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4901500000003

第3章 看破表象,做一个喜悦、强大的人(2)

特殊的人尚不知自己是特殊的,怎么可能去了解那些平庸的人,去正确评估一般人?这也是通常达成共识的人类之愚蠢、不恰当又胡思乱想之处,尽管对世界的疯狂充满惊讶,却不明了"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高贵者的随身附带的烙印。

--《善恶的彼岸》

社会总在不断的发展

井然有序的社会会让人类失去激情,真正让人保持热情,保持振作的往往是那些最强的或者最坏的。他们激发着人类去和新的东西作比较、敢于冒险、尝试新鲜的事物。人们不得不以新的观点去对抗别的,以新的理想计划与另一个抗争--方法是多样的,强权,虔诚的信仰,甚至是道德、宗教。

哪怕是标志着人类灵魂的纯净的传教士、导师也难以逃脱困扰--新鲜的事物总让征服者们名声狼藉。

--《尼采文集》

新事物总在与旧环境相抗争

新事物的出现总是在人们想要克服邪恶环境的欲望中,它要去颠覆旧的限制和愚昧的虔诚。有些人习惯于保守的接受现状,他们深入一个时代,孕育果实,勤勤恳恳的耕耘时代精神,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土地已经干涸的无法长出新的嫩芽,并且被那些邪恶的犁头所侵犯。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但是在根本上就有问题的道德理论,它在英国尤其出名,它的内容是"善"与"恶"的判断要看是否得当应该以个人的经验积累为评价标准,就是说"善"要有益于人类,反之则是对人类产生伤害。但是其实"恶"如果带来的刺激是适当的程度又不缺少保存维护,也同样能起到了"善"一样的影响。

--《尼采文集》

如何支配他人

人们普遍认为,为了支配、感染他人必须调动最强烈的措辞、声调,最动人的举止风度,而且不存在任何侥幸。革命家,社会主义者,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的传教士们都常常提起"责任",他们提出的那些具有绝对性质的责任就在攫取劝诫绝对不可避免的道德哲学,或者像马志尼一样去吸纳、同化一些宗教。

--《尼采文集》

做自己的主人

他们必须绝对地相信自己才能获取他人的信任,这样才能让跟随者或者下属们能勇敢的感觉表述自己。那些道德启蒙运动和怀疑论的最强劲的对手也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诞生,不过数字不大,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利益的诱惑远比那些争论或者荣誉来的重要。

一个人会因为想到类似君主、党派、财团这样的身份而感到可耻,这些原本应该只是个工具,至少在自己或者大众面前应该是如此。这种人所翘首盼望的是能随时诉求的机会,他们希望自己选择服从或者做出其他选择的时候是由于自我主动行为而不是羞愧或者其他。高尚的卑微会及时的把握住那些不可避免,也正是完全逃避责任的才是真正的致命的敌人:向他们要求这个原则的,不只是"端正"而已。

--《尼采文集》

随时思考

冥想不再是一种强调仪式的行为,所以那些刻意又特意的冥想让人觉得好笑,保持这样的冥想习惯的古老作风的智者显然也不那么受欢迎了。

思考是种习惯,无论是无聊地走在路上,在旅途中,处理事务的时候,即便是最重要的,我们也总在想些东西。我们希望能有片刻的宁静来准备、休息,但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像是不停在运转的机器,在不怎么理想的状态下也在保持活动。但这种情形在以前只有在某些特定场合才会被意识到,比如在某人的全部心志都投入在一件事时,他会选择沉下脸来站定,或者是直接在街上站上几个钟头(甚至还可能用一只脚就够了)。

这真是太有趣了!

--《尼采文集》

学问使人愉悦

学问是为了减少痛苦,创造快乐么?但是快乐和痛苦的关系一定此消彼长的么?一方达到最大可能的时候另一方的感觉再更真切么?想要达到"极乐",大概是要有做过"心死"的铺垫的。至少斯多葛学派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把生命中的痛苦降到最低的快捷方式是把快乐压缩。(有人认为其论述就是"贞洁的人是最快乐的",这就像学校面向学生的布告栏,这样的问题还是留给那些灵巧的人来判断吧。)

我们可以在两种可能中做选择,要么是短暂无痛苦中的最小可能的,或者是最大可能的,只有这样才能享受真正的欢愉。如果你选择前者,你只能收获和痛苦同等的快乐的程度。

好在的是学问能在两个选择中做出平衡,我们尚不清楚是否学问通过让人更加冷静、沉着、克制的方式来阻挡人们享乐,但它能转变成最大的痛苦制造者!--这样可能反而会产生反作用力,使一个欢乐的星球闪闪发光的能力!

--《尼采文集》

使用你的力量

我们自身的好恶常常会施加在别人身上产生有益或者有害的结果。所谓害处是指我们的力量让对方感到损伤,痛苦的感觉来的要比快乐更加真切,人们总是愿意追究痛苦的起因,对于快乐则重在当时的享受。对于益处,使我们要善于对待那些乐于依赖于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增强他们的力量,这也同时增进了我们的;或者要使他们懂得,这种优势是我们的力量的原故,这样他们才会更安于现状,并且与我们的力量之敌相互抗争。

牺牲不会改变我们行为善恶的行为价值,即便出于正义,比如殉道者为了教会,或者其他的我们所渴望的力量,都是一种牺牲。这些行善的牺牲会让觉得牺牲者是为了"真理",他们必须要保持这种优越,不让许多的"获得"溜掉,要在那些"缺乏真理"的人之上!尽管在我们行恶的时候很少能感受到快乐,这是行善者的特权--那是因为我们缺乏力量来表现,因而它会为自己,也为我们已有的力量带来了威胁,一些负面情绪使得我们个人的状态边的阴郁。只有那些对力量意识抱有怀疑又怀有渴望的人再更期盼力量--对于那些惯于被征服的人,这是种负担,并且觉得厌烦。

--《尼采文集》

有风度的生活

每个人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缓缓地,有些人喜欢突然地,或者更喜欢一些安全的、危险的,才更有勇气来增强个人的力量,这是要根据个人的性情才能决定的方式。高傲者对于轻而易举的战利品不屑一顾,他们真正在乎的是那些有顽强意志的人,只有遇到棘手的对象,他们才愿意全力以赴,这是他们向和自己实力相当者表达自己的谦恭殷勤的机会。因而对他们来说,恰当的表现机会之下任何的争斗,抗争都是值得的,荣耀的。

这些有些骑士气质的人会习惯于表现一种谦恭有礼的风度,但对于那些并不怎么高贵也不妄想去征服的人来说,同情是最好的,不劳而获的专利品更是求之不得。但通常来说,同情是那些轻浮的女人的美德。

--《尼采文集》

快乐源于知足

现在的很多人将"epicurean"误以为是简单的奢侈的"享乐主义者"或者是"快乐主义者",但其实根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崇尚的追求快乐的生活方式。

他所追求人生目标是追求一种叫做"满足"的奢侈。这个目标并不高:宅所有小小的花园,往来有四五宾朋,种上几颗无花果树,吃的上少许的奶酪。

这就是他所认为的奢侈了。

--《漂泊者及其影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天的开始在你早上睁眼之后--怎样在今天为至少一个人带去至少一份的快乐。

无论这快乐再微小,花上一天的去完成它。

有更多人愿意这样去做的时候,世界就会很快的被改变,这显然比念念有词的祈祷更加有效。

--《人性的,太人性的》

不要将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你的欢笑妨碍到他人了么?

会不会他人的悲观或者不安?甚至侮辱到他们?

你所开心的又是否真的值得高兴呢?

你是不是把你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只为满足自己的狭隘自私的情感呢?

--《权力意志》

工作是立足之本

职业是生活的支柱,没有这个支柱,人就无法生存。工作既能让我们远离罪恶、无聊,又能给我们带来疲惫和相应的报酬。

--《人性的,太人性的》

一起开始的旅程

有人陪伴着,微笑很美,即使沉默也很美。

共同生活,共同经历种种可能,一起流泪欢笑,分享生命中的时光。

我实在想不到比这更美的事了。

--《人性的,太人性的》

从有趣到枯燥是掌握一门学问的途径

熟练掌握了外语的人反而没有那些初学者,还说不上几个句子的初学者享受到乐趣多。

学习的乐趣总是赋予那些尚处于入门状态的学习者。无论是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在刚开始的时候总能让人觉得趣味无穷。

这也是人们愿意去开始一门兴趣的原因,但是真正掌握一门学问的过程是必然的枯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克服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人性的,太人性的》

分享你的喜悦

带给别人欢笑本身就是件值得开心的事。

这件事无论多么小,在和他人分享的时候,总能让我们觉得充实又幸福。

--《曙光》

保持乐观

保持乐观是个聪明的选择。

有可能的话还可以乐观的再智慧些。

怀揣乐观面对一切,

这是人生最伟大的事。

--《漂泊者及其影子》

享受生活

你应该学会享受生活,享受当下,把你的视线从那些可悲的自怨自艾上移开。

家中一个人的抑郁就可能使得整个家庭都看起来闷闷不乐,聚会和工作的场所的情况也是这样。

所以尽可能的享受当下,去幸福的生活,尽情欢笑,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一瞬中,为自己也为他人。

--《快乐的知识》

感知与精神成正比

哄笑是粗俗的娱乐,而真正拥有富足的精神世界的人表露出的都微笑和喜悦。

这是因为他比精神粗鄙者更能觉察出生命中的真意,那些纤细的隐藏着的种种细节,都能让他喜悦。因为他的精神早已跟着人生一般细微又敏感了。

--《漂泊者及其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