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旅影游踪
4882700000013

第13章 游迹(13)

人们相信:满口忠义的明朝主帅洪承畴是不会投敌的。连崇祯皇帝也深信如此。要不,他就不会下诏在正阳门建"昭忠祠",亲写祭文,择定日子准备遥祭洪承畴了。

硬汉变软蛋。疑惑,演绎成各种各样的传说。一说皇太极纡尊降贵,亲到三官庙劝降。他和颜悦色,推衣执手。洪承畴受宠若惊,幡然悔悟,跪地请降。一说皇太极巧设美人计,美人正是他的宠妃庄妃。庄妃就是清史颇有影响的孝庄皇太后的前身。凭实而论,洪承畴开始时确是硬汉,他对劝降的皇太极说:"本帅只知有明,不知有清;只知有死,不知有降。"说完面壁而坐,不饮不食,只求速死。

绝食到了第四天,生命到了极限。张春不是绝食四天就死了吗!洪承畴年轻身健,处于将死未死之际,神思恍惚间,被一美艳女郎推醒。

女郎明朝装束,灿若桃花,对有气无力的洪承畴说:古之尽节者,或刎颈溅血,或怒骂引戮。将军气若游丝,死如落叶,不值!今我来成全你,这碗毒酒,喝下去,死前有力气骂人,骂出气概来!

死罪易过,饿罪难挨,洪承畴只求速死,不加思索,接酒猛喝。孰料奇迹出现了:洪承畴顿觉神清气爽。原来,他喝下的是碗千年人参汤。

求死不能,精神焕发。洪承畴见庄妃貌美,触动了思念妻妾软玉温香之情,殉国防线崩溃了。皇太极见火候已到,亲到三官庙劝降,洪承畴投降了。

两种传说,一简单一复杂。我倾向于庄妃劝降之说。若皇太极自己劝降了洪承畴,正好大书特书皇太极化敌为友的高超手段。记之于史,皇帝圣明。庄妃是皇太极的宠妃,爱妃劝降成功了,而皇太极劝降不成,有损皇太极的形象。美人计的后果多是以色相诱惑,庄妃可否与洪承畴有苟且之事,说不清也道不明,有损庄妃形象。终于,干脆不写,洪承畴在何情势下降清,成了清史一谜。

不管哪种传说更接近事实,洪承畴降敌已成不争的史实。历史证明,洪承畴果然不负皇太极让其当"引路人"的厚望,引多尔衮统兵人关:招降吴三桂,追杀李自成,攻占北京,进兵江南,剿抚西南,执杀南明众将,戮杀朱裔诸王,为清朝效命疆场20多年,发挥了他人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为清朝统一全国效犬马之劳。

洪承畴确也谋略过人。他协助平西王吴三桂进军西南后,奉命还朝辅政,云南交吴三桂剿抚。

临行,吴三桂问计洪承畴:"若欲长驻云南,何以自固?"洪承畴俯首密嘱:"不可使滇中一日无事!"吴三桂茅塞顿开,佩服得五体投地。

洪承畴可谓知己知彼:狡兔尽,走狗烹;吴三桂可谓心领神会:固地位,滇不宁。

人们痛恨为虎作伥的洪承畴,口诛笔伐羞辱他。洪承畴引清兵直薄江南,抓获吴中义军首领孙兆奎,恬不知耻的洪承畴也来劝降了:洪问孙:"你从军中来,可知在扬州守城的史可法是真的死了,还是活着?"孙反诘洪:"你从北地来,可知在松山殉难的洪承畴是真的死了,还是活着?"洪承畴无地自容,杀孙灭口。

兵到南京,一代名儒黄道周从江西解到。洪承畴又想劝降。黄道周闻讯手书一联挂于囚室枋上:"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黄道周确是文化高手,用谐音、倒装手法书联:赞颂"史可法忠",鞭挞"洪承畴反"。

洪承畴碰了一鼻子灰,恼羞成怒地杀害了黄道周。孙兆奎的反唇相讥,黄道周的文炳雕龙,也许查无史实。但人们对洪承畴变节投敌,引狼人室的卑劣行径的痛恨,通过这种文化现象表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三官庙,张春和洪承畴进去时差不多,但出来则有天渊之别:张春是抬出来的,虽死犹荣,博得个忠臣美名。

玉石佛散记

听说我们要到沈阳,齐齐哈尔的旅友说,到沈阳,一定要去鞍L【』玉佛苑,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玉石佛!

孤陋寡闻,我们只知沈阳有故宫、帅府,不知附近的鞍山有玉石佛。到长春,原定好的火车票是翌日上午赴沈阳,当晚宿长春。锐说,诚心礼佛在清晨,退票退房,当晚打的赴沈阳,隔天一早去礼佛。晚上八点多打的,赶到沈阳已是凌晨一时多了。清晨,我们打的约一小时,到了玉佛苑。过玉带桥,迎面便是玉佛殿。映人眼帘的是殿前六根汉白玉蟠龙柱,白璧无瑕,迎风玉立。六根汉白玉柱,我顿悟:阿弥陀佛,六根清净!苟且偷生,换来个千古骂名。

正如张春《明夷子不二歌》所写:千秋有定案,遗臭与传芳。三官庙。三官无言,忠贞变节两由之;二官忠奸,留芳遗臭皆定论。沈阳故宫,我走了。我择要而行,走马观花游了半天。感觉上,你虽然只有北京故宫的十二分之一,但仍然很大。你绝不是它的翻版,而是集汉满蒙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皇宫。

林林总总,多少宫名殿名,我只记住了三官庙。移步上阶,我驻足抚摸着汉白玉基座的九龙蟠柱。许是见我思索什么,导游说,玉佛苑有12根这样的玉柱,6根经幡,共18根,这是天赐的,佛缘造化。

见我疑惑不解,导游说开了。鞍山人要在玉佛殿前竖起擎天玉柱,以谐玉佛,便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供汉白玉石料的北京房山县寻找。几个厂家都摊开双手说难,一下子要18根,而且根根直径超l米,高过7米,更难。不错,天安门的华表大过你们,但须知那是拼成的,并非整块料,你们要整块的料,难矣!

寻寻觅觅,鞍山人到了窝子村汉白玉采石场,场长虽没有拒绝,但也不敢肯定能采到,结果只能签个意向书,尽力吧!

天遂人愿,寒来暑往,一年的艰辛,终于采到了汉白玉石料,刚好18根。再要一根,没有!你说这不是佛缘吗?导游微笑着反问。也许是吧,谁能去房山县窝子村采石场核对呢!

佛,总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未见玉石佛,已感受到佛文化了。进入殿门,我惊叹殿中硕大无比的玉石:整块玉石足有三层楼高,宽也肯定超过二层楼,厚少说也有一层楼,人们称为玉石王,名实相符。伫立观察,释迦牟尼显现了:佛陀庄严肃穆、结跏趺坐,头上佛光泛红,面部呈墨绿色,身上袈裟褶纹清晰可辨。引人注目的是佛陀头部,高抵玉石顶,许是寓意佛法无边吧!

整个佛像置于重达260吨的玉石间。导游说,玉石色彩纷呈,雕琢时,佛在心中,随型起势,借色造型,终有如今之佛。

重达260吨的玉石,堪称世界玉石王。无与伦比的玉石王,来之不易啊160年代,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高山上,石工们发现了玉石王。石破天惊,周总理指示要妥善保护。玉石王沉寂高山30年,到了90年代,岫岩划归鞍山管辖,方才出现了转机。鞍山人提出实现周总理遗愿,让玉石放异彩。

他们历尽千难万险,常规运载机械不说,连军用坦克、飞毛腿导弹牵引车都用了,艰辛可想而知。终于,他们艰难地把玉石搬运到了鞍山。想想也够艰险的,从高山到鞍山172公里,沿途多少高山峡谷,多少河流溪涧。260吨是个什么数字?50多万斤。倘玉山倾倒,那可就玉石俱焚了。玉汝于成,他们万无一失地运了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难怪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它为世界之最。"该玉石佛(色彩斑斓、润泽明丽属于特等玉料),坐落于辽宁鞍山市内东山风景区玉佛苑,1994年5月-1995年10月由120位玉石雕刻师琢成。"

证书的评介是客观的,称为玉石佛,而不叫玉佛,注明是琢成的非雕成。这就把它同人们概念中的玉佛区别出来。

提到玉佛,最出名的莫过于泰国的镇国佛了。我去过泰国的玉佛殿,见过那尊举世闻名的玉佛。它是由整块翡翠雕成的,纯浅绿色,高60多公分,宽40多公分,是尊禅定式的玉佛。它的闻名遐迩是泰王对它的尊崇。每年的夏季、雨季和凉季,泰王都亲自为玉佛换衣,礼节极为隆重。而锦衣则是黄金和珠宝做成的,衣料极为珍贵。

泰国堪称佛国,泰王每年三次为玉佛换衣,世所罕见,此举轰动世界,玉佛声名远播。

玉佛苑的玉石佛同泰国的玉佛比,不能同日而语。泰佛是用整块玉雕成的,称玉佛名副其实;玉石佛是在玉石上琢就的,叫玉石佛甚为恰当。面对精美绝伦的玉石佛,我想,倘把整块玉石雕成一尊佛,那才真的是世界最大的玉佛呢!可这样一来,就少了背面的观音了。我绕到背面欣赏观音。渡海观音也是琢成的,形神兼具,飘逸灵动。

观音右手持柳枝,左手托净瓶,脚踏鳌龙,渡海而来。

旅顺寻觅肃王府

海浪日夜喧嚣,风口浪尖上,旅顺颤抖着300多年前的某一天,荒凉落寞的旅顺,忽然忙乱起来了。一彪人马行色匆匆,赶到这里驻扎。

旅顺无战事。旗兵们开山取石,掘地堆土。看样子,是在建房屋。不久,离海不远的腹地,耸起了一座豪宅。

又有一天,一队人马从沈阳皇宫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领头的骑着高头大马,王爷服饰,气宇轩昂,英姿勃发,年纪约莫30余岁,住进了豪宅。

他,就是满清皇帝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封和硕肃亲王。人们把豪格住的豪宅,称为肃王府。色,杨柳枝,枝黄叶绿,惟妙惟肖;净水瓶,上白下绿,妙趣天成。佛教在中国,有家家如来佛,户户观世音之说。鞍山人在玉石上定位出这两位家喻户晓的佛,自是匠心独具。他们巧妙地把玉文化、佛文化融合起来,叫玉石佛。前有如来佛,后现观世音,面面俱到。

一佛独尊好还是两佛同在好,鞍山人用后者来弘扬佛文化。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原盛行于印度。自东汉传人中国,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盛于唐代。可以说,中国的佛文化是中国化的文化。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摒弃其主旨奥涩和苦行方式。佛教的"空"同玄学的"无"异质同构,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激活出一朵中外文化交融的奇葩!到了唐朝更是璀璨夺目。

看看唐代艺术,谁都会为佛文化的中国化而额手称庆。唐代的绘画诗篇,都有佛文化的点铁成金:佛像,一反愁眉苦脸而变得慈眉善目,变瘦骨伶仃为肥头大耳,充满了世俗的幸福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王维的充满禅机的杰作,都源于佛文化。

佛文化激活了唐代的社会经济、绘画音乐、史学文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鞍山人深谙此道,以玉石佛文化来激活白山黑水乃至整个中华大地的文化。

豪格因何来这里?是打胜仗赏赐的,还是夺嗣不成遭贬的,清史无记载。反正远离京都,住此边陲海隅,是不会有好事的!

查旅顺旅游图,肃王府只是一笔带过,并非重要景点。许是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势,人们忽略了豪格,淡忘了这个与皇位擦肩而过,顾全大局促成满清人关定鼎中原的铁血男儿。秋风萧瑟今又是。落叶铺金,风起处,翻飞似蝶,沙沙作响,似在为豪格鸣不平!

眼前的肃王府,已被一似酒家又似舞厅的现代建筑物所代替,连遗址、废墟都了无踪迹,只有一块蓝色的铁牌写着"肃王府旧址"字样。

怅然若失,这就是我们从大连专程来寻找的肃王府,一代豪杰的住处?

涛声依旧,惊涛拍岸。拍打着历史,为什么?拍打着现状,为什么?没有豪格的忍让,满清能金戈铁马人关吗?

公元1643年,年近51岁,正是施展平生抱负的清国开国皇帝皇太极,猝死在清宁宫东暖阁南坑上。

也许没有想到自己死得如此突然,也许是汗王努尔哈赤定下的八王共理制。皇太极死前没有指定或示意谁继位,夺嗣之争必不可免地发生了。

实力相当,夺嗣尤为剧烈!皇子派和皇弟派誓不两立。八旗中,他们各拥有三旗的实力,可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皇宫之外,旗兵对峙,喊杀之声震耳欲聋。血腥厮杀一触即发,嗜血刀剑,铮铮作响。大政殿里,王公大臣,唇枪舌剑,摩拳擦掌,剑拔弩张,只要一个手势,一声呐喊,外面火并,窝里斗狠。眼看爱新觉罗氏一场大灾难,即将降临。

关键时刻,豪格忍让了,称说自己福薄德浅,拂袖退出大政殿。筹码的天平倾向了多尔衮,但多尔衮也出人意料地妥协了,提出让皇九子福临当皇帝,获得通过。

两虎相争,5岁的皇九子福临拣便宜当上了皇帝。他,就是翌年入关的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

电闪雷鸣,瞬间风平浪静,这一切,缘于豪格的忍让。忍字心上插把刀,滴着血,但避免了更多流血。忍是一杯苦茶,人口苦不堪言,过后回味无穷。

幼童嗣皇位,多尔衮当摄政王,从这一点看,豪格稍逊多尔衮,但皇长子忍让退出不当皇帝,你多尔衮敢当吗?

多尔衮审时度势,也不敢当皇帝。多尔衮也怕内讧,断送一切。

入关前的皇位继承,在铁血军事舞台上,凭的是军功谋略。皇太极就是以卓尔不群的皇八子继努尔哈赤汗位的。

这有别于中原皇帝的"嫡长制",只要是皇长子,白痴、变态、同性恋,都可以毫不费劲地坐到龙椅上。国家治得一塌糊涂,仍是皇上圣明!而努尔哈赤一反中原一千多年的"嫡长制",创立贵族共治政体。皇帝由八王共同推戴出来。八旗兵能够所向披靡,崛起于白山黑水,推翻比他们版图大十几倍的明王朝,由此似可窥见其端倪。

试想,倘豪格和多尔衮谁敢抢先一步,坐上龙椅,不仅坐不稳,豪格因何来这里?是打胜仗赏赐的,还是夺嗣不成遭贬的,清史无记载。反正远离京都,住此边陲海隅,是不会有好事的!查旅顺旅游图,肃王府只是一笔带过,并非重要景点。许是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势,人们忽略了豪格,淡忘了这个与皇位擦肩而过,顾全大局促成满清人关定鼎中原的铁血男儿。秋风萧瑟今又是。落叶铺金,风起处,翻飞似蝶,沙沙作响,似在为豪格鸣不平!

眼前的肃王府,已被一似酒家又似舞厅的现代建筑物所代替,连遗址、废墟都了无踪迹,只有一块蓝色的铁牌写着"肃王府旧址"字样。

怅然若失,这就是我们从大连专程来寻找的肃王府,一代豪杰的住处?

涛声依旧,惊涛拍岸。拍打着历史,为什么?拍打着现状,为什么?没有豪格的忍让,满清能金戈铁马人关吗?

公元1643年,年近51岁,正是施展平生抱负的清国开国皇帝皇太极,猝死在清宁宫东暖阁南坑上。

也许没有想到自己死得如此突然,也许是汗王努尔哈赤定下的八王共理制。皇太极死前没有指定或示意谁继位,夺嗣之争必不可免地发生了。

实力相当,夺嗣尤为剧烈!皇子派和皇弟派誓不两立。八旗中,他们各拥有三旗的实力,可谓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皇宫之外,旗兵对峙,喊杀之声震耳欲聋。血腥厮杀一触即发,嗜血刀剑,铮铮作响。大政殿里,王公大臣,唇枪舌剑,摩拳擦掌,剑拔弩张,只要一个手势,一声呐喊,外面火并,窝里斗狠。眼看爱新觉罗氏一场大灾难,即将降临。

关键时刻,豪格忍让了,称说自己福薄德浅,拂袖退出大政殿。筹码的天平倾向了多尔衮,但多尔衮也出人意料地妥协了,提出让皇九子福临当皇帝,获得通过。

两虎相争,5岁的皇九子福临拣便宜当上了皇帝。他,就是翌年入关的清朝第一个皇帝顺治。

电闪雷鸣,瞬间风平浪静,这一切,缘于豪格的忍让。忍字心上插把刀,滴着血,但避免了更多流血。忍是一杯苦茶,人口苦不堪言,过后回味无穷。

幼童嗣皇位,多尔衮当摄政王,从这一点看,豪格稍逊多尔衮,但皇长子忍让退出不当皇帝,你多尔衮敢当吗?

多尔衮审时度势,也不敢当皇帝。多尔衮也怕内讧,断送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