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告诉孩子·你真好·你真棒
4897800000037

第37章 这样跟男孩沟通最有效果(2)

汪磊曾经是个爱说话的男孩,可是最近他变得沉默寡言了,这主要是他妈妈的教育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汪磊对很多新鲜事物感兴趣,他会问妈妈很多在妈妈看来很简单的问题。每次他提问时,妈妈不是笑话他笨,就是以各种理由来推脱对问题的解答。妈妈的态度打击了汪磊说话的积极性,他渐渐就不喜欢说话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与男孩进行沟通,启发男孩用提问的方式,来刺激自己说话的能力。父母要从男孩的内心出发,学会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男孩,孩子才会勇敢地说出自己的问题。另外,父母要对男孩的问题细心解答,以此来强化男孩说话的意识。

不用命令的口气跟男孩讲话

父母教育男孩的方式有很多种。父母要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必须要注意自己和孩子说话的口气。很多父母喜欢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对孩子颐指气使,这样往往不会起到预想的教育效果,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需要男孩帮助做某些事情的时候,男孩总是听不进去父母的话,甚至有时候男孩会假装没有听到。实在无法推脱的时候,他们也会选择做错的方式。这不是孩子没有能力做好,而是父母跟孩子讲话的语气不恰当。

林旭今年9岁了,他一直都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发现他没有以前那么把妈妈的话当回事了。

一次妈妈回家后,林旭迫不及待地把学校里的事情讲给妈妈听,可是妈妈很累,根本就没有心思听他说话,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让他去给自己倒杯水。

倒水回来,林旭还想把话说完,可是妈妈用很强硬的语气命令他去写作业,林旭很不情愿地走回自己的房间里。

吃完晚饭后,妈妈再想让林旭把话说完,林旭却不想说了,扭头回到自己的小屋去了。后来,妈妈再让林旭帮忙干活,他也不会乖乖地执行了。

林旭的妈妈没有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采用命令的语气,致使孩子不再听话了。男孩年龄虽然小,但是却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们渴望父母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一旦父母命令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做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命令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既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也不利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和男孩沟通的语气,尽量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和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尊重,才会自觉地去做父母交代的事情。

建议一:了解用命令的语气和男孩说话的害处

父母用命令的语气和男孩说话,是无视男孩独立意识的体现,慢慢地男孩会不吃父母这一套,变得叛逆起来。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基本的尊重,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就会阻碍心理的健康发展。

同时,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话,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会下降,从而不利于今后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常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孩子会缺乏主动性,形成懦弱的性格,或是走向逆反的道路,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危害。所以,父母要了解用命令的语气和男孩说话的害处,自觉改变和男孩说话的方式。

建议二:让孩子帮忙时要用请求的语气

大部分父母都觉得孩子是自己生、自己养的,孩子就该听自己的话。

于是,父母在让孩子帮自己做事的时候,就会心安理得地用命令的语气,比如:“快,把拖鞋给我拿过来!”“不是让你把垃圾拿出去吗,怎么还不动弹?”“赶紧把桌子擦一下,磨蹭什么啊!”等。

萧然5岁了,是个乖巧的男孩。妈妈下班后很累,想让他帮妈妈拿拖鞋过来。第一次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妈妈语气很强硬,说“赶紧把我的拖鞋给我拿过来,让我换上。”萧然却看了妈妈一眼,像没听懂似的继续玩玩具。妈妈意识到自己的语气有问题,便换了个态度,和蔼地和孩子说:“宝贝,妈妈很累,帮妈妈把拖鞋拿过来好吗?”孩子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地把拖鞋拿过来,还帮妈妈把皮鞋拿走了。

孩子心理上认为自己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地位和尊严,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平等对待。但是尊重不是一句空话,在生活中,父母要真正将男孩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只有被父母尊重,孩子才能学会尊重别人,这是男孩具备健康人格的首要条件。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帮忙时,要采用请求的语气。

建议三:父母要学会向帮忙的孩子说“谢谢”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给自己帮忙是应该的,所以不会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和孩子说声谢谢。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男孩成为懂得感恩的孩子,但父母自己却连简单地说声谢谢都做不到。

陈翰林今年7岁了,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妈妈工作很辛苦,常常自觉地帮助妈妈做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每次妈妈下班回家后,他都要帮妈妈倒水,还会帮妈妈揉揉肩。每次孩子主动为妈妈做事的时候,妈妈都不会忘记夸奖孩子的表现,还表示为了谢谢儿子对妈妈的关心,妈妈会做他最喜欢吃的菜。翰林和妈妈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很多人都很羡慕。

其实父母要想和男孩保持和谐亲子关系,只要改变一下和男孩说话的方式,就会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父母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影响孩子。当孩子为父母做了事情,即使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真诚地和孩子说声谢谢,这样不但会强化孩子的感恩意识,还能建立起和男孩的互相尊重和欣赏的关系,促进亲子沟通。

建议四:及时表扬孩子为父母做的事

父母用温和的语气要求孩子为自己做事时,孩子会保持良好的情绪,在做事的过程中便会下意识地尽量符合父母的要求,做事的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当孩子的表现很出色时,父母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要及时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孩子获得了喜悦的情绪体验,便会主动帮父母做他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和男孩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学会跟男孩讲道理

两三岁时,男孩的自主意识就开始萌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这种自主意识会越来越强烈。孩子由于自身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肯定会犯这样的或是那样的错误,这时,很多父母会选择采用非打即骂的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和父母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男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父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尊心是健康成长的动力,采用打骂的方式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给孩子一生的成长抹上阴影。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讲道理,用道理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和男孩保持良好沟通的途径,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柳勇今年3岁了,他一直都很害怕吃药,很多时候他宁可打针也不吃药。最近他身上长了水痘,虽然打了针,效果还是不明显,于是妈妈决定带他去看中医。药拿回家了,可是说服孩子喝药却是个大难题。

孩子喝第一口时,就吐了出来,妈妈想让柳勇乖乖地将药喝下去,决定和孩子讲道理。她给孩子讲为什么要喝药,为什么药是苦的,孩子似乎听进去了妈妈的话,非要妈妈先喝一口。妈妈喝了一口后,孩子用勺子盛了一勺放在嘴里,虽然呲牙咧嘴,但总算是喝下去了。柳勇以后吃药时,就会想起妈妈讲的道理,妈妈再也不为孩子的吃药难犯愁了。

孩子虽然年龄小,难以理解很多深奥的道理,但是孩子也有很高的悟性,浅显的道理他们还是可以掌握的。此外,他们也能从父母的语言和表情中读懂父母的意思。

父母要懂得在孩子犯错误之后因势利导,不要单纯采用打骂的方式,要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错误。

男孩淘气和犯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父母要改变教育方法,用讲道理的方式让男孩在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建议一:父母要坚持以理服人

父母都认为孩子小,跟孩子讲道理相当于“对牛弹琴”,这是父母的误解。孩子能从父母的反应中,获悉父母对他们行为的态度,父母的行为就反映了他们的态度。父母要坚持以理服人,用道理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教育。

张帅今年上幼儿园了,他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专门喜欢在家“做坏事”,不是把杯子摔地上,就是把妈妈刚收拾干净的桌子弄乱。妈妈大声地批评他,可是根本就不起作用。

这次,他故意把妈妈放进洗衣机的衣服拿了出来,妈妈本想狠狠地揍他一顿的,可是没下得了手。爸爸脾气好,把孩子抱到怀里反复地给孩子讲道理,语气特别温和。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和妈妈道了歉。

张帅的妈妈每次都是大声地批评,使得他对妈妈的反应习以为常了,所以下次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爸爸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听到很“和蔼”的道理。

显然,爸爸的教育方式更加成功。父母用以理服人的方式,既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也给了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更加信服。

建议二:父母所讲的道理要合情合理

父母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时,所讲的道理要合情合理,要有依据,不能信口胡说,要符合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跟孩子讲道理,否则孩子不但不会服气,还会滋生逆反情绪。

父母也要注意生活中自己的言行,面对孩子因为看电视影响了作业完成的质量情况时,两位爱看电视的父母大讲特讲看电视的害处,是不会对孩子起到教育意义的,孩子也不会轻易听从父母的大道理。

建议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父母都听自己父母的,所以很多时候,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听自己的,如果孩子不顺从或是犯了错误,就要训斥或打骂,而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更不给孩子讲明被惩罚的理由。这样,孩子自然不会真正听话。

周韬今年9岁了,上三年级,是班里的生活委员。最近,妈妈发现自己钱包里的钱不时地会变少,妈妈认为肯定是周韬拿的。虽然很生气,可妈妈还是决定听听孩子的解释。

吃过晚饭,妈妈说要召开家庭会议,妈妈说到这事时,周韬自觉地承认了,原因是班里一位同学生活困难,自己是生活委员,想要帮帮他。妈妈教育他说,有这样的爱心是对的,但方式是不恰当的,因为事先没有和妈妈打招呼就拿钱是错误的行为,要在征得妈妈的同意后再拿,并且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可以发动全班同学给他捐款。周韬觉得妈妈的话很有道理。

父母跟孩子说理时,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让孩子解释自己的行为。让孩子申辩并非教给孩子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

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理解父母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建议四:拒绝打骂你的男孩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男孩更好地成长,让男孩明白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要怎么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说明理由,否则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也就谈不上积极改正了。

但是很多父母都采用打骂的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父母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和孩子沟通,用道理来说服教育孩子,打骂教育是教育不出好男孩的。

宽容,不要苛求男孩十全十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但是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一原则。他们对男孩求全责备,苛求自己的男孩十全十美,结果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反而使孩子身心都难以健康发展。

父母要学会宽容地对待自己的男孩,放手让孩子自然发展,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用自己既定的期望来“压”男孩,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父母要给孩子制定适合他的目标和要求,采用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打造宽松的发展空间。

一位中国妈妈为外国家庭带一个男孩,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很聪明。他经常喜欢把手指放进嘴里吮吸,中国妈妈每次看见了都会把孩子的手拿出来。一次,又因为拔手指的事情把孩子给弄哭了,男孩楞是不屈服于中国妈妈的行为。

男孩的妈妈看到了,很是纳闷地说男孩的行为并没有妨碍到中国妈妈啊。中国妈妈解释是因为男孩手上有细菌,这样做是不卫生的。

外国妈妈说正是因为怕男孩染上细菌,才要经常给孩子洗手啊。

外国妈妈还告诉中国妈妈,她自己也是吮吸到小学,当时她的父母也没有阻止她,只是后来她不感兴趣了,自己改掉了这个习惯。她告诉中国妈妈,对孩子不能过于苛刻。

与外国父母相比,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未免过于苛刻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况年轻的男孩。对男孩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是对每位父母诚恳的劝告。

对孩子的行为过分苛刻是很多父母常犯的错误。父母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当有做得不好的事情时,就急切地去纠正,直到孩子完全正确才肯罢休。

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优秀的方面,不断地给予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减少犯错误的次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孩子本身就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做父母的如果再给孩子施压,会让孩子感到恐惧,阻碍孩子智力等的正常发挥,不利于其进步和成功。

父母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让孩子在宽容的氛围中好好学习,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建议一:悦纳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