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5007800000037

第37章 文化遗产(2)

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

西递: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哗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0)

明显陵: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千米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圆陵墓面积183平方千米,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千米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150千米,南距唐山100千米,北距承德一百千米。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5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千米,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76人。共有陵寝14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千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

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是中国着名的道教名山。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外桃源,绮丽而又神秘。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3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28.云冈石窟(2001)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29.“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面积达41万平方千米。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区内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异景观。

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长期以来,“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美学意义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30.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

吉林省集安市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使我国的世界遗产名录增加到30个。该处入选理由是:建筑技艺精湛,堪称同时代工艺的典范;艺术成就突出,特别是墓葬中的壁画,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文明内涵富有特色,众多珍贵文物都反映了高句丽时期独具特色的文明。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存续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吉林、辽宁等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澳门历史城区”是连结相邻的众多广场空间及二十多处历史建筑,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覆盖范围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二十多处历史建筑。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千米,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占地约24平方千米,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

重庆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35.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

广东省开平市是我国着名的侨乡,也是建筑之乡、碉楼之乡。现存最早的开平村落建于14世纪;开平碉楼建于16世纪,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最多时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83座。开平碉楼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文艺长廊”。2001年,开平碉楼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西兰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2007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展现了人类建筑文化交流与景观结合的一个杰出品类。

万里长城

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9个省、市、自治区,随着不同的地形、山势和地貌而筑,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全长6700千米以上,号称万里长城。

长城是由烽火台和列城等单体建筑发展起来的。初建的是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连续不断的防御城堡,而后用城墙把它们联系起来,便成了长城。其中从鸭绿江到山海关段,由于工程比较简单,毁坏较为严重。山海关到嘉峪关段,工程较为坚固,保存也较完整。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其后各代帝国都曾经大规模修筑或增筑长城。明代是长城修筑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其修筑规模之宏大,防御组织之完备,所用建筑材料之坚固,都远远超越了以前的各个朝代。

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险要关隘嘉峪关,雄峙于祁连雪峰与嘉峪黑山之间的岩岗上,地势险峻,气势雄伟,以巍峨壮观着称于世。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是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关。地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关城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城壕组成,城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10余座。出关西行百余米,有一碑刻,上书“天下雄关”,和东隔万里之遥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互争雄姿。

三关口明长城位于银川市西40余千米的贺兰山南部。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残断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原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建有关隘。三关口长城是明嘉靖十年(1531)宁夏佥事齐之鸾耗巨资修筑的。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恒山沿山西省代县北部逶迤而下,内长城蜿蜒于山巅。此处是太行山的一个横断山脉,古称句注山,也称为雁门山。自从在雁门山上建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关前后左右群山绵延,切断了塞北高原通向山西及华北平原的一条重要通道。雁门关自唐代建关以来,一直都是重要的军事关口。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才能够过关。因此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整个雁门关关城的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八达岭长城是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长城城段之一,位于北京延庆县西南,距市区约75千米,因“出居庸关,北往延庆州,西往宣镇,路从此分”而得名。八达岭地处要冲,具备很高的军事价值,历代帝王也非常注重这里的防御,自明初开始,不断在此处修建长城。此处长城的修建,多用条石和城砖砌筑,非常坚固,沿城还设有多个不同用处的墙台。作为居庸关的外围关口和防卫前哨,八达岭长城的关城有东西两扇门,东门题额“居庸外镇”,西门题额“北门锁钥”。沿城每隔三五百米筑有方形城台,高出墙顶。四周砌有城垛,按不同功能分墙台、敌台、战台等多种结构。

黄崖关长城位于天津蓟县境内,东起半拉缸山,西迄王冒顶山,北齐时开始建造,到了明代又大修了一遍。长城全线总长3025米,全部建造在陡峭的山脊上。东面是悬崖峭壁,西侧因地制宜修筑了砖墙、石墙以及险山墙、劈山墙等多种形式的城墙。因为这里地势极为险要,所以黄崖关关城采取了“丁”字形和曲尺形街巷的布局方式,这样即使关门被打破,敌人进入关口也会在里面四处乱撞,而熟悉地形的守关士兵就能以关城内部的建筑为保障,二次作战。

山海关历来作为万里长城的终点而闻名于世。山海关古称榆关,又称为渝关、临闾关,在河北秦皇岛市以东15千米处。山海关的城池建筑于明代,筑城人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城池就是关口。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4座主要城门,还建有多种古代防御建筑,气势宏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登上山海关城楼北望,万山重叠,万里长城如一条昂首的巨龙跃上群峰,蜿蜒起舞,景色异常壮观。往南看,乃是波澜壮阔的渤海,长城从山海关直逼海中。如果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翻山越岭的巨龙,那这些伸入海里的建筑就恰似龙首在吞波吐浪,因此人们把它称为“老龙头”。山海关箭楼上有“天下第一关”巨匾,笔法苍劲有力。

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虽已失去防御上的作用,但仍巍然屹立,显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中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时14年建成。它规模宏大,占地72平方千米,建筑面积为15平方千米,有房屋9000多间,黄色琉璃瓦屋顶、蓝色护城河和红色围墙把它与外界隔开。从建成到封建帝制结束,近500年间共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此登基继位。它是一座壁垒森严。巍峨壮观的宫殿,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最大的历史博物馆。

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是故宫的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故宫可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二者界线在乾清宫,以南为前朝,以北为内廷。前朝和内廷的建筑无论从风格和功用上均不相同。前朝高大宽敞,富丽堂皇,是皇帝会见群臣、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而内廷的房间相对狭小紧凑,是皇帝皇后及嫔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并且后廷宫院等级分明,都体现在建筑规模、形式、间数、层顶装饰及所在位置上。

故宫的前朝包括最南端的故宫的午门,后面的太和门及所谓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保和殿北面就是故宫的“内廷”,这里是真正的皇家禁苑。从前到后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乾清宫是进入乾清门内的第一个内廷大宫殿,正中设有宝座,分东西暖阁,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明代皇帝14位都住在乾清宫。清代皇帝自乾隆住到了养心殿,后来便一直住在那里。但有一项惯例没有改:皇帝无论驾崩在哪里,遗体必须停放在乾清宫,以示“寿终正寝”,因此乾清宫仍是皇帝的“正寝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