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绿茵锋狂
4997900000015

第15章 中国青训之殇

第二点,场上心理问题。像曹禺一样,每个中国教练都是一副五大三粗的大嗓门,在中国足坛教练界里,很少有细声细语的儒雅少帅。甚至于球迷们都说,冠军队是骂出来的。

其实这点可以理解,毕竟,一个队的教练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在队里的威严,那么别说指挥球员,估计连训练都叫不到人了。曾经浐灞某儒雅派少帅就被队中一老江湖,老职业带领着球员造反踢出队。老板也想保住那名少帅,但是没办法,造反的那名球员在队里简直就是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为了球员的成绩,老板也只能牺牲教练了。

教练骂多了,青年球员打心底就会恐惧教练。所以得到机会上场的年轻人们就会因为怕踢得不好被教练骂,所以畏首畏脚的,连训练时的七CD发挥不出来。这样畏首畏脚久了,也就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不行。所以过去几些年踢出来的中国小球员少得几乎一只手可以算得过来。

这种情况自从旅欧教练团归来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得欧洲那套指挥方法的教练员们不再只是靠骂来解决问题了,有时候也会平静和平的解决。当然,中国还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必须保持着自己的中国特色,欧洲那一套指挥技术照本宣科的套用到中国足球身上那是没用的,所以像曹禺这样的佼佼者依旧保持着骂。

这个骂字在曹禺的运用上却显得很有艺术。曹禺的骂骂咧咧里,球员们会怕,但是很快就会被曹禺的各种调侃谈笑所掩覆。日之泉队没有哪个球员会恨曹禺或者讨厌曹禺,甚至于钟伟明总说曹禺是日之泉队的爸爸,而曹禺的那套教育方式在圈子里也被人笑成为“爸爸式训练”。

第三点便得说说技战术了。中国的教练员为了体现自己的睿智,专业,而很多时候喜欢安排出各种不专业的打法。最好笑的是国青队曾经有一名自称接受过欧洲高水平执教的少帅,在一场及其重要的亚青赛生死战上安排了一名在西甲联赛马竞青年队的小球员踢边后卫。对此,许多球迷们都表示呵呵,放着一个同样很有潜力的边后卫做冷板凳,也要让一个许久没有踢过后卫的球员去踢边后卫。尽管这名小球员在去西甲前,被誉为后场多面手,但是在西甲青年队里他已经定型为一个强力的防守型后腰。这样的做法跟叫一个屠夫去绣花有什么区别?

这种不专业的安排既不能让球员发挥出百分之百的能力,又让球迷们多了一个笑料。或许那场比赛赢了之后他会多了很多比如“战术诸葛亮”,“超级补锅匠”的美称,但是运气事就是运气事,不是时常有的,要让一个队伍打出成绩就得按照规矩循规渐进的打。

这样的例子不只在中方教练身上闹过笑话,一些不职业的外教也做过这种愚蠢的行为,例如曾经鲁能队的高迪,一个被誉为李金羽接班人的抢点型射手,由于前锋位置被外援占据,所以教练干脆叫他去打左后卫,这种完全无视球员的技术特点来进行球员改造的教练就不应该让他执教。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球员们小时候脑子里想的东西少,不会太复杂,上场就是想踢球,不会想些有的没的。带着一个纯洁的思想上场踢球这也让球员自己心里少了负担,不会给自己上了个紧箍咒。小球员长大了,由于接触的东西多了,听的东西多了,自然就有模有样的学了一些。

同样的,举个例子,中超某一年,一支由国营企业老板投资的球队,由于自身经营的主要企业经营不善,资金流被卡住,所以导致俱乐部方面欠薪,拖奖金等经济上的行为。尽管,这位民营企业家在球队冲超那年却是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气魄,大手笔招揽来几名高水平的国脚,在生活上对待他们如兄弟一般,但就因为俱乐部经济条件紧张,很多中生代,老球员便开始人心浮动了,每个人都想着尽快离队,每个人都只为自己前途着想,不考虑球队的生死存亡,所以在场上出工不出力,怕受伤掉价,导致球队的成绩日益不佳,甚至在最后一轮已经来到了降级的边缘。

面对这样的情况,球队教练不得不大批量用起了没有太多想法的小球员上去踢,小球员由于容易满足,只要给他们上场,他们心里便想着如何去表现自己,毕竟在20岁前能登场踢中超,对于中国球员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光荣,这不止代表对你潜力的重视,也是代表对你能力的肯定。最后那支球员尽管球队侥幸保级,但主力阵容框架却也四分五散,在中超联赛里混多一个赛季后由于实力不佳,最后还是躲避不过现实的残酷,降级了。

曾经中国某位国家队的外教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不能完全的否定这句话,毕竟,有能力,没态度,什么都是虚的。而有态度,就算你没能力,你也能拼出一片天,拼出一个奇迹。

这点现象也被国内的一些高水平本土教练发现,于是,俱乐部开始多了一个岗位,叫心理按摩师。心理按摩师不同于心理医生,他不是倾听球员的不满,也不是用各种高深的心理治疗技术去让球员找到职业态度。这个职业更像一个激情澎湃的讲师,通过灌输正面的成功学,励志学来按摩球员们的心理,让球员心理不要由于道听途说而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也许很多人会质疑这种心理按摩的效果,实话说,不明显,这种激励只对小球员有用,对于混迹足坛多年的老职业,老油条们来说,就像往耳朵灌芝麻,左耳进,右耳出。

所以,对于第四点这种问题还是得靠球员自身的态度,自身去提升自己的集体荣誉感。这也就印证了当年那位外教留下的那句“态度决定一切”。

最后一点就个伤病问题,中国球员年少成名后,大多数都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商业时间比训练的时间还多。

各大体育厂商邀请去拍广告呀,电影商邀请去友情客串啊,各种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呀。而且各个公司开出的价码都是极高的,对于收入相对较少的年少成名球员来说简直就是无法阻挡的诱惑。

时间都用在了商业上,还怎么像成名前那样死命的加练,加练,再加练呢?这样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也比以前下降了,竞技状态也无法与青年时相提并论了。没有身体,没有状态的球员在日益激烈的联赛里便会经常受伤。

或许有些球员会说,我的特点是脚下技术,不是拼身体。那么,请问,如果没有足够的身体条件去与防守球员亢奋的你又该如何拿到球?拿不到球的您又该如何去发挥您所谓的脚下技术呢?

曹禺对于伤病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视的,他一直强调,他不需要世界一流的外援,他需要的是世界一流的队医,以此保证球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伤病问题。在一支球队当中,队医起到的作用,虽然不为外界所知,但却至关重要。甚至有人用“队医抵得上半支球队”的说法,来突出其重要性。确实,优秀的队医,可以在球员身体刚刚出现不适时,就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非战斗减员。而那些水平不够高的医生,则有可能耽误受伤球员的治疗。

日之泉足球俱乐部的老板林水的吝啬程度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冲回中甲的第一个赛季,曹禺提出要组建世界一流的医疗团队时,林水回话道:“既然曹教练这么说,那行,那就别引外援了,请外援的预算就留着给曹教练找队医了。”

这也是冲回中甲的日之泉还是那批新兵蛋子的全华班在战斗的原因了。

曹禺也不是盖的,本来用来请外援的预算也被他充分利用,请来了国内知名的中医骨伤科医生杜鸿,国内著名肌肉按摩师李敏平,两位美国外科主刀医生保罗,张伯伦,来自香港的西医张志豪。

这五位组成了号称中国最豪华的医疗团队,这也是曹禺最满意的地方。

同样的,医疗室里那些10多年的老古董也被曹禺一次性换了,换的时候曹禺撇着嘴说道:“既然老板那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总得做全面嘛。”

现在的日之泉治疗室里的设备是按照阿贾克斯的医疗室照搬的,尽管算不上欧洲一流,但是在亚洲绝对是一流的。这笔支出也让日之泉的老板林水心里直滴血。

曹禺这一做法也震惊了整个中国足坛,从来没有哪支队伍是把大部分钱花在请队医上的,甚至是为了请队医而没有引进哪怕一名外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