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艺考金钥匙
4988600000025

第25章 编讲故事(1)

一、什么是故事?

1、故事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核心之一

2、故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3、各大艺术院校对故事的重视程度

二、什么是编讲故事

给出一个既定命题,比如说一个开头、一个或者若干个关键词,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即兴创作,并且将故事在规定时间内复述出来。

例题1: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例题2:月亮,三轮车

例题3:胡子

它是命题创作的灵活变体,也是剧本创作的基础考察。

在短时间内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目前被各大高校在复试或者三试中采用。

考题灵活多变,考试氛围相对较为轻松,考官在综合素质考察的前提下,一般不会为难考生。

三:编讲故事应试总论

A.时间控制问题

拿到题目后,首先对考题进行分类,用2/3的时间写提纲,用1/3的时间简单串讲一遍。

讲述的过程其实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但再创作是在提纲的基础上,而不是重新创作。

考试开始后,对自己的语速有充分的了解和控制,不必太计较时间,不愠不火地叙述,有节制地抑扬顿挫

B.五大得分重点:良好的形象、适合情境的语言、语言组织能力、逻辑创作能力、故事的节奏与张力

三、编讲故事考题的分类

1、给出开头类命题

以续写为主,创作空间较小,难度较小。但是个人化难度较大。

多见于中央戏剧学院考试。

例题1: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1)第一类题目:给出开头续写类的详细分析

给出了一个开头,要求考生完善后续的故事

题目分为两种:给出开端式的开头或者结果式的开头

开端式:我推开一扇门,一个陌生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他说""

引发一个新的故事,人物的关系可以在故事开始之后才开始建构,故事的创作空间相对来说较为开放。

2)结果式: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要求创作一个"已经发生了"的故事,在给出题目的时候人物关系已经初步建立完成,故事的创作空间相对来说较为封闭。

对于这种题目,以"解构"为主,从给定的开头中提取出尽量多的因子。

例如: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分离出元素:

人物:他,我

情绪性名词:惊讶、不可能

因此,本文的创作应更多地集中于"这"和"不可能"。"这"是指什么,以及为什么"不可能"。"惊讶"为故事的情绪奠定了基础。

考生的任务是"完成一个故事",而不是"抒发一种情感"。考生的创作能力大于创意能力。

故事中尽量塑造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创作空间较小,难度较小,但是个人化难度较大。

建议稳妥地完成故事编讲。

例:优秀考生范文评讲:

他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说,"一直走,别回头!"""

他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说:"一直走,别回头"

他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说,"一直走,别回头!"我于是咬紧了牙关,一步一步地跟在他的身后。山路越来越陡,我身体的一侧是刀劈斧凿般的石阶,而另一侧除了两根铁链之外,就是茫茫的云海,每迈出一步,我都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决心。尽管恐惧一直缠绕在我的心头,但心中却一直有一个声音提醒着我,"一直走,别回头!"

他是一个挑山工,在黄山脚下,二话不说扛起了我重重的摄影包。他的话不多,唯一的口头禅就是"一直走,别回头。"在一路的攀谈中,我知道了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弟弟在外地念书,母亲卧病在床,在农忙的时节他会帮妹妹一起种地,而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来做挑山工,不管多重的活儿,只要有活,他就肯干。我品味着他的这些话,也同情着他的生活,相比之下,我为了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比他简单太多了。我问他,"累不累?",他笑笑说,"还行,就是肩膀上的东西沉了点。压的难受。"其实我问的是他的生活,他却答非所问。

他又说,"再苦再累不是也得走吗,知道山顶在那里,人就有盼头了。不过有一个诀窍,那就是可不能往回看,回头一看,人就泄了气,脚步变沉了,就再也上不动了,想要回头看,得等上了山顶再说。"

一阵风吹来,云开雾散,黄山的最高峰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那是我的山顶,我的终点,却不知道他的山顶在那里。面前的石阶变得特别陡峭,他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说:"一直走,别回头!你看,山顶就在眼前了!"

思路分析:他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说:"一直走,别回头!"

人物元素:他、我

情感元素:紧紧

动作元素:拉手、走、回头(别回头)

这是一个具有两个人物的题目,第一句话已明确将讲述人,也就是"我"拉进了故事中,并且限定了故事的视点。而"他"的出现和"他"的动作和语言特点(简练,带有命令性),为故事发生的环境、情境限定了一定的范围。对白"一直走,别回头"进一步地缩小了选题的可能性。

在"他"和"我"之间,建立怎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中需要存在着"拉手"、"走"、"别回头"的动作契机,以及"紧紧"情绪必要性。

本篇范文的优点:

构建了一个需要"拉手"、"走"的客观情境:爬山。

构建了一个需要"紧紧"地"拉手"的客观情境:陡峭的黄山。

构建了一个哲理体系:生活与爬山,同样的艰辛,山顶就在眼前,不能回头。

塑造了一个基本完整的人物形象:挑山工

人物、地点、事件、人物关系都交待得很清楚。

反复扣题,"一直走,别回头!"

最后能够上升到哲学高度。

本篇范文的缺点:

有些地过于书面化,如"我身体的一侧是刀劈斧凿般的石阶,而另一侧除了两根铁链之外,就是茫茫的云海。"听众有的时候会难以理解,也使得讲述不自然人物塑造过程中,思路不够完整,前后有轻微矛盾。

人物对白篇幅较大,但是缺乏特点,增加了讲述难度。

一定要"说理",增加了编写难度。

2.多名词类命题

给出多个无直接逻辑关系的词语(主要是名词,2-3个),要求创作一个故事,创作空间较大,难度较大,容易显露出个人倾向和才华。

多见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考试(黄冈师范学院)

这样的题目给考生留有较大的创作空间,但是创作难度比较大,但与此同时的优势在于,只要故事讲好了,就很能显示出个人的创作才华。

分析题目:

月亮,三轮车

报纸,啤酒

口红,护士

胡同,男人,足球

1)建立关系(最重点)

单词与单词之间,无具体逻辑关系,因此创造几个单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占了整个创作过程极大的比重。可以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关系,就相当于创作已经完成了一半。

在有人的情况下,人就是主角

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以人为主角,(或者有主观意识的物体)

选择一个道具为核心道具

另外的道具可以用以抒情,如"月亮,大雨",可以用来交待故事的场景,如"食堂、胡同"

一切尽量以人为本

2)选择视点

选择视点其实也是选择主角

第一人称:主观视点,更真实,容易表达情感

第三人正:客观视点(全知视点),更灵活,显示出掌控能力

3)完善故事

一个短篇故事,不宜有太多的人物、情节点

对于戏剧化的故事,交代背景之后直接进入情节点,情节点直接推向高潮。

对于生活化的故事,不要求有绝对的高潮段落,但求虚实节奏的张弛有度。

结局可以有,但是不强求。开放式结局是趋势,可以让个人更自由地发挥;封闭式结局是传统,可以显示出个人的创作把握能力。

4)选择叙事逻辑与时空

第一人称,适合用顺叙,倒叙

第三人称,适合用顺叙,插叙,甚至平行叙述

5)组织语言

6)优秀考生范文评讲

月亮、三轮车

如果你见到我和我的车子,你会很快判断出我是做什么的,你甚至会不假思索地喊我,"喂,那个拉三轮车的!"是的,你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你却能够一下子叫出我的职业,我就是那个拉三轮车的女人,我的名字叫"月亮"。

我有个听话的小女儿,今年已经五岁了,他们都叫她"月牙儿",每天我出去拉三轮车的时候,就把女儿寄托在隔壁的陈伯伯家。城管抓得越来越严了,可这是我仅有的赚钱方式,我还有个听话的小女儿要养活,我得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去年中秋,我去给我的小女儿月牙儿买一块月饼吃,我告诉她,月饼就是月亮变的,吃了圆圆的月亮,我们就会有一个幸福的家。月牙儿很高兴,在家等我,可我偏偏鬼迷心窍地半路上拉了一个客人,心想这下子能多赚点钱,买块好点的月饼。没想到却被城管看见了。两个陌生的魁梧的男人在后面追我,我拼了命的骑啊,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才好,可是我一个女人家气力是有限的,我终于被他们抓到了""他们罚了我的款,没收了我的车,我再也没有钱给我的孩子买一块月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