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半半哲学:活出人生的逍遥境
4893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

在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里的“半”字,可以说用得精妙,值得玩味,让人颇生感慨。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常常以“半”的视角,来关照人生百态,风俗世情。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和说到的一些话: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莫扯满篷风,常留转身地,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这些都是“半”的生存哲学。

林语堂先生就主张“半半哲学”的人生,从传统文化的层面来看,“半半哲学”是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柔和起来的一种中庸的处世态度。

说到底,“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半”字哲学,意在暗示: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

《道德经》中有言:“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可为长久。”这样的人生体验主张的正是凡事当留有余地的“半”字哲学。诚如邵康节先生诗中所言:“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虽说这种人生况味,可以让我们有一种作者看破红尘之感,但确确实实不失为一种策略,一种处世方式,一种生存智慧。

“半”字哲学,虽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倡导,但是它的本质精髓还在于对于欲望的合理控制。现今社会,人们之所以在生活、工作中问题多多,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泛滥的欲望。争强好胜,争名夺利,凡事能做到十分绝不只停留在八分,虽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但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疲惫,更多的不如意呢?

不可否认,人生若没了欲求,就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希望。但是,并非是我们所有想得到的,想争取的,都一定能够如愿以偿;也并不是只要我们展开了理想的翅膀,就一定能够腾飞并到达期望中的目的地。更何况,还有一些非分之想,还有一些脱离现实之念呢?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选择一种适合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半”的角度、方式切入生活,走进现实?或许能让我们的生命和生活达到某种默契,让我们感到自己身处现实中,有一个恰当的、合理的位置。而这,不正是现代人的一种处世方式,一种生存智慧吗?

俗话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理如此,人道亦是如此。

承载着这样一种人生理念,倡导着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本书将带你走进“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的境界中去,让你不再为所谓的圆满而绞尽脑汁,让你不再为所谓的追求而早生华发,也让你不再为所谓的理想而徒增虚妄。要知道,人生也好,世事也罢,最终没有哪一个不是带着遗憾、带着阙如走向终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