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简单是一种境界:让生活与心灵回归自然的10种修炼
4936400000018

第18章 简单是一种心态清零的思考方式(1)

我们的世界原本简单,它是从红黄蓝三种原色出发,编织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的形成也是从简单开始,即从一个受精卵,经过十个月的孕育长大成人。

养成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我们便不会被物质奴役,便能保持精神的自由。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生没有带来什么,死亦不可能带走什么。那么,便不会有所有的不够吃、不够穿、不够漂亮、不够优秀、不够快乐和不够幸福;一切归零之后,便了无牵挂、轻装上阵。

1.体会不到快乐是因为想拥有太多

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句名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拥有,本该是一种原始而简单的快乐。但拥有的过多了,就会失去最初的欢喜,变得患得患失。

佛祖说,满足不在于多加柴草,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只有抱着随时清零的心理状态,才会有情趣去欣赏世界可爱的一面,体会到他人的人情道义和善良,才能有机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据说,蜈蚣在最初被造时并没有脚,但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豹子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非常不高兴,便自我安慰似的念叨着:“哼!有那么多的脚,当然跑得快了。”

于是,蜈蚣向造物主祷告说:“造物主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没想到,蜈蚣的这一请求不久后便真的实现了。造物主把许多只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不停地往自己身上贴,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空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蜈蚣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飞出去了!”

然而,等它想要迈开脚步“狂奔”时,蜈蚣才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每一只脚都“各行其道”,要想让它们保持一致,蜈蚣必须要以百倍的精力去关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跌绊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反而比以前更慢了,而且还累得气喘吁吁。

过多的欲望也许从短期的表面上来看,的确得到了一些;但事实上,从长远的发展看,最终得到的都不会很多。想来,人之所以活得疲累,不是因为使之快乐的条件还没有攒齐,而是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从而成为痛苦的奴隶。

为什么孩子们总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要求单一而纯粹,没有更多的“附加值”。对于一个喜欢零食的孩子来说,一座金山也不如一包糖果能令他快乐;对于一个喜欢在野外玩耍的孩子而言,一团可以变幻出各种玩具的黏土胜过满屋子的高级玩具。

快乐其实很简单,生活原本也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想想自己童年时是多么容易快乐,就会明白幸福的源泉在哪里了。

西方有一句着名的话:“Lifeisajourney!”也就是说,生命如同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行囊向前行走。一路上,人们会捡拾到很多东西:地位、权力、财富、友谊、爱情、责任、事业……不断捡拾,于是行囊便渐渐被装满。然后,背负太多,沉重得让前进的阻力越来越大,迈步的表情越来越痛苦,快乐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人生而无物,本来就该怀着满足。但当被给予了其一后,自然而然就想拥有其二。如此发展到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可怕的贪欲:只要自己没有的,就是好的,就一定想要。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来敲击心门了;当贪求更多时,痛苦便来缠身了。

从前,在一个百万富翁的隔壁,住着一对磨豆腐的小两口。曾有谚语说,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但磨豆腐的小夫妇却乐在其中,一天到晚歌声笑声,传到百万富翁的家里。

百万富翁的夫人一时间便感到失落万分,对丈夫说:“我们有这么多钱,怎么还不如隔壁家磨豆腐的小两口快乐呢?”

百万富翁说:“这有什么,我让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

当天晚上,百万富翁隔着墙扔了一锭金元宝。第二天,磨豆腐的家里果然就鸦雀无声了。

原来,夫妇俩正在合计呢!他们捡到了“天下掉下来的”金元宝后,对着这“飞来之财”便想,磨豆腐这种又苦又累的活儿以后是不能再做了。可是,如果做生意,赔了怎么办?不做生意?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丈夫心里还想,生意要是做大了,是该讨房小媳妇,还是该休了现在这个黄脸婆?妻子则在琢磨,早知道能坐等发财,当初就不该嫁给这磨豆腐的。

一寻思二琢磨,之前快乐的小两口现在谁也没有心思说笑了,烦恼已经开始占据他们的内心。更令小两口痛苦的是,下一个金元宝会什么时候“掉”下来呢?这样,就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

当我们苦恼的时候,应该想想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东西,这样便能释怀。难道不是吗?想一想,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应该不难见到:填饱肚子又求珍馐,娶了娇妻又求美妾,有了房舍又求华厦,谋得一职又求升官,得到千钱又求万金……宝贵的一生就在不断追求“拥有”中苦恼地度过。

然而,对于穷乡僻壤、困窘在山洼子里的孩子,拿到一本书、一支笔,就会激动的几夜难眠;拄着双拐的人们,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站起行走,哪怕只是一小步,也足以让他们心怡神往;干旱的花草仅仅需要一些水源,便能够继续绽放生命的美丽……这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要求,一旦获得,便拥有了无尽的甘甜。

拥有多少,到底有什么标准呢?正所谓“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华厦千间,夜眠几尺?”有钱人名下千金万土,但日夜畏惧、心难安稳。读书人知足常乐,以天下为己任,心怀众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最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有用比拥有更有价值。就像那个在告诉行驶的火车上掉了一只新鞋的老人,在众人皆惋惜的时候,把另一只鞋子也扔到了窗外。老人的解释是:“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看似的“失去”何尝不是另一种拥有?老人从中得到的内心快乐,又岂是用物质可以兑换?

所谓拥“有”,是有限有量;所谓空“无”,是无穷无尽。如能以“有用”的胸怀来顺应真理,以“有用”的财富顺应人间,让“因缘有”“共同有”来取代私有的狭隘,让“惜福有”“感恩有”来消除占有的偏执,如此,心灵的源泉便不会枯竭,快乐便汩汩而流。

外表简单一点,内涵就会更丰富一些;需求简单一点,心灵就会更宁静一些;环境简单一点,空间就会更广阔一些。人们既然能找个理由难过,就一定能找到方法快乐。也许,获致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珍视此时所拥有的,遗忘不属于自己的。

2.清空心灵的回收站

众所周知,电脑系统中专门配置了“回收站”,用来收集那些已删除的垃圾文件。连接网络的电脑每天都会产生成百上千兆的垃圾信息,必须定期清空,否则就会影响到机子的运行速度。

而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也都有一个“回收站”,同样被装载了很多“垃圾信息”。只有定期清空,才不至于让这些“垃圾”填满心灵、危害身心,进而吞噬灵魂。“CPU”的回收站清空了,才会使整个身心系统运行畅快,空间旷达而明丽。

一个年纪轻轻的男子事业初成,被所有人赞誉为“进取向上”。可他自己却感到生活越来越沉重,心脏的负荷越来越大。于是,便千里迢迢来见智者,寻求解脱之法。

智者给男子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并指着一条沙砾路说:“沿着这条路,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回来后告诉我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男子走到了头,对智者说:“我每走一步就觉得后背的分量又重了一点,这使得我不得不把腰又往下弯了一截,胸又往里含了一些,所以感到心脏越来越憋得慌。”

智者笑笑,对年轻男子说:“其实,你自己已经回答了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随后,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生命的旅途中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累的感觉。”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都会感到活得是那么疲累,甚至发出“快要崩溃”的呐喊?想来,就像这个年轻男子一样,在不断“追求”和“进取”的过程中,遭遇困境、嫉妒、争夺,由此产生了许多“成功”的“附属品”:抱怨、怀疑、消极……它们像垃圾一样,被丢到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

诚然,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竞争的确会让人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然而夜深人静,当我们审视自己内心的时候,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心灵的回收站里已经装载了太多的“垃圾信息”。所有的欲望汇聚成一片汪洋,我们的心灵便在其中载沉载浮,无法自拔。如此,我们生活的“系统”怎能不被痛苦和焦虑的“病毒”攻击至瘫痪呢?

或许,我们也会逐渐意识到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过期“文件”对自己是个祸害,所以就把它们归放在心底某一角落的“回收站”,搁置不理。以为这样就已经把它们丢到了脑后,为心灵腾出了空间。

然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隔一段时间,无名的抑郁与困扰总会萦绕于心,产生一种说不出的烦躁和焦虑。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种种不良的情绪并非单单由某件事情一时引起的,而是由很多愁思长时间堆积而成的。

有时候,一件突发的事情并不至于令我们怒发冲冠、暴跳如雷;但如果在这件突发事情之前,已经有许多不快积压于心,这便成了定时炸弹,一触即发。其实,每个人都不想把事态弄得如此复杂,更不想让自己如此没有风度,但沉默的火山一旦爆发,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就如同生活中的垃圾,如果每天下楼时不顺手带下去的话,房间就无法保持干净整洁,空气也就不再清新。更可怕的是,它们会时常跳蹿出来,重新浮现在我们脑海之中,让我们如牛反刍,流汤化脓,腐蚀着心灵。

她生性怀旧,细腻而敏感,总喜欢收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果泥沙俱下,日积月累,从第一根杂草到丛生的荒芜,以至于艰于呼吸,难于视听,颇有不堪重负的感觉。

每当此时,亲朋好友便总会开导她,不能让自己总纠缠在昨天的回忆中,你应该走出并清空心灵的阴影,去涉足那清新奔流的小溪,活出一份新鲜与明丽。

后来她发现,当一个人真能清除烦恼和痛苦,记住快乐和幸福时,便会突然感到原来人可以活得这样轻松、这样自在、这样潇洒;生命的美丽和精彩是那样简单而朴素。

当我们乘上时代快车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要面临机遇与竞争压力并存的局面。在人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同时,倦怠而失意的情绪也接踵而至。孤独寂寞、憋闷疲惫,如果所有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发泄与排解,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导致“死机”甚至“系统崩溃”。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把经验、关怀、友谊、爱情等都存放在心灵中“我的文档”里,但同时也要懂得“清空”。敢于清空是一种智慧:清空个人的恩怨,可以获得平和的心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清空伤害带来的阴影,可以摆脱恐惧和烦恼的纠缠;清空曾经成功的沾沾自喜,可以永远保持进取的姿态。只有让心灵“回收站”里保持清爽,我们才会轻松和洁净,才会不为世事所累,不让名利缠身。

因此,时常用个人独有的“优化大师”清理一下“信息垃圾”,对心灵的回收站做一次彻底的清空,无疑是让我们心理扩容的最好方法。这个“优化大师”,可以是我的“平常心”,也可以是你的“归零欲”,亦可以是他的“空杯态”。只要能让整个身心系统运行畅快,旷达而明丽的,就是属于你自己最好的优化工具和优化频率。

如此,心灵便能重新拥有本来的空间,去容纳一些快乐的事情,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更新鲜的活力去做好分内的事情。

3.及时刹车才能更快起步

有位哲人曾经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匆忙的人生列车不可能一直都奔跑下去,只有在中途刹车停下来,适时补充给养,才能更有动力地朝着下一阶段的目标前进。

衡量一辆车的等级优劣,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看它的制动系统。所谓“制动”,有“制”才有动。如同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只有懂得并擅于“刹车”的人,才有最大的可能实现长远的目标。

几年前,他的电脑里新装了一款游戏“极品飞车”。真实的场景、方便的操作,玩起来很是上手。尤其是极速行驶时,车“飞”起来的刺激更是让他沉迷。

玩游戏时,他不断加速、加速,两旁的建筑物飞似地后退,他完全沉浸于飞驰的刺激当中。不好,前方突然有个急弯,由于车速太快而来不及转弯,车撞上了路旁的建筑。在他调整车身时,后边的车手从身边疾驰而过,瞬间便消失了踪影。所以,他虽然极喜欢这款游戏,却一直没有获得过游戏中的名次——在享受疾驰乐趣的时候因为突然出现的急弯使车倾翻,浪费了时间,使他远远地落在最后。

他的舍友也玩飞车,同样的弯道,舍友却能自如地穿过。

问及原因,舍友很不在意地说:“你刹车啊。”

的确,如此简单的一个道理,他却需要别人的提醒:刹车减速不就可以很容易地转过那个急弯了吗?转过弯后再加速,没有了调整车身的麻烦,不知节省了多少时间。如此,跑第一也就没那么难了。

几乎在所有驾车教练的口中,刹车都是最基本、最简单,但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开快车的感觉的确会很刺激,但关键是提速之后的处理:怎样保证在最紧急的时候能够刹住车?更进一步来说,我们如何保证不会失控?

想要跑得快,首先要学会能够及时地停车,才不用担心因为车速过高而出现车毁人亡的后果,才可以放开手脚地去奔驰。开车时,一个懂得随时准备好刹车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名好司机。如果当看到危险后才开始刹车,往往为时已晚。这就像热播过的电视连续剧《奋斗》中,徐志森教陆涛开车的场景。

徐志森对陆涛说:“你只要记得,遇到状况,就踩刹车。”

当陆涛终于把车撞上路牌的时候,徐志森淡定地说:“你看到了吧,不刹车就会失控,而失控是最坏的情况,因为没有人知道失控后会发生什么。”

在跑长途路时,老司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重要法则:要不定期地踩一脚刹车,一是为了防止车速过快而来不及处理紧急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时刻把握刹车的灵性。也就是说,一味地加速再加速,是要担负着最终让刹车失灵的极大风险。而在平日的行驶中,也要适时地停下来看一看车子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性能是否优良;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给车子清洗、保养、抛光、打蜡等,以延长车子的寿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和车一样,也是一台机器。长时间不停地奔跑,对于车来说会出现抛锚的损害,而对于人,也许后果就会更加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应酬、发财、名利……为了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满足一个又一个的欲望,我们每天都在这条“人生”的道路上匆忙地奔跑着,从未停止过,纵然身心疲惫,伤痕累累。岂知我们这台机器也有倦怠、抛锚的时候,也需要我们能够及时“刹车”,抖落尘埃,修复创伤,恢复元气,看看前方的路是否能继续走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