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4884100000059

第59章 1879年甘肃武都地震

武都地震发生在清光绪五年五月(1879年7月1日),这次地震的有感范围比较大,甘肃大部分,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均有震感,甘肃的阶州、文县、西和县、西固州、洮州、黑番四旗受灾较重。地震时,有声如雷,地裂水涌。城堡、衙署、祠庙、民房,不是彻底坍塌,即柱倾墙裂。压毙人民或数十名及百余名,或二三百名不等。牲畜被压伤、毙甚多。有记载,武都地震时,有声如雷,扫荡数百里,山崩阻塞了江河,由于河水决堤而冲毁了半个城。城内外十铺共死694人,四乡共死8564人。文县共死10792人。成县、西固、秦安共死约2100余人。秦州、礼县、西和、徽县最轻,亦共死500余人。武都下游有一个大城镇叫洋汤河,万家烟火,突然间变成了一片汪洋,鸡犬无踪,无法知道伤亡人数。初震时,烈风暴雨,山川吼啸,大地起落如波浪,万民失魄,四方奔窜倾跌,生死相压蹂躏,郊野号哭震天,如是者两日夜,略停又大震一日夜。从此,一日或数震,数日或一震,虽不若前之猛,然而对逃避的难民无疑是雪上加霜,又造成无数的伤残。南山崩裂,冲倒南门楼一座,并西南东南二角的城墙,冲倒八九百余丈不等。南河由城穿过,冲倒该城民房100多家。军城署民房全行冲淌,垛口全行摇落,城身多有拆裂。东门城楼由南转东,城垣倒塌千余丈,垛口俱落,西门城楼由北转西,倒塌城垣四五丈,正面倒塌一百余丈,垛口俱落。有诗描述地震时的情景:“有客来自阶州城,面黄足蹇蹩蹄行,向余咋舌道怪事,惊魂未定心犹悸。去年五月天尚寒,阶人挟缋嫌不温。忽然大地声如吼,城倾屋裂无处走。第宅簸摇避山野,山崩活葬深崖下。夫觅妻兮父寻子,哭声震天天不理。可怜阶州十万齿,三万余人同日死。阶州之牧名青天,各廨震毁兹独全。使君眷口得无恙,乃信谦吏天所相。广文先生鲁与粟,同匿孔庙延旦夕,须臾大成殿亦坼。呜呼两家共窀穸。阶州城西河水长。河西立山莽苍苍。亡何山扑过河来,城中突峙山崔嵬。崔嵬下是黄泉窟,埋没何时觅残骨。可怜官民共颠蹶,骨肉转眼异存殁。纵得生逢犹恍惚,且各吞声图苟活。河被山堙流入城,汪洋忽讶洪涛声。劫数未满何可匿,不死震压死漂溺。阳侯作威势更猛,其不死者也侥幸。”

小贴示:

武都南地震的极震区主体位于甘肃东南部的武都与文县之间,且靠近武都南,为一呈北东东向展布的椭圆形,长轴长约70千米,短轴长约30千米,宏观震中位于极震区东部的堡子坝附近。极震区内分布有3条向北东撒开,向南西收敛的同震破裂带,主破裂带西起哈南白水江,东至固水子、透坊、稻畦子一带的白龙江沿岸,同震破裂主要由地震裂缝、地震陡坎、地震鼓包、地震滑坡、堰塞湖等构造类型组成,其中以滑坡现象最为突出,保存也最为完整。根据同震破裂的产生部位、几何结构和形成机制,可认为武都南地震的同震破裂带是在哈南—稻畦子—毛坡拉断裂带左旋走滑兼倾滑活动作用下形成的。根据同震破裂的规模及发震断裂运动量实测数据,可以确定武都南地震震级已达8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