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多船员正在为这样壮观的场面而奇怪的时候,更令人惊异的现象出现了:许多鸟在耗尽了全部体力后,义无反顾地向茫茫大海飞去,不断激起了海面上的阵阵水花……
事实上,那位船长并非是这一悲壮场面的唯一见证者。在他之前,很多经常在那个海域捕鱼的渔民被同样的景象所震撼。
这无疑引起了鸟类学家们的关注。在长期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来自不同方向的候鸟,会在大西洋中的这一地点汇合。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人搞清楚那些鸟儿为什么会一只接一只、心甘情愿地投身大海。
这个谜团终于在本世纪被揭开。原来,海鸟们葬身的地方,几百年前曾经是个小岛。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们来说,这个小岛是它们迁徙途中的一个落脚点,一个在浩瀚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彼岸”。在它们极度疲倦的时候,可以在此让身心得以栖息。
然而在一次地震中,这个无名的小岛沉入大海,永远地消失了。
可对于迁徙途中的候鸟们而言,它们并不知道那个被淹没了的“岸”已经没有了,仍然一如既往地飞到这里,希望稍作休整,摆脱长途跋涉带来的满身疲惫,积蓄一下力量,从而开始新的征程。
但是,在茫茫大海上,它们却再也无法找到寄予希望的那个小岛了。早已筋疲力尽的鸟儿们,只能无奈地在“彼岸”上空盘旋、鸣叫,盼望着奇迹的出现。当它们终于失望的时候,全身最后的一点力气也已经耗费殆尽,只能将自己的身躯化为汪洋大海中的点点白浪。
同样,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在人生漫长的“迁徙”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身心疲惫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可以憩息身心的地方。适当的时候,允许自己喘上一口气,稍作休整,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放松。不要像那些海鸟一样,非要等到自己筋疲力尽却找不到落脚地的时候,才意识到“彼岸”已远去。那时,无论怎样后悔也都晚了,只能将自己的生命一头栽进物欲横流的海潮之中。
我们是否经常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就陷入了一种不安之中,却找不出合理的理由?这时不禁就会发出感叹:如果游动的灵魂可以找到一个彼岸依靠该有多好,能让漂泊的身躯和心灵有一个停靠的港湾,安心而舒适地休整,又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古时的人们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安宁祥和的桃花源,在人生不得志时,可以寄托灵魂的地方。如今,当身心疲惫时,都市中人只会借着夜色而放纵着自己的愁绪。举起高脚杯,游荡在五光十色之中。可是,高脚杯里的斑斓,怎么也消不散堵在心中的烦闷与茫然。于是,在杯中找寻灵魂安置之处无果后,便又学着古人跑到深山茂林中继续求觅,却仍然逃不出世俗的缠绕,心灵始终不能靠岸。
因为,在面对生活时,我们的内心会发出一种微弱的呼唤。只有躲避开外在的嘈杂和喧嚣,抛弃利益和争夺,秉持着一颗无欲无求的心,静静地聆听并顺从它,我们才会做出正确的抉择。否则,将在匆忙喧闹的生活中迷失,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在经历过十几年的穿梭职场、征战商界的疲乏后,她终于懂得了停下脚步,给心灵找一个岸边歇歇。她放下手中的一切,无所牵挂地来到心仪已久的爱琴海边。在那里,她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这里是我的心灵旅店,这里是让那颗漂泊的心落脚的地方,是心灵的彼岸。生活每天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有平淡,有回忆,但更多的是快乐,和满足。人的心里不可能永远没有烦恼,就好像天空不可能永远蔚蓝,大海不可能永远宁静一样。但是,在我那颗飘零的心受了伤害,倍感疲倦的时候,还好,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让我不会那么绝望。静静地聆听内心的诉说,在一个人的幸福国度里自由地飞翔。没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嘈杂,没有往往来来的车水马龙;没有烦恼苦闷,没有伤心落泪。有的只是那一片恬静的心,还有一个人享受的快乐。
既然内心的头早已挺不起来,就不要在缝缝补补之后,继续在风雨之中漂泊;既然灵魂的脚早已迈不开步,就不要再依着惯性而继续浪荡。
你我都是平凡人,都会经历一次又次的磨难。不管我们自以为有多么强大,一定要给自己内心留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倦怠的心灵有个休憩的地方。平凡人之平常心,事来就应,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不思索、不计较;无为不争,无欲不斗。用平淡简单的心情去感受荣辱,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遥望天外云卷云舒。作为行者的你我,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彼岸歇歇脚,且行且歌,其乐也融融。
9.津津品味自己的生活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们,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也许,只有真正能理解这个道理了,人生才能达到又一个境界。
生活有如一条河流,无论怎样的斗转星移,它都流动不息。然后,伴随着走过的痕迹,泥沙俱下,感受百味人生。接纳所有的色彩,用“和自己赛跑,不和他人比较”的心态,津津品味自己的生活。
两年前,一对青年男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随着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琐碎,甜蜜的爱情高潮渐渐被磨得越来越淡,他们开始面对日益艰难的生计。
妻子整天为缺少财富而忧郁不乐。的确,他们需要很多的钱,一万、十万,甚至更多。有了钱才能吃好的,穿好的,才能买家电,买房子……可是眼下,他们的钱太少了,少得只够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
而她的丈夫却是个很乐观的人,在生活中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朋友向他们诉苦,说自己的病是被累出来的,常常为了挣钱不吃饭、不睡觉。
回到家里,丈夫就问妻子:“如果现在给你一笔钱,但同时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里,你同意吗?”
妻子想了想,说:“不同意。”
过了几天,他们去郊外散步时,经过路边的一幢漂亮别墅。正好,从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丈夫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但同时要变得跟他们一样老,你愿意不愿意?”
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才不愿意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某天晚上,夫妻二人在家吃晚饭时,看到电视里播报的一条新闻:他们所在的城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主犯因抢劫数额巨大(一百万),而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
此时,丈夫看着妻子,问道:“假如给你一百万,让你马上像他一样去死,你干不干?”
妻子生气了:“你胡说什么呀?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干!”
丈夫笑了:“这就对了。你看,我们原来是这么富有:我们拥有生命,拥有青春和健康,这些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一百万;此外,我们还有靠劳动创造财富的双手,你还愁什么呢?”
妻子半晌没有说话,把丈夫的话细细地品味了一番,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她也变得快乐了起来。
那些总是抱怨生活索然无味的人,是因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生活被有的人比喻成七彩绸缎,而被有些人形容成一团乱麻;有人说生活是杯中酒、碗中茶,也有人说生活就是油盐酱醋、甜酸苦辣……其实,生活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容貌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各人的心境罢了。一个人有躯体,不一定有生命;有生命,却不一定有灵魂;有了灵魂,不一定有感情;有了感情,不一定有生活——只有生活才是我们的载体。
大自然中,每棵树上的叶子粗看时好似片片相同,细看方才发现,原来是相似却不相同。每片叶子都是那样平淡而平凡,一如我们普通人每天的生活。然而,一棵棵小树就是依靠那一片片凡叶的滋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如此,我们也应该在平淡的日子里珍惜每一天的经历,细细品味个人独有的生活,营养好自己人生的这棵大树。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就没有两段完全相同的经历。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智慧: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需要的。也许,他的生活是荷塘月色般的美景,而你的生活则是如丝小雨中漫步的惬意。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地方,也有自己缺憾的东西。不苛求,不欲取;即使一个人拥有了世界的全部,而内心的感觉是空的,那么他的生活也永远不会充实。
从前有一个女孩子,一直都为自己没有一双完整、漂亮的鞋而苦恼。
当她为自己破旧不堪的鞋子而闷闷不乐时,忽然有一天,她看到了一个拄着拐杖乞讨的男孩。顺着男孩的拐杖往下看,他竟然没有了双脚!
这时,女孩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富有,又是多么可悲:富有是因为她还有一双健全的脚,而可悲则是因为原来那么长的时间里,她都不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从来没有品味过自己的生活。
品味生活,就像在一粒粒数着用真实穿成的念珠。每天匆匆上班,匆匆下班,匆匆吃饭,匆匆赶路;早上看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又目送日头从西方落下。然而,痛苦时朋友的关心,失意时亲人的鼓励;困境前的勇敢,危急时的清醒,以及绝望中的坚守,这所有一点一滴的细节,我们可曾体会得到?
品味生活,就像在慢饮那碗清茶。岁月流走了秋冬,又流走了春夏,可总有一些恒久不变的感动:家人、同事、朋友;一声问候、两杯粗茶、三餐淡饭……我们又可曾细细品来?
生活就是如此,在快乐中享受生活,在悲伤中体会生活,在顺境中品味生活,在逆境中感悟生活。每个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只有走进生活并细腻地去感受,才会懂得怎样去品味生活。
生活就犹如“多少绿荷相倚眼,一时回首被西风”,这是生活在沧桑中的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是生活在超脱中的境。咖啡的苦与甜、纯与郁,只有亲自品尝并细细寻味了,才会有所感悟,亦如生活。不要在失去后才后悔错过了当初的滋味。
从现在起,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如此度过:“大潮抵岸,沙滩留下波涛起伏的印迹,最真实的是:落潮的平静;雪花落地,大地留下纯白一片的单调,最真实的是:雪后的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