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势交涉:王牌交涉大师的制胜秘诀
4976800000029

第29章 识人与倾听(2)

有时候,事情虽然还没真正发生,但是它变化的迹象却已经出现了。如果不能从初期的迹象去掌握即将发生的事实,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智慧的知人识人者能从小迹象识人,只要见到一点迹象,就能判断出事情未来的发展。

三、由近察远

事物的运行和发展都有其惯常的秩序和规律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无缘无故、杂乱无章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收集并分析整理事物的现象,就能从中发现它们的规律,就能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结局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就是高瞻远瞩,就能预知未来。

齐国握有实权的田常,发动政变,废掉了原来的君王,把顺从自己意愿的人送上了王位,他自己做了相国。在事变之前,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

一天,齐国的重臣陆斯弥到田常家作客,两人一齐登上高台,向四周眺望。东、西、北三面什么障碍物也没有,视野十分开阔,只有南面,因为陆斯弥家门前有棵大树挡着,望不远,田常知道那里就是陆斯弥家,没说什么。

陆斯弥回到家后,马上叫家奴们把大树砍掉。但还没砍几下,陆斯弥突然又改变了主意,连忙命令停止砍树。家奴们都惊讶地问他原因。他答道:“古人说:‘知道深渊处藏着乌龟是十分危险的’,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我感觉到现在田常好像在谋划什么大事,如果我们砍了树,他就会认为我这人很细心,就会怀疑我已经觉察到他心中的计划了,这样一来对我们就会很不利。不伐树,不会被怪罪,但是让他知道你已经觉察到什么了,那就是很大的罪过了!所以我们不能把这棵树砍掉。”

这是由近察远的典型例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伟人和凡人、心术高超的人和智力平平的人,也许就只有一线之隔。就是在那很微小的地方,有的人发现了重要的甚至石破天惊的事件,有的人却视而不见。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绝不能忽略小事,每一件小事都要仔细观察,往往就在处理眼前的一件小事上,就在对一个人举手投足的认识上,一失误成千古恨!对此,不可不慎。

人们都说识人难,这句话说得是很有道理。它的难处就在于有识人者与被人识者两方面的原因。作为识人者,往往受情绪判断、感情固执己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被人识者又往往有复杂而多变的心态组合,会给辨别贤才带来困难。具体来说,有两个方法:

一、要不露声色地旁观

识人者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去观察这个人,这样才可以做到平心静气,做出的判断就可以比较客观,比较准确,就能超脱地对人才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另外一点可以让被观察者降低防备,被观察者只有在缺少戒备心理,很少以取悦的心态进行“乔装打扮”时,呈现出来的才是比较纯朴真实的“自我”。

一个投机者,面对上级和下属,其所作所为肯定是会大相径庭判若两人。但是任何一个人,包括那些最奸诈的伪装者,他们只能骗人一时,却不可能骗人一世,他们只能欺骗一部分人,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任何欺骗都终究会被人们所识破。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一个人进行客观公正地观察时,才能收集到有关这个人的真实信息。其中要注意:

(1)嫉妒心强的人不可以委以重任。嫉妒心人人都有,这是人的通病。但若过于强烈,就是严重的性格缺陷了。这种人,一不能用公平的眼光看待别人,二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

(2)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不管计策可行不可行的人也不能重用。只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不顾长远的大利益,这是严重的短期行为,这样的人目光短浅,很难干成大事。

(3)把任何事情都看得过于简单的人不可用。这种人大多志大才疏。办事情的态度极不认真、严肃,他们把任何事情都看得过于简单,但却往往把最简单的事情弄得一团糟。

(4)轻诺说大话的人不可用。这种人接受任务时往往大包大揽,但是真正做起来却一拖再施,且能寻找种种借口,任何时候都有理由。

二、要面对面地直观

旁观法识人主要是旁观,而面对面地观察却要做正面接触,“识人之道”有七条:对要观察的人提出问题,让其分辨是非曲直,以考察他的立场、观点和志向;提出尖锐问题让他难以应对,以考察他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应变能力和敏感力;就某些重大问题,让他出谋划策,看他有无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交给他最艰巨的任务,讲明困难与危害,看他的胆识和勇气;与他开怀畅饮,看他的自我控制力及其品性;让他干一些有利可图的事,看他是否保持清廉本色;委托其办事,看他能否如期完成,信守诺言。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意保密性。事先不能透露事情的真相,要让被考察者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真正做到“我就是我”。

(2)考察的目的要明确。识察人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观察什么。只有针对性强,才能选出所需的人才。还要观察他周围的朋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他就接近于是什么样的人。为人外世的第一条就是交朋友,看看他周围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一般情况下就可以确定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关于友谊的高论。孔子的《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论点就有很多: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这是人们最熟悉的。西方学者西塞罗、蒙田、培根等人也有很多的关于交友的高论。到了现在,朋友的概念和范围更是越来越宽泛了,什么文友、商友、学友、棋友……派生出很多的友人。年轻的朋友则更喜欢创新,觉得“哥儿们”不够长久,于是又在前面加上了一个“铁”字,这样就会觉得朋友之间的友谊就如铜墙铁壁一样,坚不可摧。具体来讲的话,决定个人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出身、生长背景、环境、习惯、交友、阶层、职业、动机、愿望等。所以身为企业领导要知道自己下属的个性,必须客观地了解对方的品德、性格、修养、智能等情况,再加上深切的体察,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对方的品质及其身处的环境,再做合乎情理的评价,千万不可以先入为主,臆断处事。

一天,有一个人来找伯乐,说有人送了他几匹马,他想让伯乐给他相一相。伯乐直接问他:“你把马带来了吗?”

那人说:“带来了,就在门外!”

过了一会儿,那人又来叫伯乐去看马,伯乐说:“你可以自己去看了,和我的黑马在一起的是好马,和我的白马在一起的是劣马。”

那个人用这种方法果然挑出了好马。事后他问伯乐这个方法的奥妙在哪里。伯乐告诉他说:“相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喜欢和什么样的马在一起,看人也是如此。”

交什么样的朋友,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古时李克是魏文侯的幕宾。有一天,文侯向他请教:“先生曾教寡人‘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咱们国家就正处在这个时期,要选拔一位宰相,魏成、翟璜,你认为这两个人哪个更适合。”

李克拒绝回答,他说:“这种问题,文侯您应该自己做决定。”

可是魏文侯非常迷惑,自己无法下决定,于是诚恳地再三向李克请教。于是李克给魏文侯列举了5种洞察人物的观点,即:一居,视其所亲;二富,视其所典;三达,视其所举;四穷,视其所不为;五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

李克所讲的第一点就是要看看他的交友状况,如果平时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的人,我们不妨将这类人视为第一流人物。如果交友不直,他的人品就会存在很大的疑问。

西方圣德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朋友是第二个自己。”是对交友的最好注释。一个有才德的人,都是平日里师长的指导和朋友的劝勉的成果,所以看他的交友情况,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所以,识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他的交友,若未看到他本人,却先看到他的朋友,一样可以将他的为人看得明明白白。

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历史上,多少朝代因为用错了人而由兴盛转为衰败。齐桓公因为不听管仲的劝告,自己被架空。所以“功龙画虎须功骨,知人知面要知心”,否则必将贻误终生!我们看待所有事物,不能只依靠表面现象来断定。鲜花不会四季都开放,清泉也不可能遍地流淌。要想赏得鲜花烂漫,就应该有人定时地去浇灌它们;要想时时饮得清泉,就应该知道去定位掘土寻找。

通常,人们常说:“知人知面难知心。”特别是那些工于心计,居心叵测的人,常常是“大奸似忠”,让人难辨其真伪。有了这一点认识,所以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对于那些貌似“忠厚”的人,也不能不多加防备。

通常来讲,识人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感知,深入了解他的人品和学识,既要了解他的气质、性格、能力,还要了解其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要着重了解其性格特征和品行修养。

识人的正确途径是要长时间地进行观察。要客观公正地观察,不能大而化之;要细心地观察,善于察微知着,从细小的外在表现发现其内心的真实世界;不能从主观臆想出发,以己之心来度他人之腹,要实事求是,要准确,不能道听途说,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句话虽然说得是国家关系相处的准则,但也同样适用于待人处世中,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时也必须要注意这个基线。通常情况下,同舟共济的人可以齐心协力,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为了一定的利益而结合在一起,总有各奔东西的一天。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多观察,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否则,很可能对你造成最大伤害的人,就是曾经与你“同舟共济”的那个人。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这个朋友必须是在你危难之中,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与你“患难与共”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患难之交”。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朋友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千万不能轻信那些开口闭口“铁哥儿们”的话。要知道,这其中有人也许只是想利用你罢了。

春秋末年,晋国公子中行文子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个国家的界碑时,他的随从提醒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朋友了,为什么不向他寻求帮助呢?”中行文子回答道:“不错,这个人以前是和我很要好。我喜欢乐器的时候,他就送我一把名贵的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玉器。他如此地讨好我,为的就是能让我们接纳他。但是现在,我想他是会出卖我去讨好那些对他来说更有用的人。”于是,他们离开了,后来果然如中行文子所说,这个官吏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人马,献给了晋王。

“人心隔肚皮”。做人就必须要学会识人、辨人。你待他不薄,但是也许他却会在背后朝你打黑枪;你对他不能算好,甚至有时候还会让他受点冤枉和委屈,他却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

一只鹿口渴了到小溪边喝水。在它喝水的时候,看见了自己在水里的倒影,它看见自己的角长而优美,顿时觉得洋洋得意;但又看到自己的腿似乎短而无力,又觉得闷闷不乐。正当这只鹿在暗自思量的时候,从草丛里突然蹿出来一头狮子。这只鹿转身就跑,一下子就把狮子远远地落在后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就这样,在空旷的大草原上,鹿远远地跑在前面,保住了性命。但是到了丛林地带,它那引以为傲的角被树枝绊住了,再也跑不了了,最后只能被狮子捉住。鹿在临死的时候对自己说:“原以为耻的腿救了我的命,我十分信赖的角却使我丧命。”

大家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个盲人都认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的真实面目,所以他们说大象像萝卜、簸箕、柱子和绳子。他们各自以为是,争论不休。其实识人与摸象是同一个道理,知人识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东坡就曾感叹道:“人之难知也,江河不足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古时候有人说:“在你遇到危难的时候,在钱财上帮助你的只能算是半个朋友。而那些为了帮你而不惜性命的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虽然现在看起来这句话有一些极端,但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的灵魂会在利益面前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些人会在对自己有利或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的时候,可以与你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事情涉及到他的利益时,特别是有损于他的利益时,他们那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本质就会充分地暴露出来,那些感情和友谊在他们眼里统统站不住脚。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看起来也十分融洽。可是到了晋职提升的时候,而且名额还有限,有些人的真面目就要露出来的。他们再也不会去想平日里那融洽的关系了,在会上直言自己的长处,揭他人的短处,在背后造谣生事,想尽办法要把自己的同事拉下去,让自己坐上来。

当然,重视友谊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毕竟还是有那种大公无私的人。但现实让人变得脆弱,在利益和得失面前,任何人内心深处的黑与白都会显出来,有的时候你想藏都藏不住,所以说,这个时候也是识的大好时机。

还有一种方法,有些事情有些人岁月能给他们作出正确的评判。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朋友,但是日子久了,一起共事的时间长了,你就会更加了解这个人的为人和人品,你就会知道,还能不能和他共事下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得就是这个道理。长时间的交往,长时间的观察,便会让我们达到知人知面知心的境界。

“直觉”这两个字带有很强烈的神秘色彩,它的暗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无法用正常的逻辑去分析它的特征。一些巫术据说就是通过直觉的力量,表演一些令人称奇的把戏,来预测我们的未来。这些巫术的奥秘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们就能得出如此惊人的结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巫师都精通观人术。他们对于人们所发出的各种信息都极其敏感,时间久了,自然就能够累积大量有关人类本性的信息,而且他们还善于将不同的信息与对的行为搭配起来。

其实巫师也并不是了解他们对人们的判断和预测的原理,他们只是有意识地收集起来,再把这些资讯存在潜意识当中。而他们异于常人的能力则表现在他们收集和储存资讯,并且必要时由潜意识来获取资讯。

一般人不会特别注意自己的感观或经验。因此,我们对人、对生活的各种经验也都会保留在潜意识中,有的可以长达数天之久,有的也许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而这些可能我们自己并没有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