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的摩市是美丽的。它是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与美国首都华盛顿相距约70英里,连通大西洋的切萨皮克湾,将富饶的马里兰州几乎分割为两半。因为地多人少,许多肥沃的土地休耕种草、林木葱茏。人们的居住区的风景更加秀丽,郁郁葱葱。有许多漂亮的房屋建造于距今200年前,碧绿树、红屋顶,分外妖娆。巴尔的摩市是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既有领先于国际潮头的现代大工业、国际机场和设施先进的天然良港,也有以着名最高学府霍普金斯为首的8所大学,以及蜚声于世的大型国家图书馆、美术馆、歌剧院,等等。不过,巴尔的摩人所炫耀的倒不是这些,而是他们认为独占鳌头的历史纪念馆。诸如,纪念1814年抗英战争的保卫麦克亨利要塞国家纪念馆;纪念美国第一个火车站的铁路博物馆;纪念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建立功勋,仍在巴尔的摩的港湾中漂浮供游人敬仰的“星座保卫船”等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文化设施。
美利坚合众国现有50个州,这些州以当年承认美国宪法的时间先后排序。马里兰州于1788年4月28日承认宪法,被称作为美国第7州。美利坚合众国创建初期,乃是13个州组成的松散邦联。由于各州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州际间关税壁垒,对任何形式的中央集权深为疑虑。即使这样,1790年国会决定在波托马克河畔选定未来首都的地址(即现今的华盛顿市)时,马里兰州慷慨地拨出了大片建设首都的土地。仅此,笔者在马里兰地区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时,就多次听他们的解说员十分骄傲地提及。在我们这次参观巴尔的摩市区的华盛顿纪念塔时,从一位解说员向我们介绍美国独立史中又得到进一步验证:巴尔的摩人对于本州的前人在殖民地独立战争中所创造的历史感到骄傲!
巴尔的摩市北山上的华盛顿纪念塔于1829年建成,其塔基为方形,塔身圆柱形,高48米,十分气魄。女解说员蛮骄傲地说,这座塔比首都华盛顿市的华盛顿将军纪念碑早落成56年。她还振振有词地说,巴尔的摩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唯一一个从未被英国人占领过的大西洋港口。
1776年,华盛顿将军领导的大陆军,在缺少武器弹药和给养的严峻形势下,面对强大的英国军队围困,险象环生。其中就包括从我们巴尔的摩出发的马里兰民兵,在纽约的长岛战役中,奋不顾身地阻击英军,使得险些被英军俘虏的华盛顿将军及其率领的残部安然突围,撤到纽约的曼哈顿,而后进入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重新休整军队,最后战胜英军。倘若华盛顿将军那次被俘或战亡,我们的独立战争就会以失败而告终,英国人也就会持久地对北美进行殖民统治。对于习惯于谦虚谨慎的东方人来说,巴尔的摩人不厌其烦地历数他们的“家珍”,乍听起来感到很不谦逊。但仔细琢磨,美国人常常在是非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过后,谁也不嫉恨谁,又互相帮助,团结共事。这不正是美国人实事求是的典型性格的体现吗!
漫步于麦克亨利堡古战场
麦克亨利堡炮台坐落于巴尔的摩港湾一侧的梯形山冈之上。我们踏着萋萋芳草顺着斜坡登上山冈,山冈上是约百米宽阔的历史公园,公园的中间是绿茵茵的草坪,一面巨幅星条旗,在草坪中央的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靠港湾的一侧是几门铁质古炮,炮口朝向港湾的入口方向,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距铁炮20米处是一尊铜塑像,它头戴毡式宽沿古军帽,身披斗篷,左手紧按腰间挎着的剑柄,双目怒视着远方的海湾。铜像的基座上镌刻着“MAJOR-GENERAL”(翻译为“从少校到将军”),其姓氏记载为“山姆·斯密思”。我猜,他可能是当年麦克亨利堡保卫战的指挥官。
我与夫人手扶古炮台合影后,凭栏俯视山冈下的港湾,船只驶进驶出,一片繁忙景象。在举目远眺,巴尔的摩市错落有致的高楼映入眼帘,一阵清风送爽,给人以怀古遐想:1812年6月1日,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在国会的压力下对英国仓促宣战。这场战争打了整整3年。1814年8月,英国军队攻入华盛顿,焚毁了国会大厦和白宫。当年9月12~14日,英国舰艇编队驶入巴尔的摩港湾,用炮火猛烈攻击麦克亨利堡,遭到美国守军顽强抵抗。美国律师斯科特被拘留在一艘英国军舰上,目睹岸上美军保卫麦克亨利堡的两昼夜,他用抒情的长诗记录星条旗在战火纷飞中永不落的史实。后来,有人将其作为歌词填入昔日流行于英格兰的“阿那克里翁”的古典曲牌之中,传唱一个多世纪后于1931年经美国国会通过为美国国歌。生活在美国的外国人,总会有机会听到美国人唱他们的国歌。美国国歌使用频率很高,至少在棒球、足球的比赛前,必定有歌手引导观众唱国歌。从现象上看,大家在唱国歌时,都将右手捂在左胸前,口中念念有词。其实,没有几个人能唱全和唱好美国国歌,这是因为美国国歌歌词很长。关键是在于要沉浸于一种气氛中,这也是美国用仪式和唱国歌在公民心中塑造一份爱国之心。
我们参观麦克亨利堡古炮台之后走下高冈区,漫游濒水而建的平坦、笔直、洁净的滨海小路,一艘停泊的游轮在碧水中静静地摇动。我们原打算乘此邮轮环游切皮萨克海湾,但因时间错过而未果。随即,在毛毛细雨之中返程。
原载于《军休之友》2006年第6期
畅游尼亚加拉大瀑布
湍流争恐落崖急,谷底流远留虹霓。
南邻昔扩觊北国,界河今飘美加旗。
为观赏闻名于世的尼亚加拉瀑布,我们驱车来到美国北疆边城尼亚加拉市。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界河之上,由两国共同分享。早在18世纪法英争夺北美五大湖区而兵戎相见之时,这里已名冠北美了。当时的城市市民大多是水运客商和贩牛的牛仔们,他们以这里为出入河口,在伊利运河上从事用马拉驳船,集散来往的货物。2005年7月末,我与老伴来美探亲行程即将结束前夕,前往畅游。
水帘溢彩瀑布好夜景
7月8日上午8时,我与老伴和小外孙子坐着女儿驾驶的汽车从华盛顿郊区蒙郡住处出发,经过近8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直穿宾夕法尼亚州全境,进入纽约州,下午4时抵达该州的西北部的尼亚加拉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瀑布区上空弥漫着冲天的水汽,遮天盖日。再是,从远处传来沉闷的轰隆声,越往前行驶声响越大。这是一个以旅游为主业的城市,城市的建筑陈旧、低矮,几乎见不到一处崭新的建筑。据说,尼亚加拉瀑布地区原是私人财产,后来捐赠给国家之时,需遵守原主人曾经的一个约定,即“此处仅供旅游,拒绝经商”。
时下,正值暑游旺季,旅馆难求。我们找到了一家印度人经营的旅馆住下。整个旅馆三层楼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咖喱味道。印度国位于赤道附近,天气炎热,蚊虫肆虐,人的身上如有咖喱气味可以驱散蚊虫,故印度人有吃咖喱的习俗,并带到了北美,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气味,使西方人不肯光顾,而我们只花了120美元就住了一个不错的旅馆。我们提前晚餐后,稍事休息,便驾车前往瀑布区观赏瀑布夜景。
经问询当地人,我们的车经过了二段大铁桥悠然地驶入戈特岛北端的停车场泊车。该岛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界河中间,主权属于美国。它将整个尼亚加拉大瀑布分割为属于美国一方的亚美利加瀑布和属于加拿大一侧的“马蹄形”瀑布——霍斯舒瀑布。亚美利加瀑布落差51米,水帘宽度为304米;加拿大的“马蹄形”瀑布落差48米,水帘宽914米,比亚美利加瀑布水帘宽三倍。可见,加拿大一侧瀑布景观更恢宏,也是人们观赏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最佳之处,只是我们作为外国游客无法过去饱赏。我们步出停车场后,径直来到轰隆巨响的瀑布区。时至晚7时半许,瀑布区四周灯光聚至水帘处,如同白昼,游人来往如梭,有的照相留念,有的望瀑神往。俯视从陡崖上冲泻速降到51米处的洪水,在下面翻滚着、激荡着,如同厚厚白雪永不消失。这时又从加拿大方向投射过来巨大的五彩光柱,使宽阔的瀑布帘更加金灿夺目,宏伟壮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如梦似幻的感受,如入仙境。随后,我们退到岸边长堤公园的长椅上小憩。仲夏之夜的微风轻抚,惬意宜人,不时地感受到由于瀑布冲腾的水雾化作甘霖从空气中散落下来的湿润水滴洗礼,这能说不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人类之福吗?
随即,全家人在夜色下漫步公羊岛的北端,站在岸边可以看到加拿大一方瀑滨公路上小汽车的灯光,如同无数流星。那里的高楼林立,为了供游人赏景,他们建造了高耸的观瀑塔,观瀑塔的灯光通明,有一幢高楼上用霓虹灯竖写着“大赌城”的字样。还有一幢耸入云端的超高楼顶端是火炬模型,火炬下是一个旋转餐厅,有一部透明罩电梯正在忙上忙下不停地运送游客。远眺过去,以为是一辆小吉普车沿着观瀑塔神奇地垂直爬上爬下。7月8日这天夜晚不晓得是加拿大的什么节日,他们在瀑布区燃放礼花,使北方的夜空中五彩缤纷。夜深了,当我们驱车返回水牛城的印度旅馆,洗漱完毕后已是夜半12点钟了。这一天虽然有些累,却留下了终生难求的美好记忆。
骄阳下的瀑布更雄伟
翌日清晨,全家起床洗漱完毕后,印度籍老板按照美国旅店惯例,早晨为游客准备了一顿免费自助餐。在一间狭小的餐厅里,摆放着凉牛奶、橙汁、咖啡、面包片等。吃罢早点,我们先去瀑布区的上游漫步,只见沿岸树丛郁郁葱葱,湖水清澈,只是因为上游稍有坡度,流向瀑布的水流呈现湍急之势,可谓后浪推前浪,前浪义无反顾地涌向尼亚加拉陡崖,大有粉身碎骨何所惧的气魄。原来,尼亚加拉瀑布处于美加两国交界处的五大湖之间。这五大湖水相连,即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和伊利湖及安大略湖,全长为860英里,全程落差约108米。这说明上游还有落差不等的一些小瀑布。五大湖水系流程过半的地域为尼亚加拉大瀑布。流经此瀑布的水流落入尼亚加拉崖谷,最后注入下游的安大略湖。在尼亚加拉峡谷的两岸,美加两国之间有铁桥飞架,在桥中间设有边境检查站并飘扬着各自国家的旗帜。有这两个国家的护照者可在此铁桥上自由来往。
我们先游览尼亚加拉保护区公园,远眺对岸的加拿大原野美丽风光之后,又来到瀑布右侧的观瀑区,手扶铁护栏,时而平视、时而俯看瀑布的巨大水帘,耳畔不断地接受瀑布的轰隆巨响。瀑布区上空弥漫着冲天水汽,蔚为壮观。水蒸汽在近中午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七色长虹尽收眼底。许多水鸟在瀑布水帘前自由飞翔,啄吮瀑布落崖后溅起的水花。美国人称此水鸟为“天堂鸟”,言下之意是将这里的美景比作了天堂,如此比拟似不为过。
为近距离观瀑,我们购票后,排队乘电梯下到50米深处去坐游船。
这里的游船很气魄,每艘船可乘坐100余人。属于美国的游船,船首插着星条旗,船尾插着加拿大的枫叶旗;如果加拿大一方来的游船,船首插着加拿大的国旗,船尾插着美国国旗。上船前,每位旅客发一件蓝色的雨衣。美方的游船行驶路线是先近距离观看美国的亚美利亚瀑布,进而驶入加拿大境内近距离观看914米宽的“马蹄形”霍斯舒瀑布。在此谷底仰视尼亚加拉峡谷间飞架的铁桥,如高悬在天穹的彩虹,来往于桥上的行人在向我们招手。顷刻间,游船驶入加拿大国的河界,来到“马蹄形”瀑布的低端附近,只见深潭的水流湍急,浪花四溅。我们看到了“马蹄形”大瀑布的真面目。它不美化、不遮掩,真实的大自然伟力,让人心灵震撼。游船开始快速贴近水帘,宛如冲浪,由此产生的浓密水珠如同疾风骤雨,一股脑儿地浇在人的身上。此时互相间的说话声音,早已被巨大的瀑布轰鸣所湮没,只能靠手势传递信息,而且船身在深潭中剧烈颠簸,致使船上的游客们大呼小叫。游船为使游客感受大自然伟力的洗礼,这样地反复冲浪三圈后,才离开“马蹄形”瀑布,返回美国一侧。我老伴紧紧地搂着刚刚5岁的小外孙。事后问他怕不怕时,他坚毅地回答说,挺好玩的。我们夸他是好样的,像个男子汉。
在瀑布区的深潭乘船一游后,又乘电梯上升到地面,时值中午。随即,我们回到旅馆品尝具有浓浓咖喱味道的印度饭菜。饭后返程,当我们安全地回到华盛顿郊区蒙郡的家中,我和老伴齐向长途驾车的女儿道声辛苦!
2006年3月写于北京
纽约州五指湖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