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尉缭子兵书
4894900000013

第13章 守权(1)

【原文】

凡守者,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强矢,尽在郭中。乃收窖廪毁拆而入保。令客气十百倍,而主之气不半焉,敌攻者伤之甚也。然而世将弗能知。

夫守者,不失险者也。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与焉。出者不守,守者不出。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千而当万。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千丈之城,则万人之守。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士民备,薪食给,弩坚矢强,矛戟称之,此守之法也。

攻者不下十余万之众,其有必救之军者,则有必守之城。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若彼城坚而救诚,则愚夫愚妇,无不蔽城尽资血者。期年之城,守余于攻者,救余于守者。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愚妇,无不守陴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廪救抚,则亦不能止矣。必鼓其豪杰雄俊,坚甲利兵,劲弩强矢并于前,幺麽毁瘠者并于后。

十万之军,顿于城下。救必开之,守必出之。出据要塞,但救其后,无绝其粮道,中外相应。此救而不之诚,则倒敌而待之者也。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权之谓也。

【注释】

圉:边境,边沿。原作“围”据鄂局本改。障:在险要地方构筑的小城堡。

窖:收藏物品的地室。廪:仓库。

工食:指勤杂和炊事人员。

“城”字原脱,从鄂局本补。

无不蔽城尽资血:此处原文衍成“城”字。

期年:周年。

陴:城墙上的矮城,亦称女墙。

幺麽:细小。原作“分历”,从鄂局本改。毁瘠:瘦弱。

顿:止,驻扎,围困。

出据:出据二字,原作“据出”,从鄂局本改。

倒敌:迷惑敌人。

止:静止,指消极防御。

【译文】

凡是防守的军队,进不在周围建筑城郭,退不设立哨亭和堡垒以作防御,是不妥善的。应把壮士好汉、精锐军队,各种武器装备,全都部署在城郭之中。再把粮食财物都收集窖藏起来,拆毁可被敌人利用的东西,入城坚守。让进攻的敌人要花费十倍百倍的气力,而守城者不用费一半的气力,叫敌人进攻伤亡惨重。然而,现在的将领却不懂得这个道理。

守卫城郭的关键是,不能放弃险要的地方。防守的方法是:城一丈,要十个人防守,勤杂炊事人员不计在内。出击的部队不负责防守,防守的部队不负责出击。要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以千当万。之所以建城郭,并不是胡乱耗费民力堆起泥土作样子的,而是要确实发挥防守的功用。筑起一千丈的城需要一万人来防守。护城河深而宽、城墙坚实而厚,军队和民众人多势众,柴草粮食供应充足,武器装备精良适用,这些就是守城的原则。

进攻的达到十多万兵力,防守的只要有可靠的援军,那就有必定守得住的城池。没有可靠的援军,那就没有守得住的城池。如果那座城坚固而援军可靠,那么全城普通男女民众,就没有不为守城而竭尽资财、出力流血的。能够坚守一年的城池,是因为防守的力量大于攻城的力量,援军的力量大于守军的力量。如果那座城坚固而援军不可靠,那么全城男女民众,就没有不守在城墙旁边而哭泣的,这是人之常情。即使打开仓库进行救济安抚,也不能制止。必须让壮士好汉,精锐军队,手握锐利武器,挽起强弓硬箭,在前头战斗,体弱老幼者在后面配合,才能坚守取胜。

十万敌军驻扎围困于城下,援军一定要冲开重围,守军一定要主动出击。守军出击占领险要地形,援军只在敌军后面救应,却不断绝敌军粮道,守军与援军内外互相呼应。这种救援让敌军摸不清我方真实意图,就可颠倒敌人部署而等待可乘之机。结果敌人会把精壮放到后面(对付援军),把老弱摆在前面(围城),敌人前面没有主力(抵御守军出击),守军就不得只作消极防守(而应积极攻)了。这就是所说的守城权谋。

【心得】

本篇主要论述守城权谋的问题。宋代秦观《边防下》云:“直前逆击,折其盛势,则虽危,城而可保,是之谓以守为攻,以攻为守,非天下之奇才,何足以知之乎?”宋代陈亮亦云:“且吾又闻之,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兵之常也,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距今4600余年前,蚩尤部族攻打夏族的黄帝部族,最初的接战地点,大约在河南中部,黄帝难于取胜。向北退却,到达河北省涿鹿地区。这时天时、地利、人和、给养等均对蚩尤不利,而对黄帝有利。黄帝乘狂风大作、尘沙蔽天,蚩尤部众迷乱彷徨之时,用指南车指示方向,麾众攻击蚩尤部众,大获全胜,擒杀蚩尤,从而保卫了夏族。涿鹿之战可以说是较早运用“以攻为守”谋略的著名战例。

清朝曾国藩很善于运用“以守为攻”的谋略,攻取安庆之战是其最典型的战例。1860年2月,曾国藩指挥湘军精锐近5万人合围安庆,派其弟曾国荃所部万余人直抵安庆城下,修筑长壕高垒围城,以防太平军乘虚冲出与援军会师。旋即,又派其内弟曾贞子前来助攻。派多隆阿、李续宜所部约两万人在安庆与桐城之间的桂东河一带布防阻援。派胡林翼率数千人进驻潜山、太湖一带,扎营于太湖为后援。派杨载福、彭玉麟所部水师扼守沿江各重要口岸。曾国藩从宿松分兵万余渡江而南,扎大营于祁门,又移师东流,就近调度。太平军方面,有1.5万人左右守安庆,后来连同各路援军陆续增至8万。曾国荃率部进逼安庆城下之后,就运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城外挖了两条长壕。前壕用以围城,防备城内敌军反攻或突围;后壕用以阻援,阻击城外敌军来援;而围城各营又高筑坚垒以自固。不求速决,只是死困,断绝城内一切接济,使之弹尽粮绝,迫敌出来决战或坐以待毙。安庆乃天京西门钥匙,曾国藩志在必得,洪秀全志在必救。太平军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围武昌,救安庆;但是劳师袭远,劳而无功。曾国荃却围攻愈紧。太平军只好直接援救安庆。1861年4月下旬,陈玉成军由宿松、石碑回师集资关附近,逼攻围城湘军;洪仁玕等亦率军自天京与吴如孝部会合援救安庆,但受阻击,未能得手;6月初,太平军刘沧林坚守的集贤关赤冈岭营垒又被突破,精锐伤亡极重。陈玉成为了挽救危局,再次攻取集贤关,并与杨辅清等亲自督军从集贤关分十个纵队反攻曾国荃围师后壕,打进第一层战壕;城内守将亦率兵接应,猛攻十次;曾国荃率军死战;双方伤亡均极惨重。太平军始终未能突破湘军防线而会合。援兵失败,守车断炊。安庆部分守军出降;曾国荃下令全部屠杀。1861年9月5日,湘军攻克安庆。

罗尔纲在《湘军兵志》里把曾国藩的战术概括为:一扎营垒以求自固,二慎拔营以防敌袭,三看地势以争险要,四明主客以操胜算。这四点可以一言而敝之:“以守为攻”。在安庆之战中,湘军全面实施了这四点战术。湘军在安庆城外深沟高垒是实施一、二;派重兵把守安庆城附近各要点是实施三;按曾国藩“明辨主客”之说,“守城者为主,攻者为客,守营垒者为主,攻者为客。”(《曾文正公练兵志》)第一卷第一页)又说:“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微而后壮。故善用兵者,最喜作主,不喜作客。”(《曾文正公练兵志》第一卷第十八页)安庆之战,当然是太平军为主,湘军为客,然而曾国荃高垒深沟,反客为主,以主待客,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盛待衰,以静制动,以守为攻,以围为攻,围城打援,战而胜之,这是实施四。通观湘军歼灭太平军的全过程,曾国藩始终以运用“以守为攻”的谋略为主。

战争只有攻击和防御两种形式。攻击既是直接消灭敌人,也是间接保存自己的手段;防御是直接保存自己,也是间接消灭敌人的手段。

在攻击战中,有两种方式:一、以攻击为主,辅以防御,称为攻击,即“攻法”,用以消灭敌人;二以防御为主,辅以攻击,称为防反,即“以守为攻”,用以保存自己。在防御战中,也有两种方式:一以防御为主,辅以攻击,称为防御,即“守法”,用以保存自己;二以攻击为主,辅以防御,称为反攻,即“以攻为守”,用以消灭敌入。攻击与反攻、防反与防御,十分相似,差别是前者是攻击战使用的方式,后者是防御战作用的方式。

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

从前的军事理论家和实际家也无不承认这是弱军对强军作战时在战争开始阶段必须采取的方针。外国的军事家就曾这样说:“战略守势的作战,大都先避不利的决战,使至有利的情况始求决战。”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对此也没有任何的增加。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七月,薛举在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称帝。李世民率众讨之,无功而返。不久薛举死,其子薛仁杲嗣位,李世民再次兴师讨伐,与薛仁杲在折庶城(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北)对峙60余日,敌众10余万人,兵锋甚锐,数来挑战,李世民按兵不动以挫敌锐气。至敌粮尽、两将来降,李世民才说:“彼气衰矣,吾当取之。”命庞玉先在浅水原(今陕西省长武县东北)南攻击敌人,敌将宗罗侯全军出战,庞玉先战败未溃之际,李世民出其不意亲率大军从浅水原北奄出,大败薛军,薛仁杲降。

纵观李世民用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而先为不可胜则表现为战略退却和促使客观条件变化,使敌之可胜。

商场中的战略退却原则,是实力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竞争者保存实力,伺机破敌的唯一方法。任何企业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互相矛盾者的优势、劣势。一般竞争原则是以长击短,而如果自身处于并非有利的情况下,则不能硬拼死战。退却不是目的,是手段,而且是一种改变影响竞争胜负的竞争各方实力的手段。

战略防御,必须基于一个有利的战略环境和灵活的资本运作、经营能力之上。下面就两者的基本特征及涵盖范围做分别的描述:

战略环境,一般的表述为地理的地缘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和收入水平等,主要表现为可进退伸缩的战略区域。而且这种环境将有利于双方战略、局部层面的实力对比发生对我有利而不利于竞争对手。以下几个方面为改变敌、我实力的关键部分:

一是分散竞争对手的利益点:商业竞争的根本是赢利,而分散竞争对手实力的最佳办法就是用经济利益去引诱其放弃集中的实力。像解放战争中,胡宗南大军进军陕北一样。一个一个的县城就像利益点,诱使国民党分散实力分兵驻守,从而从绝对的集中变为绝对的分散,以便于各个击破。

二是在退却中发现竞争对手的薄弱部分:任何竞争对手都具有弱点,而很多时候这些弱点却掩饰得很好,无法轻易发现。这样,在退去运动的变化中,就可以使其暴露出弱点,从而有效打击竞争对手。

三是在退却中消耗竞争对手的实力:竞争对手在新进入的行业、市场中肯定会有许多的消耗,而我则没有,或者是消耗得比竞争对手慢。那么双方的实力对比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有利时机就是战胜竞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