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486300000019

第19章 《经济学》斯蒂格利茨

一句经典

21世纪将由两大力量或者说是两个基本因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一是美国的高科技,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斯蒂格利茨

作者简介

斯蒂格利茨出生于194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1979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做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的经济学家。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自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1997年,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2001他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成书背景

在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以后,现有的经济教科书似乎没有充分反映这些经济变化,并向学生圆满解释和说明这些重要的经济事件。作为一名经济学教师,斯蒂格利茨对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的陈旧内容感到失望,认为有责任创作一部能够使学生彻底理解和解释这种经济现实的经济学教科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编写了《经济学》这部教科书。

思想品读

《经济学》共分为6篇。第一篇是导论,共分为7章。第一章介绍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四个基本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经济学家怎样回答这些基本问题。第二章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模型。第三至七章介绍了经济学当中的价格、分工与交换、时间与不确定性、现代经济中政府的作用等基本概念和围绕这些基本问题经济学所能发挥的作用。第二篇和第三篇集中探讨微观经济学问题,共包括17章。其中第二篇是探讨完全竞争的市场问题,介绍的便是新古典范式中完全竞争、充分信息的市场模型。第三篇探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问题,斯蒂格利茨倾注笔墨,具体分析了现实中市场力量的不完备性。第四篇论述总体经济问题,即宏观经济学问题,共包括8章内容。第五篇的题目是货币的作用,主要研究资本市场问题,共包括4章。第六篇探讨增长与稳定政策问题,共包括5章。

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的科学。在撰写经济学教科书时,作者也面临着许多选择。除了力求反映世界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外,作者所时刻记挂于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包括那些每一个经济学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时下最能说明这些经济学原理的实例。由于作者的努力,该书与其他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有相当大的不同之处,这些构成了本书的特点。

第一,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先教微观经济学然后再教宏观经济学,或者反过来先教宏观经济学,再教微观经济学都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过去二三十年中,许多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这种分裂提出质疑。现在人们普遍开始感觉到,经济学原理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然而,现行的经济学教科书并没有反映这一观点。在这本教科书中,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被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打破了经济学理论与商业经济理论之间的严格界限。经济管理和融资这些商业经济中的问题必须与经济学原理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经济的动态问题和经济学原理本身,但是过去的经济学教科书还没有把经济学与融资和管理联系起来。

第三,为学生提供能够理解现代经济的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认为,这种经济学原理既包括那些理解经济学家怎样看待经济所必需的经济学原理,也包括那些理解当前经济问题所需要的经济学原理。因此在他的这本经济学教科书中,除了其他教科书所包含的内容以外,他还尝试进行了许多大胆的突破性的改动。其中包括:

不管是在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讨论中,资金的筹措和使用都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者在第六章专门介绍了时间与不确定性问题。第十章为学生提供了投资指南。第二十一章探讨了厂商怎样筹措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以及如何把资金的筹措与对公司的控制结合起来。这种对筹措资金的新认识以后又反映在分析投资的第二十九章和分析货币经济学的第三十三至三十六章的宏观经济学内容中。

关于经济增长问题和国际竞争问题在本书当中进行了详细研究。例如第十八章分析了技术变化问题,第三十七章讨论了美国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的重要性在本书中得到了确认,这不仅体现在增加章节和页数上。在本书的第三章当中,讨论了贸易所能得到的利益、贸易与交换问题等,在宏观经济学的讨论中,进出口贸易问题和国际资金的流动是整个分析的完整组成部分。第三十八章中集中探讨了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之间的关系。

整本书,都突出了经济刺激问题和信息的不完全性问题。例如,第二十二章讨论了厂商怎样激励经理,经理又如何激励工人,以及在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第十章则处理当投资者不知道哪项投资可能成功时所遇到的问题。

斯蒂格利茨认为,在我们对市场局限性的了解增加了的同时,我们对政府局限性的了解也在增加,因此,如何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保持一种适宜的平衡这个老问题,在《经济学》一书中,斯蒂格利茨对其进行了重新探讨。此外,斯蒂格利茨还对广泛的政府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包括为了保护环境和促进更高程度的平等,政府应当做些什么等。

附文: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

自从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一版于1948年问世以来,新古典主义学派已经主导西方经济学界达半个世纪。时至今日,其权威地位正面临新的挑战。 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主义(或称为“新古典综合派”)是在凯恩斯主义于二战之后流行时建立和产生的,他把自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以来的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凯恩斯主义理论称为考察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认为,微观经济学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前提,宏观经济学则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这一体系很好地把当时两种不同的理论(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纳入同一系统,弥补了西方经济学内部的漏洞,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 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出现了滞涨,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这一现象显然无法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体系来作出解释,因为按照新古典主义的观点,当经济活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通货膨胀应该为零;当经济活动小于充分就业时,就不存在通货膨胀,而且价格水平还会下降。通货膨胀只有在经济活动大于充分就业时才会产生。新古典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失业(经济活动小于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同时共存的,所以其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就是:在失业情况下,政府增加预算支出和赤字,以便扩大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就业数量(如美国罗斯福政府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新政”);而当通货膨胀出现时,政府应减少预算支出和取得预算盈余,以降低有效需求,从而消除通货膨胀。但滞涨现象的存在动摇了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基石,因为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问题。 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对把经济学分割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宏观的变化必须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只有一套而非两套。于是在美国一本新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诞生了,那就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它最重要的特点是试图推翻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体系。 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是美国新一代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世界银行等经济机构的顾问,目前是美国的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他对经济学的几乎所有学科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也包括这本《经济学》。 

本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洞悉和把握了西方经济学的新潮流和发展方向。首先,斯蒂格利茨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的微观与宏观的壁垒,他认为总量不过是个量的总和,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之上,也就是说把宏观经济学分析基于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足以解释宏观现象,从而宏观经济学没有单独存在的理由。其次,书中大量产生、引用和阐述了许多新观点、新例子以证明用微观也可以解释宏观现象,如“搜索成本”、“不完全信息”、“隐含合同”、“技术变革与不完全竞争”、“自动稳定器”、“李嘉图等价”等。最后,《经济学》一书延展了经济学的领域与视角,涉及环保、激励、产权、教育、广告、法律甚至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丰富了经济学的学科内容与研究方向。 

虽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能否代替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成为第四代权威教科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我们对该书是一本极其优秀而新颖的经济学著作的结论却可以在阅读后立即作出。斯蒂格利茨独立完成了全书,而不是像其他经济学原理书籍那样由一位微观经济学家和一位宏观经济学家共同完成,所以全书体系完善,层次分明。而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更使本书变得深入浅出。其目录编排就与以前的经济学教科书大不一样,更不用说打开第一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汽车与经济学”了,尤其是第一节(竟然是“汽车简史”),丝毫没有阅读经济学书籍的枯燥与紧张,而是一次全新的精神体验与探险。(何镇飚)

影响与评价

斯蒂格利茨才华过人,极富创造力,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已是硕果累累。1979年,斯蒂格利茨荣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在阐述把这个奖项授予斯蒂格利茨的依据时,美国经济学会这样写道:“斯蒂格利茨博士取得的理论成就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以及它们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年青一代的经济学家中是无与伦比的。从增长和资本到歧视经济学,从公共财政到公司财务,从信息到不确定性,从可耗竭资源的竞争均衡到垄断竞争和产品多样性,当代经济理论布满了他探索的脚印。”斯蒂格利茨在经济理论方面的许多贡献都改变了经济学家分析、研究市场运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