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告诉孩子·你真好·你真棒
4897800000011

第11章 好品质成就男孩的一生(1)

好男孩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男孩的仁爱之心,从尊敬和孝敬长辈开始。一个人能否尊敬和孝敬自己的长辈,也反映出他能否做到关心和爱护别人。男孩的仁爱之心,最初就是体现在与自己的家人相处的过程之中,这是培养孩子仁爱品质的开始。

孩子能够关心、体贴长辈的感受,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百善孝为先”,对孩子仁爱之心的培养,要从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抓起,让爱的种子能够在孩子的内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的仁爱大树。

刘铭从小就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对刘铭的溺爱,让他十分不懂礼貌。父母平时和他相处时,也和他没大没小。刘铭的思想里从来就没有尊重老人的观念。

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平时只是过年的时候父母带他回去玩一段时间。暑假爸爸把二老接到了家里玩几天,刘铭不乐意了。因为从前都是好东西让他先吃,现在父母都要让二老先吃。刘铭受不了自己不再是最重要的那个人,他无事就和二老闹脾气,最后全家人都只得陪他看少儿频道节目。

爷爷奶奶住了不到半个月,他就吵着让他们回去。爸爸生气了,说道:“你怎么能这样呢?你的亲人你都不爱,怎么能够去爱父母,爱帮助过你的人?你这孩子太薄情寡义了。”

仁爱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品质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对孩子仁爱意识的培养。仁爱中包含着尊重、同情、奉献、感恩,当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尊重人,对弱者抱以同情,能够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帮助,对于给自己帮助的人抱以感恩,这样的孩子才是具有仁爱之心的孩子。

社会上普遍认为,孩子变得冷漠了,不懂得去爱人,也不会去爱人,对人尚且没有同情心,更不要提及对动植物了。这些现象警醒父母,要注意对孩子仁爱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成为用爱去温暖别人的天使。

让男孩学会去奉献,怀着一颗仁爱的心,那么在将来的社会中,孩子的能力越强,技术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会越大。

建议一:营造充满仁爱的家庭氛围

一个生活在充满浓浓爱意家庭中的男孩,更懂得去如何爱别人。

王原的父母平时很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生活环境。平时爸爸下班晚,妈妈都会把饭菜给他温好。而家里的重活,爸爸也总是会包揽在自己的身上。父母自幼就注意培养他的分享意识,有好东西,大家也都相互谦让,最后一起分享。如果父母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会对他表示歉意。在这种环境中,王原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出孩子的仁爱之心,父母就应该先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出自己对家人的爱,给整个家庭营造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氛围,让孩子在这种熏陶下做一个懂爱会爱的人。

建议二:为男孩提供奉献爱的机会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奉献爱心的机会。多给予孩子一些表达自己爱心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渐渐增长自己的仁爱意识。

陈丰在家里是一个受宠的小男孩,每次只要妈妈买好吃的东西回来,就会在第一时间交给陈丰,让陈丰独自享受。有时他也会跟父母说,哪一种东西特别好吃,想让他们也尝一点,可是都被父母好意推回去了。

有一次陈丰看到电视上说,要尊敬父母,他在晚上吃饭时,就主动给爸爸去盛饭,爸爸一看连忙说:“你坐下,小心把碗给打破了,我自己会盛。”结果陈丰失落地走了回来,坐在桌子旁一个人吃了起来。

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做出一些对父母表达爱的举动,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热情,不要剥夺孩子表现爱心的机会。孩子通过这些活动,一是可以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关爱,二是可以收获到温暖的回馈,这些都可以激励孩子的爱心成长。

建议三:让男孩学会为他人着想

为他人着想,就是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学会爱人的第一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为他人着想,就要先把别人放在自己心里,从内心里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体会到他的痛苦和需要,然后才能提供自己爱的帮助。

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就是要男孩改掉以自我为中心、事事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坏习惯。父母要告诉孩子,只有真正为别人着想,付出的爱才更会深入到别人的心里,让人获得真实的感动,帮人走出困境。

建议四:鼓励男孩的爱心举动

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仁爱之举,父母要给予鼓励。

一次小森和妈妈一起上街,看到了一个采血献血的车,小森便对妈妈表示自己想去献血。妈妈问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他说自己是看到了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受到了感染,想去做一些能够帮助人的事。

妈妈看了看才5岁的孩子,对他说:“你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妈妈很赞赏你的这种行为。只是你年纪太小,还不能够去献血。你不是有零花钱吗?下个星期,妈妈和你一起到红十字会去捐款吧,这也是帮助人的一种方式。”小森高兴地答应了。

当自己的男孩表现出一些很好的爱心举动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去打击孩子的热情,而应该积极地鼓励并给予孩子表扬,这是强化孩子仁爱之心的好方法。

建议五:让男孩学会文明礼貌待人

孩子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讲文明,懂礼貌。孩子在讲礼貌的时候,也就是在爱人、尊重人。父母要教会男孩相应的文明礼仪,让孩子先从外在形式上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文明礼仪就是出于要爱人、要尊重人才设立的,文明习惯表现出来的是对人的尊重和爱。父母要想孩子具有仁爱之心,就要让孩子遵守相应的社会习惯,做一个尊重他人,也得到他人尊重的孩子。

善良是男孩灵魂最美的音乐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看父母如何在上面描绘。善良是男孩心灵中美妙动听的音乐,我们不要让一些噪声干扰了这美妙的音乐,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身边的爱。

父母要让男孩用一颗善良纯洁的仁爱之心来面对这个世界。一个具有善良之心的男孩,更容易感受到来自别人的关爱,也更愿意去向人付出自己的爱心。在一来一往中,孩子的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发展。

一天放学后,黄东看见几个年轻人正在用烟头烫一只流浪狗,小狗疼得哇哇直叫。黄东看到后,觉得特别有意思,也围在人群中起哄。他还给他们提建议,说可以烧它的尾巴呀,这样狗毛就可以燃起来了。

那几个年轻人一听,就试着去点小狗的尾巴。小狗疼得到处乱窜,刚好跑到黄东身边,他想用脚去踢它,可刚抬起脚,小狗却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一口就咬了上去。

大家见状,赶忙散开了,剩下黄东一个人在那里哭泣。回家后妈妈知道了事情经过,直骂他活该,说这是在遭报应。妈妈对他说,不能够对狗心存善念,就会被狗咬;如果不能对人心存善念,下场会更惨。

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但父母不能因此就把男孩培养成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冷酷残忍的人。不要忘记对男孩善良品质的培养,否则他的能力越强,技术越高,可能对社会的破坏性也就越大。父母一定不要忽视了对男孩善良品质的培养,这是培养一个好男孩、一个成功男孩的起码要求。

建议一:父母要做好善良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向孩子展现出自己的善良爱心。

学校组织学生为灾区孩子捐款,刘录放学回家跟父母说了这件事情,父母也踊跃加入了进来,还给孩子出主意,提议让他们班上搞一个爱心义卖活动,把自己的一些玩具、碟片、书等拿出来卖,获得的钱全部用来作为捐款。

在义卖中,父母还主动参加,帮孩子们卖这些东西。在父母的倡导和表率下,刘录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事情。

父母要在生活中多给孩子做些善良爱心的示范,这会有利于孩子善良品质的养成。父母的榜样行为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影响,为孩子深深刻下善良的印记,让他们终生铬记善良的重要和可贵。

建议二:呵护好男孩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生长在爱和关怀的土壤之上的,它是孩子善良的根基。一个缺乏同情心的孩子,也无法具有善良品质。

刘高比较喜欢小动物,妈妈就给他买了一只小西洋犬回来让他养。刘高对小狗特别照顾,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它好不好。有一天小狗生病了,吃完东西之后就闹肚子。刘高很担心也很难过,放学后,就要妈妈陪着他一起去动物医院去给它看病。养小动物让刘高的心思更细腻,也更加富有同情心,会关心人,体贴人。

同情心与善良关系密切,要想让男孩具有善良的品质,父母就要注意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就是去培养孩子善待生命的品质,生命不仅是指人,对于动物植物也要抱有善待的心。

建议三:给男孩讲善良的故事

善良之心要从小培养,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多给孩子讲一些此类故事,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

爸爸看报看到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的是两个白血病患者生死相让捐款的事。爸爸看着在一旁玩的小欣,就把这个故事念给了他听。听完之后,小欣的眼眶都红了,他对爸爸说:“他们真伟大,真的是好人。”

爸爸看着孩子被感动了,就对小欣说:“你能感受到这份情意,说明你也是一个善良的小孩子,爸爸觉得你也很棒。”

给孩子讲善良的故事,是用故事来感染孩子的善良之心。父母想要培养男孩的善良品质,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让孩子能从故事中感受到善良的宝贵,培养出孩子的善良意识。

建议四:从生活细节中培养男孩的善良

善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能够有意识地来培养男孩的善良意识。不要让孩子生活在父母过度保护的“温室”

中,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要让孩子体会父母为家庭的付出和艰辛。

让男孩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来,从中激发出孩子的同情心,使其对生活满怀怜悯,对弱者予以帮助,对恶习给予批判否决。这样的孩子也就已经具备了善良的品质,善良是不能在温室中培养出来的。

勤奋是男孩成才的保障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人的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这句话是富兰克林讲的。任何的成功都是需要付出才能获得的,对于男孩来讲,勤奋是孩子能够成才的保证,是男孩走向成才和成功的钥匙,也是第一推动力。现在,懒惰的恶习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男孩的健康成长,由于父母的不当溺爱,原本勤奋进取的男孩,变得贪图安逸,不愿意去辛苦地付出了。

王彦的父母平时对他很照顾,夏天怕他晒着,冬天怕他冻着,吃饭都是盛好了递到他手里,这让他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只要是要动手的事他都不愿意做,就是走路他都会嫌累,只要爸爸在家,是一定要他开车送去学校的。

每天的作业都是父母催着去做,可他的成绩还是不好。父母只好给他请了一个家教,每天晚上过来帮他补习功课,这样他的成绩才渐渐有了起色。父母也深知,儿子的懒惰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父母原本想为儿子创造幸福的生活,平时就没太在意孩子的懒惰习性。现在认识到了错误,孩子的毛病却一时改不过来。

勤奋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必需条件,无论是知识还是财富,都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它需要孩子花费时间、精力去钻研,不断地调整目标,改正错误,坚定持久地去付出和努力,才能有收获。

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父母要让男孩知道,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一处能够离开勤奋,懒惰所受到的惩罚,不仅有自己的失败,还会有对手的成功。再好的天赋如果碰上了懒惰,也只能在暗室中被永远地埋没。因此,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是父母给孩子的宝贵财富。

建议一:父母要做勤奋努力的人

父母的懒惰是孩子学会懒惰最好的示范,父母的勤奋同时会给孩子最深的感触,“勤父无懒儿”,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刘科的妈妈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吃完了饭,都不愿意马上洗碗,总是等到第二顿饭要做的时候,再急急忙忙地来洗碗。她的这个习惯也传染给了刘科。

上初中了,刘科中午在学校吃饭,每次去食堂打饭前,他的碗都没有洗。大家说过他很多次,他自己也觉得要改,可就是没有改正过来。妈妈对他的影响太根深蒂固了,已经进入到了他的潜意识里,想改很困难。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孩子很容易感染到父母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父母在孩子面前树立勤奋、积极、进取的形象,才能给孩子好影响,培养出具有勤奋品质的孩子。

建议二:给男孩看伟人勤奋的故事

对孩子的勤奋意识的培养越早越好。在孩子刚刚会看书,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的时候,父母就可以为孩子读或买一些简约版的儿童书,让孩子来接触这方面的内容,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能够及早受到勤奋的感染。让孩子多阅读古今中外因为勤奋而取得成功的伟人故事,培养孩子的勤奋意识。孩子会从故事中明白,在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的过程中,勤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三:让男孩明白勤奋的意义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这句话强调了勤奋与积累在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只有经过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有了知识、经验等各方面的丰富积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才能获得成功。

男孩只有明白勤奋的重要性,才会在学习中贯彻这一理念,自觉地克服自己的懒惰情绪,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建议四:鼓励男孩勤奋的行为

劳动是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好方法,父母不要让孩子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相应的劳动量也要增加。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使得孩子离开父母也能够完全自立。

家庭是比学校更能培养孩子勤劳品质的场所,父母不要放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要让孩子来经历、感受。孩子通过劳动的磨炼,会更有主见,更灵活。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喜欢上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换取想要的幸福生活。

王习品现在每天放学后,做作业的时间都比平时要多一个小时。

刚开始妈妈还以为是作业量大的缘故,后来一看原来孩子是在做第二天新课的预习呢。看到孩子这么勤奋学习,妈妈就开始给他开小灶,每天都给做点儿好吃的。妈妈的行动,让王习品的心里感到很温暖,在学习上也就更加认真努力了。一个学期下来,他已经从前十名,进入了前五名。他和妈妈都感到很高兴。

父母给孩子的鼓励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对孩子都是非常有激励作用的。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主动的勤奋的举动时,一定不要忘记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