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育早教专家指导
4898400000082

第82章 早期教育:人才的摇篮(1)

所谓早期教育,是在0—6岁人脑迅速生长发育期,给孩子丰富有趣的生活,恰当的信息刺激和训练,以提高他的基本素质。人的任何成就都是不能离开“根”的,早期教育就是生根催芽。根深才能叶茂,才能繁花似锦,最后才会结出硕果。

一个“猪孩”的真实故事

中国辽宁省台安县有一个“猪孩”,叫王显凤。

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少儿卫生教研室、基础儿科教研室曾组成9人专家组前往考察。当专家找到这个孩子时,她正在猪圈里,蓬头散发,穿一条尿湿的短裤,满身污垢,臭气难闻,直愣愣地瞪着双眼,惶恐茫然地看着来人。她四肢着地,扶起来也不能直立行走。

脸有猪形。

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专家组的调查访问,原来她出生于1974年12月23日,已8岁半。她的生父是聋哑人,生母患过脑炎,有智力缺陷。生母怀她4个月后改嫁到一个山村的养猪人家里。

她出生的偏僻山村文化落后,生活愚昧,加之家中只有一间半土房,四邻不靠,房前却有三个大猪圈,人和猪几乎生活在一起。

后父根本不喜欢这个不是他亲生的女孩,几乎忘记她的存在;而母亲无法正常抚养孩子,偶尔管管她,但也经常把她忘了。于是孩子从小就经常爬进猪圈,饿了就跟小猪一起吃猪奶。长大一点就在槽中抢食,学会啃草根,嚼树皮,用手扒土,用身体蹭痒,并常与猪睡在一起,尿在一起,爬在一起。她接受了人和猪的双重影响。因此8岁多的孩子不会穿衣、吃饭,说不清话,不知颜色、大小、多少,也没有羞耻感,智商只有39。

以后专家组把她推荐给鞍山市科委进行重点研究和教养,她的“猪习”依然难改。看电视时只要一看到猪就异常兴奋,学猪叫;经常偷偷啃野菜、青草;并且一不留意就偷跑到猪圈里去,抱着老母猪。

奇怪的是老母猪也不凶她。

后来科研人员把她严格管制起来,不让她看到和想到猪的生活。

谁知,她经常半夜醒来,一个人学猪的动作。仅1984年9月28日夜间醒来,在80分钟之内,她就在房间里来回爬动,像猪那样哼哼114次,吧嗒吧嗒嘴巴96次,像猪一样甩头7次,在墙上蹭痒5次,像猪那样嘶叫39次,后腿弹踢3次。

以后,科研人员就对她日夜守护,不让她表现猪的生活习性,并用各种方法训练3年,包括让她上幼儿园、进弱智班。到12岁时,她的智商提高到了68,可望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

这个故事说明了对孩子早教的重要意义。

早期教育要早到什么时候

早期教育要早到什么时候呢?有个故事说:

以前有一位英国妇女望女成凤,抱着自己的孩子去请教达尔文:

“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上着名的大科学家,我想请问您,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好呢?”

那位妇女说:“她还小着呢,才两岁半。”

达尔文听后叹口气说:“唉,夫人,您教育孩子已经晚了两年半了!”

着名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有一句名言:“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早期教育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每一个普通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会成为聪慧、性格品质优秀的创造型儿童,用爱尔维修的话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现今,通过家长和实验幼儿园培养起来的早慧儿就数以千计,有小才子、小画家、小歌唱家、小发明手、小诗人,超常发展的幼儿小学生、儿童中学生、少年大学生。这些孩子各地都有大量报道,被社会誉为“神童”。其实哪里有什么真的神童,这许许多多孩子只不过是0岁开始了素质教育罢了,他们遇上了教育科学发展的好时代,并且一出生就幸运地接受了“早教之光”的洗礼。

早期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

从下面讲的故事里,你有什么启发:

科学家把刚生下的同一窝、同样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

一组住在一个大房间里,里面光线充足,音响丰富,设有滚筒、滑梯等各种玩具,小白鼠们可以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每一只关在一个小笼子里,那里没有光线,没有声音,没有伙伴,没有玩具。

这两组小白鼠吃的都是同样好的高级营养品。就这样分别饲养了19天,然后进行测试,结果它们的“智力”大相径庭。那组有吃、有玩、有伙伴、信息刺激丰富的小白鼠机敏灵活,投入迷宫后,很快就走了出来,人抓不住它,找食品勇往直前;而只吃不玩、缺乏信息刺激的小白鼠,则笨头笨脑,从迷宫中走不出来,人去抓它,它也不知逃跑。

科学家把两组小白鼠统统杀死,解剖它们的脑,看看有什么区别。

原来,信息刺激丰富的小白鼠,脑的分量重、体积大,神经元长得饱满,神经元上生出的树状突、轴状突(神经纤维)长得多,神经元成分齐全,属于发育正常;而那些只吃不玩的小白鼠正好相反,它们的脑呈萎缩状态,分量轻、体积小,神经纤维几乎不长,神经元成分也不齐全。

人体的各个器官中,脑是最宝贵、最重要的器官。人脑接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现象,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人体其他器官,其功能远不如许多动物,如在空中,人不如鸟,只好仰天长叹;在水里,人不如鱼,只好望洋兴叹;在陆地上,人的力气哪有牛、象、骆驼大?比速度,远比马呀鹿呀跑得慢;人的嗅觉只有狗的百万分之一;视觉远在老鹰之下,也不如猫,在漆黑的夜里还能逮住老鼠……但是,尽管这样,人类仍不失为万物之灵。人类之所以是这个地球上无可匹敌的主宰,惟一依靠的就是人有世界上最高级的物质——人脑,它能思维、想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因为人脑是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器官,所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进化,大脑发育得最快、最早。刚孕育2个月的胎儿,头部就是身长的一半。新生儿头也是最大的,头围和胸围一样宽。长到9个月时,脑重比出生时即增长1倍。3岁时增重两倍。到了5—6岁,脑的发育就基本成熟,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人体的其他器官要达到这个水平,则需要15年的生长期。

那么,怎样才能使脑长得好、长得快、发育完善呢?有人以为只要吃好些,脑就自然长好了,就像人吃饭菜会长高一样。不对!人脑是特殊物质,它既是血肉之躯,又是精神活动的器官。它的生长需要两种营养:一是食品营养,最好有全面合理的营养素;二是精神营养,即在6岁前的生长期接受外界的信息刺激,促其动脑。在脑的生长过程中,食品营养和精神营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就像人的肌肉的发育一样。你看健美运动员、举重运动员,他们的肌肉之所以最饱满、最结实,也是两种营养哺育的结果:一是食物,二是青少年期即肌肉发达期的运动。所以说,肌肉在其发达期的运动中发达,人脑在其生长期的使用中生长。

小贴士:孩子的天生禀赋与后天教育

影响孩子成长发展有三个要素:基因、胎教和后天的环境(教育)。

基因不足,胎教可以弥补;胎教不足,出生后的环境、教育可以弥补。

早期教育有多大的潜能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有的人聪明绝顶,有的人愚不可及。

日本着名早教专家井深先生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在日本筑波科技博览会上,曾展出了一棵西红柿树,引起了轰动。这株西红柿的种子是从普通种子中随意取出来的,没有任何特别。但科学家给这粒种子以特殊的、最好的培育。别的西红柿种在土里,它却用水耕法种在水里;别西红柿用普通肥料,它用的肥料是按比例特别配制的,撒在水里;别的西红柿在普通的自然环境中生长,而这株西红柿经过研究给予它最适当的温度、最适宜的湿度、最需要的光照。据说西红柿喜欢红光,就给它一定时间照射红光。

经过这样优良的环境培育出的西红柿,长大成熟后是什么样子呢?

在自然环境下长大的西红柿,一株只有大约不到三分之一平方米的范围,而这株西红柿又高又大,枝繁叶茂,覆盖面积达12平方米;其他西红柿每株大约产十来个果,而这株西红柿竟结了一万三千多个果,是普通西红柿产量的近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