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证严法师讲孝道
4914800000016

第16章 报恩(2)

所谓"打骨出髓"是描述从我们内心所生起的烦恼。恶劣的环境有时来自外在,但也有时候是游自内心的境界。为了孝顺父母,哪怕心境再苦,也要忍耐,且要持恒久心忍耐。假使有人,为于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身焦烂,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吞热铁丸的意思也就是忍气吞声。古人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即使子女的理由再充足,在父母面前也要忍气吞声,让父母安心。当然,要忍气吞声很痛苦,可是为了父母,这口气即使像吞热铁丸一样,会烫烂了喉咙和肚肠也要忍耐。但尽管做到这样的地步,还是无法回报父母恩。

我们千万不要动辄就说:"我对父母已经很尽心了,我已经报答父母恩了"""也许有人会问,如果父母做事不合理的话,要怎么办呢?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如有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为人子女的应该一次又一次地好言相劝""即使再辛劳也不埋怨。

弟子又问孔子,如果一次又一次地谏正,父母还是不听,那要怎么办呢?孔子回答:"敬而孝之。"态度仍然要孝敬。其实做父母的难免也会有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不论父母有多少错误,为人子女者只能想办法改变他,绝对不能起厌烦不孝的心。孝是做人的根本,如果对父母都不能孝顺和忍耐,如此对社会上的人又如何去忍耐、如何顺从呢?总之,希望大家多多见孝思齐。普天下的长者,无不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佛弟子,应该有恒顺众生的心念,时时提醒自己像孝顺父母一样地对待普天之下的长者。

小时候父母是如何照顾我们的?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有多少呢?这些深恩,等到儿女懂事时,也应该体谅回报父母亲的慈爱关怀。

也许几十年前的背景、环境、观念与现在的大不相同,这也造成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障碍,但是父母疼爱子女的心,并不因为环境、背景和观念的不同而有差异。

以目前社会的自由风气而言,也许很多人会把父母的关心当做唠叨,多说一句就嫌啰唆。现在为人父母的,在几十年前也曾为人子女,但在当时的社会,他们仍是抱着"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的观念,不论父母怎样唠叨、管教方式如何,都能接受,不但无怨无恨,还要感恩;即使遇到不讲理的父母,做子女的仍是像吞热铁丸一样,再苦再难受也都吞下去了,而且态度仍然是那么和颜悦色。

这段经文是说,子女对父母忍气吞声的程度,即使就像吞下烧红的热铁,从体内烧烂到体外,如此长期身心的奉献,也无法回报父母深恩。

云何报恩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恩德,垂泪悲泣,痛割于心,谛思无计,同发声言,深生惭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云何报得父母深恩?"

当大众听完佛陀所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之后,每个人因良知不断被启发而感动得落泪,那种悲痛,就像在切心割肝一样。

由于佛陀所说的每句话,能深入闻法者的心,所以当下每个人都自我反省,但想不出有什么方法可以报答父母恩,因此大众抱着非常惭愧的心,一齐向佛陀请示:"我们一再地反省,才知道自己从来就不了解父母的深恩,而且还一再地忤逆父母,真是犯了不孝的重罪。现在我们知道错了,要赶快弥补,可是却不知道要怎样做?"

在座的弟子,有些人的父母已不在了,又应如何弥补呢?有的人即使父母还健在,但依照佛陀先前所说种种亲恩难报的譬喻,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完全报答父母恩呢?因此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读诵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狱人。"

佛陀用种种譬喻,让我们了解父母的深恩;甚至进一步教导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尽孝回报父母。

报答父母恩必须要有耐心,不但折磨身心、劳动筋骨,需要忍耐,还要能化苦为乐,不过这样做是不是就能报答父母的恩情于万一呢?

佛陀说,这还不够!接下来佛陀更教导我们不只是尽自己的力量,还要代替父母去做他们尚未做到的事。佛向弟子说:"真难得你们能体会我的意思,而来忏悔!想要回报父母恩,除了前面所说的,要身体力行去做外,还要发心书写此经,使之辗转流传,影响他人。"

佛陀讲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两千多年来,尽管社会环境不断变迁,但亲情伦理还是一样,乃穷千古而不变的道理。人一旦离开亲情孝道,就没有人的情理可言,这样的人和众生又有什么差别呢?

佛在世时,没有所谓的印刷术,只靠大家听法之后,凭着记忆口耳相传,直到佛陀涅槃后,才结集经典;而当时也只能用树叶、竹片记载下来,所以有"贝叶经"之称。后来人们又将经文中的每一句话,用心去研究体会,再写成一篇篇的文章,代代流传下去。过去会写字的人不多,在缺乏文书人才的情况下,佛陀鼓励弟子们书写此经,使之流传得深广、久远,让大家都知道回报父母恩,即是书写此经的功德。也许大家会想:现在印刷很方便,不需要再书写经典,那我们要用什么方式来持续写经的功德呢?

我常说,"经"不是给我们用口念的,而是要让我们实践其中的道理;同样的,佛陀真正的用意,并不只让我们用手去写这部《父母恩重难报经》,更希望我们能用行动表现出来。就现代人来说,用身体力行,以口传诵,相信比写在纸上的功德更大!

"为于父母,读诵此经"--除了书写之外,佛陀还要弟子常常读诵经典,念兹在兹,永记于心,进而表现在行动上。一般人很容易对所犯的错"健忘",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有的人每天诵经拜忏,其用意是诵给"自己"听,以经忏之文来自我提醒,洗炼自己的心。

"悔"就是觉悟自己过往的错误,明白自己的缺失;"忏"是立誓未来,改过自新,绝对不再犯错。忏悔的意思就是洗净自我的心。不论诵《梁皇忏》或是诵《水忏》,除了口诵耳闻,还必须经过大脑思考、省思,此即所谓"闻、思、修",这才是真正的诵忏。孔子说过:"不迁怒,不贰过。"我们要自我修持,避免犯重复的过失。

人如果不懂得好好发挥生命的功能,只当个消费者,岂不糟蹋了父母给我们的身体?会运用的人,身体是块宝,不会运用的人,终究只让这副臭皮囊变成一堆废物而已。我们该好好汲取经典之精华,深入思考,然后付诸行动。

"为于父母,忏悔罪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生方向若有丝毫偏差,就可能造成终身遗憾,所以我们不能让罪因无尽蔓延,要及时忏悔,忏悔即清净。

我们现在很幸运地能听闻佛法,但是我们的父母并不一定有此机会,因此容易忘失清净的本性,而造了身、口、意三业。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造了业,不知忏悔、不知改过,迷迷糊糊地过一辈子;他们所做的错和所造的业,要生生世世承受,所以为人子女者应该要诚挚发心,为父母忏悔罪愆。

"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我们要知道,人世中的物质凡是看得到、摸得到的,都是有形的。许多人因为追求这些有形的物质,而造了很多的恶业。正如有很多人为了报答父母恩情,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让父母亲扬眉吐气,所以与人争名夺利;然而却在争取的过程中,累积了无数的罪业。

世间人常美其名曰是为父母"争一口气",然而争夺这些有形的东西,难道真的是在报答父母恩吗?其实,只是徒增父母的烦恼。真正要报答父母恩,就要供养三宝,因为有佛陀的开导、佛法的流传、僧伽的形象,才能让佛法在人间弘扬,开启我们的智慧,转变人心,使家庭幸福。而家庭中有了父父、子子的人伦道德,国家、社会自然和睦。所以我们应该供养三宝,以回向父母亲。

"为于父母,受持斋戒"--斋戒就是清净我们的身心。为了表示虔诚,除了内在的心念之外,还可以斋戒来规范我们外在的身形。毕竟你我都是凡夫,在复杂的环境中,如果放纵形态则难以心定,所以我们必须找一个环境或团体,给自己某些约束,以此表示那份虔诚的戒慎敬重。

很多宗教都有固定的斋戒,例如天主教、基督教,每年都有特定的斋戒日。佛教中有六斋日、十斋日,意思也就是:一个月当中以十天或六天的斋日来调伏自我的心思。既然持斋,就一定不能犯戒,因此所谓"持十斋日",也就是说一个月最少有十天自我警惕不犯戒。

为父母受持斋戒,也就是加强注意自我的行为礼节。孔子在举行祭奠前,一定以七天的时间沐浴斋戒,每天谨守伦理,不犯身、口、意三业,以示虔诚礼敬的心。

我们学佛修行,并不是只在一天几小时的行动中不犯错就好,而是要修持到分秒瞬间都不能有错;不只是行为不能出错,心念也绝对不能有偏差。人之造业犯过,都是源于不能把持一念清明。一念的时间很短暂,几乎不到一秒钟,就可能使人犯下终身遗憾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修"戒、定、慧",时时戒守自己的身行,常常照顾好自己的心念。如果能做到身不犯错、心无杂念,智慧自然会源源现前。

学佛必须在分秒中守好心灵的斋戒。初学者是身行的斋戒,学佛者则必须是心念的斋戒,这才是真正报答父母恩。

"为于父母,布施修福"--指的是替父母多做布施、多种福田、广结善缘。"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如果能为父母做到上面所说的,书写、诵读此经,并且忏悔罪愆、供养三宝、受持斋戒、布施修福等,这才算是孝顺的子女。

"不做此行,是地狱人"--其实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道理,能把做人的根本修养做好,心就不会堕入地狱的境界。假如不顾念父母的恩情、不报答父母深恩,如此无情无义的人,又如何与人相处呢?

所以我们想报答父母恩,就必须好好地弘扬佛陀的教法,不仅口诵思惟,还要身体力行,实际做到佛说的《父母恩重难报经》才算是孝子,否则丧失人伦道德、偏离了做人的行为,则如地狱中人。

不孝罪报佛告阿难:"不孝之人,身坏命终,堕于阿鼻无间地狱。"

佛陀对阿难说:"阿难啊!不孝的人,到了生命终了、身体败坏的时候,就会堕入阿鼻无间地狱中。"

每个人来到人间,都离不开生死、死生。以佛教而言,这就是分段生死。我们有永生不灭的"慧命",也有分段生死的"身命"。永无生灭的是慧命,它绵延不断、不增不减;而身命却是以时间来分段落的。所谓的分段,指的是有些人也许有七八十年的寿命,有些人则可能是三四十年,也说不定只有三五天而已。不管时间长短,总有一天会结束一段生命。

修行者并不看重分段生死的身命,而是努力修得永生的慧命。若能好好利用身体,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即能增长慧命。

"阿鼻无间地狱"冷时如置身冰库中,热时如身处火炉内;冷热两极之间,没有让人喘息的机会。就像打铁一样,铁烤得通红,取出锤打,打完之后马上放进冰水中,随后又立刻投入火炉内。如此反复的动作,没有片刻休息。

不孝是人生万恶之源,造作万恶,一旦临命终时,就会堕入阿鼻地狱中。

"此大地狱,纵广八万由旬,四面铁城,周围罗网。其地亦铁,盛火洞然,猛烈火烧,雷奔电烁。烊铜铁汁,浇灌罪人,铜狗铁蛇,恒吐烟火,焚烧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难堪难忍。钩竿枪槊,铁锵铁串,铁槌铁戟,剑树刀轮,如雨如云,空中而下,或斩或刺,苦罚罪人,历劫受殃,无时暂歇。"

"阿鼻无间地狱"的长宽约有八万由旬,每由旬约或四十里,可见其宽广。人间牢狱是用水泥钢筋建筑的,墙上围着铁网,铁网的上面还通电,这些设备都是预防犯人逃狱。而地狱的四周围是用铁做的城墙,除了铁墙之外,上面还用罗网罩住,连鸟也无法飞过。

阿鼻地狱除了城墙高广,撒下天罗地网之外,"其地亦铁,盛火洞然,猛烈火烧,雷奔电烁"。地板也是用铁铺成的,下面又有熊熊的烈火在烧。不但如此,还有雷电在四周围奔窜,隆隆的声音,让人的耳朵没有片刻的宁静。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关在地狱里面受罪的人,他们有多苦啊!

其实地狱的苦不只这些而已,地狱的苦是无法用人间的苦来形容的。"烊铜铁汁,浇灌罪人,铜狗铁蛇,恒吐烟火"--在地狱中不只受到烈火烧烤,甚至还把铜熔成铜汁,灌到口中。更有铜狗、铁蛇不断吐出毒烟烈火,焚熏罪人""现在的医院大多设有烫伤中心,遭烫伤的病患必须隔离,以免空气中的细菌感染,否则伤患一旦受到感染,皮肉便会继续腐烂。由此可以想象,皮肉一旦受到烫伤,那种锥心刺骨的痛,真是无法言喻。而地狱中人在皮肉受苦之外,内脏又被热铜汁浇灌,内外夹攻的苦,又岂是在人间所受的苦可以形容?

"焚烧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难堪难忍"--相信大家都有煮东西的经验,一道菜用火烤、水煮或油煎,很快就会熟烂。同样的道理,"脂膏焦燃"的意思也就是人在地狱接受火刑,热到出油成脂的程度,当然会叫痛哀嚎。但尽管是痛苦难堪难忍,又有什么办法呢?

"钩竿枪槊,铁锵铁串,铁槌铁戟"--地狱酷刑除了火烧油炸之外,还将人悬吊,以枪、矛等铁钩铁竿利器穿身。"铁锵"是表示铁器互相撞击所发出的声音,"串"是指共业的众生,被地狱中的长铁器串在一起。除了用铁器串成一串用火烤,烤了之后,还用铁锤敲打。铁锤铁戟都是一种刑具。

"剑树刀轮,如雨如云,空中而下"--在地狱中受到烈火烧烤,可想而知那股热气逼人的痛苦。平常人间的树下,会有石头供人坐着纳凉,地狱中的树则是利剑所造,根本没有一丝的凉气,况且树下都是刀轮,不停地旋转,一旦靠近就被搅成肉酱。

"如雨如云"是形容刀轮不停地转动,尖刀像雨一样地落下,让人无法闪避。"或斩或刺,苦罚罪人",意思也就是说尖刀像雨点般地落下,躲不过的就被斩断,躲得过的也会被尖刀刺伤。以这种种的酷刑,来惩罚在人间无恶不作的罪人。

地狱中的刑具无不是火和铁,火的热气使人身心痛苦,内外交攻的热气让人无法忍受,而且铁是极硬的东西,身体如遭到铁器的攻击是非常痛的。用火和铁当刑具,是表示最极端的苦刑,而且这种苦刑像下雨一样,绵绵密密,让人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历劫受殃,无时暂歇"--历劫是表示很久的时间,也就是说灾殃永远跟随,没有丝毫间断。

天堂地狱一念间,一个人的恶念如果不断,灾祸就会永远随身;种恶因,得恶果,因果丝毫不爽。所以我们在人间,一定要好好培养良善的心念,身行要时时刻刻谨慎,一步也错不得;假如一念差、一步错,地狱的苦难就逃不掉了。

又令更入余诸地狱,头戴火盆,铁车碾身,纵横驶过,肠肚分裂,骨肉焦烂,一日之中,千生万死。受如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获斯罪。

前面的苦刑受完之后,还必须再到其他的地狱受苦。"头戴火盆,铁车碾身,纵横驶过,肠肚分裂,骨肉焦烂"--火盆就是铁制的洪炉,在铁炉中有熊熊的烈火。将烧红的铁炉戴在头上,多痛苦啊!不只如此,还有铁车铁轮从身上来回纵横碾过,不只肚破肠流,而且整个人都变成肉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