像鸡毛那样跳动,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鸡毛草”、“风流草”。跳舞草属蝶形花科,学名叫山绿豆。它高约1尺,为奇数复叶,有小叶3片,前边1片较大,后面2片较小。它对阳光很敏感,一旦受到阳光照射,后面的2片小叶就会迎着太阳舞动,恰似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从朝阳东升一直舞到夕阳西下才停止,不知疲倦地舞动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