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控心术与分心术:受益一生的心理控制技巧
4901700000032

第32章 释放个性,找到自我擅长的那半亩田(3)

1998年11月4日,经验丰富、行事老道的政治家,绰号"带头人"的明尼苏达司法部长汉弗莱(前美国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的儿子)和圣保罗市市长诺曼·科尔曼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对手杰西·文图拉(绰号"本体")在州长竞选中击败了他们,并且马上就要入主州长官邸了。这位竞选前普遍不被大众和媒体看好的第三候选人,被广大选民所熟知的更多的是他火暴的脾气和做过职业摔跤手的经历,他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么崇高的追求而知名。但正是这位竞选时没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的候选人,却赢得了37%的选票--这足以使他在仅有三位候选人参加、竞争异常残酷的州长竞选中获胜。到底是什么使得杰西·文图拉认为他有信心可以击败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两位德高望重、老谋深算的候选人呢?

如果曾经有人问你"是什么使你认为自己可以成功?",你也许会从杰西·文图拉居于下风时绝地反击的胜利中能获得某种满足。我们经常被别人问及这个问题,而提问者则通常是一直以来保护我们和培养了我们的人。他们的疑问一般情况下是出于对我们的幸福的发自内心的关心,但有时候则更多的是关心他们自己--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无所谓,因为两种情况的负面影响是一样的。

我记得读书的时候,非常喜欢篮球运动,并且申请加入学校篮球队。当时除了我父亲,我身边没有一个人不反复地问我:你为什么要打篮球,要知道你个子并不高,其实你换也许踢足球不错,你为什么觉得你一定能成功呢,等等。而我的父亲,感谢他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他从未表达过这样的疑虑,只是笑着告诉我,"儿子,照着你想的去做,只要下定决心一切都能成功。"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励,但是至于他是否在私下对我有过怀疑,或者担心我可能遭遇失败要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我无从知晓,不过我很高兴我当时没有这样想,我也全然不知道。后来我顺利加入了校篮球队,成为一名中锋。我想很多人都过类似的经历,当你决定去做某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旁边就会有人问你为什么这么做,或者给你各种阻挠。如果恰好你足够幸运,没有接受他们的支配,无论他们对你产生过多大的疑虑,你都能获得成功。自我意象是最宝贵的财富,它完全属于你,并且会时刻提醒你:无论做任何事,只要你下定决心去做,就一定能做成。在事情决定的一开始,也许你是兴致勃勃,准备展露拳脚大干一场的,但是遭到了家人、朋友的怀疑和批评,并且不幸地是你接受了他们的支配,那么最终事情没有做成,还增加了对自己的怀疑--认为自己所有决心都是毫无意义的。

你的每一个声音都有意义

心理学专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博士1994年在自己的图书《自尊的六大支柱》中,将自尊定义为"我们为自己挣来的名声"。

爱因斯坦4岁学会走路,7岁才识字,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笨蛋",长大后还因为对数学的一窍不通而被同事嘲笑,后来又被当成"空想家"。如果现在有个这样的孩子,很可能被诊断为弱智和儿童多动症,需要长期治疗。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他走向成功。为什么这样一个被人看做"脑子不灵光"或者"有前科"的人却洗心革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过上了充实的生活呢?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类似经历,而且大部分人我相信都没有爱因斯坦受到的非议多。无论在哪里,他们的坏名声都比他本人的影响还大,这成为他们非常现实的阻碍,甚至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坏名声"已经深深地引入大脑,成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能否将这些评价和非议置之不理,直接影响了他能否坚持下去。就像我们看到一个罪犯的时候,往往会看看他的过往,有没有"前科",要知道犯过罪的人再次犯罪的比例非常大,但好在并不是100%。有些人确实犯过罪,但是他们能够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纵使他们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段时间,这段监狱生活并没有使他对自己的评价更坏,而是引发对自身的思考,从中走出来,抛弃过去,重塑未来。别人的想法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非议也不能掩盖我们过去犯的错误,因为不了解甚至会对我们犯的错有更深的误解,如果不能忽略这些误解和看法,它们会加深我们的错误,甚至阻碍我们未来走向成功。所以,除了通过时间和行动来证明自己,我们毫无退路。不过我们根本不用接受他人的成见,要知道这世上最了解我们的,无非是我们自己了。他们的成见未必合理、客观。如果用一些错误的想法阻碍了我们自己,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过好今天,无愧于今天。

自我表现没有非善即恶的标准

很多争端的开始,都是因为一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采用了"道德"的立场,认为事情只有黑白两面,非善即恶。但是事实上,我们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最客观最平常的存在。如果你面对一个小题大做的人,事实上小题大做根本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坏事,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任何事做出的反应不一样是很正常的。

人们只是习惯地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待一切。小题大做是无关道德的,它只是每个人对每一件事的不同反应而已。反过来说,如果你遭到了别人"小题大做"的评价,就会觉得自己从道德角度看是错误的。如果这样的评价数次出现,这个可怜的年轻人会对自己下结论,"看来我真的是错的。"他对自己任何反应都会抱有消极的态度,因为这种所谓道德上的"羞耻心"。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对一些事情产生了不好的想法或者流露出恐惧而受到了惩罚和嘲笑,那么他会觉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错误。他会因此形成一种可怕的惯性--认为自己表达情绪是错误的。可是,我们知道,就像白天和黑夜交替变换一样,发怒、恐惧与欢喜、勇敢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感情的表达都应该是自由的。"好"和"不好"的情绪每个人都有,但是一味地压制所谓"不好"的情绪,反而会把"好"的情绪也压制了。就像遭遇车祸每个人都会悲痛哭泣一样,情绪的反馈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能力。悲痛和哭泣只要有合理的疏导,也会转化为坚强和勇气。试想,如果每个孩子表达情绪都遭受到"道德"的批判,我们的世界是多么的压抑。

这种从道德角度判断每个人的行为是扭曲的。这样我们想要表达赞美和喜爱都会害怕遭受批判。从而会变得过度紧张、过度敏感,不敢自由地表达自己。认为"个性"和自己的看法是"错误"的,"没个性"、"从众"才是"正确"的。这样一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胆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产生的胆怯心理都是过多的自我压制导致的。可是自己的想法是确实存在的,没有对错之分,这世界本来也不是非善即恶的。

从另一个方向解除抑制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因为受到抑制而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就需要有意识地改变这种状态。想一想你为什么会抑制自己呢,是因为做事的时候太过认真、太过担心、太过在意。

不要老是想好了再做出决定,而是先说出口再去想;不想各种结果的可能,而是直接去做。这时候,大多数备受抑制的人,尤其是那些受到严重抑制的人都会说,"如果这样,人类为什么还要有脑子,这样跟动物根本无异。如果对什么事情都不思考、不在乎、不担心,我们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是需要一定抑制的,否则抢劫杀人也不会算是违法的了。如果我们在表达自己内心看法的时候,有人流露出不屑的神情,我们也会直接一拳打过去了。"

是的,说的没错。这个世界确实需要一定的抑制。需要抑制来做什么呢?对,维持平衡。就像一个天枰,两方都不能过重。抑制和放纵就是天枰的两端,世界需要一定的抑制,而不是绝对的抑制。就像一个得了暴食症,胃快要被撑破的人,却说人体是需要食物补充能量的,没有食物根本活不下去。人是需要食物,但是如果食物多到威胁人的生命,那么它本来的意义就没有了。这跟我们生活中的抑制是一样的。一些由于过度抑制而患口吃的人,他们是被什么困惑呢?道德压力、过度负面反馈、自我批评以及不自信。如果有人试图提醒他们要适时地忘记这些不好的想法,他们依然会以"我什么都做不到"来作为答复。他们甚至会举出一系列的例子来反驳别人的帮助,证明自己确实是"一无是处"的,他为自己和对方证明自己的一切负面想法都是有根据、有意义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意识到,长篇阔论的时候自己一点都不口吃了,这听起来似乎很滑稽,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解除抑制并不是无路可走的,有的人说,性格内向、忧郁、容易急躁的人口吃的毛病改不了。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样,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定的抑制,而不是绝对的抑制,抑制的作用是保持平衡。暴食症的人会被治疗恢复到普通的食量,厌食症的人也会被治疗提高食欲;一根琴弦太紧会被绷断,太松又无法发出声音……诸如此类。这并不是非善即恶的问题,暴食与厌食、琴弦的松与紧都是像太阳一样真实客观的存在,没有好坏之分。治疗的药物,就是拧好琴弦的力道,紧了就拧松,松了就拧紧。也就是说往相反的方向调整。对于抑制,要想获得一个平衡的状态,调整的方案就是"增加抑制"或"解除抑制",并且要注重调整的手法,矫枉过正会使抑制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确定需要的调整方式是"增加抑制"还是"解除抑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如果你总是因为过于自信而麻烦不断;如果你总是习惯性地做出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情;如果你经常因为冲动和草率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你总是先做事后反思;如果你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你总是说话声音大,喜欢给自己找各种理由……那么你可能是抑制过少,你需要做的是在做事之前多加考虑后果,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不过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是这样,请接着往下看:如果你面对陌生人会觉得很害羞;如果你对新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如果你老觉得紧张忧虑;如果你肌肉总是紧绷;如果你失眠;如果你总是畏畏缩缩不敢放手去拼……如果你符合以上这些,这表明你是抑制过多。你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太在意、太小心,计划太周密。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这时候我开出的药方是,往相反的方向解除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