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半半哲学:活出人生的逍遥境
4893000000035

第35章 可以俗,以高见底才是雅(3)

顿时,老人愣了一下,表情复杂地朝那个女人看了看。那个女人却昂起头,不可一世地瞪着他。老人弯下腰捡起了那团纸,然后扔到树丛边的一个垃圾桶里,继续修剪草坪。

大大出乎老人预料的人,没过两分钟,那个女人又往地上扔了一张纸,而且还明显是故意往老人这边扔的。这一次,老人同样没有愤怒,而是还像之前那样,安静捡起那团纸并扔进垃圾桶,然后回到原地继续工作。

谁知,老人刚站在除草机跟前,第三团纸又落在了她面前……就这样,老人一连捡起了七八团女人扔到地上的纸,而且脸上一直没有一丝愤怒之情。

这时候,女人大声地对她身旁的儿子说:“你看到了吗,那个老太太,一个修剪草坪的老太太……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她这样没出息!”

老人听到了女人的话,这一次她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了,于是她放下除草机,走到那个傲慢无礼的女人面前,礼貌地说道:“夫人,这里是汤普森的私家花园,按照规定,外人是不准随便进出的……”

老人的话还话没说完,那个傲慢的女人就打断她说:“我当然知道,不用你这个下人提醒!我是他家庄园厨房的食品供货商,我是获得随意进出这里的许可的!”说这句话的时候,女人高傲的神情更是暴露无遗。

这时候,只见老人拿出口袋里的一枚旧手机,拨了个号码。不一会儿,一位西装笔挺的男士匆匆走过来,他恭敬地停在老人跟前。老人面无表情地对男子说:“乔治,我希望厨师长中断与这位女士的一切合作,她需要一些教训。”

“是,我立刻按您的意思去办!”男子唯命是从道。

老人一吩咐完,就径直走向小男孩,轻柔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取得地位,而是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说完,老人扬长而去。

刚刚发生的这一切,让那个高傲的女人惊呆了。她怔怔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她发现这个男子很面熟,好像就是负责这座花园人事调动的主管。

“请……请问,您怎么会对那个老园丁如此尊敬呢?”她磕磕巴巴地问道。

“老园丁?他就是汤普森伯爵夫人,这个庄园的女主人!”

听到这里,女人的眼珠都仿佛被定住了一般,一下子就瘫坐在长椅上。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就像事例中这个高傲的女人那样,对那些穿着一般、工作普通的人不自觉地就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甚至会故意刁难人家,以此来显示自己所为的高贵。

其实,这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做法,不但不能显示他的高贵,反而还显示他的素质无比低劣。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呢?

所以说,一个真正智慧的人,是无论何时都会给他人留余地、留面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此可以说,尊重别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

有一天,五台山上来了一个中年人。当他一踏入庙宇时,方丈立马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此人衣衫还算整洁,但仪态普通,可能是一位商人。

判断完后,方丈便不温不火地招呼道:“坐。”紧接着又朝下吩咐了一句:“茶。”随即,一个小和尚端来了一杯非常一般的茶。

寒暄了几句,才知道中年人来自京城。方丈连忙站起身来,满脸堆笑,把中年人领进了内室,重新招呼道:“请坐。”又吩咐道:“泡茶。”小和尚为中年人又单独泡了一杯茶。

经详细打探,方丈大喜:来人竟是大名鼎鼎的大才子——礼部尚书纪晓岚大人!方丈的态度立刻来了个三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低眉顺眼地站起来,恭敬地请纪晓岚进了安静的禅房。然后,赔笑招呼道:“请上座。”又大声叫喊:“泡好茶!”

大才子来访,方丈觉得机不可失,便立马招呼笔墨纸砚,希望纪晓岚留下珍贵的墨宝,以添荣耀。纪晓岚笑了笑,提起笔,没有一丝多想,大笔一挥。只见,纸上是一副言简意赅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看毕,顿时满脸尴尬。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充当着“方丈”的角色,自以为神机妙算,自以为世人很好糊弄,其实他们墙头草的作风早已暴露无遗。尊重他人,靠假模假样是没有用的。只有投入感情,用心尊重,他人才会感同身受,才会认为你也值得尊重,并慷慨地回赠给你尊重。

生活中,我们常常想要显得太“精明”,总时时要表现出自己高人一头,却不知在此过程中既无礼于别人,也让别人不会尊重我们自己。

待人接物,多一半的“糊涂”,少一半看人下菜的“精明”,给每个人同样的尊重,才能得到尊重的回报。

所以,即使你真的很了不起,也不要以此作为高傲的资本,在别人面前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那样除了不受欢迎之外,也不会受到其他任何良好的自己期待中的回馈。

高人一等的眼光不如落到实处的行动

近几年,我们常听到“人格分裂”一词,简单来说,就是想的一个样儿,做的一个样儿。现实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总是有远大抱负,想法也是推陈出新,说起来更是天花乱坠,可是他并没有通过行动表现出来。他们总是有着听起来很美的计划和打算,却迟迟没见他有什么目标。总之,有太多事情,因为缺乏行动,而没有下文,很可惜,也很遗憾。

其实说白了,就是言行不一,只有高人一等的眼光,而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一位著名的职业经理人这样说道:“不管是多么正确的决策、多么严谨的计划、多么伟大的梦想、多么宏伟的蓝图,如果没有严格高效的执行力做支撑的话,最终的结果都会和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甚至南辕北辙。”

人生的境界,由两部分决定,一半是靠眼界,一半是靠行动。眼界的高远固然重要,可是若没有另一半行动的付出,便也只是白日做梦。

所以说,那些有着非凡眼光的人们,不要只停留在想和说的层面上,而应该把想法付诸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真正的硕果。不然,就算你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就算你有非同寻常的宏韬大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罢了。

在我国古代四川的一个偏远山区,有一座人气不旺的寺庙。这座寺庙里住着两个和尚,其中一个很贫穷,穿的衣服破破烂烂,吃得东西也很简单,身体瘦弱得很。另一个和尚则比较富有,他穿的都是丝绸袈裟,吃的也是上等的素食,身体自然也强壮不少。

那时候,很多出家人都认为南海(今浙江普陀)是个佛教圣地,外地的和尚们都把能去一次南海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通穷和尚,突然大笑起来。

穷和尚被他笑得莫名其妙,便问道:“你笑什么,怎么了?”

富和尚止住笑声,问穷和尚:“阿弥陀佛,我没听错吧!你要到南海去?你想没想过,你靠什么去南海?”

听富和尚这么问,穷和尚很镇定地说:“我只要带一个水壶、一个饭钵就可以了呀!”

“哈哈……”富和尚不由得流露出嘲笑的口吻,“我们这里距离南海有几千里路,路途中更是有很多的艰险,你以为是闹着玩的吗?别太天真了!不瞒你说,我也早有去南海的打算了,而且我从几年前就开始筹备,等我筹备好足够的粮食、药物,然后我再购买一艘大船,带上几个水手和保镖,就能去南海了。你居然只带一个水壶、一个饭钵就想去南海,简直是痴心妄想嘛!依我看还是算了吧。”

虽然富和尚百般阻挠,但穷和尚却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没必要再跟富和尚较真下去,既然有这想法,干脆就尽早行动。就这样,第二天一早,穷和尚就带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出发了。

转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穷和尚终于到达了南海——这一片他梦想中的圣地。两年之后,穷和尚从南海返回了寺庙,伴随他的,依然是一个水壶、一个饭钵。由于在此次去南海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穷和尚回到寺庙之后很快成了一个众人拥戴、德高望重的和尚。而那个富和尚还在畅想着去南海该有怎样一番胜景呢!

两个和尚都希望去南海,但是富和尚却一直在“准备”之中,没有付诸行动,而穷和尚则想到便做到了。两个和尚具有同样的眼界,只是富和尚太过“精明”,把种种困难险阻想了个清清楚楚,而不愿涉险;穷和尚却半智半愚,适当地忽略了可能遇到的困难,才实现了梦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勇气,是指放弃和投入的勇气。一个人要为某个梦想而奋斗,就一定要放弃目前自己坚守的某些东西。行动,是指一旦确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梦想,就一定要全身心付诸行动。要知道,心想不会事成,只有心想到,并且做到,才有事成的可能。所以,让自己适当地少一些想象,而多一些行动吧!多数成功者都不只有梦想,更有行动,并且会孜孜以求,一直坚持。只有这样,才会实现理想,迈向成功的巅峰。

在一座丛林里,几只猴子在议论纷纷。其中一只猴子慷慨激昂地说道:“凭着我这强健的体魄,用不了3天,我一定能夸过这座山,到山的那一边吃到美味的桃子。”

旁边的猴子们很不服气,不屑地说道:“别做梦了,别说3天,就是一星期你也未必能跨过这座山去!”那只猴子一听这话,便和其他猴子们争论起来。就这样,争论了3天的时间,最后这只猴子泄气了。

此时,另一只猴子得意洋洋地说:“对于翻越这座高山,我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我肯定能翻过去,到时候山那边美味的桃子就都归我所有啦!”众猴子同样不买它的账,纷纷说道:“这恐怕太困难了,一路上会有很多凶险的,有山崖,还有饿狼出没,你这么弱小,很容易没命的。”起初,这只猴子和第一只猴子很像,也是不服气,和大家争论不休。后来,这只猴子看看直入云霄的山峰,想想路上可能遇到的饿狼,也胆怯了,于是,它也选择了放弃。

就在这时,大家猛然发现有一只不起眼的小猴子正一步一步地爬向山峰,猴子们怕这个小弟弟出危险,就冲它大叫,让它不要冒险,赶紧下来。小猴子却不听那一套,它大声说道:“我只是想站得高点,看看山坡上的青草。”于是,众猴子放心地散开了。

过了十来天,猴子们都没有去留意那只翻越山峰的小猴子,直到有一天,它们看到小猴子从山峰下一步步走下来,怀里抱着一些又大又红的桃子。

虽然所有的猴子都想吃到美味的桃子,虽然它们中间也不乏周密计划者,但是却因为没有付诸实际行动而让计划只是计划,永远变不成现实。这只小猴子虽然没有高人一等的眼光,但是它知道付诸行动,也只有付诸行动,才会翻越山峰,吃到美味的桃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沉浸在精明地计划之中,却少了一点愚公移山的实干精神。因为少了一半的愚,梦想就成了空想。

古人云:行胜于言。说得再好,想得再好,也不如切实可行的行动来的实际。唯有行为和结果才能为我们的付出做出证明,为我们所说的话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这个世界上没有空中楼阁,成功靠的就是目标、行动和坚持3种力量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得偿所愿,才能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