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曾国藩,胡雪岩智慧经典全集
4898100000022

第22章 曾国藩——处世之要(1)

曾国藩生活在一个悲剧色彩及其浓的年代里,也正是这动乱不堪、风雨飘摇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这个中兴之臣。曾国藩认为,成大事不可心胸狭隘、顾头不顾尾,而是要精通处世之要。有些人总是喜欢在人前装的高深莫测,仿佛自己就是处世与谋事的一等高手,实则常露出马脚,令人耻笑。

1.长傲多言不可取

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过于骄傲。特别是在你成功的时候,更不应该一味的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当中,到处张扬诉说。要知道,今天你成功了,并非代表以后的你都是成功的。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所以,我们做事情应该奉行“少说话,多做事”的原则,切记戒骄戒躁,千万不可得意忘形,不然你很有可能会从成功掉进失败的深渊。

少说话,多做事事

做官,光靠才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得有运气,运气这东西很难说,即使一个人再有才,但如果你这匹千里马始终都没有伯乐发现,那么你自然就会和运气擦肩而过,也就是说,你本身和其它普通的马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是的,总的来说,曾国藩这匹千里马的运气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官场上,曾国藩一直都平步青云。其实,他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威望,还是因为穆彰阿对他的援引和扶持。不过,虽然曾国藩的成功与穆彰阿的扶持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曾国藩之所以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归根到底,主要原因还是他自己每天都在不断努力着,其次就是机会来了他便会立刻抓住。

曾国藩在刚做官时,勤恳好学,为人正直,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也总会耐心的去纠正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他始终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为国效劳却始终不能得到皇上的恩宠。终于,他发现在满朝的文武之中,曹振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最得宠,最走红的人。

曹振镛(1755~1835年),字俪笙,号怿嘉,安徽歙县人。最让曾国藩感到不解的就是,曹振镛这个人在朝廷上并没有多少建树,而且政绩平平,却是飞黄腾达,一路连跃。

一次,几位军机大臣在草拟遗诏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上面显示道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为热河避暑山庄,其实,乾隆皇帝的出生地是雍和宫。奇怪的是,当这份遗诏颁布后,文武百官之中却没有一个人发现其中有误,连道光皇帝都没发现那些军机大臣把自己祖父的出生地给搞错了。但是,朝廷之中肯定是有细心之人的,其中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就是其中一个,这份遗诏中的错误,除了太子太保发现了,同时,曹振镛也发现了这其中的大毛病,并上告给了皇上。

自古以来,都是“只准周官点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皇上出错了天经地义,情有可原,但作为大清的群臣百官,居然都会出现这么大的过错。道光皇帝一看堂堂正正的军机大臣反而把自己祖父的出生地都写错了,认为他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于是龙颜大怒,立刻就把那几个大臣赶出了军机处,接着便命令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三个月后,曹振镛又升为军机处的领班,竟然成了名副其实的首领。

其实,曹振镛受宠并不多么让人奇怪,让人奇怪的是他不仅一次走运,而且是一直都在走红运。无论怎样,还是没见曹振镛在朝廷上立过什么大功,可是让人想不明白的却是曹振镛的官位从那以后一直步步高升,甚至连许多荣耀都会无缘无故的落在他头上。

一次,道光皇帝高兴,为了让众多的大臣能更好的为朝廷效力,就铺张浪费地为十五位老臣赐宴并绘像。曹振镛当时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却也受到了皇上的邀请。待到第二年,他被任职为上书房总师傅,成为了未来皇上的大师傅。道光六年(1826年),平定张格尔叛乱,曹振镛又晋升为了太子太师。之后,曹振镛一路上升,最终竟然进入了显赫功臣的行列。

曹振镛红了,曾国藩从中也看到了他的受宠之处,曹振镛虽说一生没有留下什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但是他对朝廷却也是忠心耿耿、无微不至的。他一生平平庸庸,对于朝廷,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论是从他的品德上,还是功业上,他一直都不曾主动的邀功求赏。

在官场的生涯中,曹振镛一直都让自己遵守着“多磕头、少说话”的原则。“多磕头、少说话”六个字,看似简简单单,但是对于经常在官场上混的人来说,这无疑不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作为官场上的一员,曹振镛总是默默无语的用自己微小的身躯为国家奉献着,虽说他没做出什么大的成绩,但却总在微小之事中付出不少。

对于上天送给曹振镛的成果,曾国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不得不佩服曹振镛的智慧,不得不承认曹振镛的悟性高。所以,他总结出了一个道理:“长傲多言不可取”。在现实的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官场上要想使自己升的快些,爬的顺些,就要记住六个字“少说话,多做事”。

要想在官场畅通无阻,一路飞升,最重要就是学会做人做事。曾国藩正是从曹振镛顺利的官道上学会了“长傲多言不可取”的处事之要。

长傲多言,端多弊端

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不要因一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不要总是耍嘴皮子,而不去行动,切忌长傲多言,好逸恶劳。

曾国藩是个负责任的官员,不仅经常劝慰自己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而且也经常告诫他的弟子和家人,要少言多行,不可轻傲。之所以这样认真负责,是因为他懂得“先扫一屋,才能扫天下”的道理。

道光年间,曾国藩刚刚开始做官,就非常的顺利,于是认为自己年轻又有才,便开始骄傲自大起来,与好多大臣都发生了矛盾。总是动不动就指责别人的不是,以至于许多人都对这个年轻气盛的小官感到不满。终于,他的骄傲也证明了他的失败。

咸丰初年,曾国藩就经常动辄指责别人,并多次参奏别人的不是,还经常感情用事,强权行事,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伤害到不少大臣,而且在无形之中也为自己埋下了不少隐患。

之后的一段时间,曾国藩多次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他也终于明白众多大臣都对他产生不满的原因了。不仅如此,曾国藩还总结出了一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包括“长傲,多言的弊端等”。此次反省之后,曾国藩便苦心攻读《道德经》和《南华经》,经过反复的体会后,终于醒悟过来,懂得了为官立于不败之地的经典一忌,那就是:长傲多言要不得。

自此,曾国藩不仅自己谨记不可长傲多言,他也经常用此来告诫弟子及家人。咸丰八年,国家繁荣昌盛,也正是曾国藩做官顺利之时。此时,他的九弟曾国荃趾高气扬,在小小的县城内任意高歌。于是曾国藩便给九弟写信劝告他不可长傲多言,让他马上改正错误。

曾国藩生怕曾国荃忘了此二戒,七天以后又写信告诫曾国荃要力戒长傲多言。

可见,曾国藩是一个多么严谨的人,他身为朝廷的大官,却是如此的关注自己的内在,关心亲友的品行,他不愧成为历史上的一位让人敬佩的伟人。

长傲多言不可取,作为伟人的曾国藩都能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品行,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多向他学习呢!要想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首要必须得使自己修身养性,做到自强自立。

所谓美好的前途,都是靠自己经历“山重水复”的关卡努力的奋斗出来的,而并非是凭空想象的。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做到自强自立。要知道,世上并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有的只是那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

时刻检查己自己

在中国的这片历史大地上,曾国藩也是值得我们去效仿的一个大人物。曾几何时,我国两位伟大的时代人物毛泽东与蒋介石都对曾国藩评价很高,觉得他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在为人处世方面。

曾国藩的一生自省、自清、自强、自警,总是严格的要求自己和他的亲友。他强调:“为人应当自强自立。”他做事很严谨,时刻检查自己的不足与过错,他克己修身的品行几乎是无人能比的。

年轻时候的曾国藩无拘无束,总是随意的放浪自己,是个非常固执的青年。他喜欢抽烟,喜欢交友,经常和别人通宵打牌,甚至也有为情所困之时,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曾国藩渐渐地反省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至于早早的改掉了这些毛病。

刚开始做官时,曾国藩对官场那些总是喜欢奉承的人和喜欢搞腐败的人感到特别厌恶,于是他根本就不屑一顾,自然,与不少大臣发生过矛盾,也受到不少人的排挤与讥讽。到了后来,经过反复的思考,曾国藩终于找出了自己苦口婆心为国效劳却始终都没有得到好的人脉关系的原因。

曾国藩的诗文功底非常好,年轻之时,也喜爱在人前逞强,炫耀自己的才华。那时的他只喜欢朋友在他面前说好听话,赞美的话,否则就干脆不理不睬,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来往。后来,朋友都离他而去,不愿与他交往。于是,他便开始醒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朝廷大臣,竟然没有一丝君子的大肚量。反省之后,他便主动与人交往,改掉了以前那个小气的毛病,他不止一次的叮嘱自己不可做小人。朋友批评他时,他不但不生气,反而欣然的接受。他闪电式的改变不禁让身边的朋友都吃惊的不得了。

曾国藩年轻的得时候,就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喜欢抽烟。可是由于他烟瘾大,一次竟然受到了师长的训斥。曾国藩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知道抽烟有百害而无一益,于是决心戒烟。

曾国藩也是人,不是神,所以,戒烟不是说戒就能戒掉的。刚开始说戒烟时,他只是口头上说了说,却未行动过。此后,他又发誓要戒烟,这次他烟壶也收了,烟荷包也藏了,别人敬上来的烟拒而不接了,可是,那度日如年的痛苦滋味简直让他无法忍受,于是,在朋友的诱导下,他又重新抽了起来。但后来觉得不适,又开始戒烟。就这样,戒了再抽,抽了再戒,经历了一场历时多年的心灵折磨后,最终,曾国藩终于如愿以偿的戒掉了抽烟的这个坏习惯。

俗话说:“吸烟容易,戒烟难。”有多少人都说要戒烟,可是又有多少人最终戒掉了呢?

普通人戒烟痛苦,名人戒烟亦痛苦。但是,身为一代名臣的曾国藩,却做到了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的事情。

做人“不贪财”,始终是曾国藩挂在嘴边的话。曾国藩虽然为官多年,但他依然生活朴素,并常常以“勤俭”来训诫家人。他的一生始终都过着清淡的生活,他要求自己每天早起晚睡,布衣粗食,简单茶饭,不铺张浪费。他还认为做人就应当自强自立,要时刻反省自己,检讨自己。

曾国藩自强自立,努力克服自己的功夫并没有白费,到了30岁以后,他以前的那些坏毛病几乎都得到了有效地遏止。

时刻反省自己固然容易,但反省过后能改过却很难。然而,对于敢于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曾国藩来说,并非那么困难。他坚韧的毅力,克服贪欲的那颗决心,是非常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自家强改善国家

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就必须要自强自立。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关注军事,都是国家的重点,要时刻注意改进,时刻警惕犯错。

曾国藩处在一个国家沉迷的时代,当时西方国家纷纷兴起,而中国却还未实行改革开放。

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前提下,曾国藩没有气馁,而是首先镇压了农民起义,之后努力对国家经济制度进行了改革。

曾国藩认为,要想使国家繁荣富强,就必须自强,所谓国家的自强,就是实行改革。

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为了全面的实行改革,曾国藩首先镇压了农民起义,使国家统一安定,其次他对清政府的一些腐败行为十分不满,便决心自强再使国强,为此,他为国家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在历史的功绩上,曾国藩不仅对维护清朝的统治进行了改革,而且他还特别关注中国军事工业的建设。1867年,曾国藩奏请制造轮船,同时设立翻译馆,聘请洋人翻译有关机器制造和使用原理的书籍。次年8月,在他的指导下,终于建造成了一艘轮船。之后,曾国藩上奏说中国想要自强,就要发展军事工业的建设,这足以表明他“师夷之长技”以求“自强”

的信心。

面对中国动荡不安,西方逐渐兴起的困苦局面,曾国藩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随波逐流,却是不断地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于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又利用在其所获的功绩而取得了进行改革的权利。

在他所管辖的范围内,曾国藩不断指导人们学会创新,为此,他的杰作使不少中国人真正的开阔了眼界。看看他在中国历史记录上所留下的几个第一:建造第一艘轮船,制造了第一磅近代火药和第一炉钢水,培养了第一大批近代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创建了第一支近代海军,建立第一所工兵学堂,翻译印刷了第一本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等等。他的这些功绩不仅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

曾国藩为了维护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洋务运动,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军事装备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只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把军事和经济发展起来,中国就会自强起来,从而就能走上“富强”的道路。然而,结果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只是因为他只搞经济发展的改革却忽略了在政治制度上的变革,最终只起到了治标不治本的作用,因此,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曾国藩却使中国人意识到了自强自立是多么的重要,他使中国的一些人冲破了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从而更加有信心的去救国,去改革发展。

曾国藩把自己的新思想,新理念带到了中国大地,为中国的发展留下了居多的思考空间,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要先自强自立。

3.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具备“善”的品性。只有拥有善良的品性,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无数的关爱,因为一个善良的人,不仅自己行善,同时他也会将其品行传播给周围的人。因为善良,所以美丽。因此,做人不一定要大勇大智,善始善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

曾国藩在为人方面,一向都要求自己以善为基来对待人的。

以善为基基

无论是对待同僚,还是对待自己的弟子与亲人,曾国藩一向都是秉着“与人为善”的原则来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的。

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同乡,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但由于运气不佳,都已经四十多岁了,还只是别人手下的一个幕僚。作为与他同乡的曾国藩,发现了他的才华,于是向皇上极力推荐他,最终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在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曾国藩与左宗棠都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两人声名鹊起,同时两人都成为了朝廷的重臣。刚开始两人相处还可以,后来由于两人经常政见不合,个性又都很强,于是他们关系便逐渐恶化,致使闹翻脸。

两个人关系为什么不合?有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曾国藩,但更多的人认为是因为左宗棠为人小气敏感,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