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吴起兵书
4895000000027

第27章 应变篇(2)

把握天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抓住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避实击虚。市场变幻莫测,许多商机蕴含其中,关键是谁有远见、有预见,善于发现、果断决策,抢占先机,快速出击,便可得利。企业在服务宗旨上,要念“面向经”:即面向农村、面向城市、面向厂矿、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在服务态度上,要念“一字经”:即顾客第一、品牌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热情第一;在市场布局上,要念“市场经”:即逐步建立超级市场、连锁市场、专卖市场、方便市场、综合市场、国际市场;在业务管理上,要念“有字经”:即管理有制度,进货有计划,销货有统计,存货有比例,积压有处理。在市场信息上,要念“化字经”:市场信息要多极化、合作化、准确化、纵深化、网络化、高档化、决策化、效益化;在企业经营决策思维上,要念“观念经”:即大小观念(大小兼顾,相互激发),长短观念(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新旧观念(敢于创新,不要守旧),冷热观念(变冷为热,步步主动),胜败观念(胜不骄,败不馁),难易观念(变难为易,寻找契机),快慢观念(把握时机,快速推销),智愚观念(大智若愚,沉着稳重),得失观念(有得有失,少失多得),利弊观念(利弊相存,趋利防弊),信誉观念(诚实守信,不搞欺诈),名牌观念(打造名牌,树立形象)。诸如此类,都是制造人为天时掌握市场主动权,抢占商业先机,扩展企业的种种因素,忽视不得。我们念这些经,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要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第二、选择地利。地利,古人把“地”看成是“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管子·水地》),“利”字后人多从“锋利”、“利益”等意义上使用它。“地利”完全是从农业生产中得出的概念。“利”虽用“以刀割禾”会意,但“禾”只是作代表,“利”可泛指土地之所出。与“地利”密切相关的还有“地宜”或“土宜”的概念。“地利”是指企业的各种明确、有效的定位(产品及产品的运作定位)。它包括企业的客户定位(目标市场是什么)、区域定位(销售区域的划分、产品应用领域的划分等)、产品定位(包括产品的质量、服务水平、技术开发、品牌等)、企业战略定位、企业的运作模式等。企业拥有“地利”,就会拥有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基础。这种“地利”因素在企业的具体运作中,体现最为明显。这也是时时困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基本原因。许许多多的企业家经常为争取到企业运作的最适合“地利”而绞尽脑汁。

第三、依靠人和。“人和”是指企业内在和外在动力的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具体运作中,“人和”可以说是“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等;在外部,可以说是“公关”,营造协调、互助的外部环境。“人和”理念在现代的企业运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企业采取股权制、合理的薪酬体系、良好的员工成长平台等措施促使“人和”的形成。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人和”的发展需要,来采取不同的措施。

人和的主体是“人”,中心思想则为“和”。这里的“和”取意“中和”、“平和”、“和谐”之意。人,是做人,为人处事。人为万物之本,亦为万世之主。做人,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学问,学会如何做人,则人生无忧也,我欲做人,应先学会立足于“天地”之“中”。人,生长于天地之间,下立足于“地”,上敬奉于“天”。在“天地”之间休养生息本意应该是取其“中”。“天地人和”——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处于天地之中。它所阐述的是一种思想,更应该是一种境界,“天地人和”,传承于古而宣扬于今,顺应社会发展,共建“和谐”与“和平”,更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意境,如果真如此,则事业昌盛,人生吉祥也!

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充分借鉴天时、地利、人和的精髓。

“天时、地利”是企业创业时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成功的创业者,都是擅长把握机遇和利用环境的具有强烈进取心的冒险家、实干家。以“三国演义”初期的形势为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较早地得到“天时地利”的各路诸侯不仅有曹操、还有袁绍、袁术、刘表等等,但是除了曹操之外,其他人都不具备强烈的进取心和冒险精神,只能相继灭亡。

“人和”是企业成长后期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没有“人和”就无法实现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天时、地利”往往不能被一家企业所独享,“人和”则成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同时,就“天时、地利、人和”的相互关系而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具体运作。一个企业拥有“天时”即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如果没有“地利”去具体执行,那么所谓的“天时”,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如果拥有“地利”,假如没有“人和”作为企业向前发展动力的话,那么企业往往会支离破碎,最终退出商业舞台。

三五军交至,必有其力

【原文】

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险阻,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则如之何?”

起对曰:“大哉问乎!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知所加。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谍以观其虑。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力,此击强之道也。”

【注释】

阻:倚仗。

圣人:指深谋远虑的人。

兼之徒步:兼之,加之,并同。徒步,步兵。兼之徒步,同时加用步兵。

衢:道路。这里指方向。

间谍:潜入敌处刺探情况,伺机回报的人,这里指古代各国派出的使者,兼负间谍任务。

结:牵制的意思。

衔枚:古代军队夜袭敌人时,令士兵将枚衔在口中,以保持静肃。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在颈上。

【译文】

武侯又问:“假使敌军的人马众多、训练有素而且十分勇敢,背后依附着险要的高地,右面有山,左面临水,深沟高垒,又以劲弩固守其阵地,后退时像山一样移动,前进时像风雨一样急速,粮食又充足,难以和它长期对抗,该怎么办呢?”

吴起回答:“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啊!不是仅靠车骑的武力就能够解决,而是需要高明的智慧来谋取。如果能装备战车千辆、骑兵万人,加上一定数量的步兵,分为5支军队。而5支军队各成一路,形成5路纵队,向5个方向前进,敌人必然因此产生疑惑,不知我方意图。敌人如果坚守阵地以稳定其军心,便立刻派出军使去观察其动向。如果敌人听我劝说撤兵离去,我也撤兵而去;如果敌人不听劝说,反而杀我军使,烧我军书,我军则分5路进攻。打胜了不要穷追,打不胜就急速撤回。如果要假装败退引诱敌人,则以一军稳妥地行动,与之激战,一军从正面牵制敌人,一军断其后路,另外两军衔枚而进,悄悄地从左右两侧,袭击敌人据守的地方。这样5军合击,必然形成有力的形势,这就是攻击强敌的办法。”

【心得】

在这段论述中,吴起就如何对付训练有素、勇猛善战且人马众多,又依附天险的敌军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吴起认为在这种局势下,只能依靠智取,要以超人的谋略战胜敌人,而不能硬碰硬。针对此,吴起指出,首先应配备相应的兵力,同时利用地形,要兵分几路,各路出击,以分散敌军兵力;要迷惑敌军,派人与敌军谈判,以争取和平解决;不成,则采取引蛇出洞,或者偷袭之策略。总之,务必智取,使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成为局部的我众敌寡、我强敌弱,形成局部上的优势,以期克敌制胜。

吴起的这一个谋略思想是极有见地的。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就是一个利用地形、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刘备驻兵新野,请诸葛亮为军师,待之以老师之礼,常对关羽、张飞二人说:“我有了孔明,犹如鱼之得水。”关羽、张飞见刘备信任并重用一个青年书生,心里非常不高兴。忽然,听说曹操派遣夏侯惇领兵10万,杀奔新野而来。张飞怨气未消,对关羽说:“刘备大哥既信赖孔明,这次就派孔明去迎敌好了。”其实心里是想看诸葛亮的笑话。

诸葛亮自从受聘为军师以来,这是第一次与敌人对阵。他知道自己未曾展露所学,关、张等人对自己不服,虽然已有破敌良策,但恐诸将不听号令,便对刘备说:“主公如果想让我调兵遣将,就请赐我尚方宝剑一用,以防关、张等人不听指挥。”刘备便将宝剑给了孔明。

诸葛亮有了尚方宝剑在手,不怕诸将不服,便召集众将前来听令。诸将虽然未服孔明,但对曹兵来攻却不敢大意,于是急忙赶来,看孔明如何安排。孔明见众将到齐,便开始分拨调遣。他说:“博望城左边有山,名叫豫山;右边有林,名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领兵1000埋伏于豫山,敌人到时,不可与战,放过来便是。敌人的粮草辎重必在后面,只要看到南边起了火,就出兵进攻,烧了他们的粮草。张飞领兵1000去安林背后的山谷中埋伏,看到火起,便去博望城中放火烧敌人屯粮之所。关平、刘封带领500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等到敌人兵到,便可放火。赵云领兵为先锋前去迎敌,不许赢,只许输。主公您领兵1000为赵云后援。大家便依计而行,不许违令。

关羽见孔明安排已毕,诸将皆有差遣,只孔明自己未分派任务,便问道:“我们都出去迎敌,不知军师做些什么?”孔明说:“我一介书生,不能上阵,只好坐守新野县城了。”张飞一听,大笑说:“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坐在家里自在,天下有这等好事。”孔明宝剑在手,说:“尚方宝剑在此,违令者斩。”张飞只好冷笑而去。关羽心想,等他的计策失败时再来质问他不迟。诸将皆不明白孔明的安排到底如何,心中疑惑不定,但又不能违令,只好依计各自领兵安排去了。

孔明又对刘备说:“主公今天就可领兵去博望坡下驻扎。明日黄昏,敌军必到。那时你便弃营而逃,见到火起再回头掩杀。”又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功喜筵,准备记功簿,专等诸人得胜回师。这下连刘备也疑惑起来,仗还未打便准备庆功,难道诸葛亮真能以几千人打败曹操的10万大军吗?

却说夏侯惇与于禁等人领兵到了博望,留一半人保护粮草在后慢行,自领一半精兵向前赶来,正遇上赵云领兵1000前来。只见赵云的兵马队伍散乱,旗帜不整。夏侯惇大笑说:“诸葛亮以这样的部队作前锋,无疑于驱羊饲虎。看来,这次要捉刘备、诸葛亮是捉定了。”赵云一听大怒,纵马来战。几个回合下来,赵云诈败,拨马便逃,夏侯惇于后紧追不放。追出10余里,赵云回马又战,打了几下之后又跑。曹将韩浩对夏侯惇说:“赵云在诱我深入,敌人可能设有埋伏。”夏侯惇说:“瞧敌人这副德行,即使有十面埋伏,也用不着害怕。”于是又纵马紧追。

赶到博望坡,忽听一声炮响,刘备引军冲杀过来。夏侯惇大笑说:“这便是敌人的埋伏了,不过千人而已。今晚我如不到新野,绝不罢兵!”说罢引军来战,刘备、赵云不敌,急忙又逃。这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风也越来越大。夏侯惇只顾领兵追杀,道路越来越窄,两边芦苇遍地,树木丛杂。于禁一见:心里惊慌,急忙对夏侯惇说:“道路越来越窄,树木丛生,应防敌人火攻。”夏侯惇突然警醒,急令军马速回,可是为时已晚了,只听背后喊声大起,关平、刘封所率士兵到处放火,一时间,四面八方都是烈焰,又值夜深风大,熊熊大火滚滚烧来。刘备、赵云回军掩杀,曹军人马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曹军粮草被张飞放火烧毁,博望城被关羽抢占。这一仗直杀到天明,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急忙收拾残军,回许昌去了。

这一战,诸葛亮以几千人抗击10万曹兵,形势可说是危险之极。但他却巧妙地利用了夏侯惇的轻敌心理,先以赵云为前锋迎敌,令其诈败,诱敌深入。他又预测到,夏侯惇有可能识破诱敌之计,故而又命刘备于地形宽阔处用兵,使夏侯惇误认为这便是埋伏之兵,遂不以为意,一路紧追不放,直到追赶至山势狭窄之处,但其真正的埋伏却不是兵,而是一场熊熊大火。因此,曹军人数虽众,却无用武之处,反而在大火的烧攻下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此战一胜,关羽、张飞等人对孔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凡是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没有不运用智谋的。远古部落之间如果发生战斗,古代人可能还不太会运用智谋,胜负几乎完全取决于双方参战人数的多寡。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们累积了越来越丰富的作战经验,逐渐摸索出一些战争的规律,战争于是离不开智谋了。

刘邦与项羽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在灭秦以后进行了4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初期,项羽在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手下谋臣猛将如云,号令天下诸侯,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中,但最后自愧“无颜见江东父老”、哀叹“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不是刘邦,而是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这不能不归功于刘邦的谋臣张良、陈平等人。据说,张良年轻时曾在桥头遇一异人,传授兵书数卷,张良刻苦钻研,终于深通用兵之道,在帮助刘邦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由此可见,谋略的确非常重要,尤其在古代,人们甚至把有勇无谋的将领称为“匹夫之勇”,颇含轻视之意。

后代的封建君主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更加重视谋略,有时为了要得到一个深谙兵法的将领不惜费尽心机。比如三国时刘备为了在乱世中实现割据一方的英雄梦,对号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猥自枉屈,三顾于草庐之中”。有一次诸葛亮酣睡不起,张飞发脾气要去草堂后放火,刘备仍然耐心等待,毫无怨色,终于感动卧龙出山,帮助他在西蜀建立霸权。

在战争中谋士如此重要,在其他领域也莫不如此。

例如,各届的美国总统都有自己的谋士,而且是不只一个的“智囊团”。这些人个个精明能干、足智多谋,从竞选一开始,他们就为侯选人出谋策划,帮助他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一步步取得优势,最后登上总统宝座。所以,竞选美国总统除了是金钱多少的较量外,更是一场双方谋士们实力高低的较量。

在政治上如此,在经济领域中又何尝不是这般!许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有人高薪聘请工程师、大学教授担任自己公司的顾问,平时他们不用上班,只需在企业要作重大决策时出谋策划。须知,一项高明的建议往往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使面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因此,现代化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

人们对谋略作用的认识越来越充分,对谋略的运用也更加广泛、深入和灵活。谋略的本质便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真正的谋略,要求领导者思维敏捷,明察事物的细微之处。即使隔着重重障碍也能预见祸福,并在危险尚未来临就察觉它的存在——这才是所谓“将帅的谋略”啊!

企业经营管理要从防御策略开始,先为不可胜。企业防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控制现金流的平衡;防止组织失控;防止重大人事动荡;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在此基础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高效管理团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