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接近尾声,天气越来越热,古城里的人也越来越多。
4月25日是大理一年一度的大集“三月街”。4月29日是洱海音乐节,也是五一假期的前奏。想想有赶集的,有旅游的,古城里定会水泄不通。为了躲避人群,假期前几天,起大早去下关买好牛肉,傍晚骑车上山打好泉水,计划五一那几天在家躲清静。
打水的地方要顺着人民路一直往上走,过214国道就快到了。因为三月街的大集,国道双向车道几乎堵死。我们推着自行车,顺着车跟车之间的空隙穿过国道。再往山上走大概1公里,在一棵大榕树下,有一个水泥砌的石台,一根水管从中伸出。从这水管里日夜不息流出的就是苍山上的泉水。常能看到古城里的人或背或推或拉着几个食用油油桶上山接水。我们也买了两个大塑料桶用来接山泉水。
在微博上看到五一假期北京大堵车的消息。而古城里的两条干道玉洱路和人民路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三月街的缘故,两条路的两端都立着“交通管制禁止通行”的标志,可那些依旧穿梭在这两条路上的车也不知是从哪儿钻出来的。总之,一派节日里喜气洋洋又闹人心烦的景象。
大理的民族大集三月街,一年一次。早就听闻三月街规模盛大、历史悠久。书上介绍是三月街“源于南诏和大理国时期,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据说连周边一些国家的人都会过来赶这个超级大集,到底是怎样好玩的一个节日呢?我这个外地人十分好奇。想象着可以在国际民族大集上看到很多稀罕的玩意儿,计划着要买些什么土特产回来。这也是我们到大理后赶上的第一个民族节日。北京的琼来大理陪我几天,刚好赶上这个三月街大集。开集第一天的傍晚,明知道会人山人海还是没忍住,兴冲冲地背上背篓去凑热75闹。从玉洱路上的博爱路路口开始,道路两边全是挤满的摊位,穿过古城的苍山门,一直往西延伸到山上,绵延四五公里。过了214国道,有两条并行的主集道往山上延伸。我们从有三月街牌楼的那条路上山,从另外一条路下山。
等好不容易挤到三月街的牌楼下,往山上一看,心就凉了一半。跟想象中的大集相差甚远,大多是烤串类小吃、堆成小山状的减价服装、廉价日用品、各种神药。大喇叭里要么放着粗糙的音乐,要么放着录好的叫卖吆喝声。心想这只是刚开始,也许山上会有好货。
顺着接踵的人流往上缓缓蹭了一刻钟,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人才稍少些,售卖的土特产也多起来,有干货、中药材、酱菜、茶叶、火腿、腊肉。这才有了逛集市的心情。那些看上去很诱人的火腿一条条挂着,各种酱菜一缸缸排在那里,因为不懂怎么挑,没敢下手,只能艳羡地看看,纯粹来凑热闹。后来尝试着只买了些普洱茶,实在不甘心空手而归。
给我安慰的是卖茶具的摊子,当然也只有那么两三家。价格都不贵,2元、5元、10元不等。一头栽进去挑挑拣拣,搜罗了一堆杯杯盏盏。因为是开集第一天,货品多,也能淘到不少好货。喝茶的盖碗,仿汝窑,5元1个,自己用着玩也挺好。带盖的精致小碗2个,买回来放小咸菜和腐乳正合适。还淘到闻香杯2个,小茶盅2个,像是喝酒用的酒盏2个。粗陶小碗1个,配菜时用来放葱姜蒜。最喜欢的是那2只厚实的白色小瓷盘,只有一圈清爽的蓝色,很地中海风。心里有顾虑,不想在大理攒太多东西,所以只挑了两个。回去就后悔了,待三月街尾声时再去看,已经没有了。
越往山上走,中药和干货摊子越多。中药不懂不会买,干货可以买来吃吃。在一个老婆婆的摊子看到“木耳25元1斤,不讲价”的字牌,看木耳卖相不错还比别家便宜,就买了一斤。到家用水泡发后再一看,却是地耳……唉,想起两句老话:“便宜没好货!”“重在参与!”
继续再往上走,出现很多卖黄焖鸡的摊子,听说当地人在三月街大集时都要吃黄焖鸡。逛大集实在是个体力活,人挤人还顶着大日头,前后去了两次,都是因没有体力走到集道的尽头而打了退堂鼓。我和琼背着一篓子的杯杯碗碗,顺着另一条集道下山。天色变暗,人比来时少了很多,也凉快了不少。而集道上的摊子仍旧没什么有新意的,还是来时看到的那些。
这就是我在大理过的第一个当地传统节日。与传说中的三月街有些差距,没看到热闹的民族歌舞,也没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可以说让人失望。连当地人都说,今年的三月街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