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4976900000037

第37章 尔胸中原是圣人——王阳明讲潜能发掘(3)

当我们的心灵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强大的正能量就会一直推动你不断地前进。如果现在的你对事业和学习的兴致不高,不妨让自己先从工作中的小事做起,一点一点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如此,你将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也许,下一个天才就是你。

对欲望下工夫

问:“声、色、货、利,恐良知亦不能无。”

先生曰:“固然。但初学用功,却须扫除荡涤,勿使留积,则适然来遇,始不为累,自然顺而应之。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毫发无蔽,则声、色、货、利之交,无非天则流行矣。”

——《传习录》

一次,学生问王阳明一个问题:“声、色、货、利,恐怕良知也不能没有吧?”

王阳明回答道:“当然有。但是,人们在修身养性的初期,必须将声、色、货、利抛到九霄云外,甚至不能掺杂任何一点。如此,就算偶然接触到这些,也不会成为心灵的负担,自然能够按照良知来理解和处理。其实,致良知就是要对声、色、货、利这些欲望下工夫,只要自己的良知纯洁无暇,那么就算我们必须与声、色、货、利打交道,也只不过是顺应天命罢了。”

声,歌舞也;色,美色也;货,金钱也;利,私利也。这些都是人们的欲望象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无欲无求的得道高僧,但如若欲望太强,便会很容易沦为欲望的努力,让自己在人生路上越走越累。王阳明总结出欲望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后,告诫人们,如果要使自己的生活简单快乐,就必须要在声、色、货、利下足工夫,减少自己对物欲的渴望与追求。

很多人都想得到意外的财富,而且越多越好,他们往往看不到欲望带来的祸害的严重性。

有这么一个人,他无意间得到了一张藏宝图。藏宝图里指示,某森林里埋藏着巨大的财富。于是,他准备好道具想要立即赶往森林。为了得到更多的宝藏,他还特地准备了4、5个大袋子。他按图索骥,终于在历经凶险后来到了第一处藏宝地。当他看到此处铺满的金币后,他激动地将所有金币都装入口袋,准备赶往第二处藏宝地。当他出门时,门上突然显现了一排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不屑地笑了笑,心想,这么一行字是不能阻止我赶往第二处挖宝藏的。当他来到第二处藏宝地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大箱金光灿灿的金条。只见他贪婪地打开自己的第二个大口袋,使劲地往里面放金条,当他正要装完金条时,箱子上也突然显现一行字:“如果你懂得满足,请放弃下一处的宝藏。”

他仍然不为所动,毫不犹豫地赶往下一处藏宝地。第三个藏宝地让他目瞪口呆,慢慢一屋的钻石闪闪发亮,他沉浸其中一小会后,立马开始将钻石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装着装着,更奇怪的事发生了,小屋地板上突然打开一道门,他想,或许下面又更珍贵的宝石等待我去挖掘呢!于是,他毫不迟疑地跳进这个狭小的通道。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价值连城的珠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挣扎着,后悔着,最后越陷越深,一个人消失在荒芜的沙漠里。

我们想想,如果这个人不那么贪婪,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的话,那么他此后肯定会过着特别富足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在声、色、货、利面前保持冷静、清醒的状态,大多数人对财富、全力的渴望都是无休无止的,最后,只会将自己葬送在这些欲望里。

明末清初有一本书叫《解人颐》,对人的欲望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令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满足,除是南柯一梦兮。”如果不想让自己的欲望到头来只落得个“南柯一梦”,就必须让自己适时地脱离欲望的控制,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欲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欲望也可以很容易地成为它的奴隶,认清欲望,学会控制欲望,才能让自己在人生路上稳步前行。

欲望与生俱来,人人皆有;欲望能成为动力,亦可成为阻力;欲望可以让你成功,也可以使你失败。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扫除心中多余的对声、色、货、利的贪图,就能让纯洁无暇的良知轻松从容地面对和处理任何事,如此,我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谓的痛苦和烦恼。

圣贤并不看重荣誉

圣贤非开功业气节,但其循着这天理则停是道,不可以事功气节名矣。

——《传习录》

王阳明提倡:“圣贤不是没有功业气节,他们只是遵循天理,这就是道,圣贤不是以功业气节而闻名的。”

在王阳明看来,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并不会看重“功业气节”,更不会用一些虚名来证明自己的才能和优秀。他们对所谓的“功业气节”持不屑一顾的态度。恩格斯就是一个例子。他特别反感别人称他为“导师”。一次,他在给自己的学生回信时,开篇就写了一句话“请不要把我称作导师,我的名字叫恩格斯。”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获得的奖章给孩子当玩具,很多人对此十分不理解,她淡定地回答道:“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王阳明对虚名也是不屑一顾的。虽然他为了夺得功名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在夺得功名上,而在于功名背后的意义。当他第一次落榜时,他就说明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意义:“我确实很难过,不过并不是因为没有获得功名难过,而是因为不能尽早为国家效力感到难受。”从王阳明政治生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确是在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力,从没有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骄傲自满。正是因为他抛开了虚名,做到了为百姓谋福,才得到后人的尊重和推崇。

尽管人人都知道不应为追求虚名而劳神伤身,但还是有很多人为了得到一些虚名让自己头破血流。虚名,有名无实。我们不应该被虚名迷惑,更不应贪恋虚名。

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因为学习晋人车胤借用萤火虫的光夜里读书,在家乡出了名。家乡的人都十分敬佩他刻苦用功的精神。一天早上,家乡有一人去拜访他,想向他请教几个问题。当他来到这个书生的家里,发现他并没有在家,他很意外,觉得书生是不会浪费大好清晨在家读书的。这时,书生的家人告知拜访者,书生白天都去抓萤火虫了,傍晚才会回来。

车胤夜间借萤火虫的光读书,是真心用功、诚意求知。但这个书生放下大好时光不读书,反倒去抓萤火虫晚上读书,完全就是装模作样,是虚伪的表现。表面上,书生的“名誉”是有了,人人都称赞他好学习,爱求知。但是,时间久了,马脚就会露出来,自己也学不到真知识。

长此以往,那位书生还会被虚名所累,从而荒废美好的一生。虚名本身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也许它能带给你一时的快乐和满足,但它并不能为你增添多少知识,虚名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有真才实学的人完全不会理会虚名,仅仅按照自己真实的需要来做事。

贪图虚名,不仅不能带来好处,反而会为之所害。慈禧太后为了虚名,葬送了富饶的国家;宋襄公为虚名而祸国;一些官员为了虚名开展无意义的项目工程,最终让百姓上交的血汗钱付诸东流;一些商人为了虚名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应该抛开虚名,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干利人利己的事。

郑板桥先生说过:“名利竞如何/岁月蹉跎/几多风雨几晴和/愁风愁雨愁不尽/总是南柯。”人生如此短暂,若是为了追求虚名而蹉跎大好时光,若是为了虚名而伤害自己,折磨他人,若是为了虚名而放弃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都是十分错误的选择。就像王阳明所说,如果一味的追求名誉,人们既不会懂的真实、淳朴的道理,更会让自己的人生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