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486300000012

第12章 《资本论》马克思(1)

一句经典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卡尔·马克思

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1818年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他曾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主修法律和哲学,同时攻读历史和新闻。1841年在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1842年起他成为《莱茵报》的编辑,直至这份报纸被查禁,马克思被迫迁居巴黎。

在巴黎,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从此开始了两人的终身友谊。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几经周折于1849年定居伦敦。他从此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他的辉煌巨著《资本论》的研究与写作中,直至逝世。

成书背景

1867年9月14日,经过马克思反复修改定稿的《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人类社会思想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马克思为写作这本书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为了完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横眉冷对阶级敌人施加的疯狂政治迫害和一些流亡者败类散布的卑鄙的人身攻击,不顾个人和家庭的贫病交迫,夜以继日地从事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在1857年致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狂似的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这项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使公众认清事物的实质。”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辉煌巨著,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高峰。当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与复杂化。为了斗争的需要,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广泛阅读和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深入研读了一千五百本以上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他的理论。

思想品读

《资本论》是一部长篇巨著,共分三卷。第一卷共有7篇序言和跋。前4篇是马克思写的,主要说明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后3篇是恩格斯写的,主要说明《资本论》第一卷再版修订情况和伟大意义。序言和跋说明的主要问题有三个:《资本论》的写作动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序言和跋之后是《资本论》第一卷的正文。这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第一卷包括7篇,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商品和货币,说明资本关系产生的历史前提;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分析资本和积累,说明资本关系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历史趋势。 

第二卷是第一卷的继续和补充,又是第三卷的引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这里所说的流通过程并不是资本单纯的流通过程,而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流通过程。这里指的资本,只限于产业资本。这卷共3篇,21章。第一篇和第二篇先叙述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篇综合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资本论》第三卷的标题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它表明本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这一研究是建筑在第一卷对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研究,以及第二卷对资本流通过程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对剩余价值的研究贯穿于整个《资本论》之中。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考察《资本论》各卷的研究对象,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卷实际上研究的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的是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第三卷则是研究剩余价值的分配。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才明确指出:“第三卷所阐述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剩余价值的分配就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着整个第三卷。” 

《资本论》第三卷的理论研究与前两卷相比具有很大的区别。前两卷的研究理论抽象的色彩较浓,主要是一种本质的研究。但第三卷却大不相同,它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形态的理论描述,理论的分析研究已经大大接近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现实。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经济学几乎是枯燥与抽象的别名。然而《资本论》的文学艺术水平却为世人所惊叹。翻开《资本论》,你不仅可以得到经济理论的修养,而且可以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仅凭这一点,《资本论》就胜过任何一部经济学著作。

《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 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使这门科学革命化”。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说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 

《资本论》是以英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马克思说:“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和比较成熟的国家。但是,《资本论》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不只限于英国,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适用的。《第一版序言》第5~9段就是说明这个问题。马克思特别提出,对德国来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当时,德国的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政治上封建贵族还占统治地位,在经济上还存在农奴制。