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杨家将
4959500000018

第18章 西夏出兵图大宋(1)

却说六郎受封之后,一面向真宗谢恩,一面请求回家休养一段时间,陪陪母亲。

回到家来,六郎与岳胜、孟良、焦赞、柴敢等人摆酒畅谈,席间知道几个人都不想离开杨延昭去上任,便问道:“各位兄弟都受了封赏,这是好事,可为何迟迟不去上任呢?”

岳胜说道:“我们都是依仗您的威望才立了些功,大家在一起出生入死,现在要分开,真是舍不得啊!”

六郎说道:“傻兄弟,男儿志在四方,有了职位是好事,尽忠报国才是盛世好男儿,不要辜负圣上对你们的期望!大家快去吧!不要延误了日期。”

岳胜等一批将军,只得恋恋不舍地去向六郎拜别。只有孟良、焦赞、陈林、柴敢、郎千、郎万六人,一定要等到六郎离京赴任去以后才去上任。于是,大家都留在了杨府内。一日,孟良说:“现在,大家都受封赴任去了,只有佳山寨的守军还不知道消息,应该派人去通知他们。”

六郎同意孟良的想法,便派陈林、柴敢、郎千、郎万四人到佳山寨去将那里的守军调回来,并把积聚的粮草、财物载回府中。四人领命以后便出发了。

晚上,六郎独自在庭院里散步,仰望秋天的星空,只见浩渺的天宇间,星斗满天,忽然想到宇宙无穷而人生短促,一时间思绪纷纭、感慨万千。刚回房脱衣就寝,恍惚中见西窗下一阵风吹过,窗户打开了,抬眼一看,死去的父亲站立在窗外。六郎马上向他下拜磕头道:“父亲大人已经仙逝,今天怎么来到这里?”

只听见杨业说道:“玉皇大帝封我在天上做了神仙,我已经很满足了,只是还有一件遗憾的事:我的骸骨仍未取回安葬。”

六郎吃惊地说:“爹爹何出此言?十几年前我已派孟良去幽州取回安葬了呀!”

杨业说:“你哪里知道萧太后的狡诈!此事去问问延朗便知道了。”说罢,窗边刮起一阵风,就不见了。

六郎呆了半晌,想开窗去追,一挣扎醒了过来,原本是做了一个梦。第二天,六郎就把夜里梦见父亲的事告诉了母亲杨令婆。令婆就将四郎叫来一问,果然四郎大吃一惊道:”此事我正要向母亲禀告——那时我被辽兵捉去,几天后就听说他们将父亲的首级拿到了。萧太后怕被人偷盗去,就命令将假的放在红羊洞,真的藏在望乡台。当年孟良在红羊洞取到的是假的。昨夜六弟的梦,真是父亲显灵了啊!”

杨令婆听了,便道:“即使如此,公开派人到那里取来就是了。反正现在辽国已经归降,该不会有问题了。”

六郎道:“辽人一向惧怕父亲,将他当做威望之神;公开去取骸骨,他们不会轻易给的,弄得不好,又要故伎重演,给个假的。我看不如叫孟良再去盗一次吧。”杨令婆和四郎都同意六郎的意见,就将孟良叫来,一一吩咐完毕,并一再叮嘱他要小心。

却说孟良领了任务,欣然而去。哪知焦赞在杨府中闲的无事,正好听到了府中两个仆人的议论,说今日一清早孟良出发到幽州望乡台取杨令公的真骸骨去了。焦赞听了,心想:“他们老是相信孟良,让他去办这些事。这次我要赶在他前面,先去望乡台取了骸骨回来,抢了他这一功。”于是便迅速回到房中装备了一下行装,就朝幽州而去。杨府中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事。

再说孟良来到幽州,就扮作辽人军卒模样寻到望乡台下,见有五六个辽兵把守。那辽兵见了他,说:“你是什么人?敢到这里来乱走?”

孟良说:“我是边境的守军,前几天护送国君从宋朝回来。现在完成任务,来这里玩玩,有什么不可以吗?”

望乡台的守军信以为真,就放他上去了。这时太阳早已下山了,天色已黑了下来,孟良独自一人在望乡台上游逛,最后,终于在台上的一间小石屋里,找到了一只装骸骨的香匣。孟良想:此香匣很精致,与其他装骸骨的匣子不同。这回一定是真的了。于是便从身边取出一块包袱,将香匣包了,背着走下台来,刚下到中层台阶上,不想有一个人正悄悄从台下摸了上来,正好摸到了孟良的脚踝。那人见上面有人下来,厉声喝道:“谁在上面!”

孟良一时吃了一惊,也分辨不清那人的声音,只以为是辽人来抓他了,便迅速从身上抽出利斧,左手握斧一斧劈下,正中那人头顶。那人还没来得及喊一声,便倒在了地上。孟良借着星光一看,糟了!那被他劈死的人竟是焦赞!孟良追悔莫及,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已是二更时分,正好遇见一个巡更的军卒摇着铃走来。孟良见他好像不是辽人,便上去问他:“你是什么地方的人?”

那军卒便说:“我本是南方人,随军出来守边疆,后来被俘虏流落到此。”与是孟良将骸骨托付于他,自己在焦赞身边自刎谢罪了。这个宋兵将骸骨交给令婆后便离开了,六郎得知二人已死的消息,伤心欲绝,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四十八岁。

八王听说六郎去世的消息,痛心疾首,一下子也病倒了,最终不治而逝。真宗听了,十分悲伤,为此停朝两天,并追封八王为“魏王”,杨延昭为“成国公”,并用王礼安葬了两人。

再说西夏达达国国王李穆听说宋国已将辽国收服,心里担心自己的国家也会被宋国攻占,便找来文武大臣们商议道:“看大宋之势,以后必将会吞并我西夏,不如在它与辽国多年征战两败俱伤之时,我们趁机渔翁得利,诸位意下如何?”大臣们大多认为这是自取灭亡。此时,殷奇站出来说道:“我赞成!此时不打更待何时?”这个殷奇有些来头,人称“殷太岁”,是西夏的大将军,善使两把大杆刀,勇猛过人,还会一些呼风唤雨的法术。

这一天,西夏兵马来到雄州,在距离雄州正南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雄州守将是都监丘谦,听闻西夏兵来犯,一面命人去请救兵,一面命邓文、赵茂两人点齐两千人马出城迎敌。邓文一马当先,举枪直取对方大将殷奇。只见殷奇一生大喝,从殷奇的左手边杀出了手执方天画戟的束天神,纵马来迎战邓文。两人打了三十多个回合,邓文逐渐感到体力有些不支,枪法也开始散乱起来。为邓文压阵的赵茂发现邓文有些力怯,便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冲上去助战。束天神和两员战将对打,一点也不畏惧,反而越战越勇。就在三人打得难分难解时,殷奇暗中挽起自己的巨型弓,一箭射向赵茂的背后。赵茂正在专心应战,没有提防身后的冷箭,立刻中箭,落马身亡。邓文发现赵茂被冷箭射死,无心恋战,急忙用枪迫开束天神,打马逃回城中。殷奇趁势率领西夏兵马追击宋军,宋军损失惨重。邓文逃进城中,将赵茂战死的消息告诉了丘谦。丘谦见西夏兵包围了雄州,只好写好了一封书信,趁着黑夜派人骑马偷偷出城,到汴京向皇帝求救去了。

真宗皇帝接到雄州的告急文书,吃惊地说:“这次西夏兵犯中原,不知道该如何退敌?”于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大臣柴玉禀告说:“臣保举一人,定能抵御番兵。”

真宗急忙问道:“此人是谁?”柴玉说:“此人叫杨宗保,是三代将门之后、金刀杨业的孙子,官拜京城内外都巡抚。如果陛下派此人御敌,一定能旗开得胜。”真宗听了大喜,说:“爱卿举荐的这个人一定会不辱使命的。”于是,真宗加封杨宗保为征西招讨使,封呼延显、呼延达为招讨副使,大将周福、刘闵为先锋官,率领五万兵马,前往雄州退敌。

杨宗保领了圣旨退朝,回到府中向奶奶杨令婆辞行。杨令婆说:“你要牢牢记住你父亲去世前说的话,行事要谨慎,为国尽忠,不要辱没了先人的威名。”

杨宗保牢记杨令婆的话,便到校场去点兵,立刻离开汴京,前往雄州。这时正是十二月的寒冬天气,寒风凛冽,万物萧条。杨宗保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一直抵达焦河口才安营扎寨,因为此地距离雄州只有十五里了。杨宗保一边布置军队列阵,一边命人到城中通知守将丘谦。

西夏国的军队统帅殷奇听说宋军的援兵到了,便吩咐手下说:“我见宋军援军的旗帜上写有‘杨宗保’的字样。这个杨宗保便是杨六郎的儿子。此人不但文武双全,而且领兵破过辽军的天门阵。这次他率兵前来救援,我们万万不可轻敌。如果能战胜他,我们拿下中原就易如反掌了。”汪文、汪虎两兄弟听后心中不服,口中说道:“元帅不必多虑。让属下前去杀退宋兵。”

殷奇也想试探一下宋兵的实力,便给汪文、汪虎拨了两万精兵,让他们去攻打宋军。双方在焦河口的旷野上摆好阵势,准备厮杀。杨宗保在阵前催马向前,高声问道:“你我两国各有疆界,为何犯我中原?”

汪虎回答说:“雄州本来就不是你们宋朝的领地,是你们从别人手中夺取的。现在这个地方离我们西夏很近,难道我们不能像当年你们宋朝一样夺取过来吗?”听了他的话,杨宗保大怒,说:“你们中谁先去讨敌?”呼延显立刻出马,舞枪去战汪虎。汪虎也不甘示弱,挥舞着大刀和呼延显打在一处。两个人打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汪文见状挺枪上去助战,宋军这边的呼延达也舞动大斧加入战团。四个人打了一会儿,汪虎有些体力不支,拨马败逃。杨宗保立刻催动兵马冲杀过去。西夏兵抵挡不住,纷纷败退。在雄州城中,丘谦看见宋军获得了胜利,立刻下令派兵出城接应。宋军在大胜一场之后,杨宗保率领军队进入城中。再说汪文、汪虎领着残兵回到大营中,诉说了自己战败的原因。殷奇听后大怒道:“宋军这么一点儿兵马就能将你们杀得落花流水,我们还有希望夺取中原吗?”于是打算领兵亲自交战。此时,束天神阻拦说:“元帅还是稳坐中军帐吧,我立刻带领兵马去击退宋军。”殷奇说道:“只好如此,明天你先去叫阵,我随后领兵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