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4898300000024

第24章 被害人英迪拉·甘地一开枪的警卫(2)

说无奈确是无奈。英迪拉·甘地是尼赫鲁家族的成员,如果连她也离开政坛,那国大党恐怕无法长久维持执政党地位。在担任新闻广播部长的时间里,英迪拉·甘地为夏斯特里总理做了很多事。她协助夏斯特里平息了南印度反印地语骚乱,又在印巴冲突中维系了印度民心。就在她以为两年的政府任期之后就可以远离政坛的时候,1966年11月,夏斯特里突发心脏病死亡。印度政坛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真空局面。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英迪拉·甘地的身上,无论是出身背景,还是政治能力,英迪拉·甘地无疑都是总理的最合适的人选。于是,英迪拉·甘地临危受命,并于1966年1月19日击败反对派领袖德赛,成为印度的第三任总理,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二位女总理,从此开始了她作为“印度新的主宰”的治国之路。

四政治天才

印度,是一个拥有六大宗教信仰、上千种语言,种族与宗教冲突剧烈的国家,能将这样一个国家治理好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曾感言,“唯有政治天才”才能做到。尼赫鲁做到了,因为他就是政治天才。他不仅以丰硕卓着的政绩为印度的独立、富强和新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还以其复杂独特的思想体系为人类思想宝库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如此,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总理的时候,印度还是这样一个国家:

人口、文盲高速增长,社会等级制度仍旧存在,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种族和宗教冲突日益严重,官僚主义像蛀虫一样一点一点侵蚀着国家,债务高得惊人。除了这些,她的父亲还给她留下了一个派系林立、内讧严重的国大党。

面对着这样一个庞大的烂摊子,英迪拉·甘地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暂时摒弃自己原先对印度政治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想法。毕竟,在如此敏感、危急的时刻,还是谨慎为好。于是,在她的努力下,除了因卢比贬值引起的小幅度风波外,印度国内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国大党顺利通过了1967年的大选。顺利渡过危机之后,英迪拉·甘地宣布继续实行尼赫鲁的路线,继承尼赫鲁时期的内外政策。

于内,她注重经济发展,以发展国营企业为主,不依靠外国援助,自力更生。尤其是她重视工业发展,工业第一,再发展农业,使印度成为世界工业大国;此外,她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高举不结盟的大旗,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印度一步步朝着富强的道路迈进。

就在英迪拉·甘地全心投入到率领印度人民向消除贫穷与落后进军时,一股反对她的势力逐渐形成。事实初入政坛的英迪拉·甘地风华正茂,是政治舞台上的另一道风景。

上,早在1967年的时候,以德赛为首的辛迪加派在国大党主席卡马拉季的支持下,就开始进行反对她的活动,这导致了1969年国大党的分裂,分成了执政派和组织派。尽管如此,她在国大党内的领袖地位依然无人能撼动,1971年,她顺利地赢得了大选的胜利,获得连任。

还是在这一年,巴基斯坦内战正式打响,英迪拉·甘地断然决定干预。

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邦,在印度的支持下获得了独立,并于1972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孟加拉。

英迪拉·甘地在处理印度国内外事务时的果断和敏锐,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英迪拉·甘地执政的出色表现并没有赢得反对派的好感,有人称她在印度实行了独裁统治,其根据便是她曾运用在国会的多数席位去修改宪法,以及削减各邦在联邦系统下所被赋予的权利。

此外,英迪拉·甘地还被指在1971年的大选中舞弊。国大党组织派在德赛的带领下,联合印度人民同盟阿卡利党等四大政党组成人民阵线,在1975年全面向她发难,逼她辞职。他们在全国发起示威,并引发了骚乱。

危急时刻,英迪拉·甘地强势而冷静,她先是提议艾哈迈德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随即下令警察和军队对示威和骚乱进行全面镇压,并下令逮捕挑动示威和骚乱的反对党的领导层。紧急状态下,所有报纸、杂志等媒体都被政府严格控制,警察获得了无限的权力和拨款,大选也被迫延期,所有非国大党控制下的地方政府都被解散。

英迪拉·甘地在没有经过国会详细讨论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增加赋税和政制修改的政策。她还曾经尝试去修改国家法律,以求在国家紧急状态被解除后,她能免于被起诉。英迪拉·甘地又要求总统颁布“特别法”,让她能不经国会去执行法令。

紧急状态的执行,虽然暂时挫败了反对党的阴谋,但是却遭到了激进派“她的相貌很动人。她有一对淡咖啡色而又略带哀伤的美丽眼睛,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奇妙、高深莫测却又引人好奇的微笑。”英迪拉·甘地如此周旋于各国政要之间,魅力令人倾倒。

的坚决抵制,也引起了很多群众的不满。1977年3月,国大党首次在大选中失利。这也结束了国大党连续执政印度20多年的局面,第一次沦为在野党。英迪拉·甘地辞去了总理职务,人民党走上印度政坛。

紧急状态让英迪拉·甘地失去了民心,输掉了大选,也让她真正意识到群众力量的强大。为此,她决定整顿国大党。她精简派别,将国大党执政派变成了国大党英迪拉派,保证了党内团结。接着,又制定了新的竞选纲领,修正了一些错误的做法。

1979年大选开始以后,英迪拉到处奔波,每周会见选民百万余人。同时,她审时度势,严厉抨击政府的通货膨胀、犯罪率激增、生产下降以及官僚政治腐败等现象。在她的领导下,国大党英迪拉派取得了空前的胜利,重新成为执政党,她也在1980年再次出任总理。

英迪拉·甘地担任总理15年,强调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努力解决贫困问题。前8年,印度经济以平均3.5%的年增长率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增长率提高到了5%。特别是在粮食自给方面,英迪拉·甘地在任的这几年一改印度以往粮食需要进口的窘迫局面,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在对外关系方面,英迪拉·甘地继承了父亲尼赫鲁的政治思想,奉行不结盟政策,从1983年3月起,她担任不结盟运动的主席,对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印度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英迪拉·甘地将一个拥有7亿多人口的国家管理得有声有色,证明了她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更是一个难得的政治天才。

五割肉饲虎,终酿悲剧

在英迪拉·甘地的政治生涯中也犯下了不少错误,其中一个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她忘记了父亲尼赫鲁生前的至理名言——“教派主义是威胁印度生存的最大危险之一”。

尼赫鲁那寓意深刻的至理名言,是在鲜血和惨痛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国家,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民族就有10多个,居民中大多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也有很多信奉者。印度独立以前,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尤为突出。穆斯林要求在穆斯林人口占80%的西北印度建立巴基斯坦国,但是这个主张遭到了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袖尼赫鲁的反对。

1946年8月,穆斯林联盟主席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发出了恐怖的誓言:要么分治,要么同归于尽。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宗教仇杀在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中展开。

眼见一场毁灭国家、民族的战争一触即发,英国新任总督提出了印巴分治的方案以解决教派冲突。然而,这种将一个国家一分为二的做法,引起了印度教极端分子的强烈不满。他们在印度驱逐和屠杀伊斯兰教徒,伊斯兰教徒也以同样的手段进行反击。

为了平息两个民族和宗教的大屠杀,圣雄甘地不惜以绝食要挟印度教徒停止暴行、退出清真寺。甘地的巨大威望使首都新德里恢复了平静,印度教徒退出了清真寺,但是,却惹恼了印度教极端主义分子,他们咒骂甘地是印度教的叛徒,发誓要除掉他。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一个印度教极端主义组织“民族服务团”的成员戈森打死。

甘地被害,举世震惊。印度政府将矛头对准了极端主义分子及其组织,尼赫鲁总理取缔了“民族服务团”等极端组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教派仇杀终于平息。

如果英迪拉·甘地不是忘记了这段历史,那就是她想险中求胜了。在1979年大选前夕,英迪拉·甘地为了获取锡克教的旁遮普邦对她的支持,她选择了与锡克教极端派首领、被锡克教徒称为“旁遮普邦的霍梅尼”的宾德兰瓦勒联合。她向宾德兰瓦勒许诺说,一旦她获得大选胜利,便将全印度最富庶的旁遮普邦的行政管理权交给锡克人,并撤走印度中央政府委派到该邦的所有印度教官员。

锡克教创立于1469年,18世纪的时候,在印度北部建立过一个独立的王国。但是19世纪英国占领印度以后,锡克王国成了印度的一个邦。从此,锡克人开始了他们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