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部队之美欧亚非篇
4894700000027

第27章 “乱世英雄”:印度特种部队(4)

初露锋芒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印度特种边境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部队在成立之后第一次接受了战火的洗礼。在西线战场,特种边境部队的防线突然受到巴军猛烈的空中和地面炮火冲击,多数哨所被摧毁或重创,人员伤亡惨重。但是不少据点里的士兵仍然固守着阵地。他们使用过时的轻武器反复攻击巴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使巴军进攻的势头受到抑制,从而为印军的集结和反攻赢得了时间。

当印军投入战斗后,特种边境部队由于对当地的各种情况十分熟悉,为军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不但担负保护重要设施、警卫重点目标、为军队充当侦察尖兵、审讯俘虏等任务,而且在战时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援。此后,特种边境部队随印军攻入巴基斯坦国土,并在那里留守下来。直到1972年年底才全部撤回。

1984年,在阿姆利则地区着名的“金庙事件”中,特种边境部队先行出击,与锡克教徒展开激战。除此之外,特种边境部队还多次参加维护社会秩序和救援等活动,如在孟买发生的地铁列车爆炸事件、机场劫机事件等。特种边境部队除了负责维护城市秩序外,还利用装备向社会提供应急交通服务,缓解了因地铁爆炸、机场劫机造成的危机。

而在一些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中,特种边境部队又成了应急快速救援队。

特种边境部队多年来还一直在扩大自身的活动范围,力求在更多的场合显示自己的力量。1982年,特种边境部队应召承担了欧亚国家首脑会议的安全警卫工作,这是第一次公开参与国家涉外活动。同年,又抽调了39名军官和743名士兵为在新德里举办的第9届亚运会服务。此后,特种边境部队又为英联邦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等重要国际活动提供安全保卫,在印度国内和国际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1987年印度建立40周年时,特种边境部队首次作为印度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参加了阅兵活动。

1990年4月,印度特种边境部队受联合国国际监督机构的委托,进入纳米比亚,与其他国家的军队一起监督纳米比亚的公民投票大选,这次使命给了特种边境部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示力量的机会,标志着其执行重大任务的能力正向国际水准迈进。事后,联合国秘书长亲自接见了该部队的指挥官,对特种边境部队的表现表示满意。

(第五节)印度孟买血案

在上文,乃至在很多关于特种部队的书籍里,我们往往只看到特种部队的神奇与英勇,可我们又不得不接受再强大的特种部队也会在战斗中留下遗憾的事实。印度特种部队就在2008年11月26日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挫败。

2008年11月26日20时30分,孟买市区正是华灯初上,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酒店和咖啡馆中外国旅游者和本地顾客熙熙攘攘,一切看起来都是如平时那样平常。没有人想到,一伙穷凶极恶的杀手即将展开一连串针对平民百姓的血腥屠杀,使孟买这座印度人口最多的大都会陷入长达60个小时的极端恐怖之中。

21时15分,半岛南端的利奥波德咖啡馆首先传出枪声。很多顾客正在兴致勃勃地收看板球赛实况转播,两名手持AK-47步枪的武装分子突然出现在人行道上,向咖啡馆内猛烈扫射,10余人随即倒在血泊之中。

与此同时,另外两名袭击者来到犹太人小区的贾巴德大楼附近,这座5层楼房经常接待来孟买旅游的以色列游客。袭击者向路角的加油站投掷手榴弹后,冲进大楼,劫持了包括多名以色列人在内的人质,并向被爆炸和枪声吸引过来的人们开枪射击。

21时25分,孟买市2公里外的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火车站,两名身穿T恤、身背大包的枪手走进13号站台。这座火车站建于英国殖民时期,是孟买最具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之一。两名枪手向毫无防备的人群连续投掷多枚手榴弹,同时开枪扫射,短短几分钟内就有超过50人遇难。站内虽有数十名警察,但大多赤手空拳,仅有的几条警棍也无济于事,除了3名警察当场被打死外,其余的都四散奔逃,凶手如入无人之境。随后两人分头穿过满是血迹的大厅,走向两个主进站口,一边继续向所有看得到的活动目标射击。这些情形都被车站的监控设备拍摄了下来,成为这起印度15年来最严重的恐怖事件留给世界的第一印象。

21时45分,三叉戟酒店入口处环形车道旁跳出两名枪手,向保安开枪射击,然后迅速穿过大堂,追上了一群试图逃离的顾客,将他们统统射杀。而后枪手上楼冲进提芬酒吧,打死了4名本地顾客。在附近的坎大哈餐馆,枪手绑架了16名就餐者,将他们带到第20层,在示意其中2名穆斯林出列后,对其他人扣动了扳机,只有4人侥幸生还。23时47分,袭击利奥波德咖啡馆的两名恐怖分子从侧门闯入了已是一片混乱的泰姬玛哈酒店,与先前到达的一组袭击者会合,在大楼内横冲直撞,枪声持续不断。

此时,袭击火车站的两名持枪者又冲进附近的卡玛妇女儿童医院,打死门口两名警卫,并跑进楼内。孟买上城区警察局的警员们包围了医院,并和恐怖分子在顶楼进行了交火。但只有单发步枪和手枪的警方在交火中处于明显劣势,恐怖分子打死1名警察后,逃到楼下,钻入一条窄巷并失去了踪迹。

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德希姆克当时在喀拉拉邦,他被告知恐怖分子在孟买主要地点发动了袭击。当德希姆克搞清楚事态的严重性后,时间已过去了90分钟。德希姆克在孟买当地时间晚上11点打电话给内政部长帕蒂尔,要求派国家安全卫队来孟买执行反恐任务。帕蒂尔问:“你需要多少人?”德希姆克回答说:“200人。”帕蒂尔随后致电国家安全卫队总监杜特,通知他派出200名做好战斗准备的突击队员前往孟买。

于是,大多数国家安全卫队成员在睡梦中被叫醒,他们穿上制服、防护装备、领取弹药和武器。随后他们发现可以运送200名队员的“伊尔-76”运输机并不在新德里,而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宝贵的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伊尔-76”运输机的飞行员也在半夜被叫醒,飞机还必须重新加油,“伊尔-76”运输机于27日凌晨两点抵达德里。当突击队员登机完毕,飞机起飞时,时间已过去了4个半小时。

印度空军的“伊尔-76”运输机在飞行近3个小时后才抵达孟买机场。与波音和空客不同的是,“伊尔-76”的航速很慢。当国家安全卫队突击队成员登上早已在机场等待的巴士时,时间已是27日的5点25分。巴士花了40分钟抵达孟买南部的集结点,突击队员在那里得到了情况介绍,并分成数个小组前往案发地点。当突击队员们开始作战行动时,时间已是早上7点了。

NSG突击队员们包围了泰姬玛哈及奥贝洛伊酒店,漫长的攻坚战开始了。然而,白天的进攻并不顺利,两座酒店内的恐怖分子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两座楼间频繁跑动,制造了人数众多的假象,成功地迷惑了进攻者,而躲在贾巴德大楼内的两名同伙则炸毁了各层的电梯门,只要军警发起攻击,就藏身于电梯井中,然后伺机反击。外面的军警隶属于不同单位,协调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对敌人盘踞的酒店和大楼的结构知之甚少,多次进攻都没有进展,虽然动用了机枪和榴弹发射器等武器,仍收效甚微。拉锯式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当天夜间,两家酒店不时有新的火光冒出,天空烟雾弥漫。

28日上午,NSG突击队和海军陆战队开始取得实际进展。上午他们清除了泰姬玛哈酒店的附楼,解救了部分人质,同时还向奥贝洛伊酒店发起了猛攻,击毙2名恐怖分子,救出4名伤员,并在大楼里找到32具尸体,其中有些明显是刚刚被处决的。突击队员必须逐个房间地仔细搜索,由于对对手一无所知,使得分辨人质与匪徒十分困难,进展非常缓慢。贾巴德大楼率先得以“解放”,当天上午,一架搭载17名NSG队员的米-17直升机飞临大楼上空,冒着AK-47的弹雨,以较大悬停高度进行索降,7名队员先期降落,其余10人第二批到达。

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最终突击队员们炸毁一面墙壁,攻进大楼,击毙了2名恐怖分子,但人质已全部被杀害。

在恐怖分子最后一个据点——泰姬玛哈酒店,双方的激战从28日晚间断断续续一直进行到次日清晨。到29日6时,突击队员已控制了饭店主楼的大部分区域。最后的3名恐怖分子被逼到一个餐厅内。

在最后的强攻中,2名恐怖分子中弹身亡,另有一名身中数弹后,跌出窗户摔死在外面广场上。随后,杜特将军向外界宣布,在泰姬玛哈及周边地区开展的围剿行动已经取得胜利。持续60多个小时的噩梦终于结束了。

在孟买事件整个过程中,印度几乎所有的反恐力量都轮番上阵,包括军队、内务部、国家安全部和警察等多个系统,但却未能迅速解决危机,同时伤亡巨大。因此事件结束后,印度国内舆论难得步调一致地对国家强力部门的迟钝和无能进行了口诛笔伐,其中对“硬件”

方面的批评最为猛烈,因为印度反恐“硬件”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人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对现场印度军警的第一印象就是装备非常杂乱,不仅制服、装具的颜色和形式各式各样,手中的武器更是新旧不一的“大杂烩”,甚至有些是其他国家早已淘汰的古董级武器。

“9·11”事件已经过去7年,可供汲取的反恐经验已经很多,何况长期以来印度一直经受恐怖主义威胁,反恐力度和投入不断加大,为何却在孟买再次发生一起影响堪比“9·11”的恐怖袭击?这仅用“硬件”

落后是难以解释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印度有关方面在“软件”上的缺失与短视,才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是预警缺失,防范存在漏洞。2008年印度反恐形势严峻,自5月以来,国内接连发生炸弹袭击,至少2200人伤亡,孟买作为印度经济中心,又曾在2006年发生过200人致死的铁路爆炸案,因此近3个月来一直处于高强度戒备状态。但恐怖分子恰恰是抓住了连续紧张后警方出现疲劳松懈的时机下手。

其次是缺少反恐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本应敏捷的“黑猫”如此笨拙迟缓,主要是整个快反过程牵扯的各单位不在同一应急水平上,这至少证明包括精锐在内的印度军队军事行动准备严重不足。

再次是战术存在失误,缺乏严格训练。反恐作战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特种作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保护人质都是第一要务,这也是国际反恐的一个共识,所以强攻只是最后的手段。而孟买事件中政府一方似乎始终没有建立与恐怖分子的对话渠道,也没有要与恐怖分子对话的表示,人们在现场没有看到一个谈判专家或中间人,只是一味地进攻。同时,因不适当地使用重型武器,还导致一些人质被军警的火力误杀伤。

截至11月29日中午,印度官方公布的孟买恐怖袭击死亡人数为195人,另有295人受伤。与以往发生的此类袭击不同,恐怖分子除了疯狂地大开杀戒之外,并未提出什么明确的政治要求或主张,而且事件发生后只有一个前所未闻的自称“德干圣战军”的组织声称对袭击负责,这与整个策划的大胆与周密完全不相称。

11月30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向总理曼莫汉.辛格递交了辞呈。和每一次恐怖主义事件一样,孟买连环恐怖袭击在印度所引起的反应仍是一大堆互相推诿和指责,而不是去寻求一个能够在未来避免悲剧重演,或者说至少使这种可能性最小化的解决方案。枪声已经平息,但那血腥而惊心动魄的一幕却很难轻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在“软”、“硬”两方面的伤处未能及时治愈的情况下,印度人民还需要在恐惧中继续自己的生活,等待下次可能发生的惨剧,为另外一些人犯下的错误而付出代价。

印度人还在热烈地探讨自己的新导弹、新航母、核潜艇与战斗机计划,兴奋地展示本国海军在索马里沿海反海盗的“赫赫武功”,希望全世界都能感受印度的“大国本色”。然而,突如其来的孟买恐怖袭击却让印度上下困惑: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印度媒体说,不论是孟买的警察局、当地驻军,还是最精锐的“黑猫突击队”,都没有显示出他们的“精锐”之处。全世界通过媒体直播实况看到的,是一个手足无措的印度。这让此前刚刚自称“第一个敢与索马里海盗对抗的海军”的印度,暴露出浮躁的一面。有专家说,孟买血案不仅对雄心勃勃的印度是一针清醒剂,对每个正在做着“大国梦”的新兴国家,都是一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