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育早教专家指导
4898400000092

第92章 习惯培养:给孩子鱼,不如教孩子钓鱼(1)

有一次,一位父亲自豪地对我说:“我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大政治家。”当问他原因时,他解释道:“前天,我儿子把他母亲藏起来菜吃了,把剩下的抹到猫嘴上。”

这样的父亲是不可救药的。他以儿子的欺骗行为为荣,这其实可以断定他儿子的骗技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

教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让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是父母的义务与职责。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去纠正和改正错误,而勇于面对错误精神是极其可贵的。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撒谎。撒谎,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一般来说,幼儿的撒谎很多都是善意的。孩子做错事后,为了逃脱父母的责怪,他们一般会撒谎。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掌握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应该弄清他们撒谎的原因,然后采取可行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不要以为孩子太小就不懂道理,其实恰好相反。

孩子淘气闹着不肯睡,当妈的往往用:“大灰狼来了”吓你哄你入睡;为了让他听话,或为了考个好分数,往往先设个饵,这饵可能是好吃、好穿的、好玩的,如果兑现了还好,若是空头支票,孩子就会觉得上当;爸妈做错了事,孩子知道了,顾及面子往往用谎言加以掩饰。诸如此类,家长往往不当回事,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让谎言伴着孩子成长,等孩子长大了,让他对谎言深恶痛绝,怕是很难的。

讲一个故事:

孩子两岁的时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个水杯。当时他父母都不在场。片刻,母亲回来发现餐桌被弄湿了,而孩子的水杯却空了。

“孩子,是你弄翻了水杯吗?”母亲问道。

孩子摇头表示否认。

母亲看他机灵可爱,明知道是孩子弄翻了水杯也没有责备他。

晚上,妈妈将此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仔细想了想,认为有必要和孩子谈一谈。

“儿子,今天是你弄翻了水杯吗?”爸爸一本正经地问他。孩子仍然摇头否认。

“孩子,你要告诉我事情的真相,应该说实话,这是上帝可以看到的。”爸爸板着脸说:“任何人,包括你母亲和我还有上帝都不喜欢撒谎孩子。”

后来,孩子终于承认是自己干的,父母也没有因此而怪他。

父母知道,打翻水杯这件事本身微不足道,只要孩子能勇于承认事实就行了。

在以后很多的日子中,无论他做了什么错事,都会勇于承认。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谎言无关紧要,是童言无忌,没有什么危害性,甚至还觉得他撒谎的神态可爱。其实,撒谎一旦成了习惯,就将成为罪恶的源泉。当这种习惯形成后,努力再多也是徒劳。

撒谎给人带来极大的害处,它导致了人际交往的疏散,滋长了不信任,损坏了互相信任的美德。一个人不可能与经常撒谎的人在一起长久地生活。

小贴士:“杀猪教子”

“杀猪教子”的典故是这样说的:曾子的妻欲上街,小儿要跟去,妻无奈哄说,乖乖听话,妈回来就杀猪给你吃。等妻从街上回来,见曾子正绑猪欲杀,慌忙拦阻说,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不懂事,只会学父母的样子,现在你骗他,就是在教他去骗人,这是什么家教!说完,一刀杀了猪。

专家提示:孩子对父母的十条要求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不要偏心。

3.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失信、撒谎。

4.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5.父母和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忽热忽冷,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7.孩子的朋友来家时,要表示欢迎。

8.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地、全面地予以答复。

9.在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缺点过错。

10.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用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许多人认为:孩子小,对责任心毫无知觉,只有成年人才能懂。

这简直是谬论。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培养责任心未能重视,认为孩子只是孩子,他太简单,等他长大以后再说吧。殊不知,等羽毛丰满后他就不会听你那一套了。

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会因为找不到自己生命的归宿,而感到迷惘,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容易沉溺于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中。

父母要引导孩子看到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给他人带来影响,让他感到自己是为人所属,以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责任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再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从家庭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感觉却是未来责任感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基础,以后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便无从谈起。

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

有人会认为:“大人的事怎么可以同孩子讲,我哪里有时间去和孩子闲扯呢?”事实却相反,孩子的理解力很强,而且对外界的观察敏锐,只是成年人不注意他们的心理活动而已。我们时常听到孩子这样的问话:“妈妈怎么啦?怎么不高兴啦?”这是孩子关心父母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应当积极鼓励的一种倾向。但很多的母亲却总是这样回答:“没有不高兴。”或“大人的事,你不懂。”而且以为家里有些事,更与孩子无关,这样,孩子就可能产生家庭与他无关的错觉。所以,对孩子的忽视只能让孩子失去本来可以培养起来的责任感,等他长大后就不会听你那一套了。

小贴士:引导孩子做家务

一个三岁的孩子所能做的家事,想必就只有抹抹桌椅、收拾玩具而已,但对于较大的儿童来说,便可参与打扫家庭环境、洗碗筷或是擦地板了。然而,并非每个孩子一教就能马上学会,还须有赖父母娴熟的引导“技巧”和“原则”。

1.把握时机

每个小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小时候,看见父母扫地、擦桌子、拖地板,也会依样画葫芦。把握时机训练孩子做简单的家事,耐心的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并陪着他一起做完。

2.视年龄而定

哪些家事可以交由孩子帮忙,得视年龄而定。当孩子牙牙学语、懂得大人意思时,可以叫他收拾玩具,此为奠定日后做家事的基础。

三、四岁左右,可以开始训练做简单家事,如开饭前,帮忙排椅子、分筷子,而后可以教他帮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叠刚收进来的干净衣服,他一定会很高兴,因为这些事对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游戏。

3.陪孩子一起做

如果孩子对书籍有兴趣,此时,可以拜托他帮忙收拾书房,或指导他将书分类放好,这工作比要求他去扫地来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换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4.视能力定目标

父母如果经常要求孩子分担家事,有时反而造成亲子间的冲突,其原因多半来自于不当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因此,视孩子的能力而可适合目标,才能收到效果,更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5.肯定他的努力

孩子参与家事可以让他感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以身为一份子为责任与义务,增加对家庭的归属感,父母要让孩子有参与家事的机会,并多给予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从做家事中培养责任感及积极的人格。

6.利用家事机会教育

站在妈妈旁边看妈妈做家事,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我要吃这种菜?”“那种菜是怎么长出来的?”也可以让孩子注意看虾子煮熟前和煮熟后的变化、什么菜可以让孩子长得健又壮、什么菜会让他眼睛清澈明亮,利用一起做家事的时间,抓住机会对他直行教育,让做家事也能成为交流经验分享快乐的好场所。

7.增进亲子感情

孩子与父母一起做家事,不仅可以培养参与感及成就感,从合力完成家事的过程中,将有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增进亲子感情,孩子也会从中体会、了解父母的辛劳。此外,利用这段时间,听孩子诉说一些快乐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增进你对他小小心灵的了解。

专家提示:父母十戒

一戒父母间随意争吵,尽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二戒偏听偏信,不可袒护某一个孩子或其弱点,以免在孩子的心里留下自傲和自卑的种子。

三戒在孩子面前夫妻间过分亲热和情意绵绵。

四戒在家务和困难面前互相推托。

五戒不分场合任意批评孩子的过错,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六戒开口骂人、动手打人的坏习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温暖。

七戒说谎话、说大话,要认真回答孩子问题。

八戒迷信,不烧香拜佛,不讲鬼怪故事。

九戒以冷淡态度待人接物,要热情欢迎孩子的同学来家做客。

十戒生活上铺张浪费,要引导孩子艰苦朴素。

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习惯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在学习上都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当遇到这些困难时,如果有退缩之意,就不能继续向前。所以,父母要时常教育孩子,认准一件事后就要尽力而为,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当孩子还只能趴在床上蠕动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开始对他进行毅力方面的训练。只要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就会用各种方法去鼓励他,告诉他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他就会取得胜利。

为了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可以给孩子做一个能够引起他兴趣的玩具——一只布做的黄色小猫。先把那只小猫放在孩子前后左右吸引他的注意力,等到他发生兴趣之后就把小猫放在他伸出手差一点就能够够着的地方,吸引他去抓。当孩子老是抓不着并准备放弃的时候,母亲就会推他的脚来鼓励他:使劲儿!使劲儿……这样,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下往往会用力蹬几下腿,尽力地将小猫抓住。当他完成这个动作,父母就可以用欢呼和亲吻来庆祝孩子的胜利,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后,当孩子可以爬行的时候,相应增加难度,在他马上就要够着目标的时候,把吸引他的玩具挪到更远的地方,然后鼓励他继续爬着去拿。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孩子很有益处,既培养了他的毅力,又让他练习了爬行,实在是一举两得。当孩子稍大一点开始学习知识后,仍然用类似的方法去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

小贴士:小故事,大学问

有一个小女孩问她爸爸,当她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她爸爸沉思了一会便拉着小女孩走到厨房,向她示范烹调三样食物。爸爸首先分别烧了三锅水,在第一锅水放下了一个萝卜,在第二锅水放了一个鸡蛋,在第三锅水放了一把朱古力粉。当各样东西煮了一段时间后,爸爸分别从锅里掏出食物,分给小女孩品尝,并缓缓地跟她分享对各食物的看法……爸爸对小女孩说:“人生会不断遭遇到困难,正如火把水烧热了。

虽然火是一样,但煮出来的东西却不一样。正如萝卜原本坚硬无比,但在遇到火后,却变得稀烂。就好象有些人既使以前是个强者,但遇到困难时便会一蹶不振。又正如鸡蛋原本是流质的东西,在加热后便成了固体。就好象有些人在遇到挑战时,连做人的本质也会彻底改变。

而只有朱古力粉,在经过水加热了之后,能完全溶入水中,而且变得比以前更为可口。就好象有些人在面对逆境时能坦然面对,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最终将危机化为生机。

最后,爸爸问小女儿:“假如是你,你愿意像以上哪类人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呢?”

怎样样“管”孩子才有效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仅仅停留在“管”这个字上,仅仅让孩子循规蹈距,这样“管”出来的孩子往往没有活力,没有创造性。还有些父母因为顾及孩子的自尊心而不去教育孩子,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束上,既要有效制止他的不良行为,又要尽量减小负面影响。这是管教孩子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有一个孩子,非常调皮,处处都让人感觉到他与众不同。这个孩子在吃面包的时候,把面包皮细心地剥下来,然后用手把它捏成一个球形吃掉,而把剩下的部分丢在盘子里。与此同时还得意洋洋地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

接着就是母亲对他的训斥:“你怎么总是这样,居然还当着客人的面。”

他的父亲也火了,接着说:“这孩子真令人讨厌,他不仅喜欢嘲弄别人,就连吃面包也与其他孩子不同。他明明知道我们讨厌他的某些行为,可他偏偏那么做,好像在故意与我们作对。”

饭后,专家给他出了一个“对付”孩子的的主意。

第二次,这个孩子故意重做,把面包皮剥下来后,照常对母亲说:

“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可是她的母亲只说了一声,“我知道。”

孩子惊奇地说:“你不说我吗?”

“不说。”

没过多久,这个孩子的父母说孩子现在已经改掉剥面包皮的习惯了,和其他人一样地吃面包了。

孩子的那种做法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使被父母责骂,他也会觉得受了重视。在他眼里,父母的责骂就是一种奖励,而他的做法就是为了这种奖赏。如果父母对他的这一举动不闻不问,毫不关心,他便会自觉无趣,这样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改掉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沾染上了说粗话的习惯。他母亲当然觉得很讨厌,很快就加以制止。谁知,孩子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他的母亲气得不行,最后干脆懒得理他。孩子发现这样做已经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也就慢慢地不说了。

总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坏习惯,比如任性、自大、爱捉弄人,甚至损坏财物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父母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去加以解决,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小贴士:小故事,大道理

孩子小的时候总爱在墙上乱画,尽管为他也买了学习绘画的用具,但他还是会在我们不注意时偷偷地用笔在墙上涂抹。

有一次,正当他在墙上画得高兴的时候,被我抓了个正着。

“你在做什么?”我立刻制止了他。

孩子迅速地转过身,把笔藏在了身后,并用身体拦住了刚刚涂抹的东西。

我当时并没有给他讲道理,也没有训斥他,只是制止他再那样干下去,并让他独自到自己的房间里呆一会儿。

过了一阵,我把他叫出来,并问他为什么要在墙上画。

他说:“爸爸,我知道错了。我想了想,我知道我的行为破坏了墙壁的清洁。其实我有画画的纸张,我应该在纸上画画而不是在墙上画。你曾经给我讲过不能随便弄脏东西的道理,所以我犯错误是不应该的,请你惩罚我吧。”

我之所以没有当即惩罚孩子,而是叫他去房间独自呆一会儿,目的就是让他自己想清楚这个道理。

孩子有时在做某件事时,纯粹是一时兴起,他可能也懂得这些道理,只是一时约束不住自己而已。如果我当场就去训斥他,或把那些讲过多次的道理再讲给他听,效果一定不会好。孩子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错误,问题才会真正地解决。其实,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很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