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毛泽东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5000700000032

第32章 将帅之魂(6)

中国革命战争的烽火锻炼出一批杰出的军事人才。他们簇拥于毛泽东的周围,共同指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战役,逼使蒋介石的数百万大军由强而弱,由弱而衰,最终被赶出了中国大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如师如友。这种关系在战场上则表现为危急时刻、紧要关头的团结一致、互相信赖和互相支持。这种"将帅和"的良好人际关系所给予战争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

毛泽东与朱德,是一对共事最长的革命战友。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朱德和毛泽东的名字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1935年6月,北上抗日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朱德和张国焘率左路军按照预定计划北上。队伍到达川西北阿坝地区后,张国焘忽然决定左路军全部南下。他开会围攻朱德,要朱德写文章、发声明反对党中央和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遭到朱德的严词拒绝。

他明确表示":北上抗日是中央的决定,中央的路线是正确的,我是赞成的、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后来,张国焘等人又要朱德出面反对毛泽东。朱德幽默地说":朱毛、朱毛,人家外国人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他最后表示,你张国焘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朱毛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朱德没有任何政治野心。"这句话对于毛泽东与朱德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概括。

当朱德到达陕北保安,向毛泽东谈到同张国焘斗争经过的时候,毛泽东称赞朱德"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是在共同的政治旗帜下结合到一起的。毛泽东以自己敏锐的政治才能,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无私无畏的个人性格魅力,成为众多杰出人物中的领袖。将领们不仅自觉地服从他,而且从心底里尊敬他,爱戴他。这种感情往往在毛泽东的生命危难之际表现得尤为强烈。

1948年4月,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来到了晋察冀边区的城南庄。在这里停留下来,指挥全国的战争。聂荣臻作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自然感到十分荣幸,并有机会向毛泽东全面汇报晋察冀边区各项工作的情况。他们曾在五次反"围剿"时期共同指挥过战斗,长征中又建立起新的友谊和信任。现在相聚一起,两人常常畅谈通宵。

5月初的清晨,聂荣臻刚吃完早饭,听到有机群的轰鸣声。他立刻提高了警惕,因为有毛泽东住在这里,必须对他的安全绝对负责。

聂荣臻循着轰鸣声望去,一架敌机已经飞来,在城南庄上空盘旋侦察,两架B-25轰炸机紧随其后。聂荣臻快步走到毛的房间,只见毛穿着蓝色毛巾睡衣正躺在床上休息。聂请毛赶快到防空洞避一避。毛泽东若无其事,风趣地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聂荣臻却无此心境,他要为毛的安全负责,心里焦急得很,连声说":主席,敌人的飞机来了,你必须立刻离开这里,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毛泽东坐在床上还是不愿走。聂只好令警卫员取来担架,把毛拉上担架,聂和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赵尔陆抬起担架就要出门,被在场的警卫员接过担架,一溜烟奔向房子后面的防空洞。毛泽东和聂荣臻刚进防空洞,敌机就投下了炸弹,其中一枚正好落在毛泽东住的小院里,情况相当危险。

事后,聂荣臻分析,敌人不但知道毛泽东来了,而且知道毛泽东的住处,一定是内部有奸细。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聂让毛立即搬到城南庄附近一个叫花山的小村子里,不久,毛泽东就去了平山西柏坡村。

后来,毛泽东见到聂荣臻,常指着自己的脑袋开玩笑说:"没有你,我就没有了这个。"毛泽东与贺龙也是一对挚友。早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队伍开向井冈山之时,他就曾用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鼓舞士气,教育部队。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就已听说过贺龙的传奇式经历,对他很有些敬佩之意。随着共同的戎马生涯,他们两人的友情不断增加,尤其是贺龙,对于毛泽东的信赖和感情日益加深。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决定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一向睡眠很好的贺龙,一连几夜失眠,他对毛泽东的安全极为担心。

毛泽东行前曾对贺龙等人说":你们打的胜仗越多,谈判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回延安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了毛泽东能早日安全回来,贺龙率部日夜兼程挺进内蒙,收复日伪占领区,打了许多漂亮仗。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用飞机轰炸延安,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贺龙十分担心党中央、毛泽东的安全。他于8月8日致电毛泽东和朱德":惊悉国民党飞机轰炸延安,晋绥军民群情激奋,都认为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整个解放区及全中国人民宣战,为其实行全国性内战之警号,龙等誓率全边区500万军民,在你俩正确领导下为人民利益坚决自卫,必使和平民主实现而后已。特电谨致慰问。"同时,贺龙还向《新华日报》记者发表谈话,严正谴责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1947年3月,中央决定由彭德怀担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调晋绥野战部队一、二纵队开赴陕北,归彭德怀指挥。当时任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的贺龙,手中只剩下一个纵队。然而,照样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把自己的部队送过黄河。后来,贺龙还让人捎话给一纵队司令员贺炳炎说":你们的任务很光荣,毛主席在陕北,要保证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要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听彭老总的指挥,这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贺龙不仅在人力上积极支持彭德怀指挥下的陕北战场,而且,想方设法将武器弹药、粮食药品及时运往陕北战区,为陕北战场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从延安撤出后,转战陕北,贺龙一直惦挂着毛泽东的安全。当从战场上缴获到两匹好马后,立即派人送给毛泽东,供毛泽东行军时坐骑。1947年7月,中央来电通知贺龙去河西出席重要会议。贺龙不顾自己疾病缠身,匆忙出院,临行让警卫员找出一年前别人送给他的一斤水果糖。警卫员知道贺龙一直舍不得吃这包水果糖,这在当时的解放区是来之不易之物。贺龙拎着水果糖解释说":毛主席离开延安,整天和敌人周旋,生活一定很艰苦。你把这包水果糖带上,送给主席。"从这些小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老帅们对于自己的统帅毛泽东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情。同样,毛泽东对他身边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友们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

1937年6月18日,率领红四方面军一部西征的徐向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延安。此时的徐向前,是把自己当作败军之将看待的,加上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影响,给党造成了很大损失,心情极为沉痛。

毛泽东接见了徐向前,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向前,你受累了,辛苦,辛苦。祝贺你顺利归来!"对于西路军失败这件事,毛泽东特别体谅徐向前的心情,问得很简单。徐向前详细讲了西路军失败的过程,讲了自己的责任,心情沉重。

毛泽东十分理解徐向前的心情,亲切地安慰他说":不要难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这时,毛泽东并未因为西路军的失败指责任何人,而是高度评价了西路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精神。他说":西路军的广大干部和战士是英勇的,顽强的,经常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伤员没有医药。他们没有子弹,靠大刀、矛子就和敌人拼命,这种革命精神永远也不要丢掉。"这些话使徐向前深为感动,真正感到了党的温暖和毛泽东的真诚理解。毛泽东不仅在思想上、情绪上体谅和关心战友们,在身体生活方面也显得关爱备至。

1949年4月,罗荣桓视察天津时病倒了。他体内这时只有一个左肾,又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病症,经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紧张工作,身体再也支持不住了。

毛泽东知道罗荣桓的病情后,立即派保健医生黄树则赴津为他治疗。黄是抗战前协和医学院的学生,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长期在延安为中央领导人看病。黄临行前,毛泽东给罗荣桓写了一封亲笔信,托黄带交。在信中,毛泽东要罗在天津安心养病,暂时不要随军南下,并且恳切地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谚语来安慰他。黄树则到天津后,立即将毛泽东的亲笔信转交罗荣桓。罗荣桓一见是毛泽东的亲笔信,立即拆阅,心中大为感动。

对于前线指挥员的生命安全,毛泽东更是时刻挂在心上。

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不久,毛泽东就在电报中提醒彭":熙川或其他适当地点应速筑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们司令部的安全。"其后又多次电示彭注意指挥部的安全,如1950年10月27日的电报说":你们指挥所应移至安全地点,现在的位置不好。"28日的电报又说":你们指挥所应速建坚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万勿疏忽。"11月24日的电报中再次指出:"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一封封电报中拳拳挂念之情溢于言表。对于高级将领之间发生的矛盾和龃龉,毛泽东常常采取循循善诱,帮助化解的方式,促其反省,自我批评,再从全局的高度来解决局部的矛盾,从而使其心胸开阔,积怨舒解,最终达到团结对敌的目的。

1943年10月,代理华中局书记的饶漱石上书毛泽东、刘少奇,指责陈毅"以检讨军直工作为名召集20余名部、科长会议来公开批评政治部、华中局及我个人"等等。

陈毅向中央负责人发电报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并着重检讨了自己随便说话等错误和缺点。信的结尾写道":漱石、汉年和我三人之间,思想业已打通,可保证继续顺畅为党努力工作。"尽管如此,陈毅心中对于饶漱石的一些做法仍是不满意的。

1944年3月,陈毅应毛泽东之邀,来延安筹备中共七大的召开。陈毅也曾想借此机会将满腹委曲与毛泽东当面谈谈。

没想到,一见面毛泽东就给他浇了冷水,对他说":如果你谈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谈华中抗战的经验,那很好,我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谈三天三夜。至于与小饶的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提。关于这件事,华中曾经有个电报发到中央来。这电报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陈毅说":那我就不看,华中的事也就不谈。"毛泽东说":我欢迎你这个态度。"虽然如此,开始时,陈毅心中仍有疙瘩,想不通。不过,很快他就投入撰写《1938年至1943年的华中工作总结报告》中去了。在对敌斗争的回顾中,陈毅忘掉了自己私人的恩怨,精神振奋,思潮汹涌,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途充满信心,心情也有所好转,开始挂念华中的工作了。

毛泽东仔细观察着陈毅的情绪变化与思想转变。一天,他对陈毅说":经过一个多礼拜的考虑,我以为你的基本态度是好的。你现在可以给华中发一个电报,向他们作一个自我批评。我也同时发一个电报去讲一讲,这个问题就打一个结,你看如何?"陈毅诚恳地说":这样好,我照办。"3月15日,陈毅和毛泽东各发一份电报给华中局。陈毅在电报中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

但是,饶漱石却不肯就此罢休。他又致电毛泽东说":陈和我的争论,既非属于重大路线,也非简单属于工作关系性质,而是由于陈同志在思想意识、组织观念仍有个别毛病"等等。同时,他也给陈毅回复了一份电报。陈毅看了饶的复电,怒火中烧,立即提笔给毛泽东写了封信。毛泽东回信开导他说":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锻炼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后来毛泽东又找陈毅面谈,劝他放下思想包袱,认真学习。

陈毅在延安参加了七大军事报告的起草工作,学习了整风运动文件,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12月1日,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近来与许多人谈话,广泛阅读文件,似乎更感觉以前所见不免皮相,才知道处理许多问题。疏虞之处甚多,别人的批评反对,其中事出有因,查实无据者有之,而自己过与不及两种毛病则所在多有,那种"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的自己条条做到的态度,实在要不得。"毛泽东对于陈毅的深刻觉悟,殊感兴奋与愉快,立即回信给予热情的鼓励与希望。毛泽东在信中说":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又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没有什么行不通的。每一个根据地及他处,只要有几十个领导骨干打通了这个关节,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整个党在政治上现在是日渐成熟了,看各地电报就可以明了。"一年以后,陈毅回到华东,有人问及他对毛泽东的印象,这位在井冈山上就与毛泽东一同共事的战友,心悦诚服地说:毛泽东进步太大了,我是望尘莫及。

毛泽东正是这样,以其独特的政治家的风度和宽广的胸怀,受到了他的战友们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紧紧地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各个战场上并肩战斗,共同对敌。他们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智慧融会在一起,他们像灿烂的群星,在中国革命战争的长夜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共同迎来了新中国的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