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吴起兵书
4895000000012

第12章 料敌篇(5)

武侯又问一定能战胜敌人的时机。

吴起回答说:“用兵打仗首先必须察明敌人的虚实,攻击它的弱点所在。敌人远来乍到部署未定,可以攻击。敌人刚吃完饭,还未进入战备状态,可以攻击。敌人在惊慌奔跑中,可以攻击。敌人疲劳时,可以攻击。敌人没有占据有利地形时,可以攻击。季节天气对敌人不利时,可以攻击。敌人部队混乱时,可以攻击。敌军长远跋涉,行动迟缓未能休息时,可以攻击;渡河只渡过一半时,可以攻击;通过险关隘路时,可以攻击。敌人阵势屡次移动,可以攻击;将帅与士兵分离,可以攻击;敌人军心恐惧动摇,可以攻击。凡是遇到上述情况,就应当先派精锐的部队冲向敌人,并且不断派遣兵力接应它,行动要迅速,不可迟疑。”

【心得】

吴起在这段论述中,继续对“料敌察机”、“乘虚而入”的谋略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他强调,必须“审敌虚实而趁其危”,在决定战略战术之前,必须察明敌军的虚实情况,以攻击其薄弱环节,因此,情报要准确而及时,并需善于处理、核实情报,这样,才能透过真实情报,掌握战机,克敌制胜。

对敌人和自己的情况都了解透彻,才能百战不败。政坛如战场,要在军事或政治交锋中战胜对手,就必须把握自身实力、了解对方战力虚实。若不知彼不知己,盲目仓促上阵,结果必是百战百殆。

战国时苏秦以连横之术游说秦王,他认为秦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势险峻,沃野千里,人民殷富,战车万乘,雄兵百万,因而劝秦惠王并诸侯吞天下。苏秦所说正是自穆公以来,秦国历代君王孜孜以求的事,秦惠文王也希望秦国能早日称霸诸侯,成就帝业。但是,他对本国实际情况的了解比苏秦全面、深入得多。他认为秦的羽翼尚未丰满,从国家法令到政治教化都有不足之处,秦国称霸天下的时机尚未成熟,此时不宜对外战争,因而婉言谢绝了苏秦的游说。

战国时齐国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大规模的赛马会,齐威王和众大臣都乐此不疲,喜欢在赛场上一争高下。大将田忌的马,马力不佳,常常落败。谋士孙膑暗中观察之后,发现田忌的马总体上虽不及威王精良,但若调度得当,便能出奇制胜。遂授意田忌将马按优劣分成三队,以下等马与威王的上等马比赛,以上等马与威王的中等马比赛,以中等马与威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一负二胜,赢了威王。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斗正酣。苏俄为了取得两国军事对峙中的优势地位,在美国的家门口古巴秘密建造进攻性导弹基地,企图增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美国利用高空侦察机发现苏俄这个行动,立刻作出强硬反应,向苏俄发出强烈抗议。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封锁古巴,全球美军处于高度战备状态。在美国所表现出的不惜一战的姿态前,赫鲁晓夫退缩了,下令撤出在古巴的导弹设施。美国之所以敢于作出这么强硬的反应,是因为事先已根据可靠的情报掌握了苏俄在核武器方面的底细,知道苏俄在核武发展的科技上大大落后于美国,一旦美苏之间爆发核武战争,苏俄将占不到任何优势。所以,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以咄咄逼人的气势,成功地迫使赫鲁晓夫作出妥协。

吴起的这一个谋略思想,对当今商战亦有重要昭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生产经营活动,经营者必须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灵活精明的分析头脑,仔细研究当前局势,正确预占市场发展趋势,才能进而根据具体情况和事物发展规律,及时而恰当地定夺经营决策、推出经营举措。

台湾美吾发公司出品的美吾发美发用品推出之初,公司以人力推销为主,广告宣传为辅,着力在大型的美容院、美发店来做推销。后来,台湾经济起飞,国民所得大幅增加,大部分居民已能购得起美吾发的产品,此时美吾发公司立即随形势变化而调整销售策略,转而以广告促销为主,人员推销为辅。由于推销策略的变化,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因此大大提升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细心观察事件发生前的征兆,把握和充分利用机遇,从而取得成功也是一种商业经营的重要谋略。置身市场经济领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只有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才能采取正确的超前决策。

阿奈特·鲁是法国著名的女企业家,她的经营诀窍是及时把握需求动向,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顺应潮流的新产品。1964年,年仅22岁的阿奈特·鲁继承了父业,主持贝纳多船厂的经营。当时,她根据大量资讯预见游艇热潮即将来临。于是,阿奈特·鲁在她哥哥的协助下,开始建造一艘捕鱼和游览两用船。1965年,她在为贝纳多船厂举办的第一次水上用具展览会上展示了这艘两用船。展览一开始,就有三位先生看中这种设计新颖的两用船,一次就订购100艘。在以后的几天里,阿奈特·鲁就接到6个月的订单。阿奈特·鲁认为,“最理想的经营方法就是在顾客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口味之前就推出新产品”。为此,阿奈特·鲁建立了一个组织严密的销售网,通过这些销售网接触顾客,与顾客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定期集会,研究顾客的变化,预测游艇驾驶员的需求,然后用图纸和新产品将它体现出来。贝纳多船厂正是准确地把握了顾客的需求动向,所以能不断地推出受顾客欢迎的新型游艇,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以惊人的先见之明意识到,世界经济必然会有一个史诗般的发展时期,而经济的大发展又必然会大大刺激能源,尤其是石油的发展,由此又必然会使石油的运费猛涨。根据上述判断,奥纳西斯立即投入巨额资金,建造油轮。战前,奥纳西斯拥有的油船总吨位只有1万吨,到1960年已发展到10万吨;到1975年,他已拥有油轮45艘,其中有15艘是2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油轮成为奥纳西斯最大的收入财源。

70年代,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几乎垄断了全美电脑,世界上有40%以上的电脑都是由这家公司生产。在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刚刚创业的苹果电脑公司要想发展是十分困难的。然而,美国的一些投资商却把巨额资金投入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中。究其缘由,是因为这些投资商认为:不用多久,美国电脑业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家庭电脑和个人电脑的需求量将会骤然增加。而苹果电脑公司的产品正好适合电脑业发展的这个趋势。果然,只几年光景,一股个人电脑旋风将苹果电脑公司推上了个人电脑业的顶峰。随后,苹果电脑公司的股票价格猛然攀升,那些掌握苹果电脑公司大笔原始股票的投资商因此大赚一笔。

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几乎重洗了亚洲家电市场的分布格局,但中国海尔集团不仅未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在危机中抓住机遇,使海尔品牌在东南亚地区迅速赢得了声誉。

1999年2月25日,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刊登了亨尼·森德的文章,题为《贸易风》,文章认为,“中国这个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唯一没有出现货币贬值的亚洲生产国可能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比危机前更具有竞争力。一个原因是,中国将越来越能依靠质量而不仅仅是低价来进行竞争。以中国的家用电器生产商海尔集团为例,该公司日益提高的产品质量令日本同行刮目相看。现在,海尔集团在东南亚各国首都树起了巨大的广告牌。日本贸易官员认识到这种变化,担心这是日本长期独霸东南亚市场的地位受到动摇的前奏。”

《贸易风》对海尔客观的评述,成功地预见了海尔在东南亚的崛起,海尔已经依靠超前的战略眼光和优质的产品质量与日本、韩国等雄居东南亚市场的“老牌劲旅”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现在,海尔品牌,在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声誉,海尔品牌的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小家电等产品以其个性化的设计、优越的性能、品牌的美誉越来越受到东南亚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为了满足东南亚地区消费者对海尔产品的需求,也为提高海尔产品在当地的竞争力,实现本土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海尔在菲律宾、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建立了5个工厂,生产的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已覆盖东南亚市场,目前东南亚市场销售已占海尔集团海外出口的16%。

针对东南亚市场,海尔以不同产品、不同方式分别进入,使海尔品牌在短时间内声誉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家电强国日本市场,海尔以缝隙战略,迅速打开市场,其中小双门冰箱、“立式窗机”空调以其独有的外观和性能设计填补日本家电市场空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创造了一块海尔独享的市场;海尔洗衣机出口日本占据中国洗衣机出口日本市场的90%。在强手如林的日本市场,海尔产品能争得一席地,充分证明了海尔依靠个性化的设计、过硬的产品质量,使企业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在菲律宾,海尔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多类家电全面进入大马尼拉地区、吕宋岛等省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在越南,海尔的无氟冰箱、全自动洗衣机,供不应求;

在孟加拉,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声誉迅速上升,目前已与日本、韩国等诸品牌并驾齐驱。

在马来西亚、在印尼,海尔的产品均享有较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