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长征中的女战士6
4999800000008

第8章 “七仙女”长征记

1934年11月红25军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前夕,实行精简整编,把不宜随军行动的老弱病残的同志全部留在当地予以安置。由于考虑到女战士随军行动有诸多不便,当时军部决定:女战士也全部留下来,不参加长征。

军部的决定一传出,军里的7名女护士像滴了水的油锅,炸开了。这7名女护士是曾继兰、曹宗凯、田喜兰、余国清、张秀兰、戴觉敏、周少兰(周东屏),年龄最大的不过十八九岁,最小的才十五六岁。周少兰、曹宗凯、田喜兰是安徽人,很小就离开家庭,跑了二三百里路程,赶到鄂东北参加了红25军。另外的4位姑娘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也是从小就参加了红军。其中的戴觉敏,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戴克敏的妹妹,参加红军前曾经担任苏区少共儿童委员会的常委。这7军部要把她们留下来,不让她们随大部队行动,她们怎么会同意呢?“报告首长,我跑二三百里路参加红军,就是为了随红军主力行动,怎么要把我们留下呢?”周少兰不服地说。

“现在是‘打远游击’,无根据地行军,艰苦得很,你们小姑娘,怕体力吃不消,还是留下来吧。”首长劝着说。

动。”周少兰急得流出眼泪地说。

7名护士又哭又闹,非要跟上主力红军出征不可。

最后,军首长见她们态度坚决,只好做出“妥协”,同意她们随军长征,同时叮嘱有关的部门和同志对她们多加照顾。

由于红25军的长征队伍中只有这七名女战士,所以她们被称作“七仙部队出发了,先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又转战到伏牛山区,再进入陕南一路上,“七仙女”

穿着草鞋,扎着绑腿,跟着男同志一起翻山越岭,涉水过河,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进,谁也没有掉队。由于后有追兵,前有阻敌,部队边走边打,征途中战斗极为紧张频繁。“七仙女”

不但要随军转战,与敌人周旋,而且还肩负着照料伤病员的任务。一到宿虽然很累,也不能立即睡觉。等张罗得差不多了,刚躺下不一会儿,起床号声一响,她们又得立即翻身而起,随担架行动,路上要继续照顾伤病员。长征途中,省委书记徐宝珊患了重病,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身负重伤,都曾经受到她们的细心护理和照顾。

徐海东在庾家河战斗中身负重伤,血流很多。医生想方设法止住了血,边穿出来,伤口刚好在喉头附近。血虽止住,可咽喉却被血块堵住,呼吸十分困难,生命危在旦夕,医生急得满头大汗,长征路上缺少医疗器械,一时想不出好办法。站在旁边的周少兰急中生智,自告奋勇,用嘴把堵住徐海东喉管的血块和痰一口一口吸出来,吸出来一口,吐掉一口,直至徐海东呼吸恢复正常为止。周围的指战员都为她舍己为人,不怕脏的举动所重,特派她看护。她在徐海东昏迷的四天四夜中,衣不解带,日夜守护在他的周围,一会儿为他抹身子,一会儿用水为他润嘴唇,忙个不停,几乎没有合过眼。

“嗯!”徐海东在受伤的第五天终于发出声音,苏醒过来了。

“首长!首长!”周少兰喜出望外地轻声呼喊着。

“现在几点钟了,部队该出发了他仿佛像睡了一个熟觉刚醒一样,他不知自己已经昏迷四天四夜了。

“还出发呢!四天四夜不省人事,把人都急死了!”周少兰以激动而又充满喜悦的心情说道。

“我可不急,倒是睡个好觉。”徐海东见是女护士在他跟前,知道自己伤势不轻,不然才7位女护士,有那么多伤病员,不会单派一位女护士看护他。他见女护士激动的样子,故意徐海东伤后身体虚弱,部队又总是急行军,虽知伤口才好一些,又发高烧,咳嗽,左耳听不清声音,别人都在激烈战斗,而他身为副军长,却躺在担架上被别人抬着走,心中好生着恼,心情异常烦躁,动不动就发火,医生莫奈何,怕他发火,警卫员只好躲着他,怕稍不小心,又引起他发火,就经常躲着他。只有善解伤病员心理的周少兰劝慰他,他才不发“降服”了。在医生、周少兰以及其他女护士细心照料下,他的病情日见好转。伤情稍有好转,他就不让别人抬着他,而且常常负伤上前线,协助吴焕先政委指挥作战。

“七仙女”不但是好护士,还是优秀的宣传员和战斗员。长征路上,每次打下一座新的县城乡镇,她们便忙得不可开交:要上街宣传演出,通过形象的教育,说明红军的性质和宗要做群众工作,参加没收土豪的财物,分配给贫苦群众;还要给群众看病。记得有一次,在回民聚居的兴隆街头,在军医院院长钱信忠领导下,她们为一名腹胀病患者扎针治疗,治好病人后,不但病人千谢万谢,也给当地回民群众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和影响。所以当红一方面军路过兴隆镇时,深得回民群众欢迎,他们已从红25军中了解红军的性质和宗旨。毛泽策和宗教政策,团结了广大群众,支持红军的革命行动。这其中也有“七仙女”的一份贡献。

1935年8月初,在进入兴隆镇前,从甘肃省天水附近渡过渭河时,因为水流湍急,指战员们都是攀着牵在河面上的几条绳索,把武器弹药顶在头上,徒涉过河。姑娘们怎么过河?军领导曾设法搞到一只小船,决定让“七仙女”保护着几个重伤员坐容地保护着重伤员,渡过渭水。军参谋长戴季英从两当县城雇请了两位照相师,沿途拍下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就是“七仙女”乘坐木船过渭河的镜头。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馆后,这张照片便在其中展出。

同月21日,她们随军在泾川县四坡村附近南渡&;河。当时天下大雨,为了快速渡河,她们背着一捆捆麦草作为坐垫,坐滑梯似地溜下遍地泥泞的王母宫塬,然后抓着一匹匹骡马的尾巴,浮过山洪猛涨的&;河,置自己生死安危于不顾,一心照顾伤病员。

她们忍着难以忍受的痛苦,淌着眼泪,为在四坡村战斗中牺牲的吴焕先政委擦拭遗体。

“七仙女”不但要和敌人作斗争,还要与大自然、与饥饿作斗争。向陕粮可筹,她们和指战员一样,处在严重的饥饿威胁之中,有时为了照顾伤病员,她们忍住饥饿,把惟一的一点粮食,让给伤病员吃,自己以草根野菜充饥,甚至野菜也没有了,只有迈着饿扁肚子的身躯,拖着疲惫不堪的步伐,艰难地往前走。她们咬紧牙关走啊,走啊!终于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地完成了长征。不幸的是“七仙女”变成“五仙女”,曾逝在了长征路上。她们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却使战友们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