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静力:世界如此喧嚣,你要沉心静气
4971800000029

第29章 心念清净,莲花处开:贪婪时要静得下心(2)

人的自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在金钱上,有的在感情上,有的在名声上,有的在一些小事上。人有一点儿自私心可以理解,可过于贪婪,只为自己着想,从不考虑别人,就是一个无情而无知的人,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有一对年轻人非常具有挑战的精神,有一天他们突然想挑战一下沙漠,于是带上充分的食物和水,走进了黄沙滚滚的沙漠。岂料一场大风暴之后,他们在沙漠中迷路了,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他们始终找不到沙漠出口,带的干粮和水逐渐减少。

又过几天,这对年轻人仍然没有走出沙漠。可是,他们只剩下一袋面包和一瓶水,他们决定吃掉这些东西来补充体力,再做最后的努力。这时候,自私的本性暴露了出来,他们谁都想做“独吞者”,结果一番争斗后,一个人抢到了面包,另一个人抢到了水。自私让他们谁也不肯让谁,谁也不肯分给彼此一点。结果可想而知,抢到水的人,饿死了。抢到面包的人,渴死了。

自私是贪婪的土壤,贪婪是万恶之源。过于自私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的自私而得到别人的亲近。自私如此费力不讨好,我们还不如静下心来,学着摒弃自私,学会与人分享。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这里说的就是让我们要学会分享。分享是互利的,是双赢的。快乐如果能够分享,快乐会加倍,痛苦如果能够分担,痛苦会减少。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遇到上帝时,他很问:“在我们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关于天堂地狱的说法,你能不能让我看一下真正的天堂与地狱是有什么区别?”上帝见年轻人很真诚,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他们先来到地狱,年轻人感觉到浑身冷得瑟瑟发抖,地府中寒气逼人,看见的都是骨瘦如柴、饱受饥饿的灵魂。“为什么他们都这么瘦呢?好像一幅没吃饱的样子。”年轻人有些害怕地问上帝。

“你看那边!”此时,一群灵魂围在一个巨大的锅旁,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他们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用勺子盛食物,送到自己嘴边,可是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了,吃到口里的远没有掉到地上的多,人人又饿又失望。

接着,上帝又带年轻人来到天堂。一群灵魂正在一个巨大的锅旁吃饭,他们手上的勺子也很长,可是人们都是把盛上食物的勺子送到对面人的口中。你喂我,我喂你,他们人人都能吃饱饭,所以个个脸色红润,身体健康,如仙人一般。

看到这个情景,年轻人顿时明白了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天堂与地狱之所以有天壤之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天堂的人不是自私地将勺子喂给自己,而是彼此为别人喂吃。静思这个故事,你会明白分享看似是在做一本“赔本”买卖,实际上最终往往可以获得更多。

试想一下,当你尝到一份美妙的快餐时,邀请好友也一起品尝,看到好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你是不是有种成就感,满足感?当你将看到或亲身经历的一些趣事讲给别人,看到对方笑得东倒西歪时,你是不是也愈开心。

不仅是我们个人,公司也应该学会分享。仔细观察微软、英特尔等商业巨头,你会发现,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善于分享。

以微软来说,视窗操作系统的火爆,让微软大赚了一笔之后,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并没有“私藏”这项技术,而是与所有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分享着视窗操作系统火爆的商机。现在,很多硬件厂商的产品都支持微软的所有操作系统和软件,所有的软件厂商的产品也能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中运行,这就是微软的分享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分享,微软才能称霸全球操作系统市场。

试想,如果比尔·盖茨气量狭小,过于贪婪,不把操作系统市场与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分享,仅凭一己之力,微软能够有今天的辉煌吗?恐怕他会成为众多人眼中的“吝啬鬼”,以至留不住优秀人才,抵抗不住竞争对手的压迫!

在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被自私和贪婪所控制,要时常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你把你的给我,我把我的给你,如此我们不但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也会收获颇多,这真是“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

5.淡然人生,知足常乐

欲望就像是反方向的沟壑,你越是想填平,它就向下凹得越深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是需求与欲望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想拥有,陷入贪婪的欲望沟壑当中,不停地索取,不停地追逐,身心疲惫却永远也感受不到幸福……

人们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贪欲无止境的现象,它来自一个典故。

不知在几百年前,有一个名叫“象”的穷人。他每天都不得不到后山砍柴,然后卖给邻居们,好维持生计。一年寒冬,象在后山上看到一条冻僵了的蛇,于是便将蛇带回家,放到屋子里最暖和的地方。

没多久,蛇醒过来了。为了感谢象的救命之恩,它愿意帮他实现任何愿望。象一时间简直若获至宝。一段时间过去了,象只是要求每天能有简单的衣食,蛇都一一满足了他。后来,国王生了一种重病,需要以蛇的眼睛作为药引,承诺如若谁能够找到蛇眼,就会得到高官厚禄以作为奖赏。

得知这一情况后,象立刻想到了自己救过的那条蛇,于是他找到蛇,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没想到,蛇竟然毫不犹豫地取下自己的一只眼睛给了象。然后,象把它献给了国王。国王的病果然好了起来,象因此得到了承诺的高官和厚禄,生活锦衣玉食,简直是从“地狱”升到了“天堂”。

不久,国王最喜爱的一位公主又生病了,太医说需要蛇肝才能医好。于是,国王再次下旨,承诺能找到蛇肝者将被招为驸马,象又去找蛇。蛇张开嘴,让象拿着刀子爬进去割下一块蛇肝。蛇肝治好了公主的病,象成了人人羡慕的驸马。

有一天,国王对象说,蛇肝真是个好东西,如果平时也能够常常吃到一点,说不定还能够强身健体呢。为了讨好皇帝,象再次找到蛇。蛇还是张开嘴,让象爬了进去。这一次,象想多割一些,结果蛇太疼了,一下子昏了过去,嘴也合上了,象就被闷死在了蛇的肚子里,再也没有出来。

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总是希望将这些东西归为己有,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每天都在幻想填平心里的欲望,那么那些欲望就像是反方向的沟壑,你越是想填平,它就向下凹得越深。

所以当我们被欲望困扰的时候,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是不是自己太过贪心了,要时常告诫自己绝不能“欲壑难填”,陷入欲望的沟壑当中,要想真正地享受人生的乐趣,就应该做到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知足常乐,实际上是要我们在欲望和现实之间找一个和谐的平衡点,让自己的内心可以安然地淡定下来。

同样是半杯水,贪婪的人会认为“真倒霉!本来就够渴的了,好容易看到点儿水,还只剩一半。”;而知足的人做法正好相反,他会微笑着告诉自己:“真是太好啦,杯子里还有一半水呢,渴了我还有半杯水可喝。”

所以,快乐是与富贵、贫穷无关的,关键取决于我们内心是否满足。“知足者贫穷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对现有的收获倍加珍惜,对目前的成果尽情享受,内心知道满足的人,永远会感到快乐。

苏格拉底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很狭小的小屋里,生活非常不便,但他整天乐呵呵的。有一个人问:“那么多人挤在一起,你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我们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相继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仍然很快活。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一个人安静,我可以认真地读书,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搬进了一座七层大楼里,他住最底层。底层的环境很差,上面的人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破鞋子、臭袜子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但苏格拉底还是很快乐。那人又问原因,苏格拉底回答:“住一楼出入很方便,而且还可以在空地上种花草……这些乐趣呀,数也数不尽!”

过了一年,七楼顶层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便于苏格拉底调换了房间,苏格拉底每天仍然是快快乐乐的。那人揶揄地问:“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啊?”苏格拉底说:“是啊!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每天上下楼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

知足是根、常乐是果,知足弥深,常乐的果才会丰硕而甜美。知足常乐,在烦躁与喧嚣中,会过滤一种压抑与深沉,沉淀一种默契与亲善,澄清一种本真与回归,久而久之,步伐轻盈,精力充沛。

网上有首《知足常乐》的歌谣,颇觉玩味。其中几句歌词曰:“想想疾病苦,无病既是福;想想饥寒苦,温饱既是福;想想生活苦,达观既是福;想想乱世苦,平安既是福;想想牢狱苦,安分既是福……”

找回自己那颗宁静的心,学会知足,对事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如此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来说,便有一个宁静温馨、妙趣融融的避风港口,这种人生境界是整日泡在荣华富贵之中,而又永远没有满足感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6.心无杂念、止如水

心中无欲,事事容得下,放得下,又岂会有贪婪之念

白雪公主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诱惑就像恶毒王后手里的苹果,美丽却有毒。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稍不慎重,就有可能像白雪公主那样走进别人设计的“圈套”,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五彩缤纷的诱惑中,我们要想对诱惑多一份抵抗力,超越红尘之事的干扰和影响,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就要屏神静气,站稳立场,摒弃过分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受,心无求无欲望,守住自己的内心。

“无欲自然心似水”,“无求胜于三公上”,这是古人总结出的人生哲理,旨在告诫我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的至理名言,他正是因为摈弃了私欲,没有任何的私心,才无所畏惧,一身正气,刚直不阿,成为了历史上着名的清官、英雄人物。

林则徐正气凛然,执法严明,对腐败深恶痛绝,他屡次论斥权幸大臣,严厉打击邪恶势力,皇亲国戚、佞臣奸党无不惧怕。林则徐每到一任,贪官污吏心惊胆寒,土豪恶霸威势顿挫,穷苦百姓欢欣鼓舞。

公元1838年,林则徐抗英禁烟。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林则徐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些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可这一回他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林则徐大举没收鸦片,并亲自监督鸦片的销毁。

林则徐的“刚”,源于“无欲”。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为官几十年,他一日三餐只吃“落斛粥”(次米熬成的粥),一切唯温饱能居而已;外任时不吃沿途州府官吏为其安排的饮食,认为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林则徐对个人、对生活从无他求,因此不畏权贵,了无牵挂,不怕丢官,不怕杀头。

无欲,是要求人们不贪得,不妄求,但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克制私欲,淡泊守志,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无欲则刚,是超脱尘网的“灵药”。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可将这一警语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无欲才能宽心,事事容得下,放得下,身心自然清澈了,又岂有贪婪之念?!

有一位诗人为了追求心灵的满足,不断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的一生都是在路上,在各种交通工具和旅馆中度过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座房子,这只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

后来,由于诗人在文学艺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关部门给他免费提供了一所住宅,并决定聘用他为文化部的干部——但是,诗人拒绝了,他说:“如果我接受那些外在的房子、物质等,不仅要为之耗费精力,还很有可能受到诱惑,杂念和烦恼自然也就会束缚我的内心,同时也束缚了我的生活。”

就这样,这位独行的诗人,在旅馆和路途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诗人死后,朋友在为其整理遗物时发现,他一生的物质财富就是一个简单的行囊,行囊里是供写作用的纸笔和简单的衣物,以及十卷极为优美的诗歌和随笔作品。

这位诗人正是放下了过多的欲望,排除了外物的各种诱惑,内心一直处于十分平静的状态,杂念和烦恼无安身之地,最终丰富了精神生活,将事业进展得更为顺利,为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守住自己的内心,“无欲则刚”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明方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克敌制胜;将使我们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雨暴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