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幸福的哲学
4907700000033

第33章 寻求智慧的人生(节录)(1)

(前言):哲学与智慧

新世界地产是一个大公司,想必业务繁忙,居然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员工来学习哲学这种无用的东西,这显示了一种眼光。柏拉图说过,什么叫哲学,就是无聊老人对无知青年的无用谈话。(笑声)我相信在座的不是无知青年,而是有为青年,但是我可能是一个无聊老人,今天来对你们做这个无用的谈话。我今年67岁了(惊呼声),不太像吧?(掌声)大半辈子过了,对人生多少有点体会吧,不管有没有用,跟大家聊一聊。

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孟总定的,我觉得很好,准确地说明了哲学在我们生活中起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帮助你去寻求一个智慧的人生。哲学这个词,philosophy,原义就是爱智慧。什么叫爱智慧?西方哲学史上最有名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他讲了自己的一个经历。古希腊人遇到重大事情就去德尔菲神庙问神,由神媒来回答。有人就去问,在全雅典谁是最智慧的人?神媒回答说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听说后就感到奇怪,他想我这个人其实是最笨的,怎么说我是最智慧的人呢?然后他就想调查这个事情,选择了雅典城里三个据传是最聪明的人,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是诗人,还有一个是工匠。他去和他们分别谈话,心想他们应该比他智慧。这三个人对自己的专业也就是政治、写诗和工艺谈得头头是道,特别自以为是,但是问他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就都说不出来了。苏格拉底想,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他们各自有一点儿小小的知识,就都自以为无所不知了,而我知道我是一无所知的,在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上是无知的,神是因为这个才说我是雅典最智慧的人。从此以后,苏格拉底就集中精力探究人生的问题,要把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想明白。由此可见,所谓爱智慧就是在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上不甘于无知,要把无知变为知。我们看到,大多数人可能就甘于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这就是不爱智慧。

我们每个人平时都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过着自己的日子,做着具体的事情,有自己的家庭和职业,那么哲学是做什么的?哲学就是让你从平时过的具体日子和做的具体事情里面跳出来。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有各种身份,哲学要让你暂时摆脱这个身份,回到人这个原点上来,想一想作为一个人所面对的问题。身份这个东西,包括你的职业,甚至你的家庭,其实都是由各种偶然的因素决定的。哪怕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了,相爱了,结婚了,在一起生活了,其实也是充满了偶然性的。作为一个人,你有时候就应该摆脱命运带给你的这些偶然的东西,来想一想人的根本问题。所谓寻求智慧的人生,我的理解就是要跳出偶然和局部,来想一想人生中那些具有必然性、全局性的大问题,想明白人生的那些根本道理,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所以,实际上解决的是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哲学和宗教是一样的,人类之所以需要哲学和宗教,都是为了解决心的问题。佛法就是心法,要解决心的问题,基督教要解决灵魂的问题,大方向是一致的。

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聪明只是小知,爱智慧是寻求大知。我们平时做具体的事情,可能聪明会起比较大的作用,聪明的人做事情比较有方法、有效率,但是哲学主要不是教你怎么处理具体的事情。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听说我是学哲学的,就提出一件很具体的事情,说请你帮我分析一下应该怎么解决,我就说哲学没有这种万能的功能。以前经常有一个说法,说哲学就是方法论,我说哲学有方法论的这一面,但是主要不是方法论,尤其不是解决具体事情的方法,而是让你想那些大问题,想那些基本的道理,有一个广阔的坐标,然后回过头来看你现在正在做的具体事情,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应该怎么做。所以,哲学解决的是视野、境界、心态的问题,要让你有一个广阔的视野,一个高的境界,一个好的心态,从而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态度。你也可以说这是方法论,就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用大道理管小道理。

今天我讲寻求智慧的人生这个题目,我想针对我们时代的情况来讲,就是我们在寻求智慧人生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太看重一些外在的东西,比如说财富、成功、交往、进取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但是如果我们把主要精力乃至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个上面,我认为就会离智慧越来越远。所以,我想针对我们这个时代重点讲处理好四个关系的问题,第一是财富和幸福的关系,第二是成功和优秀的关系,第三是交往和独处的关系,第四是进取和超脱的关系。在这四个关系中,前一项都是我们时代特别强调的,我要提醒大家重视后一项。

一、财富与幸福

二、成功与优秀

三、交往与独处

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交往,为了构建人际关系都非常繁忙,当然多半是一种功利性的交往,很少是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真正是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就绝不会这么繁忙了。还有人写书来教你怎么通过搞人际关系来获利,有一本书叫《能说会道者赢》,教你靠耍嘴皮子来获取成功。前几天我在机场书店还看见一本书,书名叫《饭局人脉学》(笑声),真让人难受啊,心里真是鄙视啊,这种最上不了台面的恶俗习气居然冠冕堂皇地变成了一门学问,在书店里公开销售,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估计相当畅销吧。我相信这是我们国家当今现实的反映,现在吃喝风盛行,请来请去,其实都是在发展人脉,从人脉中捞取好处。还有就是办各种各样的总裁班、商务班,办得挺起劲,商学院办,许多大学包括北大、清华也都办。很多人其实对学什么并不感兴趣,目的也是发展人脉。我相信一个智慧的领导者才不屑于上这种班呢,他一定是立足于自己思考和学习,用不着靠这个来提高自己,一个真性情的人也不会去上这种班,他不要发展人脉,他要真朋友。

看重外在的、功利的交往的另一面,就是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甚至害怕独处,一个人待着就觉得不对头,就会心里发慌,得赶快逃避,去做一些事务性的事情,或者去找人聊天,或者去娱乐场所打发时间。不敢独自面对自己,要逃避这个自我,我觉得很荒唐。当然,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需要交往的,没有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我说,一个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个可怜虫,这证明了他的灵魂是空虚的。

我自己觉得,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独处的时刻,整天在外面做事和交往,这样的生活简直是灾难,我绝对忍受不了。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者说他的灵魂是在面对上帝,这正是灵魂生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空间。这个话托尔斯泰也说过,他说交往的时候人面对的是局部,是片断,只有独处的时候人面对的是整体。所谓面对整体,就是从具体的生活和事务中抽身出来了,开始进入思考人生全局问题、根本问题的状态中了。

我还有一个体会,独处实际上是一个内在整合的过程,你在整理自己的内心。你在外部世界中吸取了很多印象,它们是杂乱的,独处就是你在整理和消化这些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价值的新的经验放到你的内在记忆的恰当位置上,让你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不断丰富而又有条理的整体。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会影响到你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会使你在外部世界里活动的时候仍然是清醒的,你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怎么去要。否则的话,你是盲目的,会完全受杂乱的印象支配,被你在外部世界里的遭遇拖着走,迷失了方向。

一个人不厌烦自己,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一向认为,和交往相比,独处是更重要的能力。你不善于交往,这也许是一种性格的缺点,最多会使你在社会上吃点亏。但是,如果你不能独处,这是灵魂的缺点,会使你整个人变得浅薄。事实上,人和人之间交往的质量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素质,高质量的交往一定是存在于素质好的人之间的。素质好的人之间,他们的交往第一有精神含量,不会只是功利性的,第二即使涉及功利,比如合作做事,也一定会讲诚信、守规则。相反,素质差的人之间谈不上精神友谊,往往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并且没有诚信、不守规则。

我强调独处的重要,当然,独处的时候你不可能什么也不干,只是在那里待着,这未免古怪,你总是要做点事情的,那就应该做那种能够帮助你独处、让你的独处有内容的事情。我的经验是主要做两件事。第一是写日记,文字本身不重要,写日记是一个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安于独处,在独处时反思你的生活,整理你的内心,记录和保存那些有价值的印象。通过写日记,我自己有两个感觉。一个是生活得更加投入、更加细心了,因为经常反思和甄别生活中什么经历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当你真正生活的时候,不但外在的肉体的眼睛是睁着的,内在的灵魂的眼睛也是睁着的,在留意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这样日积月累,内心就会越来越丰富。另外一个是生活得更超脱了,写日记反思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在审视身体自我的经历,在帮它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更高的自我或者说理性的、灵魂的自我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大,这实际上就是使自己越来越超脱于身体自我的外在经历了。当然,这个更高自我的生长是需要营养的,营养从哪里来?就是我在独处的时候做的第二件事情——阅读,读那些好书,读那些有精神营养的书。

四、进取与超脱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都很强调要有进取心,这当然没什么不对。但是,第一要看你进取的目标是什么,现在的问题是太急功近利,把财富和外在的成功看得太重要,第二是不能光是进取,没有超脱的一面,而现在人们很少有超脱的意识。因为这两个原因,大家都充满了焦虑。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两手,在进取的同时也超脱。人不可能一辈子都那么顺利的,遭遇挫折甚至灾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光有进取心这一面的人就很可怜,一旦遇到挫折和苦难就会垮掉。

你们可能要问,什么事情该进取,什么事情该超脱呢?我想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价值观,就是想明白人生中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是不太重要的,对重要的要进取,要看得准、抓得住,对不太重要的要超脱,要看得开、放得下。那么,怎么衡量重要和不重要呢?一个是前面已经谈的立足于人性来衡量,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优秀最重要,是人生幸福之所在。另一个是立足于人生整体来衡量,这就要求你与眼前的事情拉开距离。人就是这样,如果和一个事情距离太近的话,小事情也会显得很大,你的心情会严重受它的支配。时过境迁,距离远了,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当时很可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经常主动地拉开距离,跳出来看一看,看它到底是大事还是小事呢?距离太近的时候,还可能对真正的大事情都也看不清楚,觉察不到它是大事情。人生中真正对你的人生走向起决定作用的大事情是很少的,很多事情过去了以后会发现没有那么重要,无非是你的人生道路旁边的小花小草而已,可是你当时却把它看成几乎是你的整个人生了,好像不得了了,反而遮蔽了你对大事情的认识。

第二个标准是命运,就是站在命运的角度看一看,什么事情是自己能支配的,什么事情是自己支配不了的,自己能支配的你可以努力进取,支配不了的就看开一点,超脱一点。这个标准有时候和价值观的标准是交叉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东西,而同时又是你可以支配的。但是,运气这个东西自己就支配不了。运气是客观存在,有的人运气好,有的人运气差,你生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个差别,生在条件好的家庭还是生在条件差的家庭,运气是不一样的,这是你没法支配的,没法支配的事情你就不要太在乎。而且一个人运气好,一帆风顺,一定就幸福吗?你看有的运气特别好的人,比如说中了大彩,一夜之间暴富,如果素质不好,往往就被这个好运毁掉了,不知道应该怎么生活了。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如果本身精神素质不好,好的条件同样会害了他们,结局很不幸。再说,人生中有挫折和不幸并不是完全的坏事情,人生中有顺利也有不顺,有快乐也有痛苦,这才是完整的人生,对人生的体验才是全面的,人性的生长才是健全的。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往往很肤浅,你和他们谈谈就知道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很浅薄,他们人性是有缺陷的、片面的。

第三个标准是死亡,和眼前的事情拉开距离,最远的距离就是立足于死亡来看人生。温家宝总理推荐过一本书,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奥勒留说我们应该经常用终有一死的人的眼光来看一看事物,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想到这一点,你就会看开了,就不会太在乎、太纠结了。当然,如果我们总是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事物的话,那就什么事情也别做了,做什么都没有意思了。但是我们应该为自己保留这样的眼光,必要的时候是要拿出来用的。人生中有些太悲惨的遭遇,你既无法改变,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又难以承受,比如我当年遭遇的妞妞的悲剧,是哲学救了我,使我在一定程度上从这个悲剧里跳出来。我想到自己也是要死的,我的这个遭遇也是过眼烟云,心里就感到轻松一些了。当然这样看人生是悲观的,但是说到底人生的本质是悲剧性的,这种悲观的眼光可以帮助你超脱。其实佛教也是这样,让你看破红尘,身处红尘之中仍然要有超脱的眼光。当然思考死亡问题的作用不完全是消极的,有一个积极作用就是让你警觉生命的有限,你不能马马虎虎过,要对这有限的生命负责,真正活得有意义,不要尽为那些无意义的事情在那里折腾,不要虚度你的只有一次的人生。所以,死亡这个立足点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既进取又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