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说,人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向外发扬。这些人奉献自己,宽恕他人,并以感恩的心情活着。他们了解人生的快乐是什么,并拼命地去追逐,只有这些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一个人可以拒绝别人的销售,拒绝别人的领导,拒绝别人的礼物,却无法拒绝别人的关心,别人的奉献。每个人都希望被关心,但却往往不肯先去关心别人。
假使我们不常为攫取一生的欲念和自私心所苦,那么随着日子飞逝而去,我们也不会空无所得。如果一个人老是利欲熏心,自然患得患失。许多人活着是为了攫取,对于这些人而言,人生就是为了自利,他们觉得人生的价值要视能攫取多少而决定。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哪怕那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报答与感激之情却会久久回荡在我们心中。所以,时时地帮助别人,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就会有人在心里默默感激我们,甚至是感谢这个世界的美好。
奉献是崇高的境界,是美好人生的追求,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奉献不是阳春白雪的高调,而是责任心的转化和体现,是最平常、最朴实的东西。对家庭的热爱,对事业的努力,对信念的执着,最终都将转变成责任。
奉献并不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奉献得多并不意味着收获得多。因为奉献是最令人兴奋的过程,它是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人的纯正灵魂的再现,是人间真情的流露,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一位大师说过,若把施予给予世人,如同播种一粒丰厚的果实,它将跟着岁月开花结果,当你短暂的一生结束,你所获得的却将消逝,所留下的,将是我们拥有的东西。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给自己一个奉献的机会,尽管这个世界存在许多缥缈的东西,但奉献仍是一种美德。
喜爱自己如同喜爱他人一样
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构成人体的基因相同,但每个人的生命又都很奇妙地自成一体,绝不相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喜欢自己,忠于自己。
约瑟夫说,如果我们能够突破生命的迷茫,那么我们就不难了解自己了。如果我们能认识自己,一生中的许多纷扰就都会变得很单纯了。真正的我,隐藏于我们内心,别人看不到。可是很明显,就在那里有一个真我,因为我们不能蒙蔽自己。
一个人了解了自己,无论自己是优秀的,还是稍稍有些逊色,都应该喜欢自己。科学家们发现女孩子照镜子和男孩子照镜子时的感觉并不一样:男孩子在镜子面前是自我欣赏,而女孩子关心的则是从镜子里看看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虽然男孩与女孩照镜子的出发点不同,但在关注自己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不过有的人关注自己,却并不喜欢自己。
有一次,约瑟夫的朋友爱德华说,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他不喜欢自己。而且他有许多不喜欢自己的理由。那一段时期他非常痛苦,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感到后怕。后来他渐渐发现,有许多人实际上是喜欢他的,这使他感到又惊又喜。他想既然别人都喜欢自己,为什么自己不喜欢自己呢?
就这样,他开始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喜欢自己,一切也都好转起来了。
爱德华的经历说明了人必须自知,学会如何容忍自己,喜爱自己,喜爱自己如同喜爱他人一样。
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对自己的出身不满意,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从而也对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和同事不友好。他们常常戴着假面具,常常吵架,常常做作,常常嫉妒,因为他们不喜欢自己。
一个人想要集他人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是最愚蠢、荒谬的行为,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每一个人身上又都有别人想要而要不到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太阳底下的新生事物,都应该呼吸一份属于自己的氧气,占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除非我们确实喜欢自己,否则我们无法喜欢别人。
喜欢自己,因为你是今生的唯一;善待自己,你将获得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
一个人一旦自己喜欢自己,便能从自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此。只要稍稍学会喜欢自己,也许我们心头的愤怒和自虐的动作便会消失。也不必再为了维持自我的尊严而彼此伤害了。
喜欢自己就不要以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而要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然后付诸生活。同时必须学会接纳,减少不必要的自我责备。一个人有了自我接受,便会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注意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真心和每个人交往相处。
一个人只有喜欢自己,才能忠于自己。只有忠于才能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虽然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设立一个相当的标准,但最难的是照着这个标准去做。有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了,就在于他们有勇气,有独立的人格,忠于自己。
卓别林刚开始演电影时,一些电影导演都认为卓别林应该去学那个时候非常有名的一个德国喜剧演员,但卓别林还是坚持他自己的表演方法,最终他成名了;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蕾刚进入广播界的时候,是想做一个爱尔兰喜剧演员,但却失败了,后来她发挥了本色,成为了纽约最受欢迎的广播明星。
一个人的一生要做许多事情,其中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忠于自己,应该是最重要的事情。卓别林和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蕾的成功都足以说明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忠于自己,挖掘到了自身的潜能,才能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有快乐起来的理由
怎么才能让自己快乐呢?这是所有人都面临的一个人生课题。每个人也都在追求心中向往的那种快乐。但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明天才能快乐,就这样,明日复明日,无论是今天的快乐,还是明天的快乐,都付之东流了。
约瑟夫说,总认为明天才会美好,会把今天缺乏的东西带给我们吗?明天是什么?它跟今天有什么不同?明天不就是另一个今天吗?
要想让明天得到快乐,就应该让今天就是快乐的。如果一个人今天不快乐,就永远不会有快乐的明天!上帝把今天给他,是让他学会容忍、不自私、行事要有宗旨,要坚强、热心、努力工作!如果这几点他都能办到了,他就会得到快乐。
约瑟夫说,快乐是一种德行,一种很勇敢的德行。快乐来自于怀着感激的性情,接受眼前的生活,而又充分地对之加以利用。不管天空是黑暗或是明朗,不管旁人是慈祥或是凶暴,公正或是卑贱,只要我们坦然面对,不悲观不失望,就会拥有快乐。
快乐与积极的心态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这种快乐,那么他就能够得到这种快乐。心态消极的人不但不会拥有这种快乐,还会排斥这种快乐,哪怕快乐降临到他们身边,他们也会毫无察觉,与快乐擦肩而过。
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就能感到快乐。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缔造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感觉自己总处于糟糕的境地,与一切好机会都无缘;也有的人常常生活在焦虑中,他们从不感到满足,却总是不停地抱怨。其实,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换一个视角,换一种心态,那么就会拥有快乐。
每个人都有快乐起来的理由,生活中也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慧眼。只要我们去细心寻找,一定可以找到快乐的“支点”。我们拂去心灵上的灰尘,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世间的快乐,实际上就蕴藏在平凡而又平凡的生活里。
心是快乐的根,只要心是快乐的,我们就是快乐着的。拥有一颗快乐的心,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才能让自己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祝福,在滋润别人的同时也更丰富了自己,让我们心灵像阳光一样,穿透并发散到更广阔的角落,不断打破僵化的自我,不断推倒自设的围墙,让快乐无限延伸,无限开阔。
一个人快不快乐,重要的是心境好不好。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都抱着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自然就快乐了。如果一个人心境不好,也会对周边的事物看不顺眼,那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所以如果我们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的人生。
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不忘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播下快乐的种子,快乐将时刻伴随在我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