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世说新语译注
4901000000050

第50章 贤媛第十九(2)

贾充的前妻是李丰的女儿,在李丰被杀后,离了婚流放到边远地区。后来遇到大赦得以回来,可是贾充早先已经娶了郭配的女儿。晋武帝特别准许他两个妻子都留下,分别为左夫人和右夫人。李氏另外住在外面,不肯回到贾充的住宅。郭氏告诉贾充说,想去探望李氏,贾充说:“她性格刚强正直,很有才华,你去不如不去。”郭氏于是带了一个规模盛大的仪仗队伍和随从,还带了很多侍婢去。到了李氏家,进入内室,李氏站起迎接,郭氏不觉腿脚自然弯屈,便跪下行再拜礼。回家后,告诉了贾充,贾充说:“我告诉你什么来着!”

(14)贾充妻李氏作《女训》行于世。李氏女,齐献王妃;郭氏女,惠帝后。充卒,李、郭女各欲令其母合葬,经年不决。贾后废,李氏乃祔,葬遂定①。

【注释】

①“贾后”句:贾充于公元283年死。到290年太子司马衷即位,以妃贾氏为皇后。贾氏性妒、狠毒,又想干预朝政,于是废太后,杀太傅、太宰、太保。到300年赵王司马伦废贾后,并杀了她。

祔(fù),合葬。

【译文】

贾充的妻子李氏写了《女训》一书,流传当代。李氏的女儿是齐献王王妃;郭氏的女儿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充死后,李氏、郭氏的女儿各自都想让自己的母亲和贾充合葬,连年也解决不了。后来贾后被废,李氏才能合葬,葬事终于确定下来。

(15)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①。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②。或问汝南何以知之,曰:“尝见井上取水,举动容止不失常,未尝忤观,以此知之。”

【注释】

①王汝南:王湛,官至汝南内史。青少年时少说话,不喜交游,大家都认为他傻。父亲王昶,官至司空。王湛事,可参看《赏誉》第17则。

②东海:指王湛的儿子王承,曾任东海太守。母仪:做母亲们的典范。

【译文】

汝南内史王湛年轻时没人提亲,便自己提出向郝普的女儿求亲。他父亲王昶因为他痴呆,一定无处求婚,便随他的心意,答应了他。婚后,郝氏果真美貌贤淑。后来生了王承,终于成了王家母亲们的典范。有人问王湛怎么了解她的,王湛说:“我曾经看见她上水井打水,举止仪容不失常态,也没有不顺眼的地方,因此了解了她。”

(16)王司徒妇,钟氏女,太傅曾孙,亦有俊才女德①。钟、郝为娣姒,雅相亲重②。钟不以贵陵郝,郝亦不以贱下钟。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京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③。

【注释】

①王司徒妇:王浑的妻子(见本篇第12则),是魏朝太傅钟繇的曾孙。王浑袭父爵为京陵侯(故下文说及京陵家),官升至司徒。

②郝:指前面第15则所述郝普的女儿。郝氏嫁给王湛,王湛是王浑的弟弟。娣姒(dìsì):妯娌。

③“东海”两句:东海指郝氏之子王承,代表王湛世系。京陵指钟氏丈夫王浑这一世系。则,效法。范,做榜样。

【译文】

司徒王浑的妻子是钟家的女儿,太傅钟繇的曾孙女,也有超群的文才、女性的美德。钟氏和郝氏是妯娌,两人非常亲密又互相敬重。钟氏并不因为自己门第高贵而欺负郝氏,郝氏也不因为自己门第卑微而屈从钟氏。在王承一家里,都恪守郝夫人的规矩,在王浑一家里,都遵从钟夫人的礼法。

(17)李平阳,秦州子,中夏名士,于时以比王夷甫①。孙秀初欲立威权②,咸云:“乐令民望不可杀,减李重者又不足杀③。”遂逼重自裁。初,重在家,有人走从门入,出髻中疏示重④;重看之色动,入内示其女,女直叫“绝”,了其意,出则自裁。此女甚高明,重每咨焉。

【注释】

①李平阳:李重,曾任平阳太守。他父亲李景,曾任秦州刺史。按:《资治通鉴》卷八十三,赵王司马伦于公元300年杀了贾后,阴谋篡位,便想收买人心,选用名流,于是任李重为相国左长史。李重知赵王伦有异志,忧愤成病而死。与这一则所述不同。

③孙秀:孙秀是赵王伦所宠信的人,赵王伦自任相国后,用孙秀为中书令,使他威权日重。

③乐令:乐广,当时任河南尹,后来代王戎为尚书令。

④疏:书信。

【译文】

平阳太守李重是秦州刺史李景的儿子,是中原名士,在当时,人们把他和名望很高的王夷甫并称。起初孙秀想树立自己的威望和权力,到处说:“乐令众望所归,不可杀,不如李重的人又不值得杀。”于是就逼李重自杀。事先,李重在家,有人从门外跑进来,从发髻里拿出一封信给李重看;李重看了就脸上变色,拿到内室给他女儿看,他女儿只是喊叫说:“完了”,李重明白她的意思,出来就自杀了。李重这个女儿见解非常高明,李重遇事经常跟她商量。

(18)周浚作安东时,行猎,值暴雨,过汝南李氏①。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络秀,闻外有贵人,与一婢于内宰猪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不闻有人声。密觇之,独见一女子,状貌非常②;浚因求为妾,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③!若连姻贵族,将来或大益。”

父兄从之。遂生伯仁兄弟。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④!”伯仁等悉从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⑤。

【注释】

①周浚:汝南郡安城人,曾任扬州刺史,后加安东将军。过:过访,探望。

②觇(chān):偷看。

③门户:门第。殄瘁(tiǎncuì):衰微。

④亲亲:亲戚。

⑤方幅:正规;公正。齿遇:同等待遇。

【译文】

周浚任安东将军时,外出打猎,正碰上下暴雨,就去探望汝南李氏。李氏家境富有,只是男人不在家。这家有个女儿,名叫络秀,听说外面来了贵人,就和一个婢女在后院杀猪宰羊,准备几十人的饮食,事事都做得很精到,却没听见有人声。周浚觉得奇怪,就去偷看一下,只看见一个女子,相貌不同一般;过后,周浚就请求娶她为妾,女方的父兄不答应。络秀说:“我们家门第衰微,为什么舍不得一个女儿!如果和贵族连姻,将来也许好处很大。”

父兄就顺从了她。后来生了周伯仁几兄弟。络秀对伯仁兄弟说:“我降低身分给你家做妾的原因,只是为我家门第作想罢了。你们如果不肯和我家做亲戚,我也不会吝惜晚年!”伯仁兄弟全都听从母亲的吩咐,因此,李氏在生前,得到公正的礼遇。

(19)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①。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②。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③。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④。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⑤。

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⑥。

【注释】

①陶公:陶侃,鄱阳人,早年为寻阳县吏,鄱阳孝廉范逮曾去探望他。后升至大将军、太尉。

②悬磬:比喻空无所有,很贫穷。

③髲(bì):假发。

④斫(zhuó):砍;削。剉(cuò):铡碎。荐:草垫。

⑤追送:跟随送行。

⑥羊晫、顾荣:羊晫是豫章国郎中令,是陶侃的同乡,顾荣是中书郎。

【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找··地方住宿。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夭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

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

“你该口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20)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饷母①。母封付使,反书责侃曰:

“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释】

①鱼梁:在水中筑的捕鱼的堰。按:(晋书·列女传)载,陶侃任寻阳县吏时,曾监管鱼梁。

坩(gān):陶器;瓦罐。(zhǎ):鱼制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译文】

陶侃年轻时做监管鱼梁的小吏,曾经送去一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腌鱼封好交给来人带回去,并且回封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官吏,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不只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