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4907500000012

第12章 为什么就业医改这么难?(2)

医院的床位紧张、医务人员数量不够,所以老百姓上医院看病总是那么难。一方面是很多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医院的医生、护士等人员供应不足。以医生为例,1997-2005年,全国医生数目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4.7万人。从经济学常识来看,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供应增加。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定律在医疗领域失效?难道医疗真的是那么特殊吗?

政府主导的医疗资源不能有效配置,供求关系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在医疗改革方面,反对市场化的声音总是高呼,这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的观点就认为必须依靠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投入。按照这种观点,如果政府不加大投入,看病难问题就无法解决。要是这样的话,吃饭问题是不是也要寄托于政府?当然,政府有钱的话,增加医疗方面投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政府没有这么多钱。事实上,增加医疗服务供给的途径是非常多的,可是这种体制把资源卡住了。

所谓的“看病难”,无非就是“市场准入”方面出了问题。政策方面限制了民营资本进入,再加上审批方面各种难为,从而制造了惊人的交易费用。要解决“看病难”,不是要从加大投入方面入手,而是要从医疗体制入手。如果根本体制没有改革,就是再多的钱也未必能解决“看病难”。在一种低效率体制下,又有多少钱能够真正用到医疗服务之中?因此,不仅看病难,还看病贵。

任何效率都是通过竞争出来的,没有民办非营利组织进入,政府办公益组织的管理效率又如何提高?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并不是如一些人所说的,是市场过度化造成的。医疗领域就没有过真正的市场化,何来市场过度化?

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我国医疗服务巨大的供给潜力得到释放。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放宽医疗服务的准入制度。用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去调控医疗市场。

解决中国医疗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选择市场化。一些专家把中国医疗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市场化,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看法。恰恰相反,很多问题都是非市场化造成的。由于非市场的政策,很多民营资本无法进入医疗领域,从而减少医疗服务的供给。因此,我非常同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的观点。他认为:“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最基本的政策着眼点就是动员更多的资源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用之所以有巨大改善的基本经验。”(引自《医序服务的资源动员》)

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另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引自《中国八成政府投入的医疗费是为各级党政干部服务》)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这些医疗资源被某些人占有了,所以老百姓看病不得不难。

其实,真正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医疗资源供应,鼓励非政府资源进来办医疗机构。要是吃饭问题给政府包办,我们被饿死都不出奇。正确的方向就是动员所有社会资源,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

免费的医疗能走多远?

普通老百姓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折腾,对免费的医疗总是充满无限的向往。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有些人对这句话有怀疑,或许他们会说,免费的事情不是天天都有吗?我们平时见到超市经常搞各种花样的免费试吃,所以他们就断言,怎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继实施12年免费教育工程后,陕西省神木县又在全县推行免费医疗。这虽然让全体神木人民尝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公众道德风险又把政府推上了一个尴尬的位置。据了解,自从2009年3月1日这一惠民政策实施以来,就出现了一个令政府“头疼”的事情:该县的7所定点医院病床全部爆满。要是想急着住院,就得找熟人说情。同时,还有人为了看病,专门在医院附近租房排队住院。当地有一位官员无奈地说:“病床爆满现象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受到免费医疗的诱惑,有的患者是生病后非等到3月1日以后来看的;有的是多年看不起病的;还有的是小病非要住院看的……”(据东方网2009年5月16日消息)

话又说回到超市免费的试吃,真的是免费吗?其实,这些试吃成本都分摊在每一位顾客身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样的道理,免费的医疗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谈到英国的免费医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少英国人享受的“免费医疗”,只是他们先向政府交费,再由政府向医生和医院付费而已。对于缴纳社会保障税的数额不足以支付所享受的免费医疗开支数额的人而言,这部分差额也不是免费的,而可能是由他们所缴的其他税款支付的。即使有一些人得到好处,实际上也是由另外一些人埋单的。

对于神木县的免费医疗,有的观点认为,“在‘免费’的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种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这种合谋会带来逆向选择,财政入不敷出,无法维系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最终政府会陷入两难境地……”(引自《理性看待神木“全民免费医疗”--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院余晖》)因此,免费医疗的体制,必然对需求产生无限的刺激。这就回归到弗里德曼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观点。

免费的医疗确实是很美好的,但是这种愿望违背客观规律,必然要付出代价。要是我不用干活儿,有人给我钱花,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但是现实中可能吗?经济学的立足点就是真实世界存在的东西,而不是价值判断。免费的医疗是有成本的,要是由政府来承担,必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在举例中说到英国医疗:“英国病人也很快感受到了。缴纳社保税和其他税种的公民,普遍抱怨纳税越来越多,而得到的服务越来越差。没纳税的人当然不能作同样的抱怨,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NHS系统越来越长的等待时间。我看到的一幅统计图显示,随着NHS开支占GDP比例的升高,排队候医的队伍却越来越长。两年前的资料,全英NHS的急诊等候时间平均为2小时,常规门诊预约为6个月,而住院手术为18个月。最夸张的媒体故事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终于接到了扁桃体手术的通知,而她预约的时间是在20年前!”(引自《点评英国医疗模式天下没有免费的医疗》)其实,英国医疗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很大的,所以不能犯相同的错误。

不能因为有些人无钱看病就搞免费的医疗,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免费的医疗并不能让穷人看得起病,而是使医疗资源让这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占有了。神木县的经验需要我们作出理性的思考。

中国医改将走向何方?

医改问题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这是一个民生问题。关于民生问题,总是有一些论调,说解决民生问题不能选择市场化之路。因此,一些观点主张医改方向是政府主导。他们强调医疗是关系生命的问题,交给市场是相当不负责的,所以需要政府来包办。

赚钱是商人的使命,所以很多人担心私人办医院,就会把赚钱放在第一位,从而不管病人的生命健康。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吃饭问题是否也让政府来包办?我想很多过来人都有深刻的体会。

现在,政府不包办食堂,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反而解决了。政府包办医院,这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同时,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出现很多腐败现象。一些普通老百姓得病后,未必到医院看病。有时,他们在家里买点药来吃就可以了。这就使大量医疗资源被浪费了。很多官员干部用公款消费医疗,这种腐败现象非常严重。有时,他们并没有什么病,也跑来住院,动不动就做个什么检查,霸占了大量医疗资源。

如果官员花1万元吃一顿饭,我想很多人意见都很大。但是对于他们进行万元一次的疾病检查和数万元一次的诊疗,很少听到反对的声音。进入医院看病,官员得到精心的“招待”,好比五星级的服务,普通老百姓得到的却是普通快餐店的服务。因此,公办医院就成为官员腐败的地方。

对于一些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来说,看病实在是太便宜了,这些人过多地占用了本来就不足够的医疗资源。同时对于无缘“公费医疗”的人来说,只能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折腾。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其实都是体制问题造成的。不同的约束条件,人的行为自然就会不同。

要解决医疗问题,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怎样,却没有思考过,这个世界原本是怎样的。规律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改革的方向是利用规律,而不是改变规律。医疗改革要尊重事实本身,而不是陷入一种理想主义。政府主导的医改,或许这个愿望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政府包办医院,让人人都接受免费治疗的出发点是很好的,然而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儿。事实上,主张人人有份的东西,结果被少数人霸占了。

医改的市场化,我想这个方向是对的。放开管制,动员社会资源办医疗,这是正道。政府办医疗,投入的更多资源,或许都被少数人占用了。通过市场竞争,价格机制才不会扭曲,才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国有化的地方,往往都成为一些人权力寻租的地方。要求免费医疗,这就是全民寻租的模式,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必然是全民埋单的。其实,政府办医疗,真正吃亏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实际上,就是穷人补贴富人。对于穷人来说,没钱看病,但是对于富人来说,或许就可以低价享受高质量的医疗。

对于医疗改革,我觉得可以考虑医保商业化的模式。同时,政府放开门槛,让民营参与进来。税收各个方面,都应该给予优惠,并且允许这些机构赢利。当然,这里有相关法律等问题要处理,所以真正改革起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