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纸间映像
4975400000027

第27章 私·城市(2)

尽管是特殊年代的一段记忆,《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跨越了时代,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宣言。马小军在屋檐上飞奔、义无反顾地跳下烟囱、旁若无人地跟踪姑娘、意气风发地与人火拼……这些细节与城市无关,与青春有关。只是北京的艳阳,让这一切显得更加肆意,热血沸腾。大人们忙着“革命”,整个皇城都空了下来,变成专属于少年的“伊甸园”。于是青春更纯粹,少年更凶猛。

不过,即便到了21世纪,少年的追逐还在一往无前。不同的是,马小军们还无法体察现实的残酷,《十七岁的单车》却已感知到贫富的差距和城乡的距离。阿贵在北京送快递,梦想是一辆越野车;小坚在北京长大,梦想也是一辆越野车。两个少年的单车梦,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色彩。有人欢笑,有人哭。北京路很宽,城很大,车很多,白衣少年的车轮大战,关乎梦想与激情,以及长大成人的艰辛。

城里城外

代表作:《独自等待》、《开往春天的地铁》、《杜拉拉升职记》等

古老皇城留下的印迹,也投射在现代人的情感生活中。中美混血伍仕贤在《独自等待》里,看透了东西方的差异与共性。他让古玩店店主陈文,在胡同深处,守着最古老的物件,拥抱最当下的梦想。新旧交替,东西交融。这边是千百年历史传承,那边是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年轻人到哪儿都一样,只是你在四合院里哭泣,我在酒吧咖啡馆里邂逅。

到了张一白的镜头里,《开往春天的地铁》已经看不到四合院、皇城根,有的是最现实的拷问和最两难的选择。在外打拼,七年之痒。北京承载了他们最初的梦想,也见证了他们情感的崩溃。

《杜拉拉升职记》则把镜头对准京城CBD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们,貌似风光的他们,承受着来自情感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北京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奉行人人平等的职场准则:三分努力加三分运气加三分才华外加一分贵人相助,才能获得十分成功。

变化如影随形。生活在北京,一切皆有可能。

台北:梦想在继续

或许是台北这座城市本身的文艺气质,导致了关于台北的影像,总散发着浓浓的文艺气息。就算是当年大卖的商业片《艋舺》,也有着挥不去的华丽忧伤。加上这么多台北的故事里,主角总是那些青春勃发的少年,于是更觉得这城市的诗意与朝气。

当然,也可能充满了对逝去青春的感伤与怀念。这方面,杨德昌和蔡明亮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两位导演。无论是残酷青春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是冷峻绝望的《麻将》,抑或娓娓道来的《一一》,杨德昌始终将目光聚焦在台北,发出他或愤怒或悲悯的呼声。而蔡明亮则更直接,从《青少年哪吒》到《河流》,再到《你那边几点》,城市越大越孤单,谁都无法幸免。

幸好还有李安,深深眷念着这城市里的一切,《饮食男女》便是李安写给台北的一封情书。可惜到了陈国富的镜头里,全成了《征婚启事》般的直言告白。还是戴立忍更彻底,《台北晚9朝5》干脆只有长夜,没有白天。红男绿女,欲望都市。

少年已远去,梦想在继续,这就是台北。

白衣少年的江湖梦

代表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艋舺》等

台北,就好像衬在古旧画布上的印象派山水,人人都只为邻家女孩的一眸一笑,抑或街角盛开的野菊明日是否会凋零而心驰神往。又和这个世界上所有高速发展的大都市一样,外表光鲜闪亮,实则充斥了无奈和彷徨。东方人的压抑性情,更加剧了心中难以排解的绝望。

杨德昌眼中的台北,有着文艺的外表,却是一个凶险的江湖。

这一切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4个小时的片长,道尽了一个少年和他身处的时代所经历的种种变革与痛楚。小四捅向小明的一刀,是尚活在理想国的青年,对弥漫在空气中的残酷现实做出的最后反抗。可是有什么用呢?除了两败俱伤外,还是看不到希望。

时光流逝,到了21世纪,钮承泽还在继续“怀旧”。《艋舺》里的蚊子和他的弟兄们,不懂得意义,只在乎义气。台北古老的城区里,外省人和本地人上演着一幕幕爱恨交织的恩怨情仇。残酷的青春,华丽的忧伤,最终总逃不过死亡的宿命。蚊子在街头被砍倒的一瞬,看到了绽放的朵朵樱花。这样的诗意,或许也只在台北才有。

即便没有希望,也要唱响最后的挽歌,这是电影里白衣少年们的江湖幻梦。

回到家庭

代表作:《饮食男女》、《一一》等

表面上是一个家,放眼望去,则是一座城。李安用一部《饮食男女》,书写出他对于故乡台北的爱与眷恋。厨艺了得的父亲,丧妻后与三个女儿生活在一起。他想要努力守护家的完整,无奈女儿们都长大了,各有悲喜,谁也顾不上谁。这是传统中国家庭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李安以饭桌为依托,使家庭成员间各种微妙的情绪得以展现。

既有足够的戏剧冲突,又给彼此留有足够余地。如此难言复杂的情感纠葛,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吃吃喝喝中,被描绘得格外通透,其间的分寸拿捏,也只有中国人能懂。

台北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既保留了最传统的中国礼教,又有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冲刷。既对传统有一份固执的坚守,又对新潮流新思想有着开放的向往。于是,那些以家庭为据点的电影,总有着最强烈的情感张力。

如果说《牯岭街》用一个少年的绝望,展现一个时代的悲剧。那么《一一》则是用一个家庭的悲喜,折射一座城市的命运。这个家庭表面优越,实则每个人都活得压抑辛苦。从婚礼开始,到葬礼结束,好像一个圆,内里却是千疮百孔,各怀心事。父亲遇到30年前的旧情人,承受着情与欲的煎熬;母亲则惊觉自己每日的生活不过是在不断重复;姐姐沉溺于夭折的爱情;弟弟则拥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早熟;还有隔壁人家无休止的争吵……这城市看似不大,心与心的距离却咫尺天涯。这是中国式的烦恼,亦是东方人的共性。

性情男女

代表作:《征婚启事》、《20、30、40》、《台北晚9朝5》等

一面是最传统的东方礼教,一面是最现代的都市生活。台北的年轻人,总是有很多选择:诚品书店、西门町、忠孝东路、士林夜市……这些地标,让生活在此的人们,乐此不疲。

不过,大龄剩女仿佛早已是全世界的共同难题。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改编自台湾导演陈国富早年的文艺小品《征婚启事》,片中刘若英饰演的医生通过一则征婚启事,与各色异性相识。

可惜,认识得越多,她的内心越寂寞,因为她总也走不出爱上有妇之夫的不伦之恋。

而《20、30、40》则通过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子,展示台北都市生活的各种可能。比如20岁的李心洁天真单纯,梦想当一个歌手;30岁的刘若英,周旋在有妇之夫和小男友间犹豫徘徊;40岁的张艾嘉则勇敢离婚,追求第二春。这座城市很拥挤,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努力奔波。不过只要你愿意,有梦就去追,到头来笑到最后的,还是勇敢自信的那个你。

当然,戴立忍则更彻底,告别白天,只要黑夜。《台北晚9朝5》用夜夜笙歌和纵欲欢笑,来消解生活的压力与沉重。不要深沉,不要文艺,不要浪漫,不要诗意。

这城市变化太快,什么都来不及,不如尽情跳舞,投入地爱一场。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精神。

是凶险的少年江湖,还是浪漫的文艺情怀?是现实的都市欲望,还是挥不去的纠结往事?台北是一个舞台,主题曲是那一首献给青春的挽歌。

香港:为电影而生

已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影,香港将会怎样?事实上,这就是一座因电影而生的城市。对于熟悉港片的人来说,走在香港街头,仿佛置身一个巨大的电影片场,所看到的一切都似曾相识。从《旺角黑夜》到《重庆森林》,从《九龙皇后》到《中环英雄》,太多影像在脑海中纠缠,无数故事,悲喜满溢。

尖沙咀广东道,《甜蜜蜜》里李翘和黎小军相遇在此,离散在此;庙街是否还能找到《新不了情》里的阿敏和阿杰;站在大勘村,果然看得到荷里活广场;而刘德华和梁朝伟,似乎还在红勘商业大厦的天台上演绎《无间道》。

青马大桥是《愈快乐愈堕落》;《旺角卡门》在大屿山码头;麦兜去了天平山顶;黎明和舒淇爱在香港大学;张国荣把自己永远留在了2003年的文华酒店;好在还可以去铜锣湾,遥想陈浩南。

看到街头的十六人小巴,总忍不住想起张柏芝和《忘不了》;走在油麻地警署,却料想起黄秋生与《千言万语》;重庆大厦其实站满了印度人,天后是个地名,旺角永远很挤。

星光大道是个景点,就像上海的滨江大道。濒海临风,香港尽收眼底。只是,低头才见好风光。每走一步,就能看到一块镶嵌人名的地砖。从张彻、胡金铨到吴宇森、徐克,从林黛、林青霞到梅艳芳、张曼玉,几乎囊括了所有知名的华语电影人。

香港有个“好莱坞”,一座真正的电影之城。

草根奋斗史

代表作:《金鸡》、《甜蜜蜜》、《忘不了》等

2003年,张国荣自杀,梅艳芳病逝,曾志伟在金像奖颁奖礼上说什么是香港精神,他讲就是那份不服输、不妥协的坚持。不管什么世道,总靠自己一双手,勤劳打拼,从最底层做起。这种出身草根的奋斗与执着,向来是港产片最钟爱的主题之一。

最典型的便是吴君如主演的《金鸡》,即便沦为最下贱的妓女,也要当得有骨有气。不管做什么,都拼着一股子斗志,把业务做到最好,争取做这个行业的一只金鸡。所以她练发声、练口技、练体形、练表演,港人的拼搏与努力,透过吴君如所演的过气妓女,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到了陈可辛的故事里,从广州到香港的李翘,也有这么一股子心高气傲的狠劲。她学英文,兼职打几份工,努力掩盖自己的广州妹身份,只有一个目的:我要出人头地挣大钱。香港人很实际,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够努力,肯付出,就有成功的希望。李翘问黎小军,你来香港做什么?

黎小军说,挣了钱把老婆带出来。这个答案显然不是她要的,所以她最后选择了豹哥,选择了离开香港,去更远更好的纽约。

只是,有些人的命运似乎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于《忘不了》里的张柏芝而言,除了顶替死去的爱人当一个小巴司机赚钱还债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让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尽管看她一个女人坐在驾驶位上,跟街上开得飞快的同行抢生意,多少有些于心不忍。但是没办法,这就是香港。不管你曾经是什么人,只要选择了开始,便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社会,但你不能否认它同时也是公平且公正的。

江湖本色

代表作:《英雄本色》、《旺角卡门》、《无间道》等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香港这么高的人口密集度,这个江湖自然也很大。

尤其对于20世纪80年代混录像厅长大的人来说,《英雄本色》就是香港的江湖圣经。

做人要像小马哥一样,讲情分重义气。受到不公,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要有谋略有胆识。要看透世态炎凉,同时也要懂得知恩图报。总之,周润发和张国荣所演的这对兄弟,便是香港这个江湖的一个符号。

只是到了刘德华和张学友所混的《旺角卡门》,江湖却变得更加凶险。张学友所演的乌蝇,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当大哥,所以他总是不顾一切往前冲。而他的大哥却因为遇到了心爱的女人,想要告别这个江湖。可惜江湖岂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冲动鲁莽的乌蝇,最终跟他的大哥一起死在了人来人往的街头,不知道这个结局是不是对于江湖最好的注解。

或许不同的时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江湖。可惜,最终的结局却总逃不过宿命的安排。《无间道》里,梁朝伟对着刘德华说:我是警察。结果,换来一句不屑的反问:谁相信?这就是答案,一旦踏进江湖,谁也无法掌控未来。是正也好,邪也罢,人不过是江湖这个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进退都不由己,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和秩序,谁也无法幸免。

随处皆电影

代表作:《大事件》、《志明与春娇》、《暗战》等

香港是座为电影而生的城市,每条马路,每个转角,都写满了故事。《大事件》

里人质所住的那栋楼,就是香港随处可见的居民楼。一整栋放大的火柴盒里住着密密麻麻的无数人家,过道很窄,房子很小,往往几代人同居一室,让人感到透不过气的压抑。

香港人的生活通常都在三楼以上,一楼、二楼全是对外营业的商业店铺,只有到了三楼以上,才是属于香港人自己的生活空间。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巨大的生存压力,让港人创造出种种应对压力的方法。比如《志明与春娇》中躲在办公楼后巷抽烟的那些男女,禁烟时代的特殊产物,因抽烟而开始的一段关系,像是意外中奖一般,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细节,让人心生向往。

香港就是这样,只要生活中有的,电影里就有。

几乎是把生活本身全搬进了镜头里,让整座城市都变成一个巨大的片场。抽烟可以拍电影,看戏可以拍电影,谈判可以拍电影,就连最平常的公车也可以拍电影。《暗战》里的刘德华,生命只剩下一个月,在公车上邂逅了美丽的女子。尽管他在进行一个绝望的复仇计划,但那辆公车上的片刻时光,也是他生命尽头的最后一丝温暖。

其实对于香港来说,电影就像空气一样,浸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而身处其间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部作品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你去了香港,便也进入了这个光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