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日记
4904900000073

第73章 拿人性没办法

七月初七日记

有能统领各营者,便专责成

亲兵营须轮流择派:二条希庵

驻扎宜择要地:各将领征剿,以神速为贵,故变动不居,大帅以镇定为贵,故宜静制动,斯得主有常。

统领之权宜略重

官场照例之事不宜忽略

营员不可经手捐项厘金

应咨应札应批之件均宜神速:及应酬之信

右五条温甫

营外不可有茶馆、烟馆

出六成队不可有七成争军

右二条迪庵

上一篇日记是三月至四月,很显然,自打离开北京城,被迫二次创业,对曾国藩的心灵造成了无可修复的损害,导致了他好多年年,硬是一个字也写不下去。多年以后再提笔,却再也找不回来当年的感觉了。

于是这篇日记,就成了这么一个怪样子。

这则日记看着好象没什么大紧,内中却藏着曾国藩不知几多血泪。

也可能是他本人,也可能是他的某一下部属,带领着部队兴冲冲出门,行军一日,挑个合意的地方扎营,等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嘿!兵营附近有家大烟馆,士兵们全都挤在里边吸大烟呢。

教训啊,一支好端端的部队,就这样毁了。

养兵是很花钱的事,而且是花大钱,要想办法,巧立名目,到处设卡收费,这个收费,曾国藩称之为厘金。派一个人过去管理收费,那老兄收到银子之后,立即扛上跑掉了,追都没法子追啊,不晓得他逃到了海外,还是干脆投奔洪秀全了。

再换一个人吧,可后来者照样是收钱走人。细想一想,这事真不怪那些贪污后逃走的人,人家来你这里,甘冒生命危险,图的是什么?不就是考虑到风险与收益的正比关系,冒着风险来捞一票吗?现在一票已经捞到,当然是立即走人,再留下去就是智商有问题了。

所以曾国藩感叹曰:人性啊,真的拿你没得法子,营员不可经手捐项厘金。

可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能碰钱,那让谁来管理资金?总不能找比身边的人更靠不住的人吧?

所以就需要一个财务部。

实际上,这根本不是日记,而是曾国藩写给别人的注意事项,头两条是写给李续宾,中间五条是写给三弟曾国华,最后两条还是写给李续宾。

李续宾是湘军中最优秀的战将之一,此人沉毅寡言笑,身长七尺,臂力过人,习骑射,能挽三石弓。他最早在湘军右营,营官叫谢邦翰,不久谢邦翰战死,李续宾升为统领,追随罗泽南转战于两湖江西,战必能胜,攻无不克,其部部下军官,多是书生,下马读书讲学,上马临阵杀敌,是湘军最值得自豪的战场风景。但奈不得太平军比动物更凶猛,不久罗泽南战死了,再此后不久,李续宜也要战死,战场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绞杀机,专一绞杀最优秀的人才。

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日记,是曾国藩今天写给李续宾和三弟曾国华的注意事项,塞进来假冒日记的。但正是这篇日记,让我们知道,此前的曾国藩,铁定是在财务上吃过大亏,应该不是我们的胡乱猜想。

理由是,这时节已经是咸丰八年了,李续宾经历的阵仗,已有数百场。而曾国华也出道久矣,早在罗泽南战死的咸丰六年,曾国华就已经统带湘中营,名列百战将官的名册了。

曾国藩这些注意事项,就好比是军委主席叫来一个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对政委说:要注意管好财务啊,不能让手下人碰到钱。对司令员说:要注意军队驻扎的环境啊,附近可千万不能有大烟馆……这些问题太琐碎了,曾国藩必然是在这两方面吃过大亏,所以才再三叮咛。

这篇日记所展示的曾国藩心理状态,必须还要结合下一篇,才能够看出个眉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