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末帝国时代
4887400000275

第275章 第一次科举(九)

第五榜一出,榜上有名者自然受到了大家的瞩目。

能够考上第五榜,那自然都是宰相之才。再看看上面的名字,第三名是泸县嘉明镇人董允,也算是少有名气能考上这第五榜大家也服气;第二名是江东陆家子弟陆逊,江东四大家族之一,家学渊博考上第二也是理所应当;其叔陆绩也来应考,居然也得了第七名,更是应了‘家学渊博’四个字。

唯有榜首诸葛亮,却是耐人寻味。

琅邪诸葛家也不是没有名气,只是在大汉仅能算是中小型的家族。其祖诸葛丰最高当过光禄大夫;其父诸葛珪当过泰山郡丞;其叔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只是到了诸葛亮这一代,除了一支族人留在琅邪看守祖屋,其他的族人已经迁徙到了荆襄之地。在那里,诸葛家就没那么出名了。或许在大家的眼里,诸葛家年轻一辈,已经没什么杰出的人了。

诸葛玄长子诸葛瑾,已经出仕江东,不过声名不显故而很少人知道;诸葛亮年纪尚幼,在荆襄之地求血自然尚未闻达于诸侯;至于幼子诸葛均,二哥都那样了,本来就不是很聪明的三弟自然就更是不出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不仅参加了科考,而且在州试五榜居然得到了第一名。大家不由得惊异,这到底要多么高的才华,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不由得,大家对诸葛亮的答题纸非常的好奇。

不仅仅是一般的士子,就连第四榜的第一名司马懿,也是非常的好奇。

如大家所愿,第五榜的答题纸很快就被拿了出来。众人顿时将公告栏围了个水泄不通,只盼能够看看这十多个宰相之才,到底写了些什么。

“和我居然不谋而合?诸葛亮那小子,有点意思!”司马懿看着诸葛亮第四题的答案,顿时朝着他所在的位置看了看。

诸葛亮就一个全才,数算、天文、地理、农桑、工商和军略兵法都懂,最多是到底哪个更擅长的问题。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王道谋士,主运筹帷幄,把战斗计算到算无可算之境。比的是最有效的应用手头上的资源,并发挥出最高的效率以击败对方。

他们第一次见面,在这个时刻就是在这一次科考开始。此刻他们还不是敌对关系,不过也算是本次科考的竞争对手。故而敌意姑且不算,竞争意识却是不能免掉的。

双方如今都看到了对方的答案,发现对方和自己的答案并不相差多少。故而就算是科考的竞争对手,心底下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

“本次州试结束,上榜者请进入考场领取凭证,前往邺城参加会试!”小吏按规矩来到大家的面前,连续重复通报了三次。

诸葛亮等人闻声,纷纷离开人群,朝着考场之中走了去。

“会试听闻只录取五十人,我在榜首等你!”司马懿经过诸葛亮的身边的时候,低声对他说道。

“感谢你帮我占位置!”诸葛亮笑了笑,倒是回答得非常的诚恳。

榜首的位置是司马懿帮诸葛亮占的,那诸葛亮坐下了,司马懿自然不可能再能坐在榜首那里。

在考官那里取了凭证,一行人拜谢考官之后,转身便要离开。唯独诸葛亮留了下来,来到了刘铭的面前。直至所有人都离开,他才朝着刘铭笑了笑,恭敬的拜了拜,转身离去。

“主公,他这是什么意思?”王高疑惑的问道。

“他知道我是谁了,也知道我看重他,故而刚才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善意。但也仅仅是善意,若是已经服气,他应该叫我‘主公’了!”刘铭撇了撇嘴,显然对诸葛亮的不识趣而不满。

“就那么笑一笑,行一礼就能够代表那么多意思?”王高讶然。

“聪明人最擅长的,就是把简单的复杂化,把复杂的简单化。”刘铭耸耸肩。

“那要不要我把他绑来?”王高和刘铭是发小,更是亲信中的亲信。见刘铭那么说,立刻自告奋勇要把诸葛亮绑来。

“不需要,他或许是对我之前对他露出杀意而耿耿于怀。会试和殿试之后,再看看情况吧……不能为我所用的话,那我也没必要留下他!对了,我给你的名单,你送回去了没有?”刘铭再次露出了杀意,但旋即对王高问道。

“今日已经收到回信,说是已经安然抵达!”王高正色回答道。

“既然那些诸侯的官吏,喜欢过来参加科考,那么就让他们留在我们这里好了!管他愿不愿意的,不愿意就给我去倭岛或者西域当几年差再说!”刘铭阴了脸坏笑了起来。

旁边的王高听见了,都不由得被此刻刘铭身上散发出来的寒气刺激得打了个寒颤,心中却是为那些没事找事的士人默哀。

州试之后,一个月之后才是会试。司州距离冀州并不远,洛阳前往邺城更是只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就能抵达。难得考试合格,哪怕三天前已经吃过一顿,此刻合格的考生还是自发的组织起来,召开了一次简单的庆祝宴会。

不仅仅是合格的,那些没合格的也纷纷到来。大家都知道,这些合格的人里面,或许有那么几个是可以出仕的。如此,这就是一条很不错的人脉,此刻搞好关系,日后就算自己不能出仕,有这条人脉干许多事情都会方便很多。

于是乎整个宴席,却是不合格的考生出了钱,却是趁空吃了不少的酒食;合格的考生疲于应酬,不出钱却也吃不上喝不着多少,心中怨念得紧。

酒到酣处,却是偶然听到了一阵哭声。却是一名落地士子,喝高了之后终于无法压抑心中的悲愤,哭了出来。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不过是一夕出人头地。可惜第一次科考,他通过了县试,却在州试这一环节落了榜。他的哭声,却是触动了更多的考生,不知不觉,周围哭声就多了起来。

合格的考生们见状,却是不知道怎么去安慰的好。或许在这个时候,他们这些胜利者不管说些什么,都有种矫情的意味吧?

“读书难,千军万马过独桥。行路难,执着仕途苦白头。读书只为做官乎,还是为了做官而读书乎?!”一个声音传来,却是非常的叫人熟悉。

循着声音看了过去,却是刘铭站在了大厅外面,正看着他们。

“本来觉得这里挺热闹,想过来蹭杯酒喝。却不想只看到了一群官迷在这里嚎啕大哭,士农工商,天地之间何时只剩一个‘士’了?”刘铭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他,这是什么意思?”石韬觉得自己摸着了什么,却又说不清楚。

“我们是读书人,没有手艺没有本钱,故而没办法务农或行陶朱之事。其实我们的本钱,我们的手艺就是我们的知识,天下何处没有让我们大展身手之处?千万人只看到了那只能容许五十多个人的小舞台,却忽视了天下这个大舞台,是我们被人上人未来蒙蔽了双眼,还是我们读书本来就知识为了当上一个人上人而已?恩,他要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了!”诸葛亮想了想回答道。

“他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执著于出仕吗?行行皆可出状元,我们的舞台其实无比的广阔,但我们却只看到了一小块立锥之地?”石韬大概明白了。

“或许是这个意思吧?听闻大将军治下多设书院,想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天下的读书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十数万人争夺百来个位置,乐了百来个人,那十数万失败者又该如何自处?

有这个才华者,自然可以顺利出仕,但没有那么高才华的,总不能在科考上空耗光阴。否则老了一无所成,也只能追悔莫及。或许我可以明白,为什么四十岁以后,就不能继续参加科考的原因了。”司马懿感慨道。

“好了,大家别哭了!四十岁前,我们还有机会,还有希望!哪怕是超过了四十岁也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本钱就是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手艺就是我们的学问。如何在最合适的舞台,发挥出我们最大的能力,这才是我们价值的最大表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哪怕垂垂老矣,也不要为虚度光阴而遗憾,不为碌碌无为而恼怒,如此才是最完美的人生,最无憾的人生!”崔钧高呼。

或许是受到了鼓励,原本苦的人都停止了哭泣。他们很多其实还很年轻,还有一拼的能力。在还没有完全失去希望之前,他们觉得自己不应该绝望。

哭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去坦然面对也罢。

做人嘛,就要做得无怨无悔,这才对得起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