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4884100000078

第78章 1906年香港大风暴

太平洋西部是一个台风多发海域,台风如果再沿海岸北上,就会侵入中国。其中广东所受到的影响最大,而位于珠江口的香港更是饱受台风的困扰。

香港将热带气旋分为四组,共有80多个名称,并对每年登陆的台风一次给一个特殊的名称,如称作“安迪”“布伦达”“塞西而”“温黛”“埃里斯”“费尔”“戈登”和“荷贝”等等。从4月到6月的香港经常出现带有狂风的暴雨、龙卷风,冰雹也会偶尔出现,台风挟带暴雨常会引起山洪倾泻,冲倒房屋,堵塞交通,造成伤亡事故。香港在近两百年里曾发生过12次比较严重的风灾,在20世纪就有6次大的风暴造成重大损失。

1906年9月18日下午9时,一股强台风袭击了香港港口,造成9艘轮船翻沉,22艘轮船被撞毁,数千只舢板和帆船倾覆。估计有1万人或被淹死,或被横飞的木块击毙,或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伤亡最为惨重的地方是九龙,这次台风使它2000万美元的财产化为乌有。

9月18日,福建附近的太平洋海面上生成了一个低气压,很快发展成了台风,把海面上的几艘小船卷入了海水中。

台风继续向南。香港气象台也发现了这股正在逼近的台风,并于下午的8时40分施放了台风信号枪。随后,台风从两侧刮进了海港,在那里掀翻了几条大船、22艘中型船和2000多只舢板和帆船。这些船上的人被刮入大海,估计有8000人被淹死。1698吨的德国轮船“波特拉奇”号被刮翻,压在“埃玛·露易肯”号和“蒙特埃格”号上,此后又被狂风卷到了九龙码头。港口还停泊着一艘从纽约开来的2000吨级美国邮轮“希奇科克”号,它也赶上了厄运,被台风刮离海面,从空中越过海湾,落在海滩上。此外,当时停泊在港口的法国船队也遭到重创。一艘名为“弗龙德”的水雷驱逐舰被巨浪推上海滩后,又被时速100英里的大风刮得翻滚起来,造成6名船员丧生。

港口的人们四下逃散:数千名苦力冲向一座木质大吊桥,尽管大风刮得他们睁不开眼睛,他们还是用手抬高吊桥,以便让那些幸存的舢板和小船进入环礁湖,他们以为那里可以躲过灾难。可是当几百只小船开进环礁湖较为平静的水域后,台风已尾随而至。强大的风暴围困了这些小船并把它们摧毁,只剩一堆一堆的破船烂板漂浮在水面上。

危险也来到了九龙地区,那里居民的遭遇几乎和那些被困港口的人一样。许多脚手架上的竹片木料被刮散了,在风中飞舞,击伤了数百人,甚至把一些人钉在房屋和树上。被刮断的输电线在风中摇晃,放出噼噼啪啪的电火花。一幢幢房子的屋顶无一例外地被掀掉了,砸落得到处都是碎片。

维多利亚的主教霍尔博士与他的学生——4名三等海员一起,登上了他的游艇“先锋”号,驶出港口,准备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去传播基督教的福音。他们不幸遇到了这股台风。

转瞬间“先锋”号的船身和船舱就被台风撞断。当台风把主教和4名学生吞噬时,他们正紧紧抓住船壳。原先呆在船舱里的两名学生被水冲到了岸上,两天后竟然奇迹般地获救。而霍尔主教却没有这般幸运,几天后被一位中国渔民发现时,他已死去多时。

台风横行了近4个小时,太阳再次出现在海面上时,香港已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废墟中横亘着价值2000万美元的房屋和船只,更有上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香港在近三百年来的台风灾害很多,在这次大劫之后,20世纪还发生过两次大的台风灾难。

1937年9月2日凌晨4时台风在香港登陆,海潮比正常潮水高出4米,如墙巨浪般侵入了郊区村庄。时值黎明前的黑夜,居民均在酣睡,多被突如其来的风浪连屋卷走,死于非命。船艇沉数千艘,地里庄稼扫荡一空。市区处在台风路线的边缘。损失较小。但这次台风死难1.l万人,是香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台风。

1962年8月27日,一个名叫“温黛”的热带低气压,在香港东南200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形成。9月1日上午以每小时144公里的风速(13级)在香港登陆,最大风速达304公里(18级以上),海水陡涨3米,倾盆暴雨下了260毫米。9月2日台风减弱,进入了广东内陆。“温黛”台风损坏小船2053艘,另有24艘远洋巨轮搁浅,12艘相撞,共有130人丧生,53人失踪。

小贴示:

香港素有“东方明珠”之称,它地处东半球海陆交通的中枢,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香港以弹丸之地承受巨大的台风侵袭,造成的后果比其他地方更严重,因为这里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如果遭到损害,无论是生命损失还是经济损失,都将十分惊人。为了减少和避免风灾带来的损失,香港在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使得这颗“东方明珠”在频频袭扰的台风面前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