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否拥有亲吻权?
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里,戴红袖章的越来越多了。刚开始,只是周一到周五的白天有人巡逻,后来就发展到一周七天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有人巡逻。一个女孩发帖诉苦说,她只是和男朋友坐得靠近了点儿,就被他们说:“同学,请好好坐!”这就是该校由勤工助学的学生担任的校园巡逻员,他们戴着红袖章四处巡视,一旦发现校园情侣的亲昵行为,就及时上前提醒、制止。
男女同学拉着手逛大街、接吻成为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也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有伤大雅。很多人都认为,应该禁止大学校园里的某些不正之风。他们的理由就是,作为大学生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亲密行为对学校形象是一种破坏,所以就希望学校出来管理。
校园情侣发生亲密行为,这是很正常的,是一种正常的情感需求。如果普通人能够拥有亲吻权,那么大学生也应该拥有。实际上,大学生拥有亲吻权与拥有唱歌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既然学校没有剥夺大学生的唱歌权,那么有什么理由剥夺其亲吻权?因此,亲吻权是不可以侵犯的。真正值得讨论的东西并不是这种行为是否“不雅”,而是在所有权都清晰的情况下,产权问题如何处理。
产权的界定,有现成的法律规定,也有约定俗成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教室里唱歌,另一个在教室里学习,可以理解为前者侵犯了后者的权利。当然,如果教室的所有权属于前者,那么情况就是相反的。同理,大学生在校园发生亲密行为,是否造成其他人的权利被侵犯?我觉得问题的焦点应该是在这里。
如果一对情侣在教室里发生亲密行为,就应该禁止。毕竟,教室是学习的场所,这种亲密行为必然造成对其他人学习权利的侵害。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情侣的亲密行为影响了别人的学习。当然,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通过市场方式解决所谓的外部性问题,但是由于交易费用无穷大,所以也只能按照约定俗成的方法解决。
很多人都认为,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学生就应该把精力投入学习中去,而不是整天想着谈情说爱。这些只能作为一种建议,而不是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不能以学生时代的根本任务作为理由,而剥夺他们与生俱来的亲吻权。
应该和网友约会吗?
要不要约会网友,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随便和网友见面是有风险的。他们列举了见网友的负面新闻,告诉大家最好不要和网友见面。不可否认,如果选择不见网友,就不会产生约会网友的风险,但是并不等于没有损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显性部分的收益或者损失,却看不到隐性部分的收益或者损失。
任何时候,收益和风险都是并存的。要追求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反之就是低收益、低风险。把钱存入银行里,安全性比较高,但是收益很低;把钱投入股市,收益很高,但是风险也很高。道理很简单,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东西都需要付出代价。既然不愿意承担约会网友的风险,就不可能享有约会网友的好处。风险可以看成一种成本,也就是说,要享有这份收益,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收益是否值得付出这个成本?
见网友而被欺骗的报道并不少见,这给了人们一些教训,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拒绝和网友见面。这就好比不能因为有了交通事故,我们就拒绝开车出行。虽然汽车可能带来交通事故,但是汽车也可以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原始社会里没有汽车,也不会有交通事故,但是人们的活动范围很狭小,效率很低。
实际上,任何东西都是有利有弊的,关键是如何取舍。见网友是有一定风险,但是也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网络让人们的活动范围得到扩展,突破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你可以认识各种朋友,这些朋友会成为你重要的人脉资源。
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学问,任何选择都和成本有关。要不要约会网友,应该先判断约会网友的成本。如果感觉对方可靠,并且见面成本也不高,再加上两个人有共同的话题,就应该选择见面。
不管是约会网友,还是做别的事情,我们都应该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经济学就是让我们学会从客观立场看问题,而不是煽情。
从丈母娘最低幸福标准说起
虽然丈母娘推高房价的理论并不正确,但也道出了一个事实:年轻人要结婚的时候,总会有来自丈母娘的压力,即迫使男方筹钱买房。可以说,丈母娘的这种买房要求确实是普遍存在的。很多人对丈母娘这种做法表示理解,她们无非就是为了保证女儿的幸福。因此,丈母娘为了女儿将来的幸福,推出了五花八门的最低幸福标准。
最低幸福标准能否成为增加女儿婚姻幸福的砝码?很多丈母娘对此深信不疑。人们可以把很多东西想得很美好,但是现实世界是残酷的。正常情况下,嫁给有钱人比嫁给穷光蛋要幸福,这道理谁都懂。这就好比月收入1万元比月收入1000元要幸福,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接受月收入1000元呢?并不是他们不喜欢月收入1万元,而是没有这个能力。婚姻市场也是如此,并不是每个女性都可以嫁给有钱人。要让自己顺利嫁出去,就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很多时候,丈母娘总是强调女婿的条件,对对方要求非常苛刻,但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女儿的价值在哪里?这些丈母娘从来没有想过,在自己挑选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挑选自己的女儿。
如果这个最低幸福标准低于市场出清价格,那它就是多余的,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如果这个最低幸福标准过高,就只会导致女儿择偶困难。一块普通的面包,一两元就可以买到,但是商家为何不把价格提到10元以上,甚至更高?其实,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尽管自己有定价权,但是最终成交还是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如果消费者不买账,想卖多少钱都没有用。这些道理,很多丈母娘都是明白的,然而到了女儿的婚姻问题上,却糊涂起来。
丈母娘推出最低幸福标准,并没有保证女儿的幸福,反而剥夺了女儿寻找幸福的机会。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在没有强迫的前提下,“交易”对双方都有利。丈母娘这种做法就增加了婚姻的“交易”成本,导致双方“交易”发生困难。
要保证女儿的幸福,正确的做法是取消最低幸福标准。没有管制,女儿就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道理很简单,选择越多,收益越大。丈母娘的最低幸福标准,本质就是对女儿婚姻自由的一种干预,往往导致女儿高不成,低不就,错过了结婚的黄金时间。
各种版本的丈母娘,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最低幸福标准并不能够收到预期效果。还是那句话,真正的幸福要从放弃管制思想,接受自由主义思想开始。
男人有钱就变坏
并不是所有的男人有钱就变坏,但是“男人有钱就变坏”这种现象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男人腰缠万贯、身居显位的时候更容易变坏。“穷男人”相对专一,但是这个“穷男人”随着财富不断增加,就可能会对“专一”的需求减少,对“花心”的需求增加,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贫贱时能同甘苦共患难,富贵后却劳燕分飞。是什么使人背叛了曾经的承诺?难道财富会让人的道德水准下降吗?实际上,财富并不是引起道德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道理很简单,开名车的往往都是有钱人,这并不是说明有钱人对名车就比穷人更有偏好,而是在条件约束下,穷人对名车无法产生真实需求。要是这个穷人变成有钱人,他这种偏好就会体现出来,也会想到去买名车。
需求定律是说任何物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定上升。要搞清楚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原因,就必须从需求定律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极度自私的人,还是像雷锋这样的好同志,都离不开现实世界里的约束条件。高尚也好,卑鄙也好,最终决定他们行为的还是成本。
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互为替代品。男人有钱就变坏,也就是说他从专一变成花心。从需求定律角度来看,就是对“专一”的需求减少,对“花心”的需求增加。从某种意义来说,花心可以看成“专一”的替代品。需求定律告诉我们,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如果一个男人对专一的需求减少,就说明专一的价格上升了。也就是说,他追求专一所付出的成本增加了。要是对花心需求增加,也就说明花心价格降低了,他享受花心效用所付出的代价降低了。
一个穷男人长得不帅,同时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应该没有女人排着队来找他。这种情况下,他花心的收益是非常低的,所以他选择专一的代价是很低的。这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个女人跟着他,就算是非常不错了,他还有什么资本去花心?对他来说,专一地对这个女人,收益是最大化的。要是花心的话,他可能最终两手空空。这时,他选择专一获得的收益比花心多,还有什么理由不专一?
一个人减少对专一的需求,必然增加对花心的需求,专一的需求和花心的需求不会同时增加。一个一事无成的男人往往无法花心,对花心没有产生真实需求。随着他个人的努力,财富增加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就开始有女人喜欢他了。等到他有一天事业有成,喜欢他的女人可能就是一群了。这么多女人一起竞争他,他选择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就不会那么专注于某个女人了。要是以前,他可能会苦苦挽留离开自己的女人,但是他有了财富,社会地位提高了,心态就会发生变化。他会这样想,有什么理由怕她离开,还有一群女人排着队等他,所以就不会像以前那样,低头挽留离开自己的女人。毕竟,当他有钱之后,选择专一的代价变得很大,也就是说专一对他来说,变得昂贵了。
不可否认,夫妻长期积累的情感,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亲情,家庭所带来的温馨,内心的责任感,世俗的道德压力等因素,都会使男人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产生强大的免疫力。但是从医学角度来看,有了抗体并不代表一定不会受病毒感染,而是要看抗体和病毒哪个更加强大。一个成功男士,永远都会受到美女的青睐。这些外界因素,都会对他产生非常强大的诱惑,确实也是很难抵御的。这时候如果选择专一,对他来说,成本是非常高的。当然,不同人对专一收益的评价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男人对专一有一种特殊偏好,能够愿意为专一承受很高的成本,他出轨的机会就比较小。这种执着于专一的男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男人。事实上,这种好男人确实不多了,毕竟很少有人愿意为这个专一而承受极高的成本。
需求定律假定其他因素不变,说明价格和需求量的反向关系。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一个男人越有钱,花心的机会就越大。如果一个男人本来很专一,但是感情上受到了严重打击,刺激过度之后,思想也可能发生变化。或许,他就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值得他专一,所以他就选择花心。这个花心并不是因他的财富增加、社会地位提高造成的,而是他的偏好发生了变化。这就好比,一个人喜欢吃牛肉,要是牛肉价格下降了,他会多吃点。如果有一天,他的偏好发生变化了,便可能不再喜欢吃牛肉了。不过,他所有的行为都没有否定需求定律,只是约束条件发生变化而已。
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嫁给有钱人,就必须承受丈夫花心的风险;娶漂亮的女人,就必须承受妻子花心的风险。现实世界里,成本处处可见,有得必有失,这就要看个人偏好如何。很多时候,并不是结婚了,就可以放心了。竞争无处不在,自己的丈夫是事业有成的男人,肯定有很多女人要打他的主意,甚至想夺走他。同理,自己的妻子漂亮迷人,即使已为人妻,照样还是有男人要打她的主意。尽管我们不可以改变需求定律,却可以增加对方抛弃自己的成本。
从婚姻角度来看,男人有钱就变坏,确实是对契约的一种破坏。经济学者薛兆丰说:“女性的黄金时段来得早:美貌、肤色、身材、生育、哺乳,都集中在青年时期,到中年就已经大功告成。男性则相反:风度、事业、财富、经验,往往要到中年以后,才初露端倪……一个52岁的已婚者,是否应该继续为自己25岁时签订的婚姻契约负责呢?当然应该负责!所谓‘负责’,就是指破坏婚约的人应该承担较重的代价。”(引自《从婚姻中的“敲竹杠”说起》)既然很多女人知道男人有钱就变坏,那么她们的选择就会变得很功利。如果她选择一个将来可能很有钱而现在很穷的小伙子,就会担心对方“变坏”,所以还不如直接嫁个有钱人,这样风险相对小些。
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和女人漂亮就花心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一个女人是否漂亮,往往是不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男人有钱就变坏。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文学世界里一些美好的故事是不可靠的,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实际上,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在不同代价之间的一种取舍。离开成本约束去观察人的行为,永远都是雾里看花。就拿要不要离婚的事情来说,或许我们总会编出一些很好的理由:爱情已经死亡了,两情相悦已经不可能了,我们相见就是痛苦……说到底就是离婚收益划不划算。要不是这样,怎样会有那么多女人能够忍受丈夫花心,依然捍卫着自己的婚姻?因此,“男人有钱就变坏”只是一条简单的需求曲线而已。
金钱和美貌,你会选择哪个?
这个故事来自《英国及苏格兰流行民歌》,说一个小伙子必须在两个女人之间作出选择,一个美丽却贫穷,另一个富有却难看。毕竟,金钱和美貌都是非常诱人的东西,所以作出取舍还是很难。
该民歌却表达出这样的立场:如果为了金钱而结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但是娶一个美貌的妻子则不会有不好的结果。民歌没有对这个立场作出任何解释。在这里,我假设不管选择有钱的女人还是漂亮的女人,都没有志趣相投的因素在里面,那么这种婚姻纯粹是在考虑一个问题:金钱和美貌,哪个效用更大?
当这位小伙子犹豫不决时,他的父母或者亲戚会建议他选择富婆。毕竟,要是他选择美女的话,那么只有他个人可以享受妻子的美貌,但是选择富婆,他的父母或者亲戚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他妻子的财富。因此,他们就会说,漂亮的女人只是一个花瓶而已,好看但不中用。如果这位小伙子家庭经济不富裕的话,那么他的父母就有可能更加倾向建议他选择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