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控心术与分心术:受益一生的心理控制技巧
4901700000001

第1章 学会控制心灵,等于学会驾驶生命

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内心力量能改变世界,你便成功了第一步。

--布鲁斯·巴顿

揭示"自我"

自20世纪60年代末,心理学开始了蓬勃的发展。60年代初,有关"自我"的新理论、新观念开始出现在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研究专家中间。这些惊人的研究成果,带来了人的思维、性格甚至生活的巨大变化--害羞内向的女孩变得活泼而开朗;屡屡失败的人成了成功者。不胜枚举。诚然,"真我"的发现能够改善不好的现状,它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爱与恨、痛苦与幸福之间的区别。

如今"自我揭示"类的心理学书籍变得越来越多,它渐渐演变成一种时尚--认识"自我"才能改造"自我"。

时间和事实证明,控心术化难为易的帮你实现了包括提高烹饪水平在内的任何目标。换句话说,任何事,你都可以通过运用心理学概念,为你化难为易,解决它。

你没有意识到的心像

我想,揭示"自我"毫无疑问是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揭示自我,控制自我,并为自己服务,会获得巨大的能量。

从我们的童年,到之后的成败、荣辱以及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看法,形成了我们的"心像",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它,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以我们本身的看法形成的。它使我们在心里层面描绘了一幅关于"自我"的图像,这种想法和看法进入这幅图像,就变得"具体而真实"。不会怀疑、质疑它,就像它变成了"事实"。

准确的说,自我意向能够决定别人对你的看法和判断。

再具体一点,你所感知的一切,脑海中接收的信息,甚至你的天赋、才能,都是自我意向表现。就像你的想法决定你的行动一样,你无法背离你的"想法"。比如你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却没有完成,其原因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意志不坚定,而是因为这一切听从于你的"意向"管理。

自我意象可以改变吗?

当一个人的自我意向是"我控制不了暴饮暴食"抑或是"我没有时间运动",那么他的自我意象会告诉自己"我很胖"。一旦这个想法变得具体(即"我很胖"),他甚至不能与自我意象对抗。无论你如果竭尽全力尝试逃避自我意象,就算你能在短暂时间内逃避它,但随即会产生"反弹",像一根被拉长的弹簧,一旦失去外力,很快恢复原样。

这种"反弹"效应是无处不在的,它涵盖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工作、你的球技、减肥、人际关系等。

你的全部性格特征、做事准则,包括你的生活环境都是以你的自我意象为基础的。而事实上,我们的生活轨迹似乎也在证明着它的"正确"。从而成为一个循环。那么这个循环是恶性,还是良性?是要看具体情况来说的。

譬如,一个自视为"烹饪很糟糕"的主妇,总觉得自己的饭菜味同嚼蜡,如此她便有了"证据"。同样,一个相信自己"很棒"的推荐员,会在工作经历中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很棒的推销员。由此,自我意象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对自己判断评价的一种"证据"。

我们很少意识到自己症结其实是我们的自我意象,或者说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你告诉这个烹饪很糟的主妇,这一切不过是她自己的"想象",那她很有可能会怀疑你是个疯子。她接着努力学习烹饪,但结果依旧不令她满意。相同的,你如果告诉一个"很优秀"的推销员,说你根本就很差劲,那么他很可能会竭尽全力的干好这一行,证明给你看。所以,如果我们说服人们改变自我意象,无论是主妇的烹饪,还是推销员的赚钱能力,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他们的"能力"是建立在某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上的,这种思维模式可能他们自己都难以察觉,它一旦改变,你将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可以准确的说,任何时候,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改变自我意象,你就可以开始完全不同的新生活。

成功,从心开始

很多人说,这些积极的思考也曾尝试过,但丝毫没有用。其实他们的"积极思考"要么用于考虑外部环境,要么用于考虑特定情况和性格缺陷。而自我意象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人们往往忘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如果对自己的看法始终很消极,却又想在某一特定情况进行积极思考,这无异于把新布料补在了旧衣服上。事实上,自我意象一旦改变,新的"自我意象"就会很容易地做到。

自我意向是性格体系的基础已故的普雷斯科特·莱基是研究自我意象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把人的性格看成一个"思想体系",其中任何一种思想都要与体系中的所有其他思想一致。那么不一致的就会被体系排斥,不信任,从而没有领导行动的效力。这个思想体系是以自我意象为基础的。莱基是一位教师,因此他可以通过学生来证明他的理想。他认为,如果学生不擅长某一科目,那可能是因为他自认为这一科目非常难,或者自己不适合学习它。然而莱基认为,如果能敦促学生改变他的自我意象,他的学习会便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孩子的症结并不是笨,或者缺乏天赋,而是他有不恰当的自我意象,比如"我学不好英语","我天生不是学化学的料"。他们认同和相信自己失败的自我意象,得出"我是个失败者"的结论。莱基还用同样的办法,纠正了学生口吃咬手指之类的坏习惯。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莱基博士对该课题有突破性的巨大贡献,现在愈来愈多的人已经接受了"自我意象可控"的观点。有兴趣继续了解莱基作品的人,不放读一读他的著作《自我一致:关于性格的一种理论》。

心之牢笼

对于一个有先天缺陷的人来说,矫正缺陷的作用,类似于给不幸被毁容的人整容一样。这给他们带来神奇的逆转。同理,对于一切焦虑、恐惧、不幸和缺乏自信的矫正,就应该像消除身体缺陷一样,消除他们的这些与之对应的自我认定。调查研究表明,不低于90%的人对自己身体某一部分并不满意,但事实上我们当中不会有90%以上的人外表不正常。不可否认,某些人的不满会转化成某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但是在另一些案例中,不满会促使人们尝试注定失败的努力(自我意象并没有改变),要么导致他们从此消沉。与其说他们有缺陷,倒不如说是他们给了自己缺陷的证据。这是心的牢笼,挡住了他们通向完美人生的道路,尽管这些所谓的缺陷微不足道,甚至根本不存在。成为最佳"自我"然而,现实里不缺乏贫穷孤独的人乐享幸福,而巨富商贾却痛苦不堪的案例。这依旧可以用自我意象来揭示奥秘。想要乐于享受当下的生活,必须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自我意象,当这种自我意象没有被别的自我意象超越或者取代,你会感觉良好;而当它受到威胁时,你就会焦躁不安。如果它恰好与你的生活、性格对应,那么你甚至会为之自豪,从而更充分、更勇敢的展示自我,进而成为自我意象中那个最佳的"自我"。反之,当你的自我意象成为你生活、性格的对立面,你会终日为之沮丧,会竭尽全力的掩饰它,而非展示,自身的行动受其控制,变得不积极,极难相处。

获得心的能量

了解了这些,我开始认识到,一些所谓的病人,其实根本不需要外部治疗。我们需要对这些自认为有病的人进行完整的"治疗",而不是治疗他的鼻塞、头痛、耳鸣或是脚伤,而是给予他们更多--我们应该让他们送的怎样获得心灵和情感上的治疗,从而让他们获得正面积极的想法和态度。

我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对各个案例的整理归纳,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体系,也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其广泛使用的技巧被包括著名橄榄球教练文斯·伦巴第效力的绿湾打包工队在内的群体所使用。

我非常高兴看到人们通过自我意象的魔力取得成功,这也愈加坚定了我的想法,任何人内心真正想要的,其实是更灿烂美好的人生,简单地说,是一种"能量"。一种不被自我意象控制得生活愿景。无论你对完美的人生如何定义,究其本质,无非是幸福、安宁、成功或者喜悦。只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天赋和才能,这种能量便唾手可得。

启动新的人生旅程

我认为,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者们低估了人们的自我寻求改变的潜力(哪怕这种改变将取得重大突破)。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者接触的人大多是他们认为"非正常"的人,所以在相关的文学作品中,介绍的都是各种"非正常"的人和事,提及其中部分人有自毁情结。很多人对这样的看法习以为常,他们开始把仇恨和厌世、自惭和自责之类的消极心理视为人类的正常心理,对此我感到非常担心。普通人在消灭自身的消极因素并且寻求获得健康和幸福时,往往显得心力憔悴,意志力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倘若这样的现象真实的存在,那么一个人非常努力地完善自己的过程将会变得没有意义、无果而终。

然而我的观点是:一个人在努力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无援的。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这种本能可以促使我们得到健康、幸福,进而享受美好的人生。这种本能通过"创造机制"发挥作用,一旦它开始启动,就会深入内心,帮助你成功。我的这个观点最终通过我许多病人的经历得到了验证。

在这本书里,我会为你提供较为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你解脱心理枷锁,激活你体内的成功机制。我相信,只要你按照本书的建议锻炼自己,你将会惊喜地发现自身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了解你的潜意识

人的思维究竟是怎样构成的?这个问题争议不断。人脑中的神经细胞有上千亿之多,数目堪比宇宙中的星辰。其中每个神经细胞都会从其他众多的细胞中接受输入信息,并且把信息输出给另外众多的细胞,形成上千亿个双向链接。科学家推算,如果计算这些双向链接,每秒钟数出一个,将会耗费3200万年才能数完。

具体地说,就像你手机上一条新消息,你需要打开,查看,回复。这一切是为了让事情恢复正常,这是日常生活中你的大脑完成最简单的任务之一。或许想想会让人觉得琐碎复杂,但你确实在有条不紊的处理它,不到半秒钟的时间内。显然人脑是迄今为止最复杂、最惊人的事物,我们甚至不能完全研究掌握它。虽然它仅仅有3英镑的重量。除了以上较为"表面"的脑概念,大脑还涵盖了心理、精神、思维等概念,具体地说包括衔接灵魂的能量,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意识和潜意识,等等。也许以上论述还不够具体,或者说我的想法"流于表面",但事实上它确实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肯定。究其根源,最重要的是它的作用。换言之,我们如何控制和使用它,获得你想要的成活。

虽然人类大脑比任何电脑、科技设备都要神奇复杂得多,但是我相信它的运作模式无外乎是神经、意识和思维来控制和引导目标。如同你在接受上级目标后,努力工作以实现它一样。你的大脑运作也是这样,大脑的创造机制并非你独有,它取决于你为它设定了什么目标--如果你为它设定成功目标,它会发挥成功机制的功能;反之,为它设定消极目标,它会为你发挥失败机制的功能。因此,我们说大脑的运作是需要一个明确目标的。

著名心理学著作《与内心傀儡作斗争--外表正常者的疯狂》的作者戴维·维纳认为,即使我们身边最有教养的人,内心也存在一种疯狂,这是一种可能的理性丧失,是我们必须应对的。再比如说,学校的棒球比赛,你惨遭失败,你的教练可能嘲笑你说"你这个笨蛋,你一无是处"。这种话可能会成为你"本我"和"内心傀儡"的一种边缘记忆。即使它不会永远跟随你,但至少会对你在一段时间内有影响。这些信息存留在你的"边缘记忆"里,从而始终跟随着你。而"边缘记忆"是受三个因素控制的:权威来源、严厉程度和反复性。即这样的话来自于一个权威者,或者你特别想在其身上获得认同感的人,与别人说同样的话相比,显然前者的话更有分量。我们的一些记忆如此深刻,一些感受如此难忘,比如被人呵斥,无地自容。当从一个更权威的人哪里听到同样的话,分量就更重了。甚至会对我们造成深远的影响。想要启动新的生活态度,首先要了解你身上的创造机制。然后学习怎样设定为成功机制,而非失败机制。这样你才能重新安排你的性格和人生。我们根据自己脑海中构建的模式来控制大脑运作,既然如此我们更要学习、实践和练习新的思维习惯、想象习惯、记忆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形成一个恰当的自我意象。虽然人脑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不过这一切只要运用心理控制术来实现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和方便。你要启动新的反应模式,这包括想象力创造性地感知,并付诸行动。也许你会说你曾经做过这样的努力,但是并不意味着你的方法运用得当,或许你使用了与你自我意象相抵触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只要你进化、改造和深化你的自我意象,这些方法就会收到显著的成效。这些事其实很简单,但是必须反复练习和体验。只要你肯改变你的自我意象,就像打开一桶葡萄酒一样,一旦开始撬开第一颗钉子,一切就都迎刃而解。

天赋的意义

综上所述,显然宿命遗传论是毫无意义和根据的。大量事实表明,成功的基础不是天资,而是教养。因为从他们的家族史上看,遗传基因与他们的成功关系不大,甚至毫不相干。相反,这些成功者身上的某些特质是别人为其设计,或者自我设计的。

成功不是遗传,你看,毕加索的父亲并不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沃尔特·迪斯尼的父亲从事了几项事业也屡屡失败--显然,成功遗传是不存在的。事实上,成功的主要因素时通过调节、培养恰当的自我意象,而不是为遗传基因怨天尤人。也就是说你不能选择你的出身,但是你可以通过心理控制术,来设定自我意象。换言之,如果你遗传了非凡的运动基因,但是你没有调节到恰当的自我意象,优秀的基因也会被埋没。自我意象控制和管理你的性格和行为,它会你的人生轨迹有非凡的作用。朋友们,现在你们明白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或者成功的原因了吗。把"没有宝贵的天赋和优秀的基因"这种理由抛下吧,这是最自暴自弃的借口。

亲爱的朋友,现在我们仔细回想一下那些从小口吃的推销员、身材瘦小的足球运动员和不敢大声讲话最终成为演讲家的人,看看他们在缺乏哪些素质,或者说天赋的情况下,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自我意象,进而成功的。思考一下他们是怎么塑造恰当的自我意象,怎样加深和巩固自我意象的。

具体地说,你在观看过无数次舞蹈演出后,自己的舞蹈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你会吸收一部分专业舞蹈演员的精华,学习他们,提高自己。然而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除非你能坚持频繁的观看舞蹈家演出,一遍一遍的强化他们舞蹈的动作,强化自己的舞蹈。放在心理学上说,就是深化你的"心像"。因此,我建议你,反复,并坚持一段时间的观摩你最想获得成就的那类事,或者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通过模仿、学习、借鉴,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