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4977800000046

第46章 四季养生(2)

又怎样才能戒怒呢?首先,要学会用意识控制。即当你怒从心头起,将要和人吵架的时候,就要赶快提醒自己,吵架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烦恼,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实在不值得。这样,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会使用粗鲁的语言,更不会采取粗暴的行动。在电影《林则徐》里,林则徐在墙上就贴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制怒”,这就是借用无声的文字语言来控制自己的怒气。其次,要会运用疏泄法。即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但发泄不良情绪,必须学会用正当的途径和渠道来发泄和排遣之,决不可采用不理智的冲动性的行为方式,否则,非但无益,反而会带来新的烦恼,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第三,还可采用转移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脱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保持精神愉快,除遇事戒怒外,还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因为乐观的情绪与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国外有人调查80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秘诀,结果发现其中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的、极富于人生乐趣的。但开朗性格的培养要有一个长时期的过程,科学家认为,儿童时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正好比处在从播种到出秧一段时期的农作物,这个阶段的性格培养对一生有重要影响。保持精神愉快的第三点,是要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反应,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意感,心情自然恬静舒畅;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使人不安、不适、不满、心情就必然抑郁烦躁。而要协调好人际关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对自己的评价越客观,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格,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协调。其次,对与自己经常相处的人,也要充分了解,从而避免因互不了解而产生不协调。第四,要保持精神愉快。就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不过分追求名利和享受,如《黄帝内经》里所倡导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意思是,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倾慕,无论吃什么都感到很满足,穿什么也不挑剔,不管社会风气如何,都能够适应,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融洽各种人际关系。总之,要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苏联接见留学生时对他们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这充分地说明了只要你健康地活着你就是这个世界的拥有者。我们要学会与世无争,对于养生者来说世上的一切都是浮云,只有健康才是人类的“定海神针”;我们只要明天的太阳。第五,保持精神愉快,还要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如《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此外,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第六,保持精神愉快,还要培养幽默风趣感。因为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而笑是人的健康妙药,它能促进肌肉和五脏六腑舒适,能调节人的情绪,能促进血液循环、筋骨舒展、呼吸通畅、气血平和。医学界有人做过试验:用语言逗一个患有高血压的人发笑,血压可下降20mmHg,脉搏每分钟可减少8次。人在发笑时,大脑皮层可以得到比睡眠时还高三倍的休息。在我国古书里记载老人以笑驱病、以乐健身的事例很多,如相传在北宋时期,有一京官,未及花甲即体虚力衰,告老还乡。一日,他偶听一艺人讲说趣话,被逗得哈哈大笑。回家路上,顿觉气血平和,精神焕发,走起路来脚步轻快许多。说明了春季养生体现在精神方面,就要使志生,即保持精神愉快,但切忌大喜大悲,事事勿过,这点必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