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4977800000058

第58章 四季养生(14)

睡眠姿势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即:侧卧,可分为左侧卧、右侧卧两种;仰卧;俯卧。道教养生家认为侧卧最利睡眠。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道林养生》中说:“屈膝侧卧,盖人气力,胜正偃卧。”侧卧大多数养生家和医家都认为右侧卧姿势最利睡眠和人类健康。侧卧睡眠时,应把脊椎稍微呈弓形向前弯曲,四肢放在感觉舒适的位置就可以了。这样的睡眠姿势有利于全身肌肉放松,还认为右侧卧睡眠姿势可以减少睡眠时身体对心脏的压力利于心脏血液搏出,肝藏血,人在睡眠时血液归于肝并在人处于深度睡眠中肝就开始它的工作“解毒”。从而可以起到促进肝脏新陈代谢的作用,更利于解毒、排毒。另外,右侧卧睡眠姿势有利于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胃的出口在右侧),便于食物在胃肠道中运行畅通,这不仅有利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毒物排泄,且能够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安寝》中说:“如果饱食后需要躺卧,则应以右侧卧姿势,以舒解脾气。”从现代医学角度讲,睡眠时采取左侧卧姿势会增加心脏压力阻碍心脏血液循环,还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饭后以左侧卧姿势休息,会感到胃肠非常不适,因为胃弯向右弯曲、食物经胃消化后无法向肠道传输。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生》中说:“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仰卧睡眠时,人体的脊椎、四肢和肌肉都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中。仰卧时腹部紧绷、舌后坠状态会影响人体的呼吸功能,以至发生呼吸暂停、鼾眠等症。儒家经典《论语》中也说:“寝不尸”,就是说睡眠时不要像尸体一样仰面而卧。孔子在《论语》里说“寝不尸”“睡不厌屈,觉不厌伸”,意指睡眠以侧曲为好。《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也是主张以侧卧为宜。气功家还有“侧龙卧虎仰瘫尸”之说,即以侧位为主,多取右侧卧位,少配左侧卧位,身体自然屈曲,适当配合仰卧位。中国舟山群岛普陀山的大乘庵内有一座巨大的卧佛,便是取右侧卧,如弓形的舒展卧位。该庵建于唐大中十二年。距今已1100多年,卧佛姿势的造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最佳睡眠姿势的认识。右侧卧位,肢体自然屈曲,使全身肌肉筋骨放松,又能使体内脏腑保持自然位置,利于消除疲劳和保持气道,血络通畅。若是左侧卧,心脏易受压,影响心脏的血液循环,尤其对脾胃虚弱者来说,饭后左侧卧,感到不舒服,影响消化功能。若是仰睡和俯睡时,身体与两腿都只能固定在伸直位置,一则难以变动,二则屈肌群被紧拉着,肌肉就不可能完全放松,这样就达不到充分休息的目的。同时,仰睡时两手会不自觉地放到胸部上面,既易压迫心、肺影响其功能,又易出现噩梦或梦魇。此外,由于脸孔朝上,一旦熟睡时,容易因舌根下坠或口水流入气管而造成打呼或呛咳。俯睡时,胸腹部受压更甚,口鼻也易被枕头捂住,为了避免捂住,势必长时间把头转向一边,这样又会引起颈肌扭伤。对婴儿来说,俯睡更不可取,这是由于其自制能力差,一般不会主动翻身,小孩头面部骨骼发育还不完善,俯卧时间时长,会造成头面部和口腔的骨骼变化,有的还可以成为畸形。当然,睡眠的姿势不可能一成不变,有人观察,一夜之间,总得翻身20~45次,以求得舒适的体位,只是总以侧卧的习惯为好,如仰卧,手不要放在胸上,也不要抱头枕肘,下肢不要交叉,以使全身肌肉放松。较短时间的左侧卧位也是可以的,但对心脏功能欠佳者,左侧卧易使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血液循环。对脾胃虚弱者,饭后左侧卧,会感觉不舒服,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对于正常胎位的孕妇,不可经常仰卧位,因为胀大的子宫常常右旋并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供应也会随之减少,从而可出现一些症候,如胸闷、头晕、虚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医学上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外,对于一些疾病患者,睡姿也要灵活掌握,如严重的心脏病伴有心力衰竭,或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只能采取半卧位或半坐位。对急性肝炎发作期患者,病人常感肝区隐隐作痛,这时若再右侧卧位,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宜左侧卧为好。

3.睡眠养生与室内环境

睡眠养生非常注重对卧室的环境要求,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没有气味;室温恒定,冬暖夏凉,湿度适中,卧具舒适,光线较暗。明代高濂的养生专着《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恬逸自足条》中说:“所寝之室,名安乐窝,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枕。”《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居室安处条》中又说:“天隐子曰:吾谓安处者,非华堂逐字,重裀广榻之谓也。在乎南面而坐,东首而寝,阴阳适中,明暗相伴。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人之魂阳而魄阴,苟伤明暗则疾病生焉。此所谓居处之室,尚使之然,况天地之气,有亢阳之攻肌,淫阴之侵体,岂可不防慎哉。修养之渐,倘不法此,非安处之道术。”

室内选择宁静心神的颜色,如白色、淡青色、淡蓝色、淡绿色、粉色、肉色等朦胧色,作为卧室的颜色。良好、适宜的颜色能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需求,朦胧色是在原色中混入白色后的一种视觉感较为柔和的中间色。这种颜色可谓淡而不薄、厚而不重,不仅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具有宁心安神,缓解压力的作用。反之,纯度较高的颜色往往质感较硬,富有动感,这样的色彩环境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使人浮躁不安或沉闷压抑、身心不畅。总之,卧室的色调应以淡雅为主,使人心淡泊、宁静,从而使人安然入睡。《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凡人居住之室,必须固密,勿另有细隙,有风雨得入。以纸迷糊遍室,则风始绝断,兼得尘飞不到而洁净爽目。”要求室内的封闭要好。

4.卧具的选择

睡眠要用去人类一生中一半的时间,古人有精辟的总结:“动之者半,息之者半,动则旦而息则暮也”。

5.卧具

如何选择卧具?清代养生家李渔所着的《笠翁文集·第六卷》说得好:“天地生人以时,动之者半,息之者半,动则旦而息则暮也。”这就是说,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选择适宜的卧具是养生学非常注重的一个环节。适宜的卧具能使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安然入睡,这对于睡眠障碍的改善和睡眠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卧具主要包括:床铺、枕具、被褥等。

6.床铺

床铺是睡眠的主要工具,从健康保健角度出发,床铺的设计和制作不能单纯追求其华丽别致,而应重点考虑其实用价值,考虑它是否符合人体生理特点,有益于睡眠。清代曹庭栋所着的《老老恒言》中说:“按其寝处。安之法,床为要”,软硬适度,压者无坑、滚其则平,这样的床铺非常有利于人体的表面曲线,能够保持人体生理弧度和脊椎的正直,即有利于促进睡眠,且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高低适中,介于人的身高、体重的差异,选择床铺也要因人而异,床铺不宜过高,稍低一些,有利于睡眠和身体健康。一般情况下略高于本人膝盖即可。长宽适宜,一般宽大床铺有利于肢体的收缩活动,使气血通畅、舒展筋骨、缓解疲劳的效果。目前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睡硬床比睡软床可以睡得更香,对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脊椎也更有好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德国整形科专家托马斯·拉泽尔教授认为,睡硬床无论是对睡眠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因为坚硬的床面不能适应人体曲线的需要,结果便对肌肉和脊椎造成严重负担和各种各样的损害。过去,人们不能解释人在睡眠期间为什么不断地翻身,而只是笼统地把它归结为“自然生理现象”。拉泽尔说,睡眠时身体的最佳位置应该是最能使脊椎下部得到放松的位置,这样可以使不断处于紧张状态的骨盆和尾骨得到休息。反之,如果身体不能处于这样的位置,那么,就会对脊椎产生某种“压迫性”反射运动。这些“压迫性”运动会导致睡眠者在床上辗转反侧,以便使身体表面受压过大部位得到休息。这样,由于不断翻身,睡眠质量自然也就受到影响。睡硬床不好,是否睡软床就一定很好呢?习俗上以为钢丝弹簧床最高级、最舒适,其实不然,因为不管采取哪种姿势,身体中段总要下陷、躯干构成弧形,使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系负荷过重,增加腰椎生理弯度,长期下去会引起腰痛。特别是原有腰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等骨关节病的患者,久睡软床会使症状加重。此外,睡软床也常使陷入床垫的肌肉不得放松,胸腹腔内脏也易受压迫,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见,床铺太硬、太软皆不宜。理想的床铺应该是软硬适中为宜,以在木板床上铺垫约10cm厚的棉垫的软硬度为最佳。这样厚的棉垫能适应人体表面曲线的需要,保持脊椎的正直和正常的生理弧度,对睡眠和健康都有益处。南方用的棕绷床既柔软又有一定弹性和硬度,可使全身肌肉放松,比钢丝床或硬板床都好些。现代的弹簧钢丝床、沙发床、席梦思有弹性过大、过软的缺点,对此可采取软床铺硬垫的办法纠正。床铺除软硬度要适合外,还要注意其高度。床铺的高度一般约40~50cm为好,即略高过就寝者膝盖为好。这样上床不用费力,下床时伸腿可着鞋履。若床铺太高,睡眠时会有一种紧张感,担心睡着时摔下来,从而使觉睡不踏实。尤其是对老年人就更不方便了,因为他们夜里要取痰盂、便壶等物。若床铺太低,床位通风不良,易于受潮湿。可见,床铺高低应适度。床铺宜稍宽大。一般说,其长度比就寝者长20~30cm,宽度比就寝者宽30~40cm,这样睡觉时可自由伸缩活动,筋骨舒展,有利气血流通,消除疲劳。即使是夫妻,也提倡一人一床为好,免得互相干扰。当然,在床铺的选择上,最好还要因人而异,如小孩和青少年就不宜睡太软的床;患有腰椎间盘脱出、脊柱损伤、脊柱结核者,更不宜睡软床,否则会加重病情。

7.枕具

枕具的选择,适宜的枕具不仅能保护颈椎和大脑而且能使人体全身放松,从而达到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老老恒言》指出:“高下尺寸,另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高度要因人而异,仰卧时身体能够保持水平就比较适宜,枕具过高容易压迫颈动脉,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脑缺血、打鼾落枕等。而枕具过低又会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是脑部血液增多,头部血管受到压力则会导致睡醒后出现头晕、脑涨、面部水肿等。枕具的长度《老老恒言》中这样说:“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置一处,头为阳,恶热。即冬月辗转枕上,亦不嫌冷。如枕短卧得热气,变生烦躁。”古人认为,枕头要稍长一些,睡眠翻身时头不落枕下就行了。

古成语虽有“高枕无忧”的说法,其实并非枕头越高越好。因为枕头太高,不论用什么姿势睡,都使颈部纵轴与躯干纵轴产生一定的角度,不但影响睡眠,还可能产生落枕。不过一般地说,头部保持稍高的位置还是有好处的,因为高一点可防止头部充血,胸部也因而抬高了些,使呼吸顺畅,下半身血液回流也减慢了些,减轻了心脏负担,这些都有利于睡眠。同样,枕头过低也不好,因为低枕使头部充血,易造成眼睑和颜面浮肿。那么,多高的枕头才合适呢?一般地说8~15cm为宜,即稍低于从肩膀到同侧颈部的距离。对此,《老老恒言·枕》里指出:“酌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这里所说枕头的高度,是躺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具体尺寸还要因人而定。枕头的硬度,也以适中为宜。《老老恒言·枕》说:“凡枕坚实不用”,因为过硬的枕头,与头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强增大,头皮不舒服;反过来,枕头太软,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或颈肌易疲劳,或影响呼吸通畅,反不利于睡眠,并且头陷其间,使半边头皮均匀受力,影响血循环,产生头皮麻痹。唯有稍柔软些,又不失一定硬度,才能既减少枕头与头皮之间的压强,又保持不均匀的压力,使血液循环可从压力较小的地方通过,并且保持一定的高度。枕头还应有一定的弹性,若枕头弹性过强,则头部不断受到外加的弹力作用,产生肌肉的疲劳和损伤。而且弹性过大的枕头,一般总是中央高。四边低,头在枕上不稳,翻身易滑落,如“弹簧枕、气枕”等。此外,枕头还需一定长度,古人主张枕头稍长为宜,如《老老恒言·枕》说:“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枕头稍长可使人睡觉时自由辗转反侧,而保持睡眠姿势舒展,气血通畅。关于枕芯:枕的内容物是枕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到睡眠,又关系到脑的健康。中国古代对枕芯的充填也是很讲究的,稻草、蒲绒、木棉、散泡沫胶做枕芯软硬适宜,可根据条件选用。用香草、野菊花,或用泡过的茶叶晒干后做枕芯,清香扑鼻,有助于舒适入眠。荞麦皮的枕芯软硬适中,弹性适度,冬暖夏凉,也是比较合适的枕芯。木棉枕和泡沫胶枕不易散热,冬天很暖和。但在夏季,高血压肝火旺或发热病人就不适宜。夏天如果用散热较好的绿豆做枕芯,非但可以散热,同时还能治头痛,且有明目作用。为防治某些慢性病,还可用特制药枕,如高血压患者用绿豆、晚蚕沙充枕芯,有清热、明目、治头痛的功效,夏天散热性能也较好,其他如菊花、决明子、油甘子叶作枕芯对高血压患者也颇适宜,这就是所谓“药枕”。用药枕作为防病健身的手段,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并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明代大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一则“明目枕”的记载说:“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延年秘录》方里记载了“菊花枕”,《遵生八笺》记载了“磁石枕”等,用其清脑明目、安神定志。长期的生活实践已证明,药枕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所以,民间早就有“睡眠伴药枕、闻香能治病”的说法。药枕的保健作用在于枕内的中药不断挥发,中药微粒子借头温和头皮上毛窍孔吸收作用透入体内,通过经络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另一途径为通过鼻腔吸入,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此所谓“闻香治病”的道理。药枕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恢复期以及部分外感疾病急性期,不适于创伤、急症、传染病等。最后还要提一下“落枕”。这是常见的一种颈项软组织扭伤性疾病。当人们在起床后发现颈项歪斜、脖子疼痛、旋转不利等现象时,就是“落枕”了。发生落枕的原因主要是睡觉姿势不当,枕头过高过硬或受凉等。此外,长时间的仰视、低头、运动员的前后滚翻动作、扛抬重物时,由于颈部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紧张度增高,使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加上机械性的压迫和扭伤,也会发生落枕现象。预防落枕,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睡觉姿势,一般以右侧卧位为好。枕头要柔软,高低适度。工作中经常需要仰视、低头、颈部旋转的人,在工作前可做些准备,比如做颈部旋转活动,局部按摩等,扛抬重物尽量不要超过人体负荷。

8.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