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尉缭子兵书
4894900000033

第33章 勒卒令(1)

【原文】

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则反是。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绝,鹜鼓也。商,将鼓也。角,帅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奇兵则反是。鼓失次者有诛,喧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而动者有诛。

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合之于三军。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教成试之以阅。方亦胜,圆亦胜,错斜亦胜,临险亦胜。敌在山,缘而从之,敌在渊,没而从之。求敌若求亡子,从之无疑,故能败敌而制其命。

夫蚤决先定,若计不先定,虑不蚤决,则进退不定,疑生必败。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

其举有疑而不疑,其往有信而不信,其致有迟疾而不迟疾,是三者,战之累也。

【注释】

金:古代的铜钲,有柄,狭长,打击出声。古代打仗,鸣金为收兵。

重鼓:再次击鼓。

麾:同“挥”。

越鼓:催促快速前进的鼓声。

骛鼓:急催快跑前进的鼓声。骛:马奔跑的意思,这里借指跑步。

商:古代五声音阶的一个音。古代五声音阶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近似于简谱中的1、2、3、5、6。

角:古代五声音阶之一。

错斜:指因地形复杂队形也有错综变化。斜,原作“邪”,从鄂局本改。

没:沉没,指潜水。

蚤:同“早”。定,原作“敌”,从鄂局本改。

致:致师、挑战的意思,这里引申为进攻。

【译文】

金、鼓、铃、旗,这四种号令各有用法:击鼓就前进,再击鼓就发起攻击。鸣金就停止前进,再鸣金就退却。铃声是传达命令的。战旗向左挥动,队伍就向左,向右挥动,队伍就向右。用奇兵制胜则与此相反。一步一击鼓,这是慢步前进的信号。走十步一击鼓,这是快步前进的信号。鼓声不断,这是跑步前进的信号。发出商声,是传达将令的鼓声。发出角声,是传达帅令的鼓声。小鼓,是传达伯令的鼓。三种鼓音同时响起,表明将、帅、伯同心协力。用奇兵制胜则与此相反。击鼓指挥出了差错的要杀掉,高声喧嚷的要杀掉,不按照金鼓铃旗的指挥行动的要杀掉。

先按照一百人来训练战法,训练好了再集合一千人训练;一千人训练好了,再集合一万人训练;一万人训练好了,再集合三军一起训练。对三军的大队人马,要训练分队作战和集合作战的战术,这是训练打大仗的方法。训练好了就对部队检阅。(反复训练、检阅,最后要让部队做到)布成方阵也能取胜,布成圆队也能取胜,遇到复杂地形队伍错综变化也能取胜,面临险境也能取胜。敌人在山头,就攀登上去进攻它,敌人在深水边,就潜水过去进攻它。追歼敌人像寻找丢失的儿子一样迫切,发动进攻而毫不犹豫,这样就能打败敌人,制敌于死命。

对于重大的军事行动,要提早周密思考作出决定。如果计策不预先制定,不提早周密考虑,行动就进退不定,这种犹疑态度必然要招致失败。一般地讲,通常的打法是先发制人,出奇兵是后发制人,(灵活机动地决定)先打或后打,达到制敌于死命的目的。现在不懂兵法的庸将,只会独断专行,死板地以为抢先出击就能显示勇敢,结果没有不招致失败的。

作出决策的时候有可疑之处而不慎重考虑,进军的时候情况明白可信而又疑惑不定,发动进攻有快慢的时机而不能把握,这三项,就是造成作战失利的原因。

【心得】

本篇主要论述了如何发号施令,领军作战的问题。《孙子兵书·计篇》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所谓“庙算”,是指古时候兴师作战,要在祖庙举行会议,谋划作战大计,预计战争的结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开战之前,“庙算”能够胜过敌人的,是因为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开战之前,“庙算”不能胜过敌人的,是因为计算不周,胜利条件少。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可能胜敌,计算不周,胜利条件少,不能胜敌,而何况根本不计算、没有胜利条件呢!我们从这些方面来考察,谁胜谁负就可看出来了。

这虽然是说的用兵之道,但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管理之中。比如,你刚刚接手一个企业,或者希望在你所领导的企业开创一个新局面,工作千头万绪,第一个应当考虑并着手解决的问题就是“计”,是“先定必胜之计”。这里的计,就是计谋、经营战略和策略。《孙子兵书·计篇》的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定计、用计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其一,要先算、多算。就是作决策一定要事先周密思考,深谋远虑。对战争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各种估计,好的、不好的等等,都要考虑到,即要打有准备之战。

其二,得算要多。算,计数用的筹码,这里引申为胜利条件。尉缭说:“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这里的算也是指计数的筹码。得算多,就是要控制较多的得胜条件,以我之优势对敌之劣势,决策时打有把握之战,不孤注一掷,不搞感情用事。

古人说:“六十算以上为多算,六十算以下为少算。”因此,只要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把握就应当敢于决策,应该有信心去行动。一个善于决策的人,不是对事情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再去决策。决策总是带有一定风险的。事情都清楚了才去“决策”,算不上决策。这样的“决策”谁都能做。要知道,条件完全具备之际,往往是最佳机会消失之时,一味追求完美,就会坐失良机。从一定意义上讲,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风险大,成功了,得到的利益也越大。利益就是对人们所承担的风险的补偿,一点风险都不敢冒的决策,决不能算为高明的、卓有成效的决策。当然,不经任何“算计”的冒险,是不值得提倡的。

比如,洛阳拖拉机厂原来生产“东方红54”拖拉机,在农业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的情况下,这种拖拉机销路逐渐减少,面临着一个是否改换产品,如何扭转被动局面的决策问题。有人主张仍然生产老产品,认为将来还会有销路;有人主张生产十二匹马力的手扶拖拉机;有人主张生产十四匹马力个四轮拖拉机,认为这种拖拉机既能用于耕作,又能用于跑运输。反对者则认为,后两种产品北方已有几家企业生产,不能再上。该厂领导经过权衡彼此条件及利弊,认为上这两种产品有百分之六十的把握,于是就上了这两个新产品。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六十算的决策是正确的,该厂新产品销路极好,一举扭转了该厂在一个时期的被动局面。

用兵作战贵在以速取胜,速战速决。兵情主速是用兵作战中强调以快制慢,乘敌来不及防范或准备不充分时将其制服。同样,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以快制慢,以效率和速度取胜,也是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一句新格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也是为大量实践证明的一条规律、体育竞赛中的“更快、更高、更强”原理可以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胜利总是属于速度快而效率高的人。

被人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是以快制胜的一个典型。160年来,新加坡一直是欧亚货物的集散地。新加坡人深知,要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让船只快速通关。当年李光耀带领新加坡人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时,为了使200万人生存下去,他们把新加坡变成一个手续简单、高速高效的自由市场。他们说;“我们没有丰饶的土地,没有金矿,不产石油,付不起慢条斯理的代价。”

在新加坡,海关每20分钟让一条货船通关;建屋发展局与建筑师、工厂相结合,平均每40分钟建成一所四房式公寓;人民协会派5个职员就能管理4万居民的社区活动中心;外国人去移民局3小时即可办好延长居留期签证;货物出口只需要填一、二种表单,平均两天就能出关;外国人投资,常常是当天就能知道是否核准;出租汽车每年可在遍布全岛的邮局换牌照,不必因排长龙等候而影响工作。靠这种高速度和高效率,20年间,新加坡制造业产值增加了30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亚洲第二位,达到6千多美元。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也同样如此。例如,在当代科学的一些前沿课题的竞争中,常常有几个到几十个不同国籍的科研小组同时在攻关,成果的发表通常仅相差几个月甚至只差几天。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和里克特都是用质子加速器和电子同步加速器发现了J/ψ粒子,丁肇中的论文发表仅领先两个月。

高速高效还表现在读书上。爱迪生给自己规定,每天要读3本书,斯大林给自己规定的定额是每天500页书;恩洛斯19岁已精通25种语言,文史、经哲、法律、军事、宗教、数理化生等各种书籍均已大量阅读过;俄国文学家杜勃罗留波夫13岁已读完410种书籍;巴金十二、三岁时已背会了好几部书,其中包括《古文观止》的全部220篇名作;而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张松读书更有“一目十行”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