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法国史
4994800000027

第27章 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三共和国(2)

解散国家工厂的法令公布后,工人们认为这是政府对公民和人身尊严的侵犯,曾派代表向政府交涉,要求放弃这一无理决定。可是,马利代表执行委员会公开威胁工人说:“如果工人不愿意自动离开,我们就要用武力把他们赶出巴黎”,工人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得起而斗争。6月22日整天,成千上万的工人拥上街头,举起红旗,高唱《马赛曲》,高呼:“打倒马利!”“打倒国民议会!”“我们决不去外地做苦工!”大街上游行的人群川流不息。晚上10点,中央共和社理事布若尔,在火把照明下,向示威群众讲话,号召工人必须加紧构筑街垒,拿起武器准备战斗。工人们一夜之间就筑起600多个街垒,布满了巴黎的东半部。街垒顶端插着红旗,旗帜上写着:“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民主的社会共和国万岁!”“全部企业社会化!”“打倒人剥削人的制度!”充分反映出六月起义的无产阶级性质。

6月23~26日,两大对抗阶级间的伟大决战在巴黎展开。这是巴黎无产阶级第一次自发斗争,它既没有革命政党的领导,又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也没有统一的指挥部。领导六月起义的是在各街区作战的各个街垒指挥员,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足够的联系。这些人多是革命俱乐部的活动家和国家工厂的干部或工人代表,其中着名的有机械工人拉卡里,曾参加过工人秘密团体,多次领导过罢工运动。在六月起义中他领导孚日广场的保卫战,表现出巨大的毅力,成为起义工人的好带头人。青年机械工人巴特来米,曾参加过秘密的“四季社”,是另一区街垒战的出色指挥员。担任社会主义报纸《劳动组织》的编辑和圣安东郊区一个俱乐部主任的拉卡隆日,在起义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当起义工人占领第八区后,一度担任该区区长职务。

尽管在起义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中心,但起义仍有相当的计划性,这次起义的军事行动计划是由“人权社”行动委员会主席、退伍军官盖尔索济制订的。他曾是30~40年代着名的革命家。根据盖尔索济的作战计划,起义工人应分四个纵队四路集中进攻市政厅、杜伊勒里宫、波旁宫以及其他政府大厦。各纵队的作战基地应该是塞纳河左右两岸郊区工人的居住区。恩格斯曾肯定了这个作战计划,同时也指出它的缺点是完全没有注意到巴黎西部资产阶级住宅区内也有工人集中的居住点,如果在这里安置第五个纵队,既可切断市政厅的交通,又可在这个突出的据点附近钳制敌人的大量兵力,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后来的事实证明,恩格斯的批评完全正确,起义军的防线就是从这里突破的。

6月23日清晨,起义工人与政府军队之间的战斗开始了。参加这场伟大决战的有男女老幼广大劳动群众,其中有参加过里昂工人起义的多次冲锋陷阵的老工人,也有年轻工人,还有不满10岁的儿童,他们都齐心协力投入殊死的街垒战。第一次激战是在巴黎东北郊的圣丹尼林荫路和克列里街一带展开的,起义工人多次打退敌人的反扑,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在克列里街的一个街垒战中,街垒的守卫者只剩下7个男人和2个姑娘。他们仍顽强抵抗,英勇不屈,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人,街垒才被敌人占领。

激烈的巷战继续到深夜,起义者的队伍已发展到5万人,每个街垒都由同一行业的工人分段负责,进行严密的防守和进攻。

6月24日上午,起义者先后玫克了第八区和第九区之公署,市政厅岌岌可危。到中午,起义者占绝对优势,资产者一方面假装与起义者谈判,而工人果然受骗跟卡芬雅克部下的杜维维埃将军谈判,给反动派以喘息之机;另一方面,执行委员会宣布辞职,授予卡芬雅克独揽军政大权,准备大屠杀。卡芬雅克随即宣布巴黎戒严,继续调进大批军队,总计达25万反革命武装,然后用霰弹、榴弹、燃烧弹等野蛮地轰击起义者的街垒、居民区及一切公共建筑,疯狂屠杀起义工人。

这一天,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下午3时,距市政厅不远的花河沿街地段,600名起义者占领了有名的“丽人”服装店,并把它变成坚强的街垒,进行无比英勇的抵抗,有80名工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晚上,反动派逐步占优势,但起义者仍坚守着全城68个街垒。

6月25日,斗争愈来愈紧张、残酷和猛烈。以卡芬雅克为头子的刽子手们,集中了40门大炮,向起义者占领的克洛——圣拉查尔、坦普尔和圣安东三区,整整轰击了一天,工人们沉着应战、毫不动摇。到了傍晚,起义者被迫退出市区。

6月26日,进入了最后的决战,反动派向起义者的最后阵地圣安东郊区发起总攻。这里是巴黎多次起义的真正策源地,筑有特别坚固的街垒和巧妙的工事,敌人要攻取这些街垒是十分困难的。反动头目先是诱降,后是亲自督战。内政部长、巴黎副市长、国民议员先后到营地督阵。起义工人在敌人的重炮猛攻下,坚守阵地,宁死不屈,但终因寡不敌众,到黄昏时刻,最后一个街垒被攻陷,六月起义经过整整5天的英勇战斗而被残酷地镇压了。外省的许多城市,如鲁维埃、第戎、波尔多、南特、亚眠等地曾纷纷起义声援巴黎工人,也都遭到反动派的野蛮镇压。六月起义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在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无产阶级还远远没有成熟,不具备革命胜利的主客观条件。

六月起义失败后,卡芬雅克继续采取镇压措施,枪杀工人达1.1万多人,有2.5万人被俘,其中绝大部分后来没有经过审讯就被送到阿尔及利亚服苦役。在卡芬雅克大肆进行武力镇压的同时,把他扶上台的议员们也在迫不及待地实施法律上的镇压。卡芬雅克假惺惺地把专政权归还给议会,但是议会又随即任命卡芬雅克为部长议会主席,此后卡芬雅克两度组阁。从此,第二共和国已经向君主制倾斜。

(第三节)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六月起义后,制宪议会于11月4日通过了第二共和国宪法,这一宪法的特点是把总统的权力定得很大,几近专制制度下的国王。在随即而来的总统选举中,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以多数票当选。值得一提的是,宪法规定,凡丧失过法国公民资格的人是不能当选总统的。波拿巴不仅丧失公民资格,加入瑞士国籍,还充当过英国的特别警察。然而,这样的人却居然当上了法国的总统。

波拿巴上台后,加紧了称帝的步伐。12月21日,他在刺刀的保护下实行了对“法国人民愿意保持路易·波拿巴的权力,并且授予他必要的权力,从事制定一部以他在12月2日公告中所确立的原则为根据的宪法”是否同意的全民投票。结果743.9万票赞成,646.7万票反对,这样,波拿巴既获得了政变的正式承认,又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1852年元旦,他下令将国旗旗徽改为鹰徽,以象征拿破仑帝国。5天后,下令将法国革命的箴言“自由、平等、博爱”,从所有建筑物上清除干净。1月14日,颁布新宪法。这部宪法是以共和八年宪法为蓝本而制定的,也正如同共和八年宪法集权于第一执政之手一样,这部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10年,并由总统独揽一切权力,普选产生的议会只是装饰品。其实,这是一部帝国宪法,只要把总统换成皇帝,就可以建立一个新政权,波拿巴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1852年9月和10月,他在巡视外省时在演说中大胆暗示建立帝国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并保证“帝国就是和平”,以求消除人们将波拿巴家族与对外长期战争相联系的印象。他还在报纸上宣传人民群众举行集会要求波拿巴称帝,以此大造舆论。同时到处举行军人宴会和阅兵,继续笼络军心。当他做好称帝的充分准备后,又假意去征询参议院的意见,参议院自然不敢反对,于是就以征得参议院同意为名,强迫人民在11月21日进行是否赞成帝国的全民投票,结果783.9万票表示支持,25.3万票表示反对。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就以人民推戴的名义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号称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正式建立。

在帝国的初级阶段,拿破仑三世实行的是地道的专制独裁统治。他以确保国内秩序的稳定为借口,让政变之际那种严峻的政治气氛依然如故。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法国的经济正在向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外交上的连连得手、克里木战争与意大利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洗刷了1815年时的耻辱,而且还使法国重新获得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

在此后的统治期间,为了消除来自各方面对帝国的不满,拿破仑三世从50年代末起,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帝国的政治体制也逐渐由专制帝国向自由帝国演变。

1859年8月15日,为纪念拿破仑一世90诞辰,拿破仑三世发布了政治大赦令。这一法令公布:“一切因政治罪行而判刑或成为安全措施对象者,完全获得大赦。”从第二天起,身陷囹圄的政治犯纷纷走出牢房,被流放或者逃亡到国外的反对派人士也辗转返回国内。虽然从长远看,这些人的出狱和归国将构成帝国的后顾之忧,但在当时,大赦确实明显地缓和了国内的政治气氛。

在这之后,拿破仑三世在变革国内政治体制本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1860年11月24日的皇帝政令宣布,今后,元老院与立法团对于每年会期开会之初皇帝发表的演说,将有权通过请愿书陈述己见。当讨论请愿书时,政府特派员应到场,并应对议会就帝国的内外政策作出解释。在同一政令中,皇帝还宣布通过政府公报向社会公布元老院与立法团的每日会议记录,不久又允许其他报刊登载有关内容。

在从专制帝国向自由帝国的演变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适当放宽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如1864年5月25日的元老院法令宣布放宽执行严禁结社罢工的夏普利埃法,在经过批准后工人可罢工和结社,对被批准结社者,政府免费提供办公室和其他必要用品。不过秘密结社和集会仍在禁止之列。

第二帝国自由主义的改革高潮是1870年4月元老院通过了一项集中反映与总结了帝国政治演变实况的法令和同年5月就该法令举行的全民投票。这项在全民投票时受到绝大多数人赞同的法令也被称为第二帝国的新宪法。根据新宪法,皇帝的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元老院的权力也有所削弱,立法团议员有普选产生,其权力明显扩大,各部大臣既对皇帝负责,也对元老院和立法团负责。一般认为,新宪法标志着第二帝国完成了从专制帝国向自由帝国的演变。

(第四节)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战争爆发后,拿破仑三世不顾自己年老多病,在7月中旬携带皇子,奔赴前线指挥,留下皇后欧仁妮摄政。8月2日,法军侵入普鲁士莱茵省,占领萨尔布吕肯。但时隔2天,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普军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越过了边境。从8月初至月中,普军势如破竹,连败法军。8月12日,巴赞被封为大元帅,代替拿破仑三世指挥法军。普军乘对方主帅易人之际,迅速调兵遣将,阻止法军两大主力的汇合。到了8月底,普军在色当和梅斯分别完成了对法军两大主力部队的分割包围。从8月30日起,由24万人组成的普军用500门大炮开始猛攻困守在色当的11万法军。9月1日,由于伤亡惨重,军无斗志,也被困在色当的拿破仑三世于下午下令升起白旗。第二天,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领8万多法军向普方投降。

色当败讯一经传开,立即震动了整个巴黎。9月3日晚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国民自卫军战士和小资产者纷纷涌上街头,高呼“打倒帝国”、“共和国万岁”等口号。布朗基派原来就准备于9月4日发起的群众游行,如今见群众已经行动起来,就立即投身于斗争洪流之中。布朗基派打算占领立法团,迫使反对派议员宣布成立共和国,释放在押的有声望的小资产阶级政论家罗什弗尔等政治犯,并决心把群众游行发展成革命,进而建立革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